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的手機用4個攝像頭?越來越難看。就不能只用一個攝像頭嗎?

石一公社


確實,現在用四顆攝像頭甚至五顆攝像頭的手機越來越多了。而攝像頭越多,想要設計的好看就越困難,無論是豎型排列還是矩形排列都很難看。但現在網友已經習慣多攝像頭手機了,再回過頭來用一顆攝像頭也不現實。

智能手機之所以要用這麼多攝像頭,主要也是想要獲得更加專業的拍照體驗。攝影愛好者應該都知道,單反和微單相機是可以更換鏡頭的,攝影師通常會有好幾個鏡頭,廣角鏡頭負責拍風景、中焦鏡頭負責拍人像,長焦鏡頭用來拍花鳥魚蟲。不同焦段的鏡頭都有不同的作用。

當然,單反相機也可以使用變焦鏡頭,覆蓋常用的廣角和長焦焦段,如果對拍攝要求不高的話,“一鏡走天涯”也是沒有問題的。但是智能手機一來不能更換鏡頭,二來無法使用變焦鏡頭,所以只能通過多個攝像頭的方法,來實現不同焦段的拍攝。

以華為P30 Pro為例,這款手機就擁有四顆攝像頭,分別是4000萬像素的超感光鏡頭、2000萬像素的超廣角鏡頭、800萬像素的潛望式長焦鏡頭,以及一顆TOF鏡頭。四顆鏡頭各司其職,各有作用,超感光鏡頭用來拍攝大多數日常場景,超廣角鏡頭用來拍攝風景,潛望式長焦鏡頭用來拍攝遠景。TOF鏡頭主要起到一個測距的作用,可以在拍攝人像時實現更好的背景虛化效果。

蘋果iPhone 11 Pro則使用了三顆攝像頭,雖然均為1200萬像素,卻也分別對應了超廣角、中焦和長焦三種不同的焦段,用於拍攝不同場景的照片。而且蘋果有一點比較厲害的是,將三顆攝像頭的焦距切換做到了幾乎無縫銜接,就好像是單反相機使用變焦鏡頭一樣平滑,這一點是國產手機沒法比的。

所以一般來說,智能手機如果想要為用戶帶來接近專業相機的體驗,多攝像頭是必須的。如果只用一顆攝像頭,那麼就只能覆蓋最常見的26mm焦段,在拍攝超廣角和遠攝的場景時就力不從心了。

當然也不可否認,有部分國產手機的多鏡頭純粹是湊數。比如200萬像素的微距鏡頭、200萬像素的人像鏡頭、200萬像素的黑白鏡頭這種。雖然這些攝像頭的存在看似增加了手機的拍攝場景,但給拍照效果帶來的提升非常有限。這些手機之所以要使用這麼多攝像頭,主要是放在線下實體店看起來唬人,比較好賣。比如導購在介紹手機的時候,就會說蘋果iPhone 11 Pro只有三顆攝像頭,咱們這款手機有四顆,拍照自然會強一些。一些不懂的小白聽到了,說不定就會買賬。相對的,現在大多數手機都是三攝、四攝了,如果手機廠商再推雙攝、單攝的手機,多半有可能賣不出去。所以廠商寧可多加攝像頭來湊數,也不願意減少攝像頭的數量。

總的來說,智能手機使用多顆攝像頭可以理解,但每顆攝像頭必須要有明確的作用,並且為拍照效果帶來顯著的幫助。如果是純粹湊數的攝像頭,那麼存在的意義就十分有限了。


貓眼看數碼


智能手機的拍照發展到今天,廠商除了進行像素的堆疊之外,攝像頭數量也正在逐漸增加,從雙攝到三攝、又從三攝到四攝,甚至接下來的五攝…,但實際上,攝像頭的增加只是為了適應更多的拍照場景,一般我們拍照應用最多的還是那顆主攝,其它攝像頭只不過起到輔助作用。

為什麼手機要發展多攝像頭?


