一些人對老年人進養老院有抵觸情緒,有人說將來養老院會一床難求,對嗎?

老谷聊天


養老,一直是個社會問題,一直在討論,一直在研究,相關的政策和配套產業也一直在改進變化,畢竟,這是很現實的,不可迴避也不可忽視的。我們每個人都會老去,每個人都要面對養老的問題。就算是還很年輕,也可以也應該考慮今後的養老問題。其實想想這個嚴峻問題,真會生出莫名的傷感和和惆悵。

我們身邊,有多少因為“養老”而生的悲劇,而衍生的悲傷的故事。

傳統,有“養兒防老”的觀念,縱然也有順利的幸福的,但是大多數還是沒法依靠“養兒防老”的。現在又新冒出“以房養老”,不過好像相關負面新聞和弊處的事情也不少,有種被騙,不合算的感覺,那些也多是沒有子女的老人的無奈選擇。也有託付於寺廟養老的,過世後一切的財產和身後事由寺廟處理。

自然,現在最多的,也是今後大力發展的養老模式,就是養老院了。

很多人對老人進養老院有很大的牴觸情緒,這其中也包括老人自己。很多人覺得,把老人送進養老院,就是不孝,就是被拋棄,就是不管了,會被親朋好友說閒話,在面子上有點掛不住,尤其是在我們農村,大家對這樣的還是有些偏見的,畢竟農村有傳統的養老觀念。即便是很開明,也會擔憂老人遠離親人,在精神上會有不滿足,雖然那裡不會寂寞,畢竟是些沒有血緣關係的人。

其實,人之常情,有這樣的牴觸情緒都可以理解,很正常。但是,每個家庭的實際情況都不同,有些家庭裡的老人,進養老院,還真的是最合適的。比如子女上班不在家,老人又不能獨自在家,子女又無暇來照顧的,還有那種最怕獨處孤單的老人,進養老院就是很好的選擇。

其實現在的養老院,沒有一定的經濟條件,還真不行。也可以理解為花錢買服務,雖然話不太好聽,可就是確實就是“一分價一分貨”。上海這裡,據說是基礎的每人每月費用是5000元,單單是這個起步價,就不是每一個家庭都負擔得起的,更別說那些貴賓價了。

上海這裡在發展社區養老模式,老人有陪伴不寂寞,有照顧,有醫生,又方便家人隨時探望不缺親情,而家人又可以不影響自己的工作和生活,據說,前景發展很不錯,各方都比較看好。按照這樣的發展趨勢的話,以後說不定還真的會一床難求。


雲河


一些人對進養老院是牴觸惰緒,有些地方養老院一床難求確是事實。

關於迸養老院有牴觸情緒,老人老小老小越老越小,老了都想享受天倫之樂,兒孫滿堂,子孫繞膝,我的老父親九十二歲過世的,我們孑女都有事,有的又比較遠,照顧不過來,就把他送到敬老院去住了三個月,每個月我都去看他,買點他喜歡吃的東西,父親有老年知呆,沒住多久,就生病了,不吃東西,坐不起,說話聲音都沒有了,這進老院的老闆很黑心的,到這麼嚴重才給我們打電話來,叫接回家等死,我們就送到人民醫院住了半個月的院,醫生說是營養不良,生活沒有吃得好,後來出院了在家裡療養,又活了幾年才過世的,老闆就為了一個月二幹元錢,生活條件很差,服務不到位,這就是我們小縣城的養老院,需要國家的扶持,和政府有關部門的監督,才使得老年人住著舒服,孑女們放心,沒有牴觸情緒。

現在確實有些發達地區的,養老院一床難求,還要排隊才能進,子女要上班,老人有退休工資,養老院的設施和服務都很好,子女經常去看望,進養老院沒什麼不好,農村就不一樣了,現在基本上都是養兒防老這個觀點,他們這些老人,沒有這個條件去進養老院,首先沒有養老經,養老院不完獸,現目前還是養兒防老的是大多數。

我們希望隨著國民經濟的提高,生活質量的改善,得到國家和政府的扶持和監督,老人願意進養老院養老,為獨生孑女減輕負擔,大力改革農村養老,讓老人住得舒心,孑女放心,老人進養老院不再有牴觸,一床難求成為過去時,希望那一天早日到來。





四川九妹生活記


老人就是有子女也不可能在身邊守著的,還是進養老院的好。我的父親九十二了。三年前是一直在老家生活,八十五歲後就是我弟弟每月三千塊錢託付親叔伯兄弟照顧,還有我父親自己賬戶上每月四百多元的撫卹費都是鄉下叔伯兄弟拿,我們幾個女兒幾乎每個月輪換的去鄉下看他給錢買東西,還給他們鄉下叔伯兄弟們送禮,還好話說了一大籮筐。一六年的四月份我父親快要餓死了他們才打電話,我弟弟從外地趕回來送到縣醫院搶救了十幾天。後來我堅決不同意送鄉下了才按我的意見送到了養老院。這又多活了三年多了。


老酒mm


這個問題我想和大家進行探討。我認為現在的老年人都是四五十年代的老人,基本上都是一個孩子,孩子負擔四個老人,太沉重了。國家為了老人們的養老問題,每年的兩會上,有關養老問題都會成為代表委員們的熱議話題。當年,第一代獨生子女的父母響應國家號召,實行了計劃生育,如今他們的養老問題日益凸顯,空巢老人等問題日趨嚴重。現在很多老人選擇進養老院養老,這也是時代發展的趨勢,養老問題不單是子女之事,國家和政府對這方面的工作加大了力度。老人思想轉變了育兒養女防老的舊觀念,也減輕子女負擔,子女也能精心養孩子和安心工作,人們常說的"忠孝不可兩全"。現在很多老人願意在養老院生活,由其身體不是很好不能自理時,就住進了養老院,這是一個明智的選擇。

