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時明月漢時瓦|秦漢同制不同命的背後,究竟有多少祕密不為人知

大秦帝國前世今生

從公元前230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始皇先後滅了魏,趙韓,楚,燕,齊等六國終於完成了中國歷史上第一次整個領土的大統一,成為中國歷史上第一個皇帝。

秦的滅亡,可以說有這麼幾個關鍵的人。第1個是陳勝,他在大澤鄉發動了第1次反秦武裝起義,第2個是項羽義軍與秦軍作戰正面戰場,他是領導者,第三是劉邦,他不僅建立了漢朝,而且在反秦的各路義軍中,他最先偷襲咸陽,滅掉了秦朝,第四是趙高,有這樣的大奸大惡在朝中指鹿為馬,胡作非為,加速了秦朝的崩潰。

秦雖然名義上統一了,但是原先六個諸侯國的人並不認同這一個新的所謂國家的概念,依然是各自認各自的身份。所謂楚雖三戶,亡秦必是楚。魏趙韓等先民應該也是同樣的想法,不會有說咱們是中國人的身份認同。

秦時明月漢時瓦|秦漢同制不同命的背後,究竟有多少秘密不為人知

當時的人是沒有用今天的話來說這個思想覺悟的,我們可能都覺得經過這麼多年的戰亂,是不是應該有一個和平生息的大一統的國家。然而其實並沒有,尤其是當時六國的人都認為自己是文明禮儀之邦,而秦國是荒蠻落後的蠻夷之地。

在電視劇,小說,文章裡,我們都能夠看到對秦國的稱呼都是叫虎狼之國。而秦國也是一直偏居一偶,那怎麼會從一個落後蠻橫的小國家想到要爭霸天下呢?可能也和當時的遊士風氣有很大的關係,有點像今天咱們可以自由貿易,對我們來說當然是全球化的市場,要好過本地的市場。

秦時明月漢時瓦|秦漢同制不同命的背後,究竟有多少秘密不為人知

所以當時那些在六國論官遊學的人頻繁的交流之後,可能會逐漸產生出這個某個國家要是能夠變成一個國家,可能會更有利於學風和學士的交流。這幫遊俠遊士們產生了天下這個概念,尤其對於秦國來說,作為荒蠻之地,很是渴望六國的人才來秦國服務。

商鞅變法之後,秦國的國力日益增長,那麼這些外來的學士學子們就可能逐漸產生一個概念,就是消滅六國,統一天下。大家知道春秋時代戰爭是非常講究禮儀的,什麼隊伍不齊不開戰,什麼對方國家有了災難不開戰。但是到了戰國就沒有這樣的約束了,就是以消滅敵人有生力量,攻破對方城池為唯一手段。

秦時明月漢時瓦|秦漢同制不同命的背後,究竟有多少秘密不為人知

這也是自從貴族被打倒之後,所有的血統經過商周之變,平民階層開始主導變法以來,所有的禮儀和規則就全部被打破。尤其是秦始皇作為第一個皇帝,行駛的權力比以前的王有更大的權利。他的目的之一就是要廢除所有的封建制度,建立郡縣制集合全國的人士的任免,稅收均為一體。

這是自周朝創立以來前所未有的制度變革,他的權利與慾望也是古今第一人。所以也做了很多前所未有的工程,比如統一文字貨幣衡量度,北伐匈奴,修補長城修建秦直道,還有去大規模的修建他的陵墓,兵馬俑陪葬。

秦時明月漢時瓦|秦漢同制不同命的背後,究竟有多少秘密不為人知

大漢建立|借屍還魂

可以說秦創造的這一套制度,奠定了中國此後幾千年的政治基本版圖,就是大一統郡縣制為核心的執政框架。包括後來的漢朝,大漢完全繼承秦這套系統,為什麼漢朝不像秦這樣分崩離析呢?

