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版《小婦人》講述了什麼故事?有何觀影感受?

蛋糕仔小小明


1.因為家人,永遠是世界上最美好的存在。\r\r在我們這個時代,迎來了2019版的《小婦人》。\r\r這部電影描述關於愛情的成分相對較少,而更吸引人的反而是它所傳達的親情。\r\r《小婦人》所呈現的故事並不複雜,它用一群極具代入感的角色,教會了女孩如何應對所遇到的或者必將遇到的,作為女性的身份認同困境。\r2.一千個人的心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r\r對於《小婦人》的原著粉絲們來說,再多的改編也不會嫌多,《小婦人》故事裡呈現的那種飽滿而熱烈的情感是難得一見的,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版本的《小婦人》。\r\r而March姐妹們在一起擁抱,滾作一團迸發出的那種最具朝氣也最溫暖的能量,這種來自於情感的能量,在任何時代都無比珍貴。\r\r《小婦人》裡這群形象各異但都可親可愛的女人們,也將繼續鼓勵一代又一代的讀者去追求所愛,然後熱烈地擁抱新的生活。\r3.非線性敘事\r\r經過導演格蕾塔·葛韋格大刀闊斧的"改編",把原本直線敘事的故事,用倒敘、插敘、直敘等敘事手法,重新拆分打亂,然後精心重組,以非線性的"時空"對照法把故事進行重新講述,也給觀眾們帶來了一個真正屬於我們這個新時代的《小婦人》,這是我們想要,也需要的。\r\r而那些與前作不同的大膽改編,加之跳出原著的重新解讀,不同年代的視角切換,這些都是新版《小婦人》存在必要性的證明。\r\rAmy & Laurie感情線更合理化,而在Jo長大後面臨Laurie的情感糾結、以及如何面臨其他幾位姐妹的感情生活,她自己也經常處於困擾中,包括她究竟想要怎樣的感情生活,這部新時代的《小婦人》中交代得更為清晰。\r4.精美的服道化\r\r這部《小婦人》在服裝道具方面非常考究,這是相比1994版電影《小婦人》很重要的一個突破。\r\r從角色到服裝,從場景到造型,都是讓人覺得像是在童話世界裡。讓觀眾在觀影的時候不自覺地像偵探一樣投入更多精力,去捕捉大銀幕上的色彩與攝影機的運動,美術與服化道中的每一個細節。\r雖有薇諾娜·瑞德版本《小婦人》的珠玉在前,這部2019《小婦人》依舊是一部超乎預期的佳作!\r總結一下:\r\r新版的《小婦人》沒有辜負觀眾的期待,在雙時空的敘述下,讓觀眾遵循著主角們的成長路徑,體驗屬於當下最純粹的感情。雖然故事平淡,但影片中的每個人物都發現了生活中的美和愛,呈現出努力生活、努力接納彼此的狀態,就足以打動人心。我想,這也是《小婦人》經久不衰的原因。\r\r因此在這篇文章中,我通過人物成長、故事主題、電影價值三個層面,對影片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表達了我對這部影片的所思所感。願每個女生心中的都有一個小婦人,勇敢自信,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SumNing小品


最讓你懷念的時光是什麼時候呢?對於許多人,無憂無慮的年少時光當然是最值得懷念的。那時湛藍的天空、燦爛的陽光、清新的和風,以及,讓你情竇初開的少年,所有一切都是如此美好,甚至那時的小傷感如今回憶起來都帶點甜蜜。

2019年新版的《小婦人》就是這樣一部會讓你忍不住回憶年少時美好時光的電影,即使回看第二遍,仍然覺得不勝唏噓。

《小婦人》的故事情節非常簡單,講述美國南北戰爭時期,一個貧窮家庭裡四個性格迥異的女孩跟母親的溫馨快樂的少年生活,以及女孩們的成長曆程。這樣一個簡單的故事卻極具生命力,從女作家路易莎·梅·奧爾柯特創作《小婦人》這部小說至今100多年裡,這個故事幾次被改編成電影。

2019版的《小婦人》既尊重原著、又更具時代特色,今天我將從敘事結構、人物成長、情竇初開三個方面對這部電影進行分析。

一.敘事結構

新版《小婦人》沒有采用常規的線性敘事結構,而是採用雙時間線並行、交叉剪輯進行講述,還巧妙利用冷暖色調對比。

1.雙時間線並行、交叉剪輯:

電影分成“現實”與“7年前”兩條時間線齊頭並行,兩線巧妙地交叉融合,讓事情的前因後果巧妙連接。比如“現實”中的喬從紐約回家,未進家門就先跑到家附近的小樹林,掏出一條鑰匙打開掛在樹上的信箱。然後鏡頭一轉回到“7年前”,講述信箱和鑰匙的來歷。