眾所周知,專業的攝影師使用的相機都會配備多種鏡頭,每種鏡頭都有相應的拍攝場景,比如拍風景時使用的廣角鏡頭、遠拍時使用的長焦鏡頭等等,而智能手機由於體積受限,不可能如相機般自由的更換焦段,所以廠商們為了使手機適應更多的拍照場景,只能採用增加攝像頭的方案來達到全焦段拍攝的目的。


現在主流的手機都搭配了四顆攝像頭,我們以榮耀20 Pro為例,這款手機採用了4800萬主攝+1600萬超廣角+800萬長焦+微距的全焦段四攝組合,其實這四顆攝像頭分工很明確,如下:

  • 主攝主要拍1倍~3倍之內,我們大多數的拍照只是應用了主攝像頭。
  • 超廣角則負責拍0.6~0.9倍,在需要更廣的視野拍攝時需要用到,比如拍建築物時。
  • 長焦則負責3倍以上取景,適合遠拍。
  • 微距也只有在微距模式下才會用到,也是單獨成像。


四顆攝像頭根據焦段進行分工,適合各種拍攝場景,但由於攝像頭本身素質不一樣,不同模式下拍出的照片質量也不盡相同,最明顯的就是微距模式下拍近距離物體時圖片質量很差。

綜上所述,手機增加攝像頭的目的就是為了適應更多的拍攝場景,當然也有一些攝像頭只是輔助主攝來成像的,並不會單獨使用,比如景深和黑白攝像頭。


電子維修


手機攝像頭越來越多, 為什麼不簡化成一個?



首先,時代發展的趨勢使得人們經濟水平不斷提高,隨之而來人們的追求也就有所不同,當初的單攝鏡頭已經滿足不了用戶的需求。如以前評判一部手機好壞主要看處理器,現在評判一部手機好壞甚至可以通過判斷手機拍照效果好不好來決定。



其次,現在是一個多元化互聯網時代,人們對手機拍照功能有了一定的追求,不再是單單的拍照清晰那麼簡單。如背景虛化、美顏、大眼瘦臉、視頻防抖,在手機應用市場找到"智能證件照相機",還能拍攝只有專業單反才能拍攝的一寸、二寸證件照等。



最後,手機攝像頭不是越多拍照效果就越好,主要還是看手機廠商對鏡頭的調教以及相應的軟件優化。而單攝鏡頭的時代已經成為過去式,滿足不了用戶的拍照需求,就連萬年單攝的iPhone手機,如今也採用了後置三攝的鏡頭設計,畢竟這是大勢所趨。


理想告別現實


因為手機單個攝像頭不能滿足所有的需求。

目前市面上最為流行的多攝方案是“多個不同焦距的定焦鏡頭”,通過不同鏡頭的切換和裁切實現“變焦功能”。

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因為受限於手機空間、體積等因素,手機為了電池容量、便攜性等功能,很難像相機那樣以一個鏡頭實現真正的光學變焦效果,曾經也有廠商做過真正支持光學變焦的手機,如三星Galaxy K Zoom

但是最終市場效果並不好。

因此為了彌補手機鏡頭不能“光學變焦”,多個不同焦距的攝像頭組成的手機攝像頭系統便誕生了。

我們就以剛發佈不久的小米10系列為例:

