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摆脱低质量学习陷阱,成为一个高效学习者

01 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学习时代

为什么说我们正处在一个最好的学习时代呢?


如何摆脱低质量学习陷阱,成为一个高效学习者

我们正处在最好的学习时代


第一点原因是信息和知识的极大丰富性。现在每天产生的信息和知识数量是过去的几十倍甚至是上百倍。知识和信息多的让你永远都学不过来,你不用再担心找不到提高某一方面能力的知识和信息,只有你想不到的知识和信息,没有你找不到的知识和信息。

第二点原因是找到知识的便捷性。我们可以利用搜索引擎轻松找到你想学习的大量知识和信息。人工智能和互联网的发展,为我们提供了更加便捷的搜索知识和信息的工具。

第三点原因是学习工具的可移动性。随着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电子书阅读器的出现,方便大家可以随时随地学习知识,不再受空间和时间的限制。学习工具的可移动性和多样性更方便了碎片化时间学习,使我们进入了碎片化学习时代。

第四点原因是学习渠道和平台的多样性。各种线上和线下的学习渠道和平台,为大家提供了多种选择和形式,可以看视频学习,可以阅读书籍,可以网上看文章学习,可以听音频学习,也可以在线看大师直播学习,各种线上线下学习平台和学习形式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正是由于以上几点原因,使得我们处在一个最好的学习时代。

02 最好的学习时代,为什么很多人却陷入了低效学习的陷阱?

我们虽然处在一个最好的学习时代,然而大部分人的学习质量却并不高,很多人都陷入到了低效学习的陷阱中,这又是为什么呢?


如何摆脱低质量学习陷阱,成为一个高效学习者

低效学习


首先,我们先来看看什么是学习质量,评价一个人的学习质量高不高最主要的就是看:在一定的时间内,你学会了多少,内化吸收了没有,是否把知识转化成了自己的能力。简单来讲,学习质量的高低反应的是学以致用的效果。

其次,我们要从学习的整个过程入手,通过总结,我们发现在整个学习的过程中影响学习质量的因素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即学习的内容质量、学习的专注程度、知识的内化吸收程度。

现在我们再来回答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很多人学习质量不高,导致陷入了低效学习的陷阱这个问题。

第一,选择的学习内容质量不高,导致学习低效。

随着移动阅读的人群越来越多,甚至许多年轻人群把它作为了最重要的学习方式,人们接受的信息数量的确是在大幅增加,然而信息的平均质量却在不断下降。

网络中,有太多的信息其实质量并不高,这些信息都是由自媒体人生产的,而大部分自媒体人的专业性明显不足,但是每天仍然制造着大量的低质量的信息,充斥在互联网的每个角落。

现实生活中,有一大部分人将主要的学习内容集中在低质量的碎片化信息上,看似在每天学习,其实学习的质量并不高。我们不排除互联网上有很多有价值的知识和信息,但是总体平均来说信息的质量并不高,再加上每个人的鉴别能力存在差异,导致长期陷入在低效学习而不自知。

其实生活中,有那么一些人美其名曰在利用碎片化时间学习,其实根本就没有学到什么东西,只是在证明自己在学习,证明自己很努力罢了。

第二,学习的专注度不高导致学习低效。

移动阅读和碎片化学习正在成为年轻人的主要学习方式,而这种方式一个非常大的缺点就是很难让人全身心地专注进去。

生活中的职场人士,每天忙于工作,经常利用坐公交车和地铁、吃饭、跑步、甚至开车等碎片化时间进行学习充电,但是这样的学习场景其实是很难实现高度专注的。

而我们也知道,学习知识是需要在高度专注的情况下才能更有效率,也才能更容易理解和内化吸收的。

无法做到专注,学习质量就会比较低,在这方面我有亲身体会。每周限号的那天,我就去选择做公交车去上班,路上大概有50分钟车程,每次我都想利用这个大段时间去听一本书,正好差不多能听完。表面上看,我很好地利用了这个时间在学习,而实际上很容易受到周围环境的打扰,无法做到高度的专注,其结果就是学习的效果和质量很差,无法对学习的知识与自己的经验和旧知识进行联系,更无法做到内化吸收,甚至很容易过一段时间就忘记得一干二净了。

要想做到有效地学习知识,确实需要高度专注,而碎片化时间的学习环境有时候很难做到高效专注。我并不是否定利用碎片化时间去学习这一行为,事实上,碎片化时间可以去处理一些不需要高度专注就能做的事,比如做个简单的工作计划,了解一些新闻信息等。

我经常看到一些人在利用碎片化时间在学习、看书等,但是如果无法做到专注的话,就会陷入低效学习的陷阱,反而等于是在浪费时间。

第三,虽然专注学习了,但是无法内化吸收,也会导致学习低效。

我们说学习是以学会,并且能够内化成自己的知识为目的的,其他的说什么都没用。生活中很多人也很爱学习,看了一辈子书,但是可能他仍然缺乏洞见性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这样的学习不能说一点用没有,但是仍然是低效的。


如何摆脱低质量学习陷阱,成为一个高效学习者

学以致用


无法达到学以致用的目标的学习,其实也是一种低效。你花了大量的时间去学习,也很专注,最终却没能内化吸收这些知识,只是暂时地存储在大脑里,时间长了也就忘了,这样的学习质量一样不高。

生活中也的确有些人是在这样学习,他们并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只是看到别人在学习自己也要学习,报了很多课程,购买了很多书籍,更在意的是追求数量,而忽视了学习质量,忙碌了一年下来,真正将学习的知识内化吸收到自己的知识体系中的很有限。这种低效学习更像是大家所说的抚慰焦虑型学习。

03 如何才能有效地提高我们的学习质量呢?