其中最巧妙的交叉剪輯是7年前三妹貝絲感染了猩紅熱病重臥床,喬不眠不休照顧妹妹後累得在沙發上睡著,醒來後見到貝絲的床空空如也,她極度擔心妹妹不在人世了,於是滿含熱淚急急衝下樓梯,卻發現媽媽和妹妹坐在餐廳,瞬間滿眼的淚都化作了笑容,緊緊抱住貝絲。鏡頭一轉到了7年後的現實進行時,貝絲舊病復發,依舊貼身照顧妹妹的喬像7年前那樣從沙發上睜開眼睛,床同樣空空如也,喬難過緊張,又帶點希望地緩步從樓上下到廚房,餐廳卻只有母親在默默垂淚。

這巧妙的兩幕讓貝絲的結局不言而喻,也更刺痛人心。

2.冷暖色調對比

電影在講述7年前的情節時,用的是溫暖的色調,鏡頭中有種橙黃的光暈,很多場景都美如油畫,正如那時她們那無憂無慮的生活。那時的她們就像一陣快樂的風,走到哪裡都攜著歡聲笑語,鮮活了死寂的勞倫斯家的豪宅,溫暖了貧困的胡梅爾夫人的木屋。

而7年後的鏡頭則使用了陰鬱的冷色調,突出慘淡的現實:大姐梅格已婚但家庭貧困,三妹貝絲舊病復發生命垂危,小妹艾米隨姑媽遠赴巴黎學習繪畫,喬拒絕了勞裡的求婚為了逃避隻身前往紐約。童年的幸福生活,就像吹過原野的那一陣風,早已遠去再無蹤跡。

二、人物成長

“女性成長”是這個故事被討論得最多也最值得探討的部分,四姐妹性格迥異,她們深愛彼此,但也各有不同的價值觀,引領著她們選擇了不同的生活。

大姐梅格:梅格溫婉美麗動人,年少時的她憧憬上流社會的生活,也憧憬愛情。當她遇到屬於她的愛情,即便對方是貧窮的家庭教師,她依然沒有猶豫就嫁給了他。她確知自己想要的生活:結婚,有一個自己的家。婚後生活仍舊貧困,連一條漂亮裙子都買不起,雖然也曾虛榮,但她還是堅守最初的想法,勤儉持家,用心相夫教子。

二姐喬:喬是故事的核心人物,也是那個年代裡難得一見的女性先鋒。她視閱讀和寫作如生命,性格充滿男子氣,熱愛自由,獨立有個性,堅強勇敢,永遠將家人擺在第一位。當母親要離家到華盛頓照顧生病的父親時,喬剪掉自己一頭美麗的金髮,換了25美元給母親用度。在那個年代,她的這個舉動充分顯示出她充滿個性的一面。母親離家後貝絲染上猩紅熱,眾人皆不知所措,只有喬堅定地說:我們會照顧她,她會好。即便她心裡也完全沒底。

她一直有著先鋒的思想,她跟母親談心時說:“我覺得女人有思想、有靈魂、有心靈,她們有天賦、有雄心也有美貌,我討厭人們說女人只適合去愛。”她女性獨立的思想以及男女平權的意識充分地覺醒,她想要像男人一樣平等地生活,追求自由、追求夢想,但是走在這條路上的人尤其是女人實在太少了,所以談心的最後她忍不住說:“我太孤獨了。”即便是如此堅定地追求獨立自由的女性,在那樣的社會環境下也忍不住搖動了。

就算處在我們這個時代,喬的思想觀念也完全不落伍,即便是我們大多時候也沒有喬的堅強和勇敢,能像她那樣忍受孤獨和不被理解,堅持自己的夢想,正因如此,我實在沒有辦法不愛她。

三妹貝絲:電影對貝絲的刻畫比較少,是一個內向害羞、溫柔平和、善解人意、喜歡彈琴的姑娘,當這個與世無爭的女孩意識到自己即將離世的時候,她沒有悲觀絕望,而是勇敢地直面死亡,平靜地接受現實。

小妹艾米:這是整部電影中蛻變最顯著的一個女孩,她性格任性,但有非常清晰的追求和目標:嫁個有錢人,進入上流社會。她深知這是女性在當前社會改變自己命運的唯一方式,所以跟隨姑媽到了巴黎之後用心學習繪畫,出入上流社交場合,蛻變成了端莊得體、美麗大方的女子,最後如願嫁給了貴公子勞裡。艾米雖然年紀最小,但是性格卻最為成熟,對現實有非常清醒的認知。

三.情竇初開

喬和勞裡的感情一直是電影中牽動人心的一條線,就如多數人的初次動情,註定難有完美的結局,但是回憶起來,一切卻都歷歷在目。

初次見面,熱鬧的舞會兩人卻不約而同躲在了僻靜的休息室,率性的少女,矜持的少年,就此相識,他們伴著舞會的音樂笨拙肆意、瀟灑快活地跳舞,從幽暗的休息室跳到走廊、陽臺,這個孤寂少年在這一瞬間,被喬投來的陽光照亮,他的心自此牽繫於她。

