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國以來,中國的蝗災是怎麼被消滅的?

滴水穿雲


中國古代是農耕文明,換句話說我們的祖先都是以地裡面的糧食為生命能量。所以蝗蟲這個禍害莊稼的東西對於古代政權來說是非常不吉利的。


為了消滅蝗蟲,充滿智慧的古代先賢誕生了很多很多的點子。比如《農政全書》就說農民可以用嘉草、莽草、牡蘜、硫黃、石灰、砒霜等毒殺蝗蟲,效果類似於現代殺蟲劑。

我國曆史上蝗災頻頻,但在新我國建立後,通過大力管理,在適當長一段時間內,蝗區大為縮小。可是上世紀七八十年代以來,跟著一些當地生態環境的退化,許多當地蝗災死灰復燃,新蝗災區不斷出現。

當時對付這些蝗蟲除了常用的化學藥劑之外,人們還使用了“生物武器”。比如在南疆蝗災中人們就使用鴨子來對抗蝗蟲,鴨子不但可以大量捕食蝗蟲,而且還有紀律性,吃完蝗蟲後很快就回到自己的鴨舍,不需要人們操心,效果很好



以上就是小編的看法,如有出入還請斧正


電視劇裡看歷史


這個問題令人無比自豪,但並不準確。

因為雖然很多人幾十年不見遮天蔽日的蝗災,但蝗災作為數千年來的可怕記憶並未真正遠去,比如在遙遠的西部牧區,蝗災不僅沒有徹底消失,反而有愈演愈烈的趨勢。其規模也許不足以席捲全國,但也同樣令人觸目驚心。

近日來,爆發於東非的沙漠蝗災再度引起了世人的高度警惕,因為遮天蔽日的蝗蟲不僅掃蕩了東非大地,更漂洋過海經阿拉伯半島南部、伊朗南部等地進入南亞次大陸,令巴基斯坦和印度損失慘重。

而因為蝗群過境寸草不生,所以對農業生產帶來的摧殘往往是災難性的,國際糧價必然受到或大或小的影響。

而蝗群遮天蔽日、無所不噬的可怕形象,也喚起了我們內心深處對於蝗災不堪回首的記憶。

作為文明古國及名副其實的農業大國,我們自古以來就與蝗災有著“不解之緣”,而很多蝗災也間接導致了社會的變革,推動了文明的進步。

不過雖然農業文明足夠輝煌,但由於生產力的長期停滯不前甚至反覆,使得先民雖然總結出了人工撲打法、壕塹掩埋法、篝火誘殺法、據蟲除卵法等方法,但終歸對偌大的蝗災無可奈何。所以蝗蟲才在古代成為上天懲罰的象徵,而驅邪的蝗蟲廟也在農耕區遍地開花。

這種人不如蝗的局面,直到共和國成立後才逐漸扭轉。

由於長期的戰爭,尤其是黃河在花園口決堤導致華北平原生靈塗炭,這使得黃河中下游地區成為蝗災的重災區,而這一局面直到共和國成立後仍然有增無減。

面對如此嚴峻的局面,共和國進行了卓有成效的治蝗滅蝗行動,並讓遮天蔽日的蝗蟲基本成為歷史。

而如此輝煌成就的取得,主要是因為治蝗滅蝗行動,從一開始就是一場涵蓋全民的系統工程,它的高度計劃性和組織性、“防重於治”的正確指導思想以及“科技治蝗”的正確方法,是治蝗成功的根本原因。

