晨起小思——聊聊當下的諜戰劇

晨起小思——聊聊當下的諜戰劇


前段時間聽妻子說又出了一部不錯的經典諜戰劇《驚蟄》,我向來是喜歡這種題材的影視作品的,並迅速登陸播放器,可是看了兩集後就果斷棄劇。所為何來?作為一箇中國人,我實在受不了劇中對侵略者和漢奸善惡形象的模糊化!

不曉得是從什麼時候開始,中國的一眾編劇導演們開始要為當年荼毒中國人民的侵略者及其幫兇漢奸們洗白了,各種俊美的形象,各種高大上的人生觀,除了偶爾出現鬼子禍害國人的鏡頭(還冠以中性化的“出勤”作為掩飾),如果不是特有的民國時期的街景和上流社會女性匹配的旗袍,真以為就是一部當代以外資企業為背景的白領肥皂劇。比如在《驚蟄》劇中,原本窮兇極惡的日本侵略者頭目荒木惟被塑造成溫文爾雅的翩翩公子,舉手投足令人好感倍增。漢奸們都是些朝九晚五卻忠於職守的都市白領,敬業精神令人佩服。倒是抗日的英雄流氓氣十足,靠耍小聰明在和職場對手的競爭中一次次僥倖獲得勝利。俊男美女,燈紅酒綠,人人溫飽並縱享福澤,日本侵略者佔領下的國土彷彿成了人間樂土。這樣罔顧事實只是一味為了推進男女主人公諜戰副業調情主業的劇情,創作者到底想要表達什麼?

還記得十多年前以柳雲龍為代表的一批優秀導演和演員創作的經典諜戰作品,比如《暗算》、《潛伏》等,鮮明的人物形象永遠是撐起作品旋律的骨架,對於文藝作品,我也反對某所謂相聲大師提出的一定要教育誰引領誰,但是在大是大非面前不容模糊。我們說,一個民族的文藝,架構的是一個民族的精神骨架,一個民族的文藝工作者,在現實生活中往往是架構民族精神脊樑的中流砥柱。面對《驚蟄》、《麻雀》一類的所謂諜戰題材作品,我能想到的就是編劇和導演是不是已經被收買,要製造出精神毒藥來麻醉我們的國民。

實際的情況當然不是,畢竟作為外敵倘若要收買一些人做文化漢奸也一定要找些文化行業中的佼佼者,像這些垃圾諜戰劇的主創所表現出來的才智還真入不了人家的眼。那麼答案就是因為創作能力差又想迎合資方,便無視國家民族,製作精神鴉片,只顧自己腰包鼓不鼓,哪管後果。說創作能力差,其實就是生活不夠,沉澱不夠,沒有絲毫投身事業的決心。創作歷史題材的影視作品,往往只記得一部《色戒》中所渲染的俊男靚女、燈紅酒綠,哪裡瞭解類似孫道臨老師主演的《永不消逝的電波》中的真實舊世界,不懂卻又不學,曾幾何時,老一輩影視創作者但凡有創作計劃時便要深入一線去體驗生活,無論編劇還是演員,腳踏實地的積累,這些對於當下的所謂藝人而言,能做到的真是鳳毛麟角。這些藝人哪裡還記得什麼生活體驗,同時接幾部戲,還要抽時間上綜藝,沒有時間記臺詞,沒關係,拍攝時口中如同唸咒語般一串數字流利的代替臺詞,或者因為要上綜藝沒有時間到拍攝現場,那就摳圖,現代科技沒有精進了藝術反而縱容了不敬業又貪財的懶漢。

很多觀眾喜歡說這樣一句話,如果沒有審查制度,我們就會看到真正精彩的影視作品。我要說的是,是我們的審查制度在金錢的汙染下已經走樣,才導致《驚蟄》和《麻雀》這樣美化侵略者和漢奸、醜化民族英雄的影視作品大行其道,侮辱了那些為了民族獨立和崛起犧牲生命的革命先烈,汙染廣大中國人民的心靈,誤導我們的孩子。

晨起小思——聊聊當下的諜戰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