他小心翼翼地珍藏喬隨意送給他的一枚戒指,他們一起滑冰,一起在海灘奔跑,一起排練話劇,她是唯一一個稱呼他為泰迪的人,他陪伴喬在她每一個傷心難過的時刻,他不再打檯球只因喬不喜歡。

他如此熱烈地愛著她,一直等了幾年才表白。可是熱愛自由的喬,卻斷然拒絕了他,她覺得自己不夠愛他,覺得他倆在一起會是一場災難。勞裡黯然地離開了。

然而喬真的不愛勞裡嗎?若然不愛,怎會從紐約回家第一件事就是打開信箱查看有無勞裡留給她的信件?若然不愛,怎會再次寫信向勞裡表白,真的只是因為孤獨嗎?若然不愛,當勞裡告訴他自己已和艾米結婚後,她為何如此傷心難過?

年少時的愛情就這樣結束了,感情裡有太多的錯過,他們亦不例外。喬默默地從信箱裡取回表白的信件,撕成碎片扔進了小河,讓一切隨流水飄逝吧,如果可能的話。

也許留有遺憾才是最動人的,就像得不到的那朵玫瑰永遠最美麗。

喬將自己家庭的故事寫成了一本書,出版商問她:“喬為何沒有嫁給鄰居?”喬回答:“因為他娶了她的妹妹。”是呢,不是她不愛他,只是他已經娶了她的妹妹。

電影版的結局,導演有個很有意思的安排,出版商告誡喬,女主角的結局要麼是死,要麼結婚。所以喬在自己的書裡安排了一個皆大歡喜的完美結局,所有人都找到了自己的愛情。

但這樣的結局是喬自己的結局嗎?這個開放性的結局設定留給了觀眾很大的思考空間。

在我,答案當然是否定的,那個酷酷的喬,她才沒有那麼容易嫁給誰呢


LiLiAn漫說


得知2019版《小婦人》是去年的事,作為《小婦人》多年忠實書迷,其改編讓我期待也有些許不安。這也是很多名著改編面臨的共同問題,即淪為了一部單純的愛情電影,而失去了小說本身所傳達的豐富內涵。

作為19世紀美國作家路易莎.梅.奧爾科特的代表作品,2018年、2019年對於《小婦人》(第一部出版於1868,第二部出版於1869,習慣上將兩部作品統稱為《小婦人》,講述了康科德鎮一個虔誠的清教家庭馬奇四姐妹的成長和婚戀故事)頗具有紀念意義,是其出版150週年紀念。2017年BBC就將《小婦人》拍成三集迷你劇來紀念這部作品。

在此之前,《小婦人》已拍過三個電影版本,其中最出名的是1994版,由薇瑞拉飾演喬,貝爾飾演勞裡。

讀者對《小婦人》的通常印象莫過於以下幾點:溫情脈脈,充盈著光明與甜蜜(這句話出自海明威的評價);為喬與勞裡最終的分開而意難平;對喬和艾米,如同“擁黛派”和“擁釵派”一般幾揮老拳……

從小學到研究生,對《小婦人》的偏愛常使我很難保持絕對的客觀和公正,比如我實在是太愛喬,太為喬和勞裡憤憤不平……但這隻能是讀者層面的,屬於自然流露出的情緒。而與作品保持距離,以更加嚴謹的學術語言去論述也是必不可少的。跳出讀者的舒適區,去發現文本以及作家背後一些有趣的,更有意義研究的問題。

《小婦人》嚴格意義上來說是一部家庭小說,而非愛情小說。在家庭小說興盛的美國19世紀,《小婦人》這類家庭小說不是個例,但卻是家庭小說的浪潮中倖存下來的,至今仍經久不衰的,為數不多的幾部。它有著這一時期家庭小說的共性,即關注女性的成長,宣傳清教價值觀,注重女性的道德規範……“小婦人”本身就代表了對女性的要求——成為虔誠的清教徒和勤儉持家、相夫教子的好妻子。

而《小婦人》的不同之處體現在,除了這類傳統意義上的女性外,它刻畫了一個頗具反叛的女主角——喬。較之其姐妹,喬從小渴望成為一名男性,走出家庭這一侷限的區域,通過自己的寫作才華實現經濟獨立。她長期排斥婚姻,想成為一名老處女。但喬的反叛是有限的,她依舊與其他姐妹一樣,沿著成為一名合格的小婦人而努力。她渴望冒險,卻最終受制於性別以及當時的社會道德規範對女性的要求。她渴望通過寫作實現經濟獨立,卻也“當寫作褻瀆了自己的女性品質”時放棄煽情小說。她渴望婚姻之外的另一條出路,卻最終被孤獨打敗,選擇了婚姻和家庭。喬作為奧爾科特的理想代言人,表達其反叛,也體現了其妥協。奧爾科特本人一直在寫煽情小說,卻受制於當時的文學市場和道德規範,讓喬放棄寫煽情小說。奧爾科特希望喬是一名老處女作家,卻受制於出版商和讀者,“讓我的女孩們以愚蠢的形式嫁人”。

