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達宇宙邊界,能把手伸出去嗎?

噹噹淘知識


我來說說我的觀點,沒有最大的物體,當然,也就沒有最小的物體。我們現在能觀察到的最小的物質其實還不夠小,那是因為我們的科技還不夠發達,沒法再細微的觀察下去。舉個例子,我們地球其實就是人體血液裡一個紅細胞裡的一個物質,很多個這種物質組成了一個紅細胞。我們現在認知的宇宙其實就是血管。紅細胞隨著血液在血管裡流動,這個血管裡的血液循環一次需要的時間比較長,可能需要2億億億億億億年。所以,我們感覺不到他它是在循環,只以為是膨脹。最後,我說一句,對於這個血管裡的生物,如果你真的有幸碰到了血管壁,你是穿不過去的,因為你沒有這個能力。如果你真的有這個能力了,那我也告訴你,那你會看見另一條血管,也就是另一個宇宙!


拿棵草


到達宇宙邊界,能把手伸出去嗎?

一個看起來很有趣的話題,似乎是一個字或者兩個字的回答即可完全描述這個話題,但問題的關鍵並不在這裡,因為這個問題中包含了太多的深奧問題,我們不妨來展開下。

宇宙有<strong>邊緣嗎?

曾經是古希臘哲學家考慮的問題,當然中國古代也有類似的說法,比如三千大千世界,儘管都有個數量形容,但整體上來看,都是傾向於無限。隨著文藝復興時期歐洲天文觀測的發展,人類的認識有地心逐漸轉向日心,最後認識到太陽不過銀河系中一顆小小的恆星,甚至銀河系也不過是宇宙的某個角落而已。宇宙有多大?有沒有邊緣?

1922年,蘇聯物理學家亞歷山大·弗裡德曼在應用愛因斯坦引力場方程時假設了一個特殊狀況,即將宇宙假設為各處物質都是均勻分佈的,從這個上面推導出了宇宙有幾種形狀。

FRW度規

弗裡德曼簡化了引力場方程對於宇宙的描述,而且假設了一個特殊情況,即宇宙物質是均勻的,而在1927年時勒梅特在求解弗裡德曼方程時提出了和弗裡德曼類似的觀點,即可能宇宙並不會處在這種臨界的穩態,而是會在膨脹中。

FRW度規描述宇宙的三種形狀

當然哈勃的觀測證明了這一點,而且在1964年彭齊亞斯和R.W.威爾遜發現的微波背景輻射觀測中則證明宇宙不但在膨脹中,而且各處居然還是均勻的(只有萬分之一的差異),這證明了一點,宇宙各向同性而且處在不斷膨脹中。另外空間趨向於無限,因為K=0時的形狀時,宇宙是平坦的,空間無限大。

也就是說宇宙沒有邊界

假如宇宙有邊界呢?我們能伸出手去嗎?

又是一個超喪的話題,都說沒邊界了還得弄出個邊界來討論,當然這也是一個有趣的話題,從這點來看,我們必須來理解下三維空間這個概念。

在這個空間維度的概念上,我們只要理解到三維就可以了,當然能到達思維的話,更容易理解這個話題,比如一個二維平面,假如上面存在智能生物的話,我們能發現它們能伸出平面以上嗎?這顯然不可能!但這不容易理解這個問題,因為不存在二維生物。

以我們所在的地球距離即可,假如將二維平面蜷曲起來形成一個球面,那麼它將成為有限面積但無邊界的二維平面,就像曾經傳說中的世界的邊緣,我們是找不到的,因為儘管地球面積有限,但永遠都找不到這個變,所以各位想要伸手到這個邊界外的所有努力都是徒勞的。

這幅圖其實做的不錯,但很可惜我們的地球並不是這樣,不過卻仍然有部分好玩的朋友認為地球是扁平的,證明卻很簡單,如果認為地球是扁平的,那麼請出發去找到世界的盡頭吧。

世界的盡頭?