為了保證治蝗的成功,首先成立了專門的治蝗領導機構,建立責任制,比如劃片包乾、層層負責,以各級機構為骨幹形成治蝗的統一戰線。

由於蝗災直接影響農業的健康發展,所以發動群眾是滅蝗的主要方式,依靠著對蝗蟲災害的咬牙切齒,治蝗滅蝗真正成為一項曠日持久的群眾運動。

治蝗領導機構的產生,打破了各地群眾各自為戰的情況,使蝗災在大地無處藏身。

當然,人力滅蝗雖然有決心有幹勁,但終歸效率較低。在這樣的情況下“藥械治蝗”就成為主要手段。

雖然先民早有“捕蝗不如捕蝻,捕蝻不如挖卵”的治蝗經驗,但經過早期試驗發現耕卵挖卵無法達到防重於治的目標。

所以從1952年8月開始,農業部強調要用“藥械消滅為主、人工捕打為輔”的戰術,隨後更是直接要求以藥械為主。

最早使用藥械滅蝗的國家是蘇聯,共和國成立後,在蘇聯幫助下也逐漸開始藥械治蝗的手段。從1951年6月開始,藥械治蝗手段陸續開始推廣。由於平均每架飛機的工作量相當於5萬人工捕打,所以高效的藥械滅蝗手段迅速成為主流,從此治蝗戰爭開始逆轉。

而蘇聯在當時不僅提供了藥械治蝗的相關技術,更幫助建立和完善了蝗災的偵查和預測預報制度,這使得治蝗滅蝗基本取得了主動權。

到1955年,供應的藥劑和器械已能完全滿足治蝗的需要,開始進入“以藥械為主,機械化配合”的階段。而隨著1958年自主研製的“安二”型飛機開始投入使用,飛機治蝗逐漸成為主流。

因為治蝗滅蝗戰爭的輝煌勝利,糧食生產得到了極大保證。

而在機械化滅蝗的同時,共和國也從生態環境入手,通過改造蝗蟲生長環境的方式達到治本的效果。除治理黃河,將大力墾荒,大量不宜耕種的土地改造成良田等。另外,水利工程設施的大量修建,也讓水旱災害得到了有效抑制,蝗蟲失去了成災的基本條件。

另外,廣大群眾還積極種植果樹、大豆、苜蓿等蝗蟲不吃的作物,不斷擠壓蝗災的發生空間。

到1977年,我們徹底戰勝了危害我們數千年的東亞飛蝗之災,從此遮天蔽日的蝗災景象基本成為歷史。

從1979年開始,“三北”防護林開始建設,通過不斷提高地產植被覆蓋率,改善生態環境,蝗災更沒有了大規模發生的可能。

再加上如今蝗蟲營養價值的發現,更讓蝗蟲不得不淪落到靠人工飼養的悲慘地步。

不過,如今的西部畜牧區,因為過度墾殖,依然被或大或小的蝗災威脅著。但相比於建國前面對蝗災束手無策的尷尬局面,我們有了足夠自信的理由。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

我是靜夜史,期待您的關注。


靜夜史


蝗蟲,別名又叫螞蚱,還有的地方叫蚱蜢。

在舊時代,由於科技水平的落後,時常發生蝗災。

一旦蝗災發生,就會導致農民的糧食有絕產的可能。

新中國成立之後,科學技術水平日益提高,生產出了專治蝗蟲的農藥“六六六”農藥粉劑。

“六六六”農藥粉劑是由勤勞的農民負責噴灑的。

在使過藥的農田裡,中毒的蝗蟲被毒的漫天起舞。

噴灑農藥的器具叫噴霧器,有手搖式、汽油機式,總之效率是很高的。

中毒以後的蝗蟲再也飛不起來了。

螞蚱,在以前的舊時代氾濫成災,但現在的鄉間農田幾乎已經看不到了。

這主要是得力於科技水平的提高!


東方評史


我覺得主要原因有這麼幾個

1. 中國,是一個吃貨大國,不管是地上走的,天上飛的,水裡遊的,土裡爬的,我國的吃貨們都能把它變成一道美食,當然,蝗蟲也不例外,這也是蝗蟲在中國生存的一大威脅。

2. 中國生態環境保護的還算不錯,各種鳥類繁殖的都還不錯,蝗蟲也是他們口中的美餐,都是以昆蟲為主,所以在大森林裡,蝗蟲跟其他昆蟲一樣,繁殖的也不快。

3. 在中國還處於發展中國家,種植的農民佔據總人口30%,農民在種植莊稼之時,都會用農藥殺蟲減輕危害,這方面使得各種昆蟲無法高效繁殖,得以控制,甚至隨著藥性成分的增加,一個月都看不到蝗蟲的出現。

所以在中國,不管是蝗蟲還是其他昆蟲,我國這方面從不擔心,只要生態環境保護的好,各種生物動物都能得以均衡,世界的生存法則本身就是一物降一物,我們只要保護好我們的生態環境,保護好我們的地球,相信蝗災永遠不會再發生。希望看到的朋友轉發,讓更多的人知道,保護我們的生存環境,讓我們的子子孫孫有個更好的生存環境!謝謝大家!