奧爾科特終身致力於實現女性在選舉權、教育、工作上的平等,這種努力也體現在《小婦人》之後的兩部續書《小男人》和《喬的男孩們》。特別是後者比《小婦人》晚20年,當時的女性運動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步,喬的後輩們如南、喬茜和貝絲便可實現自己的藝術才華,讀大學,擁有自己的工作,也有權選擇不結婚。但是這種進步是有限的,當時的女性仍隔絕於政治活動之外。

《小婦人》和奧爾科特的其他作品都是反叛和妥協的融合,光明與陰影的結合。《小婦人》看似大團圓的結局裡,有貝思的死亡陰影,有浪漫幻想的破滅,有喬和勞裡的各自婚娶,有姐妹社區的坍塌,有必然結束的少年時光,有喬放棄了寫作和自由的妥協……

回到2019的改編裡,今天的預告片給我一種百感交集的感覺。不得不說,美國對《小婦人》的每一版改編都是很重視的,出演的都是各時代的豪華陣容。2019版也不例外,西爾莎.羅南飾演喬,艾瑪.沃特森飾演梅格,甜茶飾演勞裡……可以說是當下青年演員裡頗具演技和影響力的,同時還有梅麗爾.斯特里普這種多次獲得奧斯卡和奧斯卡提名的影后飾演Aunt March。

拋開熱鬧的外表,我總感覺少了些什麼。在論述不如意之前,先系統分析一下預告片的利與弊。預告片以喬為講述者,向編輯表明自己想寫關於姐妹們的故事,編輯說:“故事中的女孩們必須結婚。”這是以奧爾科特的經歷為原型,奧爾科特受編輯Nile委託,“寫一個關於女孩的故事”,但她表明:“除了自己的姐妹外,她不認識幾個女孩,也不喜歡哪個女孩。”她起初認為女孩們的故事是極其枯燥的,更多把它當成一種嘗試。在寫作的過程中,她逐漸改變自己的態度:“市場上十分缺女孩們讀的書,也許我可以彌補需求。”

《小婦人》第一部結束於聖誕團圓,奧爾科特受編輯提議,在結尾添加了一句:“馬奇家故事的大幕是否再次拉開,將取決於觀眾們。”毫無疑問,第一部大受歡迎,她快馬加鞭地創作第二部,而在這個過程中,“不停有讀者詢問女孩們嫁給了誰,急切地希望喬嫁給勞裡”,這讓她厭煩和憤怒:“好像結婚是女孩們唯一的出路。”

希望對小夥伴有用啦!


林君音樂影視


2019版本的《小婦人》,在上映前就倍受矚目。不僅因為其改編自經典文學作品《小婦人》,更因為它強大的卡司陣容而先聲奪人。果不其然,該片自2019年12月25日在美國上映以來,就廣受好評,更是入圍2020年奧斯卡提名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女配角獎在內的6個獎項。

電影圍繞姐妹的親情展開:馬奇一家的四姐妹性格迥異,卻彼此相愛。在南北內戰的背景下,她們經歷種種挑戰,由女孩逐漸成長為女人。在這些過程中,她們經歷了親人離世,也遭遇了生活的挫折。但好在一家人始終團結在一起,並且變得更加勇敢而珍惜彼此,姐妹們最終也找到了自己的歸宿,把握住了自己的幸福。

影片延續了原著小說中長期堅持的價值觀:勇氣、善良、剛柔並濟。雖然再次翻拍經典,但導演格雷塔.葛韋格讓這個被大眾 熟知的故事煥然一新,賦予了屬於這個時代新的意義。或許由此也印證了一句話“每個時代,都有屬於自己的小婦人”。

在我看來,從嬉笑打鬧的童年時代到冷暖自知的成年生活,四姐妹的經歷其實是想表達努力生活、努力發現生活中的愛和美的處事態度。因此,如果僅僅從四姐妹的人物性格的差異來解讀,無法體會到這部電影的真正魅力。

所以,我今天將從“人物成長、故事主題、電影價值”這三個層面來深入解讀《小婦人》的魅力所在。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將結合自己的觀影感受,談談《小婦人》這部影片的普世意義。