我們能找到宇宙的邊緣嗎?假如存在的話

也許能找到,也許不能找到,很多朋友認為宇宙是高維的,這表示超出三維以上的比如四維和五維空間都是在宇宙空之內的,那麼即使我們認識更高維,還是可能找不到宇宙的邊緣,因為無法超脫宇宙,這是一個很喪氣的話題。

假如宇宙只是高維中的一維,那麼也許我們是有希望的,因為在三維看來,一個二維無邊界卻有限的球面邊界在哪裡,當然在四維來看,三維也同樣存在類似的結果,即使宇宙是圓筒狀,在某個方向上是無限的形狀也一樣(臨界宇宙的一個猜想),高維是上帝視角。

當然更大的可能是維度的理解並不像我們所說,它只是一個數學遊戲,那麼此時,我們可能沒有任何辦法來了解這個邊緣。


星辰大海路上的種花家


大家好我是宇宙幻想

今天給大家分享一下,如果可以到達宇宙邊界,我可以把手伸出去嗎。這是一個極具想象力的問題與知識。那麼想要搞清楚這個問題,我們應該先了解一下宇宙。

宇宙基本理解

宇宙是非常龐大的空間,以地球為中心,可觀察宇宙半徑達到130億光年,一光年就是光在真空中一年跑的距離,光一秒可以跑299792458米,如果你的計算器夠大夠先進,可以算一下科學家估算宇宙950億光年是多少米。宇宙的形成現代科學主流假設是宇宙大爆炸理論,由一個體積無限小,密度,能量無限大的一個點,發生大爆炸而現成的。

(宇宙大爆炸發展形成星系時間示意圖)

宇宙大爆炸簡單易懂假設

就像一滴黑墨水,滴入一盤清水之中,墨水分散把整盆水都染成了黑色,宇宙的假設形成,膨脹也和這有一點相像。這裡我們說到了宇宙膨脹,那麼根據科學家的假設於理論,宇宙一直都是在膨脹著的,並且這個膨脹速度是超過光速的。那麼問題來了,我們如果真的想把手伸出宇宙,要怎樣追上這個宇宙的膨脹速度呢。根據愛因斯坦的“相對論”理論,要想達到光速,物體必須要有無限大的質量和無限大的能量才行。

(也許光速飛行是這樣的視覺)

排除萬難的假設理論

好吧假設一下,我們不考慮這些限制速度,我們能夠達到光速並且超越它很多倍,這個假設物體一天就追上了宇宙膨脹速度,並且來到了宇宙邊緣,那麼把手伸出去會發生什麼。孫悟空在聰明也沒有逃出如來佛祖的手掌心,曾經有網友說,如來佛的手掌心就像圓周率,任悟空在怎樣厲害也飛不出去,不過我想說,圓周率到底能不能算盡還是個未知數呢,現在最先進的計算機已經把圓周率算到了萬億位,這是個無理數,某種意義上一個圓形可以被分成無數個點所組成,而且這個點還可以被無限分割縮小下去,好吧又是無限這個詞惹的禍。

(圓周率示意圖)

言歸正傳,假設我用某種手段來到了宇宙的邊緣,並且超過了光速和宇宙膨脹速度,哪麼我可不可以把手伸出去,伸出去的手會有什麼視覺上或感覺上的能夠理解的東西,關鍵來了,注意聽,以下是假設趣味觀點,不可當真,娛樂見解。

  • 泡泡宇宙

宇宙是不是“泡泡宇宙”,有科學家提出假設,宇宙就像一個被吹起的泡泡,而且這種泡泡有很多,假設真是這樣,哪麼我也許能把手伸出去,然後整個人來到另一個“泡泡宇宙”。

(泡泡宇宙示意圖)

  • 維度空間

有沒有“維度空間”。就像人站在三維的地球上直走下去,你會發現最後又回到了起點,如果宇宙有所謂的四維空間,我到達宇宙邊緣,並且穿越過去,是不是又會回到我們的宇宙或另一個同樣宇宙的某一個地方。

(維度示意圖)

  • 智能宇宙

有網友說:我們,包括宇宙所有的星球與天體,都是由高級智能生命所創造的程序,在此真佩服網友們的想象力,如果是這樣,哪麼我永遠也不會走出宇宙了,試想你有沒有見過那個電腦程序能跑出電腦外面,真是細思極恐。

(開動大腦來聯想)

當然還有很多假設,比如有科學家提出的“平行宇宙”假設理論。其實這些假設都是沒有不可辯論的,可信的證據來支持,那麼也只能被稱之為“假設理論”。“假設理論”可以有,但不能坐實,必須要有不可爭辯的證據才能稱之為“科學理論”。好了,今天的知識就分享到這,喜歡下期見。那麼你感覺宇宙外面會是什麼呢,期待你的留言加評論