小羅農村生活


新中國成立以後,在黨和政府的領導下終於消滅了蝗蟲人類的天敵。1、種植多樣化的植物,蝗蟲不吃大豆,苜蓿,果樹。因此在蝗蟲發生地方多種大豆等農作物。2、選擇種植地塊,蝗蟲發生的地方一般地勢較低,改成魚塘養魚。減小了蝗蟲的生存空間。3、保護好蝗蟲的天敵,如青蛙,蜥蜴特別是燕子。4、利用生物農藥防治,有微飽子蟲,綠僵菌,蝗蟲吃了以後身體產生病變和毒素。5、大量養殖雞鴨鵝,蝗蟲是它們的最愛。隨著科學的發展防治的方法越多,常用的農藥如甲基甲胺磷,敵白蟲等。這樣有效的殺死蟲卵消滅蝗蟲。






羅全雲


最近從東非一路飛遷東移的沙漠蝗綿延幾千裡到了印度與巴基斯坦地界,一路啃咬農作物,成群結隊,40公里寬60公里長、4000萬隻一群的蝗群給經過的包括肯尼亞等十幾個國家受災。最近這個沙漠蝗的危害已經被聯合國糧農組織定性為“威脅性”,請全世界各國一起來面對解決這一蝗災。

而我國在沙漠蝗直逼我國邊境的情況下,農業部監測部門通過監測數據分析,對我國的影響不太大,在我國形成蝗災的可能性不大。這也讓新冠肺炎疫情下的國人們鬆了一口氣,但是監測不能停,我國雲南、西藏有關部門正在密切注視正在肆虐印度和巴基斯坦的沙漠蝗動向。

其實我國自古以來就將蝗災和旱災、水災並稱為三大自然災害,對蝗災的防治也是有一定經驗的,建國以來,我國幾乎每2-3年就會出現一次蝗災,5-7年就會有一次大的蝗災,主要發生地在我國的遼寧、吉林、內蒙古、新疆、山東、河北 、甘肅、河南、陝西、江蘇、湖北等十幾個省,而我國的蝗蟲是以飛蝗為主,這次從東非飛過來的沙漠蝗來我國的記載不多,最多在我國雲南有過發現。

自1985年以來,我國飛蝗災害經常發生,主要在北方地區。1998-2002年間我國山東、河北、河南一度大面積發生災害;2000年以來,亞洲飛蝗在東北地區多次大規模發生,2001年和2009年發生在我國吉林長春和黑龍江齊齊哈爾的蝗災面積都超過一萬公頃。

近年來發生嚴重的是2015年內蒙古的天氣乾旱,高溫少雨,7月份蝗蟲肆虐,直接危害農作物3000萬畝。可以說蝗蟲災害殘害性非常強,需要我們以預防為主,做到隨時預防、隨時消滅,我國是通過這4種方式防治的:

1、農業防治

目的是通過蝗蟲不吃大豆、苜蓿、果樹等的習性,在蝗蟲常發地種植這些作物;在蝗蟲經常產卵的低窪地進行改造,去養殖一些魚蝦類。

2、化學防治

防治蝗蟲的農藥類主要是菊酯類農藥、有機磷類農藥、昆蟲生長調節劑類農藥、專殺類農藥、混配類農藥等。目前我國防治蝗蟲的農藥劑有幾十種,針對各種蝗蟲、各種規模的蝗蟲災害進行人工噴施和飛機噴施兩種方式進行。