01、人物成長: 導演通過“童年”和“成年”兩個時間段的刻畫,豐富成長經歷,凸顯馬奇家濃厚的親情

在最新的翻拍中,導演在敘述過程中把時間線打散,用了倒敘的方法表述了馬奇一家四姐妹的成長故事。影片以四姐妹成年後離家各自遭遇的人生課題來做切入,並且穿插她們年少時的美好回憶,一一對應,讓觀眾更能理解她們在成長過程中所做出的妥協與選擇。

而在影片畫面呈現上,導演用充滿溫暖飽和的顏色,來刻畫童話般美好的童年,用冷調、灰階的色彩,來描述成長後面臨的現實痛苦。我們會看到,年少的四姐妹相愛相殺,卻終會和好如初。成年的四姐妹有的背井離鄉,卻終會迴歸溫暖的馬奇之家。

① 童年時爭吵不可避免,但血濃於水是亙古不變的事實

四姐妹性格迥異,但按好動與安靜之分,可以分為兩類。大姐梅格和三妹貝斯,溫柔恬靜,與世無爭,屬於安靜的姑娘。而相比之下,二姐喬和小么艾米活潑好動,爭強好勝,因此也常常針鋒相對,免不了日常爭吵。

影片令人印象深刻的一幕,是因喬拒接帶艾米一起去看話劇,任性的艾米燒了喬寫了半年的書稿。喬是個特立獨行的姑娘,與其他姑娘不同,她不看重華美的服飾,卻有一顆文藝女青年的心。所以當看到心血付之一炬時,她哭喊著對艾米說:“我恨你。”

對於這兩個倔強的姑娘,和好哪那麼容易啊。就在我為她們的姐妹親情擔心時,下一幕鏡頭就發現我想多了。跟在喬後面溜冰的艾米,意外跌入了冰窟窿裡,危在旦夕。喬二話不說回頭去就她,抱著救上來的艾米失聲痛苦,還自責因為自己的壞脾氣差點失去了艾米。瞬間,喬對艾米犯的錯釋懷了。原諒很難,可有什麼比得上姐妹之情呢?

在我看來,姐妹間沒有隔夜仇,這或許就是親情的力量吧。她們會在閣樓裡演著鬧劇,會互相打扮參加舞會,也會聚在一起歡度聖誕。所有幼稚的朝氣和相聚的溫馨,都是真真切切地存在於生活中。儘管四姐妹性格迥異,卻能相互陪伴和扶持,這或許就是血濃於水的情感吧。

②成年後相繼離家,閱過千帆,才發現家才是最終的港灣

影片中,成年後的四姐妹因為追求不同的生活,而相繼離家。大姐梅格因為組建了自己的家庭,住進了自己的小家。二姐喬離家獨自到紐約,隻身對抗著人人覺得正常的“女性宿命”,靠著寫作賺錢養家。三妹貝絲,因為健康的原因,留在家中,卻終究敵不過病痛,與世長辭,永遠地離開了家。小么艾米,跟著姨媽遊歷歐洲,在巴黎學繪畫。

曾經無時無刻不在一起的姐妹,以為家人在一起永遠不會散,如今卻天各一方。導演用回憶和現實穿插的畫面,形成昔日團聚與今日分離的對比,猶如一杯苦咖啡,讓觀眾在不知不覺中跟隨主角一起體會到了成長的無奈與苦澀。

隨著貝絲的病重,離開家的姐妹們也逐漸迴歸。大姐梅格捨棄小家,全身心照顧貝絲。二姐喬結束了紐約客的生活,火速趕往家中。小么艾米雖然沒有在貝絲病重時趕回,卻在攜手勞拉,回到這個成長的地方定居。最後結局一家人在團聚在一起,將姨母留下的房子改造成學校,生活又有了欣欣向榮的面貌。

在我看來,電影的魅力,就在於時空不再囿於現實,而可以按照人的想象進行重組和再造。通過溫暖的童年與寂寞清冷的現在進行對比,突出昔日的歡鬧,卻也讓最終久別後的團聚,顯得更加可貴。導演想表達的,或許不是一味沉湎於過去的虛妄,而是在親情的依託下,家人團聚在一起的力量,可以使生活充滿希望。

02、故事主題: 通過女孩們的逐夢故事,揭示夢想無高低之分,家人的支持,是實現夢想的不竭動力

《小婦人》整部影片的魅力所在,就是讓看影片的人,都能在主角身上找到認同,努力追求自己理想的生活。作為一部古典版的成長類型電影,雖然故事已經歷經了150年,但導演試圖用現在的觀點去調整角色們的心路歷程,使觀眾產生共鳴,感同身受,懂得每個人的選擇,都值得被鼓勵和尊重。

