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此次疫情,對日本的表現你是怎麼樣的看法?

大海小洋洋


這次日本對我國遭受的冠狀病毒災難表示了極大的關切,無論政府和民間都在多方面給予了積極有效的援助。我們應該報以誠摯的感謝,尤其在贈品上又附了幾句表達友情、有難同當的儒雅古詩,讓人倍感溫馨,也會激發我們對古典文化的興趣。

但有些人對這幾句古詩過渡解讀我則完全不贊成,似乎我們國家倒沒繼承傳統文化反而是日本比我們還強,這肯定不客觀。

要知道,我們國家的語言、文字、文化發展到現在的狀況,是由解放前後幾代人的努力形成的。從清末的白話文運動到民國的新生活運動,反對八股文,再到解放後對簡化漢字的規範和發展及毛主席親寫文章“反對黨八股”等工作,都對我國的文化發展起到極大的推動作用,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帶來了極大的方便。

作為一些古詩詞作為文化研究是必要的,作為一種個人興趣愛好是好的,學習他們的思維表達形式也是有益的,實際上我們國家有許多人在古文化上都有很高的造詣。但要在日常生活中採用之、乎、者、也,文謅謅的則完全沒有必要。(有事、暫停、待續)


Kaley644


首先,日中兩國人民是友好的。在歷史上中日兩國的友好往來是有深刻淵源的,從秦以來就有徐福東渡傳播華夏文化和各種先進農耕經驗紡織技術的傳說。自此以後,至唐朝達到了高峰,不僅是民間往來,而且還有日本人士在唐朝廷中做了官,日本從宗教、文學藝術以及到朝廷制度管理全面學習中國。到了近代,日本軍國主義的發展,加之中國清政府的腐敗無能,後來又是中國的軍閥混戰、積弱積貧等原因,中日兩國之間出現了戰爭,兩國關係成為敵對關係。但在民間往來關係還是另當別論的。這不僅因為中日兩國是一衣帶水的鄰國,更重要的日本在文化上屬於漢文化圈,在文化上和中國有著深刻地一致性,認知感。感謝我們的前人在這方面為我們打下了一個好基礎。在這次抗擊冠狀病毒肺炎中日本民間人士多次捐增物資相助,表現出日本人民對中國人民的友好,是非常值得讚揚的。在每次捐助中均有中國寫有中國古詩文的贈言,表現中日文化的共通及日本對中華文化的熱愛及尊崇。從歷史文化上表現出中日兩國人民的友好源遠流長。


藍天沃土成愛民


此外,中國疫情對世界供應鏈產生了巨大影響,這在世界經濟放緩的情況下更有雪上加霜的意味。中日韓在經濟上算得上鐵三角,相互依賴,相互嵌套,任何一方出了問題,另外兩方都很難不受影響。去年日韓掐架,不只相互傷害,對中國也是利弊共存的。當此經濟萎靡之際,世界經濟的引擎在中國,引擎出了問題,各國都得受累。

儘管如此,我們還是應該感謝日韓提供的援助。災害面前看人心,白宮算是“黑宮”,中日韓還得共同前進。

最後,祝願偉大的中國人民早日戰勝疫情。


羌韻飛雪


這個問題我來回答:我覺得他們是發自內心的幫助我們,他們是雪中送炭,而不是落井下石。他們也都擁有一顆善良的心,擁有一顆希望世界和平的心。 從這次疫情裡,我不光看到了他們的善良還看到了他們的謙虛與智慧,既幫助了我們,又給了我們臺階下,比如一句就像我們的鄰居著火,從這句話裡既有遠見(目前他們國家疫情也開始厲害了)又讓我們覺得特別親切。 還有他們這次把古詩詞發揮得淋淋盡致,既然我們感到親切,又讓我們很多人愛上了古詩詞。所以本人對他們這次的幫助表示非常感謝!好人一生平安。望中日友誼長存,望世界和平。






體驗世間


應該表示感謝,日本有難時中國也同樣給於了幫助,但是一碼歸一碼,歷史不能忘記,忘記歷史就是對老一輩犯罪,歷史就會重蹈覆轍。


64314953111


對這次疫情來說,日本從政府到民間都表現的非常棒,他們的援助得到全國人民的高度贊楊和感激,我們不能忘記歷史但更要展示未來,望中日在已後合作發展中越來越美好!


130404196401192132


只要日本知道遠親不如近鄰這個道理,就好相處,中國人心軟善良,雖然有仇,你現在對我好,過去的可以原諒,最好是單純的鄰里幫!



用戶6765014551


嗯……我知道又有相當一部分人感性的說什麼滴水之恩,湧泉相抱類似的屁話……,想想日本二戰前二戰後靠什麼走向的世界前列……國人很多群體還在老子,儒家思想中沉浸,近代史的屈辱讓國人在立憲,立法,民主運動中的犧牲為了就是改變這五千年的的詬病,走向一個朝氣噴薄民主進步的新時代……


yi經經


日本會找準各種事情的切入點,討好中國。麻痺中國。把日本人慢慢地、一步一步地都遷移到中國。這種和平式侵略是最智慧的。因為他們自己清楚動武一定失敗。他們清楚地殼在變化。沒有幾年日本島就會沉入海底的。這是他們的第一步。第二步就是再用瘟疫武器來對付我們。他們一出生就打好了疫苗。有計劃地分佈在我國的各個城市讓我們難以對付。這樣會把我們一下子吃掉弟。日本才是最危險的敵人。


長江七號231664708


日本的醫療水平及民眾的規距意識,決定了他們能較快的渡過此次疫情。如果前期傳播較快,中國的醫用防護用品生產規模上來了,也應該迅速捐贈給日本人民抗擊疫情。(這方面的生產速度可能不如中國,加上多次捐贈中國後,庫存肯定不足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