3、生物防治

主要是利用青蛙、蜥蜴、食蟲虻等蝗蟲的天敵進行捕食,我們民間在小規模蝗蟲到來時也會放出雞進行捕食防治。

4、利用遙感技術及時報警監測防治

如果蝗蟲已經來了,蝗災已經發生了,再防治就肯定會有損失。近10幾年來,我國利用遙感技術及時監測蝗蟲生活環境,對蝗蟲產卵、遷徙等做相應發現和預測,能有效地配合地面進行有目的性地殺蝗蟲。


從現在的蝗蟲防治技術來看,我國還是比較系統的,有經驗的。先進行農業防治,再進行生物防治,不得已才進行化學防治,利用遙感技術是科學防治的基礎。就目前我們積極監測非洲來的沙漠蝗就是利用遙感技術和其它國家的監測情況進行實時對接,隨時對可能進入我國的沙漠蝗進行防治。因為蝗蟲災害是比較普遍的一個自然災害,故而我們對防蝗的警惕性也就越高,將防蝗做到提前預知,提前防治為好。


農資人實錄


近日,有4000億隻非洲蝗蟲襲擊印度的新聞爆出,又一次將蝗災這種自然災害帶入到公眾的視野內。

事實上,蝗災在建國以來是每隔3-5年就會大爆發一次,所以國家非常重視這些問題。

根據統計,像是黃河中下游、淮河中下游以及華北地區,都是曾受到蝗災嚴重侵擾的地區。

以河北省為例:在1950-1960年代,蝗災的發生面積按照年份平均下來是47.45萬公頃,最嚴重的時候是不可想像的。

因此,面對蝗災,我國從很早起就開始探索,並且形成了比較系統的防治措施。

例如,有一個老辦法是改造蝗區。

以前的科學家將不同地區的蝗蟲問題,歸結為內澇、河泛、湖濱、沿海、窪澱水庫等不同類型,針對不同類型可採取不同的應對辦法。

諸如墾荒、興建水庫、防護林、建鹽場、養雞鴨蛙魚、疏竣河道,再有是種植一些蝗蟲不愛吃的植物。

這一系列的“組合拳”,使得飛蝗的滋生基地得到徹底的改造,遏制住了蝗災的規模。

總而言之,我們控制蝗災的辦法還是非常科學有效的。


HuiNanHistory


最近沙漠蝗在東非及西亞罕見暴發,多國宣佈進入應對緊急狀態。

目前,已有10多個國家遭受沙漠蝗危害。波及到的國家包括:東非的肯尼亞、埃塞俄比亞、索馬里、蘇丹、烏干達、坦桑尼亞,西亞的伊朗、也門、阿曼,南亞的印度、巴基斯坦等。

據報道,肯尼亞已經有約105萬畝土地受到影響。印度555萬畝農田受害,損失超百億盧比。

近日,聯合國糧農組織發佈警告,東非地區情況極度危急,沙漠蝗蟲數量已達到3600億隻。肯尼亞蝗災為70年來最嚴重的沙漠蝗蟲暴發,僅一個蝗蟲群就長60公里、寬40公里。巴基斯坦暴發情況超過了1993年曆史上最嚴重的蝗災,今年預計僅小麥就可能損失10億美元。

我國曆史上發生的飛蝗與沙漠蝗有相似的遷飛習性,但屬於不同的生物種。沙漠蝗猖獗發生的最大擴散區為緬甸、尼泊爾和印度。春季發生區的蝗群遷飛方向為印度—尼泊爾—緬甸—西藏南部和雲南西部。

考慮到我國邊境地區崑崙山脈和喜馬拉雅山脈阻隔,蝗蟲很難越過高海拔的寒冷地區。我國西藏南部和雲南西部邊境與尼泊爾和緬甸沙漠蝗發生區毗鄰,隨季風可能有少量遷入我國,但危害的概率很小。