①每個人的夢想都獨一無二,沒有高低之分

四姐妹個性不同,但各自都有自己理想的生活。梅格對愛情充滿憧憬,期待相夫教子的生活,哪怕生活清貧。二姐喬個性獨立,充滿幹勁,從小夢想成為作家。三妹貝絲溫柔善良,關愛他人,就想留在家中為家人分憂。小么艾米同二姐喬一樣,富有野心,希望成為一名出色的畫家。從她們各自的理想生活中,我們看到了女性的態度的兩極分化,即追求安逸和追求自由的不同態度。

這兩種態度,哪怕在如今發達的現代,也同樣困擾著不少的女性,更別說當時的喬了。所以在梅格出嫁之前,喬會極力勸說梅格離開。在喬的心目中,梅格不應該被家庭束縛,而應該成為舞臺上冉冉升起的新星,追求自由的生活。但梅格卻回答說:“不要因為我的夢想和你的不一樣,就覺得它不重要”。

誠然,像喬這樣敢闖敢衝的女性固然好,但真正的女性自由,不是所有女孩都活成一種面貌,而是所有女孩都有選擇,去過自己真正想要的生活。有人願意仰望星空,但有人願意腳踏實地不是麼?

梅格和貝絲的生活,雖然平淡,但我看到了她們的甘之如飴。梅格擁有體貼她的丈夫,願意在她照顧貝絲時為她分憂解難,全力扛起照顧兒女的重責。貝絲雖然年輕早逝,但她一生都擁有家人的關愛,了無遺憾。

在我看來,《小婦人》傳遞的重要意義在於:追求安逸和追求自由之間不再有孰高孰低,那些在梅格和貝絲身上找到認同的女孩們,她們無需覺得慚愧,因為她們的理想同樣值得被肯定。就像影片中的每個角色一樣,無論是誰,心中都會有一個答案,找到一條合適的道路前進,生活不會辜負你的期望。

② 夢想難免遭遇現實的阻礙,但親人的支持,是我們勇往直前的推動力

影片中,喬的逐夢之旅也並非一帆風順。自己努力寫出的稿子,會被報社老闆要求進行修改,以迎合戰後美國人民的閱讀興趣。自己費盡心思寫出的小說,不被教授所喜愛。經歷了這些的喬,對於她的寫作業失去了信心。

所以,當喬和艾米聊起了自己的新書記載著四姐妹的日常生活時,原本消極的認為這種家庭瑣事不會有人看,因為內容毫不重要。但是艾米卻鼓勵喬,認為這些只是沒有人寫才會被看作不重要,如果喬把它寫了出來,就會變得重要了。也正因為這樣,喬才繼續創作她的故事,也有了劇中《小婦人》這本書的問世。

同樣的,在大姐梅格如願步入婚姻殿堂時,姨母認為梅格進入了深淵,因為她的丈夫並不富有,只是一個清貧的家庭老師。但母親馬奇夫人卻從沒有反對過女兒的婚姻,因為她認為嫁給愛情,比嫁給愛情更重要。而嫁給愛情,一直都是梅格的願望。雖然喬和梅格的夢想不同,追求夢想的方式也大相徑庭,但她們都從家人身上獲得了力量,勇敢堅定地朝著自己的夢想邁進。

在我看來,追求夢想從來不是水到渠成,一蹴而就的事情。我們都有夢想,卻總是為現實妥協。但幫助我們在兩者之間找到平衡,給予我們勇氣的,永遠是那些愛我們的人。

03、電影價值:基於《小婦人》的劇情內容和觀影體的價值驗,談談這部影片的普世意義。

《小婦人》這部影片,內容平實卻細膩,結構單純卻寓意深遠。雖然影片以美國南北戰爭時期為敘事背景,至今已過去了150多年,但影片中傳遞的普世意義,仍然可以引起當代人們的思考。

所以,為了讓大家更好的理解影片背後的深刻寓意,瞭解其中的價值,我會結合《小婦人》的情節內容,談談我的的幾點思考:

① 父母的處世觀,對孩子的成長意義重大

從影片中,我們可以感覺到,馬奇家的四姐妹對生活永遠抱以積極向上的態度。她們相親相愛,彼此扶持。她們身上優秀品質的培養,馬奇夫人可謂功不可沒。

馬奇夫人表面柔弱,實則堅強。在丈夫參軍之後,她無怨無悔地承擔起了女兒們的撫養責任,並教育她們要關懷她人,熱愛生命。可以說,馬奇夫人對女兒們的成長起到了關鍵的作用。她用她的人格魅力,強化了女兒們的世界觀以及價值觀。

電影背後的隱藏的家庭教育真諦就是如此,父母是孩子看待世界的放大鏡。父母的一言一行,對於孩子的成長極為重要。這也正是《小婦人》成為經典作品的原因之一,把作品提升到探討成長的層面,為父母的教育方式樹立典範。