這就要先說回項羽,我們印象當中西楚霸王是力拔山兮氣蓋世,但是好像對於行政治理這一塊沒有過多的提及和了解,其實並不然。他分封諸侯,劉邦被封為漢王是一種分封制,但是在基層他仍然使用了郡縣制,說到底,項羽心目中所創立的國家正是分封制與郡縣制的結合體。劉邦雖然戰勝項羽創立了大漢朝,但是對於他的這一套治國理念完全繼承下來。

大漢的創立者很聰明的解決了這個問題,他們不斷的去抹黑秦始皇的個人,但是對於秦始皇的這套制度完整無缺的保留和繼承並且加強。首先對於文化思想的控制,不能完全用法家,怕不好聽,就套了儒家的一個外殼變成了外儒內法。因為奴家是非常講究孝這個文化的,標榜道德,所以漢朝的皇帝也特別標榜道德,包括選拔人才也是察舉制,以德為先。

秦時明月漢時瓦|秦漢同制不同命的背後,究竟有多少秘密不為人知

其次在武的方面,大家知道漢朝是農民起義軍推翻的秦,秦當時的軍隊是軍功制,普遍義務兵,就是不管是什麼人,只要你加入軍隊接受訓練,然後在戰場上立了軍功,你就能獲得爵位獲得國家給你的獎勵。

但是漢朝漢朝的創立者知道農民起義軍的威力,尤其是經過初期的七國之亂,覺得這樣是不能再繼續下去了,每一個人都接受軍事素養還得了,而且都來打仗了,那麼誰來種田呢?所以漢朝逐步的就取消了,開始慢慢走向職業軍人這條道路。這也是漢朝的軍事素質素養要比當時的匈奴高出很多的原因。畢竟遊牧民族是全民皆兵,在冷兵器時代和經受過專業訓練的職業軍人對比還是很吃虧的。

秦時明月漢時瓦|秦漢同制不同命的背後,究竟有多少秘密不為人知

秦漢命運的分水嶺

漢朝和秦國同樣有一個問題,就是面對於地方豪族的勢力。秦始皇那個時候是把六國所有的貴族都強制拆遷到了咸陽附近,但是也沒有什麼很大的作用,大家知道項羽就是當年秦國的掘墓人。在西漢的時候,其實一直也沒有很好的解決它,包括七國之亂等等。

雖然漢武帝推行的那個推恩令稍微緩解了這個情況,就是當一個諸侯王死了之後,把他的封地分封給他的子子孫孫,這樣不斷的削弱他們的影響力。但是對於地方上的一些豪門望族來說,並不是皇家的封地,而且漢朝的稅收其實很大的程度上還依靠這些豪門。

秦時明月漢時瓦|秦漢同制不同命的背後,究竟有多少秘密不為人知

中國古代以來,一直是重農抑商的政策,其實很大的原因也是因為稅收的問題。因為大家把錢藏起來很容易,但是你把土地藏起來就不容易。只有讓他們多去購買土地,開墾土地這樣的話就會把稅收轉移到農戶的頭上。

這些政策也就導致了西漢的滅亡,因為農民沒有辦法承擔這樣的稅收,只能把土地賣給豪門,也就引發了一系列動盪。東漢的劉秀就比較聰明,他就和地方豪族做了一個買賣,一起聯合合夥過日子,雖然暫時的穩住了局面,但是也為以後埋下了禍患,就是豪門氏族家的子弟不斷的進入中央獲得了權力,再加上後來宦官的崛起。皇權受到了嚴重的威脅。漢朝的滅亡,也就是因為地方豪族勢力的過於強大。

秦時明月漢時瓦|秦漢同制不同命的背後,究竟有多少秘密不為人知

數風流人物,還看三國

用漢宣帝教育兒子的話來說,漢家自有制度,本以霸王道雜之。結果因為火候掌握的不好而崩潰離析,讓人不勝唏噓,但是也由此開啟了東漢末年至中國人最熟悉大江東去,浪淘盡,千古風流人物,群英璀璨的三國時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