中國自古以來是農業大國,蝗災一直非常嚴重,遮天蔽日,寸草不生,一直到新中國成立蝗災才得到有效控制。

世界上最早使用藥械滅蝗的國家是蘇聯,新中國成立後,在蘇聯幫助下也逐漸開始藥械治蝗的手段。

從1951年6月開始,藥械治蝗手段陸續開始推廣。由於平均每架飛機的工作量相當於5萬人工捕打,所以高效的藥械滅蝗手段迅速成為主流,從此治蝗戰爭開始逆轉。

而蘇聯在當時不僅提供了藥械治蝗的相關技術,更幫助建立和完善了蝗災的偵查和預測預報制度,這使得治蝗滅蝗基本取得了主動權。

到1955年,供應的藥劑和器械已能完全滿足治蝗的需要,開始進入“以藥械為主,機械化配合”的階段。

而隨著1958年自主研製的“安二”型飛機開始投入使用,飛機治蝗逐漸成為主流。 因為治蝗滅蝗戰爭的輝煌勝利,糧食生產得到了極大保證。

而在機械化滅蝗的同時,新中國也從生態環境入手,通過改造蝗蟲生長環境的方式達到治本的效果。除治理黃河,將大力墾荒,大量不宜耕種的土地改造成良田等。

另外,水利工程設施的大量修建,也讓水旱災害得到了有效抑制,蝗蟲失去了成災的基本條件。 廣大農民還積極種植果樹、大豆、苜蓿等蝗蟲不吃的作物,不斷擠壓蝗災的發生空間。

到1977年,新中國基本戰勝了危害數千年的東亞飛蝗之災,從此遮天蔽日寸草不生的蝗災景象基本成為歷史。

從1979年開始,“三北”防護林開始建設,通過不斷提高地產植被覆蓋率,改善生態環境,蝗災大規模發生的可能性越來越小。

2011和2012年,新疆曾爆發蝗災,當地的傳統除了藥物滅蝗蟲卵以外,還專門呵護一種叫“椋鳥”的鳥類(每隻椋鳥每天可以吃掉100到120只蝗蟲),當地人為椋鳥修建新的巢穴,吸引它們安營紮寨;另外,還專門給椋鳥修建喝水的蓄水池,因為,吃完蝗蟲以後,口部會幹燥,類似蛋白質的東西會掛在椋鳥嘴上,不喝水是不行的,貼心的人類為椋鳥群提供水源,讓它們安心幹活。

另外,養雞對付蝗蟲,頂峰時候,當地甚至用哨聲訓練雞群,跟著拖拉機行走,專業化滅蝗蟲,一畝一畝推進。 2012年,甚至從南方調動了10萬隻鴨子進行滅蝗蟲,因為,專家發現,雞群在滅蝗過程中,會有10%左右的損耗(生病或者其他);但是鴨子的損耗只有5%左右。

鴨子捕蝗蟲很有看點,鴨掌所到之處,蝗蟲紛紛起飛潛逃,鴨子可以利用靈活的脖頸在空中捕捉蝗蟲,像一個武林高手,據說,一隻鴨子一口氣可以吃掉100到120只蝗蟲。

2017年9月7日下午開始,山東濰坊市峽山區太保莊街道南劉家莊村發現大量蝗蟲!9月8日逐步呈蔓延趨勢,造成太保莊街道西齊家屯、新莊、南劉家莊、康家屯等四個村約1000畝玉米受害,其中500畝約減產20%,另500畝約減產30%。

但蝗蟲很快陷入人民戰爭的汪洋大海,當地人都在捉蝗蟲,場面可謂熱火朝天;有人開出26元/斤的價格收購,蝗蟲很快被當地人捉光了,據說一晚上最多可以捉100多斤,價值好幾千塊錢,比種地還划算!