② 慾望是誘人的,但自尊自立,才能收穫穩穩的幸福

大姐梅格美麗優雅,身姿窈窕。深處不富裕的家庭,雖然她並不拜金,但在成長過程中仍然會對上流社會充滿渴望。在名媛的派對上,梅格因愛慕虛榮而身穿華服。也會為了討好別人,不惜接受別人給她取的綽號。她靚麗地出現在了樓梯處,卻丟失了自我。

幸好,梅格沒有沉迷於紙醉金迷的世界,找到了樸實純真的自我。她最終克服了愛慕虛榮的特點,為了愛情嫁給了清貧的家庭教師,收穫了屬於她的小幸福。

在我看來,慾望並不可怕,每個人在成長中都會被物質吸引。但可怕的是,有的人為之沉迷,丟失自我,鮮少有人能像梅格這般迴歸自我。《小婦人》強調的自尊自立的觀點,與現今社會崇尚的拜金主義形成鮮明的對比,警醒人們在成長過程中永葆初心,方得始終。

③ 人生苦短,珍惜親情

馬奇一家的生活,大多是其樂融融的,但在成長的經歷中,姐妹中也有摩擦。影片中,從歐洲遊學歸來的艾米,已經變成了勞拉的未婚妻。而在年少時期,勞拉曾向喬告白,卻遭到了喬的拒絕。親情之中夾雜著愛情,難免讓人覺得尷尬。所以艾米再次見到喬時,小心翼翼地與其說話,擔心喬會生氣。但喬送上了衷心的祝福,擁抱著艾米說:“人生苦短,不要花時間在與姐妹的爭吵上。”

其實不只是姐妹,對親人,又何嘗不是如此。現實生活中,我們總對他人寬容,而將自己的壞脾氣就給最親的人。我們總以為來日方長,卻忘了有句話叫世事無常。人生匆匆而過,與其花時間與親人置氣,不如花時間創造一些美好的回憶。

總結一下:

新版的《小婦人》沒有辜負觀眾的期待,在雙時空的敘述下,讓觀眾遵循著主角們的成長路徑,體驗屬於當下最純粹的感情。雖然故事平淡,但影片中的每個人物都發現了生活中的美和愛,呈現出努力生活、努力接納彼此的狀態,就足以打動人心。我想,這也是《小婦人》經久不衰的原因。

因此在這篇文章中,我通過人物成長、故事主題、電影價值三個層面,對影片進行了深入的分析,表達了我對這部影片的所思所感。願每個女生心中的都有一個小婦人,勇敢自信,追求自己想要的生活。


桔子剪輯


這部電影的原著作者、導演、主演皆是女性,在國外放映時,觀眾也是女性為主,網上打評分的也是女性。

浩浩蕩蕩的娘子軍,造成了《小婦人》的紅火。

《小婦人》除了獲得第92屆奧斯卡最佳服裝設計獎,還獲得了最佳影片、最佳女主角、最佳原創配樂和最佳改編劇本的提名。除了奧斯卡,其它的各種獎也攬了一籮筐。

《小婦人》目前豆瓣評分8.3,IMDb評分8.1,爛番茄新鮮度95%,無論是國內還是外媒,口碑都不錯。

製作成本大約4000萬美元,目前全球票房1.64億美元。四兩撥千斤,以品質取勝。

優秀名著,源遠流長

電影改編自世界名著《小婦人》,作者路易莎·梅·奧爾柯特,小說首次出版於1868年,距離現在已有152餘年。目前為止,已經是這部小說第6次被搬上大熒幕。

小說以美國南北戰爭為背景,以19世紀美國新英格蘭地區的一個普通家庭四個姐妹之間的生活瑣事為藍本,是一部帶有自傳色彩的家庭倫理小說。

19世紀60年代,美國社會發生變革,越來越多的女性開始擺脫傳統家庭的束縛,投入到社會和政治生活中。奧爾科特運用女性獨特筆觸對傳統價值觀發起挑戰。

《小婦人》故事簡單,情感真摯,被美國國家圖書館評為世界最暢銷的優秀作品之一、美國最優秀的家庭小說之一。

強大的製作班底

導演格蕾塔·葛偉格是大美女兼大才女,從演員成功轉行導演,首部作品《伯德小姐》獲得奧斯卡最佳影片提名。

只有女人才真正懂女人,女性導演在拍攝女性獨立題材上具有天然優勢。

在本屆奧斯卡大放異彩的服裝設計師,傑奎琳·杜蘭(曾為《美女與野獸》、《安娜·卡列尼娜》、《黑鏡》提供設計)。精美雅緻的服裝,還原19世紀美國的風貌。

電影優美婉轉的配樂出自作曲家亞歷山大·德斯普拉(曾為《哈利波特》、《暮光之城》、《水形物語》提供配樂)之手。

超豪華明星陣容

這版《小婦人》的陣容可謂仙女鬥法。

金球獎影后西爾莎·羅南飾演馬奇家的二女兒喬,霍格沃茨小魔女艾瑪·沃森飾演大女兒梅格,“二代黑寡婦”佛羅倫斯·珀飾演四女兒艾米,新生代潛力股伊萊扎·斯坎倫飾演三女兒貝恩。