宇宙幻想


先不說有沒有可能到達宇宙的邊界,假設人類就是這麼牛!發明了以超光速飛行的飛船在有生之年終於到達宇宙的邊界,宇宙起源於大爆炸,既然是爆炸形成的按理來說就應該有邊,這個時候如果把宇宙比作一個片海,而你作為大海無數分支中某條小河裡的一條淡水魚,你覺得能不能遊進大海然後把你那小魚翅膀伸出去?可能不到一秒就被翱翔在空中的海鳥或者浮在水面的捕食者帶走了,對魚來說,河以外的世界都是未知的,除非在不得已需要氧氣和食物的時候魚群會距離水面近些,其他時候它們大都會和水面保持一定的距離。

而對於我們來說,地球以外的太空同樣是未知的,如果有一天我們真的擁有能夠到達宇宙邊界的能力,恐怕也不會把輕易手伸出去,畢竟那是一個完全未知的地方。

而且我們都知道,如果想把一些東西聚集在一起需要巨大的引力,小行星公轉各星系之間經過數億年的時間形成平衡力,各星球有不同的運轉週期和軌道來避免被撞毀,這就意味著在這個巨大的宇宙團外,肯定有什麼力量支撐著這些,這股力量絕對不容小覷甚至可以輕易摧毀一切。

黑洞擁有吞噬一切的引力,那麼包含了黑洞的宇宙,邊界必須有一股能控制"全場"的力量,水壩如果不堅會造成河水外漏無法儲水,那麼宇宙的邊界該堅成什麼樣?在這樣的力量下把手伸過去觸碰一下,估計瞬間連渣都沒了……

更多優質內容,請持續關注鎂客網~


鎂客網


如果宇宙真有邊界,這隻手至少是鬼手吧😱?

邊界在於半徑,與測地線循環無關

邊界,強調的是徑向延伸的有限尺度,不是封閉旋轉的無限循環,把徑向延伸說成無限循環,本來就是偷換概念,就是耍無賴。

說宇宙模型是“有界無限”的黎曼球模型,也就徹底消滅了徑向延伸的可能性。這種模型,其實就是徹頭徹尾的宇宙有界論。

有人執迷於“有界無限”的欲罷不能。請問,按照這個模型,自轉的地球是無限系統?旋轉的陀螺是無限系統?銀河系是無限系統?

邊界層的界定,大致有七種類型

邊界層的界定,是非常複雜的。筆者認為,大致有七類不同密度的邊界層。

第一類——本體殼邊界,是獨立實體帶有固體硬殼的邊界。例如,地表層、月表層、種子表、沙子表、孢子表、塵埃表、細胞壁。

第二類——電子雲邊界,是分子與原子的核外電子雲,是電子高速運動軌跡的偽暫留,電子雲有簡併壓的彈性範圍。

第三類——夸克雲邊界,是裸體離子的核內誇環或核內電子雲,是夸克超高速運動軌跡的偽暫留,是具有超強簡併壓的剛性邊界。

第四類——裸電子邊界,是電子純真空的高密場介質,是介於實體與空間的最小邊界層。

第五類——分子氣邊界,是行星外圍附屬的大氣層,是硬邊界吸附的揮發性分子與原子。

第六類——離子氣邊界,是恆星外圍附屬的等離子氣。例如自由氦核(α射線)、自由質子、自由電子(β射線)。其在恆星附近表現為暈,即高溫等離子層。其在行星附近表現為例如地球輻射帶,主要是自由電子氣與自由質子氣。

第七類——場效應邊界,是實體內部亞原子運動對實體外空間所激發的電磁場與引力場。場介質邊界的有效尺度截止於拉格朗日平衡點。

宇宙是一個無限開放的固有系統

就全局而言,宇宙是沒有邊界的,如果有邊界,就有宇宙之外,就只能是局部宇宙(partial universe),或可觀察宇宙(visible universe)。

什麼多重宇宙、平行宇宙、反物質宇宙、高維宇宙、奇宇宙、膜宇宙、球宇宙,玩玩罷了。

全局性宇宙,涉及無窮大災難,是無法認知的。我不反對大致猜測,但這很無聊。因為,人類對自然的認知力,不能突破邏輯法則。

可觀測宇宙,可根據望遠鏡可接收的最低頻電磁波,按引力波的降頻紅移法則估算出來。

設電磁波來自最遠類星體某黑洞,質量為600萬個太陽,接收波長是0.022米(毫米波)。

根據筆者的引力波方程:

F=GMm/R²=(8Gm₀/π)·R/λ³,

其中,實驗質量m=1kg,m₀是電子質量,R是外太空天體的離地距離。有如下簡易計算:

R=³√(Mλ³π/8m₀)

=³√(1.2×10³⁷×0.022³×3.14÷(8×9.1×10⁻³¹))

=³√(55.1×10⁶⁰)=3.8×10³⁰米

=(3.8×10³⁰)÷(9.46×10¹⁵)

=4.0×10¹⁴光年=400萬億光年。

這是筆者估計的可觀測宇宙半徑的最大值,是已探測460億光年的近1萬倍。

即便是這樣的局部宇宙,依然是全局宇宙的滄海一粟。況且假設的是比較敏感的毫米微波。

研究可觀測宇宙,嫣然是難上加難的!

現在,我們把鏡頭依次大尺度放近,看看我們的微宇宙:

400萬億光年→460億光年→326萬光年

這個326萬光年,就是100萬秒差距,是我們的本星系團的尺度。所在銀河系只有10萬光年。

就遙遠的星系而言,我們的銀河系,相當於一個類星體。銀河系有大大小小的脈衝星,最厲害的脈衝星或許是黑洞,如人馬座A星。

由於脈衝星釋放大量最強動能的宇宙射線與伽瑪射線,對射電望遠鏡比較敏感。

現有的天文學測量參數表明:

地球是有本體殼邊界的,太陽是有離子氣邊界的,這兩點應該是沒什麼疑惑的。

銀河系似乎有場效應邊界。有不少數據表明銀河系是一個自轉的星系。例如,太陽繞銀轉速250千米/秒,週期是2.4億年。

本星系團也有場效應邊界?現在還說不準。據說,本星系團也是一個旋轉體系。

我想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嵌套結構體系的層次越多,全局性的自轉越弱。

最樂觀的,星系團至多是一類漩渦體,再大的嵌套結構體系,概率是極低的。

換句話說,可觀測宇宙,是由難以計數的星系團隨機分佈的,與星系團的尺度比大約是:

4000萬億÷326萬=12億光年/光年。每1光年的星系團尺度,就有12億光年的外空間。

想一想,可觀測宇宙可能統一的漩渦體系嗎?如果是則違背熵增加原理。宇宙越大越混亂。

Stop here。物理新視野與您共商物理前沿與中英雙語有關的疑難問題。


物理新視野


首先我們拋開那種宇宙學說的所有所謂理論和猜想。題主問我們真到了宇宙邊手能不能伸出去?呵呵實在有很刨根問底的探究比十萬個為什麼還百萬個為什麼?!假設設定我就是宇宙外的人的話,這裡有兩種可能。如果真到了宇宙邊手又能出去。那還不是真正意義的宇宙邊。但真是有邊那有兩種可能,一種是極冷極熱。伸出去的手會自動馬上要收回來或者立刻被凍或熱一瞬間不見。從這個意義上說也可以說是宇宙的所謂邊。另一種可能是又是另一個宇宙的情形。就好像有人說的宇宙的宇宙還有肯定不止一個太陽。我們只有廣義說只有一個宇宙而已。總而言之,探索精神是人類永無止境的。


黃瑩21053935


中國有句古話:“跳出三界外,不在五行中”。意思是某些仙人,也為本身修煉到一定程度,可以直接跳出我們凡人生活的空間,進入到更為高層次的狀態。其實,道家這番話也幫我們回答了題主的問題,生活在宇宙空間中的我們,是最為普通的凡人,我們存在於這個空間也很難超脫於這個空間。即便是我們達到了宇宙的邊緣,我們仍舊無法脫離我們的宇宙,達到宇宙外面。所以,不論我們怎麼伸手,我們的手都仍舊在這個空間裡面。