因為蝗蟲不但是美味佳餚,而且還是治病良藥,有暖胃助陽,健脾消食,祛風止咳之功效。 還含有豐富的甲殼素,甲殼素被譽為繼蛋白質、脂肪、碳水化合物、維生素、礦物質之後的人體第六大生命要素,甲殼素可抑制過氧化物對人體組織細胞的損害、活化細胞、延緩衰老、能使體內毒素得以排除,達到排毒養顏的功效。

蝗蟲既然如此被吃貨歡迎,在中國就很難成災了,有些地方供不應求已經開始大棚養殖蝗蟲,也很難滿足泱泱大國眾多吃貨們的需求。


厚德載物49847


環境保護
蝗災的發生,
防治蝗災
自然因素是主要的,但不可否認的是,有相當一部分人為因素。蝗蟲必須在植被覆蓋率低於50%的土地上產卵,如果一個地方山清水秀,沒有裸露的土地,蝗蟲就無法繁衍。現在有些地方的生態意識不強,有的單純認為治理汙染才是保護環境,而對於改善蝗蟲適生區的植被、土壤和小氣候等工作,由於短期內看不到效益,並不重視。
所以,要從根本上防治蝗災,應該十分注意生態環境的保護。
藥劑防治
建議選用高效、低毒、低殘留的對口農藥,如5%銳勁特懸浮劑,每畝用20—30毫升兌水50—60公斤噴施。
也可以在蝗蝻(蝗蟲若蟲)出土10日內,用敵百蟲粉撒於小竹、雜草上,或用敵敵畏煙劑燻殺。施藥後還要加強監測,在一週內迅速檢查防治效果,對漏治和防效差的地段及時補施藥一次。
還可使用誘殺法:將稻草切成四五寸長,放入用人尿50公斤,加入50%可溼性敵百蟲0.05-0.l公斤配製的藥液中,浸沒8小時,于晴天早晨分散堆放於蝗蟲多處。
目前,最有效的滅殺蝗蟲辦法是用飛機噴灑農藥,該法殺蟲率高、滅殺範圍廣,但成本高,而且以化學防治為主的防治方式只能應一時之需,不能保證長治久安。
天敵防治
從長遠看,要有效防治蝗災,必須著眼於生態建設,要實行植物保護、生物保護、資源保護和環境保護四結合。特別是要確保生物的多樣性,保護好蝗蟲的天敵。據統計,我國目前有68種蝗蟲的天敵,包括鳥類、兩棲類、爬行類等,它們對控制蝗蟲的數量具有重要作用。
山東省有關部門曾在東營搞過培育蝗蟲天敵——中華雛蜂虻的實驗,取得了一定效果。
新疆等地採取牧鴨、牧雞等方式消滅蝗蟲,效果也比較明顯。
廣東省昆蟲研究所曾在珠三角地區做過一項試驗,將大量鴨子引入農田捕食水稻蝗蟲,結果僅需2000只鴨子就能把4000畝土地裡的蝗蟲吃得乾乾淨淨。此外,掛網田間的園蛛及狼蛛、貓蛛等遊走蛛,也能在田裡迅速找到小蝗蟲並將其吞食。
廣大農民應儘量保護農田蜘蛛以防止蝗害發生。具體做法是:收割後不要把稻草隨便燒掉,而將其放在田裡,為蜘蛛營造良好的“生活環境”;另一種做法是:在收割前後將發現的蜘蛛卵囊集中到安全地方並加以保護。

町芒評測


蝗蟲是蝗科,直翅目昆蟲。俗稱蚱蜢,種類很多,全世界有超過1萬種。分佈於全世界的熱帶,溫帶的草地和沙漠地區。口器堅硬,前翅狹窄而堅韌,蓋在後翅上,後翅很薄,適於飛行,後肢很發達,善於跳躍。主要危害禾本科植物,所到之處,寸草不生,是農業害蟲。蝗蟲2O天一繁殖,一次就能下80一|2O只小蝗蟲,而且可以長時間不吃不喝飛行,數量非常龐大,生存能為非常強。它們能連續飛行3天。蝗蟲掉在水裡,也不會馬淹死,成蟲能在水中游動24小時以上。一般的高山江湖,都難以阻擋它們的行動,要想進行撲殺難度很大。中國自古就是一個蝗災頻發的國家,人們掌握很多滅蝗的寶貴的經驗,在古化春秋戰國年代,農民們就有於蝗蟲做鬥爭。經過漫長鬥爭,人們積累有關蝗蟲的習性,遷徙的路線,把蝗蟲消滅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