一是选择高质量的学习内容。

这个世界上知识的增长速度已经远远超越每个人的学习速度。知识总量越来越大,增长速度越来越快,而我们的学习时间和精力却是有限的。因此,要想提高学习质量首先一步就是要学习那些高质量的内容和知识。

什么样的知识更有用,质量更高呢?

可以肯定地说不是那些碎片化、鸡汤式的二手甚至三手信息,鸡汤式的道理似乎放到哪里都对,但是这些知识和信息并没有告诉你使用条件和适用边界,没有说清楚前因后果,就是简单的几句激励人心的大道理,对你的知识体系或认知能力起不到什么作用。

所以我们说,在各种各样的知识当中,并不是所有的知识都那么有用,也不是所有的知识都能够让你变得更智慧和更有洞见性。但也的确存在这样一种知识,掌握了它们就能够起到四两拨千斤的作用,能够更有效率地提升你的认知能力和洞见力。

这样的知识就是投资大师查理·芒格所说的“普世智慧”,他认为你不需要了解所有的知识,你只要吸取各个学科最杰出的思想和那些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原理或规律就行了。

这样的知识我们通过叫底层知识,这些知识是我们经过深度思考后发现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规律或定律。比如大家比较熟知的“复利原理”、“二八定律”、“规模效应”、“进化论”以及“阴阳之道”等等。这些知识的学习需要我们拓宽视野,跨学科去学习,而不是局限在某一个领域。

除此之外,高质量的学习内容往往更具有完整的体系,能够更有效地帮助学习者理清前因后果和适应边界,阅读书籍其实就是比网络和手机上的碎片化信息质量更高。

二是找到自己最有效的专注时间段去学习最重要的知识

提高学习质量第二个有效途径就是在自己最为专注和高效的时间段内去学习。

高度专注才能产生心流,而产生心流时的学习效果才更好。心流在心理学中是指一种人们在专注进行某行为时所表现的心理状态,也就是那种全神贯注、投入忘我的状态。研究发现,学习一旦进入产生心流的状态就能够大大提高我们学习效率和质量,也更有利于我们对知识的内化吸收。

只有在专注的情况下,我们学习新知识的时候才能去反思、联系自己的过去经验,进而内化吸收。

要想找到自己最有效的专注时间段,就需要我们对自己的时间进行分析和管理,找到自己最能够专注下来的那段时间,这样的时间段不能太短,应该至少在30分钟以上。

每个人能够专注下来的时间段都不同,有的人是在上午、有的人是在下午,有的人是在晚上,还有的人是在早晨。其实我发现,能够专注学习的稍微大点的时间段就是晚上和早晨。而晚上往往受到一天工作下来导致的意志力下降,大脑比较疲惫,学习效果也不是最好。反倒是我认为早上如果能够早起一小时,是非常好学习时间,也是大脑得到休息后最为清醒和专注力最强的一个时间段。

当然了,每个人的最为专注的时间都不一样,最主要的是适合自己的就是最好的。

更为重要的是,要养成在固定的时间和场景专注学习的习惯,才能更有效地提高学习的质量。

三是能够将知识内化为自己的能力才是高质量的学习

学习知识最终的目的是学以致用,学习知识最为重要的一步就是把学习到的知识转化为自己能力,也就是知识内化的过程。通过学习新知识打造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的学习质量才是高效的。

学习知识不是看你学习知识的数量多少,而是看你最终内化吸收多少,这才是提高学习质量的关键。

如何才能提高我们的内化吸收能力呢?

一是带着目的去学习,带着问题去学习。这样当你遇到新知识时就会自然带入到自己的问题当中,看看新知识是否对于解决自己的问题有帮助,这样内化吸收就好。

二是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的联系。也就是说当你学习新知识的时候要去反思自己的经验,联系自己过去的经验和知识,看看是否能够建立联系,完善自己的知识体系,这样就能做到新知识的内化吸收。

三是将学到的新知识拿到实践中去体验。这样的过程就是理论与实践相结合,更利于真正地掌握新知识,巩固内化吸收的效果,真正实现学以致用的目的。

04 结语

生活中,我们每个人的时间都很宝贵,如何不把宝贵的时间浪费在低效学习上,就要求我们有效地提高学习质量,学习质量的高低是一个人学习能力强弱的重要体现,跳出低效学习的陷阱,不妨试试上面的几个方法吧。

\u000f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