老人們養老必然選擇優越的養老院,有唱歌跳舞、下象棋、書法課等娛樂暢所,還有專業的護理人員,即便價格高於民營養老院,老人們還是願意在養老院生活,從目前情況看,仍然是比較優越的養老院,將來面臨老人進養老院可能出現“一床難求”趨勢,也是老人們選擇養老院的願望,還沒發現老人對養老院有牴觸情續。





松栢樹


一些老年人對進養老院有牴觸情緒很正常,中國的養老公寓還沒普及到每個家庭,沒深入到每個老人的心裡,原因是:

一,中國人歷來重視養兒防老,養兒子就是為了老了那一天讓兒子照顧自己,沒有計劃生育之前有的家庭沒有兒子,生七八個閨女以後還要生個兒子,這就是中國人的養老觀念,

二,除了老人有養兒防老的觀念之外,年輕人也擔心老人進養老院自己會背上不孝的名聲,

三,在很多人眼裡進養老院的都是無兒無女,沒有生活能力的孤寡老人

四,中國的養老事業還不發達,不先進,只有近幾年才開始重視養老事業。

現在如果說一些老年人對進養老公寓有牴觸情緒,說明這些老人還沒看到中國進入老年社會了,這兩年做養老事業的,做養老公寓的如雨後春筍此起彼伏,養老事業進入快速發展通道,現在這麼多家庭都是獨生子女家庭,將來老人進養老公寓是大勢所趨。

我覺得現在對於老年人來講,不是進不進養老公寓的問題,而是如何選擇一個好的養老公寓,服務好,管理好,條件好,收費適中的養老公寓,像這種好的,優秀的養老公寓一定是一床難求。


我是山東養老大姨


我已七十歲了,也馬上面臨選擇何種方式養老的問題。我覺的主要看身體狀況,如果生活可以自理,當然首先在家養老,畢竟在家溫馨,與子女相處在一起也圖個熱鬧。如果生活難以自理,不要拖累子女,去養老院度餘生是你的唯一選擇。養老院應選條件適當好一些,尤其是環境衛生、護理能力等優先考慮,現在辦養老院成了投資的熱潮,有民營的、中外合資的、國企的,條件好的,價格高,街道、鎮辦的價格低,但各方面條件相對差許多。總歸選擇自己經濟可以承受的養老院吧!


上海雲之峰


養老院可以應對老齡化人口結構的矛盾。緩解因老齡人口增加而出現的養老方面的困難。減少老年人自身和子女的壓力,讓人民生活更加幸福!

作為一個老年人我自己的想法很現實,養老院雖好還是不如家好,進了養老院就等於永遠再也不會迴歸家了,氣氛會壓抑,情緒會消極,活不出質量,消亡來的更快些。此其一,還有經費問題,公辦院價格適合,一床難求,要進公辦需申請排隊,等的時間長,住進去難度大。私立費用高,以贏利為主,而且負面說法多,望而生畏。

以後的社會發展速度會越來越快,條件設施會更好,期待以上的供求矛盾會消除,給一代又一代的老年待養者設置一個現代的,安全的,人性化的養老機構。真正體現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


用戶110126690938


1,凡人都會老,根據趨勢,我國的養老院會更有增加,會有很大"發展前途‘’。

2,辦好養老院及優秀化,是每位在院老人及即將入院老人的最大心願,是"美好的人生收官"寄託所在。

3,養老行業必將興旺己成事實,有的是老人的自主自願,有的是多種原因形成的、因子女無法照顧而被送養老院,況且,社會上老年人在增長是不爭的事實。

4,因此,提高養老院的服務質量及水平是極其重要的,如能使老人感到溫馨親切,如同得到家人般的愛護與關懷,那就是最崇高的人道與愛心!養老院也就成了入院老人及其子女的理想福址。

5,建議有關部門特別關注養老院的建設與發展,如能有正式培養服務人員的機構和相關的制度要求與獎罰制度的規範,必定更利於養老機構的發展!

6,"尊老愛幼‘’是中華民族的至尊美德!一定會更加發揚光大!


如醉如痴


牴觸情緒是肯定的了!無奈之舉...不去吧,兒女不一定會待見你;去吧,條件差點的養老院短時間內就會讓你明白什麼叫生不如死!(主要是生活環境和心理落差方面的)條件好的一個月要七八千甚至上萬...試問下老年朋友們,有多少人退休工資達的到要求的?所以,老了一定要保護好自己的身體,心態要調整好,過一天是一天,順其自然,等到實在無能為力了,找個保姆吧...[流淚][流淚][流淚][流淚]


遺C忘


在這個以經濟為主要目的的人世。正常的來說有紮實的經濟基礎就可以享受到良好的服務。所以難進是高檔的養老院吧,這樣的的養老院一床難求是有錢人都想進而床位少。還有人想進但消費不起。而能滿足大眾消費的養老院讓人恐懼。這也是實際存在的。不要說將來人人都會老。你假設也好憧憬也好。一眨眼時間就近了。還是講點實際的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