每位小姐姐都雪膚花貌,養眼之至。

此外,還有老戲骨加盟坐鎮,四次獲得金球獎的勞拉·鄧恩、三次獲得奧斯卡獎的梅麗爾·斯特里普,分別飾演馬奇太太和馬奇阿姨。

鮮花豈能插在牛糞上,本片的男主角勞裡由 “甜茶”提莫西·查拉梅出演,小哥哥秀氣處不輸予小姐姐。

圍繞主題,形散神不散

以女性角色為主,強調女權意識。

這不得不讓獅子想起我國的古典名著《紅樓夢》,以封建社會貴族公子、小姐的生活起居、冶遊玩樂、愛情婚戀扒拉了百萬字。愛看的愛不釋手,不愛看的完全看不進去,獅子就是後一種人。

言歸正傳。

這版《小婦人》的故事敘述頗有意識流風格,沒有按時間順序,也沒有起承轉合,就像我們與家人、朋友的閒談,想到哪說到哪,毫無章法可言。

打破尋常的敘事手法,優點是標新立異,吸引人眼球;缺點是情節亂,看得人昏昏欲睡,沒有原著基礎的觀眾更是不知所云。

電影的宣傳是說講述平凡女孩的故事,但是裡面的女孩、男孩穿著舉止像公主、王子,並不像家庭條件拮据的樣子。

1860年的美國,南北戰爭膠著。

四姐妹的父親壯士出征,她們和母親在家裡相依為命。圍爐做女工、讀書、吵鬧,完全感受不出戰爭的氛圍。

四姐妹各有各的愛好、夢想。梅格夢想成為演員,喬希望成為大作家,貝恩擅長彈鋼琴,艾米在繪畫上頗具天分。

整部電影形散神不散,圍繞“女性獨立”的主題盡情揮灑。

馬奇阿姨:女孩必須嫁得好,我沒有結婚,因為我有錢。

女性獨立以經濟為基礎,這是亙古不變的真理。當經濟被扼在別人手裡,腰桿子都挺不直,談何獨立?

喬:女性,有思想和雄心,有靈魂和天賦,我受夠了人們說愛情是女人所需的一切。

我不要結婚,可是我真的好孤獨。

在19世紀,喬打破“女人必須嫁得好”的世俗規則,以寫作謀生,成為獨立自由的象徵。為了實現家人的願望,她努力打工,甚至不惜賣了自己的秀髮。

整部劇觀眾最揪心的莫過於喬和勞裡的錯過,當勞裡向喬表白時,喬拒絕了他,後來勞裡和艾米在一起了,喬後悔了。

馬奇太太說,“喬和勞裡的性格太像,無法長久相處下去”

志同道合,應該更容易相處才對。

愛情裡,所有的錯過都是因為不夠在乎,總覺得還有更好的,還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做。那時心高氣傲的喬怎會看得上世俗的幸福。千帆歷盡之後,對世事看得通透些,才知道人生就是那麼回事兒。

在那個時代,寫作並非如今那麼自由,那時候要看出版商的臉色,書中主角的結局也要向出版商妥協。

影片中,喬為了小說能順利出版,於是小說有了“雨傘之下”這一章節。書中主角去火車站追男子,有情人終成眷屬。

梅格:我的理想和你不一樣,但不代表它就不重要了。不能因為她追求的是家庭和愛人就看輕她的理想。

梅格在家庭和夢想之間選擇了家庭,她選擇了相夫教子,在她那個時代,梅格的人生是主流,她的路可能會比喬好走得多。

艾米:作為一個女人我沒辦法自己賺錢,就算我有自己的錢,一旦結婚就會屬於我的丈夫和孩子。

艾米在這版《小婦人》裡是一個被重新塑造的角色,她潑辣任性,有“火性”特徵,出於嫉妒她竟然把喬寫的故事燒掉了,在其它電影裡,艾米是妥妥的反派。面對現實婚姻生活,她是功利的,因為時代限制,她無法成為繪畫家,她選擇嫁一個家境更好的男人改善自己和家人的生活。

勞裡最後和艾米在一起了,勞裡對喬說,是不一樣的愛。勞裡和艾米,是互相扶持互相利用,是剛需的愛,這才是婚姻的實質。

總之,在主創團隊的世界觀裡,女孩什麼都好,女孩做什麼都對。她們的世界純潔唯美得像童話。

女孩的故事並非不重要,而是不好看。獅子還是更偏愛冒險故事,跌宕起伏,蕩氣迴腸。


shmily影視


一個小婦人?也沒看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