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一年這樣複習,你也能考進重點大學

進入高中後,知識量的增加和學習內容的複雜,只憑高三一年就能衝入重點大學的孩子少之又少。由於中學的這些學習特點,學生群體就出現了比較明顯的落後學生、中等學生、優等學生和尖子學生的區別。一個學生要想成為尖子生,以下三道檻都要一一邁過


高三一年這樣複習,你也能考進重點大學

01 、第一道門檻

由“落後學生”向“中等學生”轉變

很多成績落後的學生,經常是家長急得寢食不安,而他們卻得過且過。令人吃驚的是這些學生在小學或初中都曾成績優秀。而如今,這些學生都不同程度地厭學或厭科,一提到學習則一言不發或“嗯、哦、知道了”成堆,應付之後行動上卻沒有少有變化。

有以上情況的你,首先要明確學習的目的,端正學習態度,由家長或老師的“要我學”變成主動的“我要學”,從心底裡認識到學習的重要性,自覺的去學習。有了學習的慾望,再加上各階段的知識都是以基礎為主,憑這些你們的聰明很快就可以跨入中等學生的行列。

02 、第二道門檻

由“中等學生”向“優等學生”轉變

成績中等的學生整體上學習態度比較好,有些學生特別努力,可成績卻沒什麼提高,這是最讓人心痛的。中等學生普遍能按老師的要求來學習,有些還加班加點,甚至將吃飯睡覺的時間都用來學習。這種努力學習的精神是一個學生成績優秀的一個基礎,但並非全部。

其實這部分學生之所以成績平平或不穩定,恰恰是因為其太拼時間的緣故,而忘記了拼時間的目的是提高學習成績,而非單純的花夠多的時間在學習上。如果上課聽不懂或精力不濟少聽了10分鐘,那這10分鐘的精華可能要在課外花1小時或更多時間才能彌補,這樣就形成了沒時間休息,上課沒精神聽課,需要課外花更多時間補的怪圈。這部分學生,首要的是有合適的學習方法和好的學習習慣,保證聽課效果,保證基礎知識的掌握,這樣才可形成一種良性的循環。

高三一年這樣複習,你也能考進重點大學

還有些學生平時上課聽懂了,作業也做的不錯,可是考試時碰到見過的試題就會做,沒見過或忘了的試題就考的不行。這種狀況最重要的原因就是他們太注重知識的記憶,而忽略了知識的總結與系統化,於是在大考時遺忘就多,起伏就大。建議有這種情況的學生,加強總結,形成比較完善的知識體系結構,然後學會精做題和題後思考,形成做題以一當十的效果,這樣孩子的成績就會穩步提高了。

總之,中等學生首要解決的就是要將拼時間的心態進行小小的調整,切記“努力很重要,但方法更重要”,多借鑑好的學習方法,總結適合自己的學習方法,這樣其就開始跨入優等學生的行列了。

03 、第三道門檻

由“優等學生”向“尖子學生”轉變

優等學生普遍的喜歡學習,並能從學習與解題中找到樂趣,同時又有自己的一套學習方法,但這部分學生卻很難進入尖子學生的行列,他們之間一個比較明顯的區別是學習的計劃性不同。

優等學生有些有學習計劃,有些沒有,而尖子學生則普遍的有中長期的學習計劃和短期到一天的學習計劃,而且能保質執行,也正是在這種保質保量的計劃學習下,尖子學生比優等學生平均每天相對多出了30分鐘的學習時間。30分鐘時間雖短,但高手之間的較量也恰恰是在這分毫之間。比如說優等學生提高語文是有空時就看一下課外書,而尖子學生則是有較固定的每週閱讀量計劃,這種隨機與計劃之間的日積月累的差距就形成了5-10分的差距,而多門功課加起來,30-50分的差距就出來了,於是就區分出了優等學生和尖子學生。

總之,一個學生要提高學習成績,首要的是“我要學”,其次是“拼效率”,最後是“計劃學”,而且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只要按照這個路徑逐步的改善,我相信你理想的大學就會在不久的將來張開雙臂擁抱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