做個比喻,假如存在二維世界,二維世界上面有二維人。為了方便,我們可以把紙面當做二維世界,那麼紙面上面的畫就是二維生物。那麼我們可以想象一下,二維生物的身體是由二維世界的物質組成,和二維世界本身是融為一體的,那麼這些二維生物即便到了紙面的邊緣,它們仍然無法把手突破紙面而伸出來。除非這些二維生物活生生的把組成自己的物質從整個二維世界中分離出來,否則,想要把自己的身體從二維世界伸出來,更本不可能。

而且,紙面並不一定是平直的,他可以以球面的的形式存在。這樣的話,這個二維世界在自己的維度上是沒有邊際的,但是有大小。所以,無論這上面的二維生物怎麼走,都不可能找到邊界。

類比於我們的三維世界也是這樣的。我們也是三維世界的生命,我們身體裡的每一個原子核分子都緊緊地“鑲嵌”在我們的三維世界裡面。我們即便到了宇宙的邊緣,仍然不可能把組成我們的物質伸出宇宙。這種思想也可以被超弦理論印證,超弦理論認為,除了引力外,其它物質都是由開合的弦組成,這種弦的一段被緊緊的固定在三維空間之中,無法脫離。所以,引力可以自由的穿越不同維度,並作用於高維空間。但是其它物質或者力就不行,只能夠存在於三維。

所以,我們註定一輩子只能夠生於三維,而死於三維。


科學探秘頻道


在宇宙中離開平流層,你會失去知覺,驚恐萬狀,再到月球上時,就是在飛船上,你已經成了植物人,如果飛船經過太熱的地方,你把手伸出去,一會就熱熟了。

宇宙之中不象地球太空有保護層,人類才可以生存,如果太陽的紫外線沒有碳,鈣,鎂,等高能粒子來過濾,會殺傷地球上所有生存的生物。

宇宙中,月球,木星和其他星系常期在高輻射危害中,是沒有任何生命跡象的,人類只能憑空設想去外界創造生命,根本無法實現。





我愛祖國美166


朋友你是想開天嗎?想當初盤古可是力大無窮,還手持傳說級武器開天巨斧才成功的,為我們開闢了一方生存空間,普通人恐怕不行。


路人zxl


這裡可以做一個思維實驗。首先,我們要明確,宇宙模型是什麼樣的。如果宇宙的邊界是幾何意義上的無限的延伸,則你的手永遠接觸的是無限延伸的虛空。你的身體到達哪裡,哪裡就是宇宙的一部分。這樣的宇宙,就是無限的宇宙模型。而目前主流的另外一種科學觀點,提出了一種叫做“有限無邊”的宇宙模型。這個“有限無邊”的模型,得到了很多人的支持。

“有限無邊”,分為“有限”和“無邊”兩個概念。“有限”,指的是宇宙是有限的信息集合體,不承認宇宙是真正意義上的無限。過去的哲學家認為,宇宙是無限的。這種觀點影響力很大。但是,哲學家畢竟停留在思考的層次上,欠缺的是科學考量。按照科學家的思考,宇宙並不是無限,而是一種有限的集合體。他們的依據是,由於紅移、宇宙背景微波輻射、氫的丰度等現象,我們已經發現宇宙在不斷膨脹。如果我們反推鏡像,就可以得知宇宙啟動於一個極小的點,這個點在物理學意義被稱之為奇點。即使宇宙最初是極小的範疇,自然不可能是無限的,既然不是無限的,它的信息就是有限的。所以,即使現在宇宙已經膨脹到至少930億光年以上,它依然是有限信息的集合體。

至於“無邊”。指的是“宇宙沒有邊界”。我們想象一下一個膨脹的氣球,所有的物質都在氣球表面上,這個氣球不管如何膨脹,物質都只能在氣球表面。假設氣球上有一隻小蟲可以移動,那麼它無論向四面八方遊弋,它都會發現,它永遠不能離開氣球表面,最終會回到原點出發的地方。對於這隻小蟲來說,宇宙就是氣球的表面,氣球的表面就是宇宙,宇宙是找不到邊界的,它可以無限的走下去。假設這隻小蟲的身體膨脹,慢慢覆蓋到整個氣球表面,它也不能離開它的世界,所以,“把手伸出去”是不可能發生的,只能觸碰到它的自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