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青花是陪葬品嗎,怎麼樣?

冬去春來2019


說起元青花,我們都會眼前一亮。

無論是素雅大方的色彩搭配、優美絢爛的線描圖案,還是不斷走高的市場價格,都讓元青花成為文物界的翹楚。

元青花創燒於元代中期的景德鎮,以高嶺土和瓷石的“二元配方”為胎,胎質細膩。元青花所用的色料,為西域傳入的“蘇麻離青”,顏色淳厚。

△蕭何月下追韓信梅瓶·明代沐英墓出土

與傳統的唐宋瓷器相比,元青花造型有很大不同,多大器,造型雄渾。紋飾風格也一改宋瓷的淡雅,變得花樣繁多,人物、動物、花卉一股腦地往上堆。這是新的時代風尚,也是中國文化與外來文化融合的產物。

元青花是不是陪葬品?

是,也不是。

說是,因為的確有一部分元青花被當做隨葬品掩埋於地下。說不是,是因為古人制作元青花,原本並不只是為了隨葬,反而是實用器居多。

首先,從器類看,元青花除了最常見的瓶、罐、盤類的“大器”,還有香爐、碗、杯等實用性非常高的產品,它們製作精美,跟普通的元墓冥器明顯不一樣。

△纏枝青花高足碗·阿什莫林博物館藏

其次,從出土地點來看,除了在墓葬中發掘到元青花,還有許多的元青花是來自於窖藏或者居址類的遺址。

元青花是隨葬品的這一認識,其實是一種典型的“倖存者偏差”。

簡單說,即便在元代,青花瓷器也是罕見的,社會上層才能使用。有的青花器被當做隨葬品,剛好得以在地下保存了幾百年。有的沒有被埋葬,就在歷史長河中逐漸淹沒無存了。

所以到了今天,我們才會看到元青花來自墓葬的“假象”。

剛才說了,在窖藏和遺址當中也發現有元青花。最具代表性的莫過於下邊的這件青花鳳首扁壺

這件扁壺出土於北京市舊鼓樓大街附近的一處元代院落遺址當中。出土地點在元大都的北城,埋藏時間為元末。

1386年,徐達率領的明軍北伐進入元大都,元順帝倉皇出逃。倉促之間,這件元青花也被其主人遺棄,房子也毀於戰亂。

徐達為了防守的需要,拆掉元大都原本的北城牆,將其南縮,這件青花扁壺剛好被壓在了新的城牆下。

它的出土,恰恰說明這些瓷器本來就是日用的。


所以說,儘管元青花曾經被當做陪葬品,但它們跟專門的隨葬冥器是不一樣的。


考古軍中馬前卒


不一定,元代人是草原上游牧民族,每個民族都有它特定的器皿愛好,大口喝酒,大塊吃肉,梅瓶盛酒,大盤裝牛羊肉,再則清代以前,一個人死了以後,不是你想怎樣放陪葬品就可以,而且是有嚴垎等級制度,否者會殺頭的,大罐,大瓶能作陪葬品一定是蔣,帥之才。




人求我


元青花是波斯帝國貴族在景德鎮定製的實用器,也有少量供應國內,這就是國內比國外少的原因,因為非常珍貴也有明代貴族拿它陪葬




收藏家


極品元青花龍鳳紋四系扁壺"至正"型中的精品,糯米胎。請欣賞!











97217082364


元青花不一定都是陪葬品,雖然這些年出土很多,但是大部分還是實用器在中國多數都是出土的,窖藏的,還有早年出土又傳世的,真正傳世的沒有幾個,但是在國外博物館比如伊朗國家博物館展覽的都是使用器,盛實物的大器物,同樣也證明他是外銷瓷中東國家地區的青花實用器!

在中國由於都是出土的,出土瓷器分為多種主人生前用器死後帶走,生前專門定燒一批器物為陪葬品,在有就是專門一類的陪葬品器物!

中國元青花瓷器被很晚才認定,在明皇陵出現這個現象應該是屬於元代器物被明人所用死後為帶走陪葬一類的,按理來說不屬於專門的陪葬品!!

跟四張局部特徵放大鏡放大拍的!






李建283571061


不一定。也有陳設器。元青花的名字如雷貫耳。元青花也分普品,精品,孤品,不同的品級決定了不同的價值。











韻味中藝


這個問題問的有問題,只要是出土的那件不是陪葬品



一線探索收藏老徐


元代,元青花都是脾臟屏對對對?




金海古玩


國內大部分的大件器物,也就是觀賞器屬於陪葬品,很多都是皇帝賞賜給有功的大臣。有些小件器是屬於實用器一般有地位的都可以擁有。元青花畢竟很稀少,一般老百姓是無法擁有的。另外還有許多國外訂製的外銷瓷,在中東國家還存在很多。



阿泉收藏


這個問題問的很好,我們從辯證法的角度看,也是,也不會,首先看元青花體形較大,一般實用器較多,二則是出口伊斯蘭教國家的較多。大家知道信奉伊斯蘭教的人,是沒有任何陪葬品的。但元人和漢族的達官顯貴有用元青花陪葬的,任何問題要相對的看,但窖藏的也有不少。現在見到的許多元青花,多是窖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