這是小米10Pro的4個攝像頭具體信息。

1、超長焦鏡頭

這是一個大概為5X變焦的攝像頭,在相機界面當雙指放大到5X以上時,會切換到這個鏡頭工作,相對主攝裁切,5X長焦在拍遠處景物時有更豐富的細節。

2、12MP 人像鏡頭

這同時是一個2X的長焦鏡頭,等效焦距應該是52mm,在相機中的人像模式以及低倍率變焦時,這個攝像頭會工作。

3、主攝

主攝一般是手機多個攝像頭中用料最足,成像最好的一個。既然是“主”攝,它是登場率最高的攝像頭。其等效焦距一般是26mm。

4、超廣角

超廣角能比主攝提供更大的視野。小米的超廣角等效焦距為16mm,當相機界面雙指縮小到0.6~1X時,便會切換到這個鏡頭工作。

通俗的說,小米這四個鏡頭從下到上的切換,相機視野會依次從大到小變化,來模擬相機中的光學變焦功能。


至於小米10標準版

其中的景深鏡頭只負責人像模式的背景虛化功能,微距鏡頭由於最近對焦距離近,可以貼近物體拍攝。

但是如果算法足夠強勁,配合tof鏡頭可以實現比景深鏡頭更強大的虛化能力,而手機中的微距鏡頭素質一般比較低,加上微距拍攝手機可能擋住光線,很多時候不如直接用長焦鏡頭拍攝效果更好。所以這兩個鏡頭也被網友叫作“湊數鏡頭”。

那麼為啥小米要上2個湊數鏡頭呢?最重要的原因是避免了2次開模的成本,讓10Pro和10的後殼得以通用。同時4攝也有營銷成分在內。


草履蟲稽亞娜


之所以手機攝像頭越背越多,就是因為手機的內部空間有限,不可能跟專業照相機一樣,揹著一個大的變焦鏡頭。

通過增加攝像頭的數量,進行功能參數上的互補,以量取勝。

還有一個是,目前手機硬件上沒有大的突破口,系統和硬件上沒有大的提升,只能在相機炒作



網絡螞蟻


也可以做成一個攝像頭,但是立體效果沒有多個攝像頭的好,圖片的顏色、清晰度等處理效果優於單個攝像頭。現在是有3個攝像頭,其中一個是閃光燈。


南海棒棒糖


很高興能回答你的問題。

因為,市場需求變了,手機現在是手機、攝像機、數碼相機、辦公集成一體了。

除此之外和手機本身的發展也有關係。

1-2G時代手機不用帶攝像頭。

3-4G時代人民開始試著用手機記錄自我,慢慢的淡忘了相機。

4-5G時代,手機的這種優勢發現的淋漓盡致。

其次是人民的消費觀念和審美觀觀念不一樣了。

希望能夠幫到你。


科技bug小王子


感覺多攝像頭是多餘的,其兩個攝像頭是最好的,三攝像頭有兩個可用一個廣角一個主攝像頭另一個無用多餘。


生活080


“極客談科技”,全新視角、全新思路,伴你遨遊神奇的科技世界。


在新的拍攝技術出現之前,手機的攝像頭向著高像素、高數量的發展已經不可阻擋。

消費者的需求是推動商品的主要動力,手機拍照能力的提升也是用戶拍照需求的一種體現。如何高素質、多場景拍攝已經成為一款優秀旗艦手機拍照的標配。旗艦手機搭配四顆攝像頭已經不再值得驚訝,甚至單顆攝像頭將會出現億萬像素。

那麼,為何手機的攝像頭會越做越多,廠家就不覺得難看麼?


關於手機攝像頭越做越多的原因

說之前還是來吐槽一下攝像頭越做越多的排列問題吧,那是真難看!

上圖諾基亞9這款手機看得我比較尷尬,密集恐懼症都快給逼出來了;華為Mate20系列的“浴霸”設計,華為Mate30系列的“圓環”設計等等。這些手機後置攝像頭的排列不能夠說是美觀,僅能看作是對於功能需求的一種妥協。

那麼,話說回來了,為何手機攝像頭越來越多,不能夠做成一個嗎?

不知道大家是否聽到過這樣一句話,攝影窮三代,單反毀一生。我們這裡先用單反相機來進行說明,大家就會對手機使用多攝像頭有一個較為清晰的概念。單反相機真正較為費錢的並不是機身而是鏡頭,不同拍攝場景為了取得較好的成像效果均需要專業的鏡頭。例如單反相機的鏡頭按照場景來劃分可以分為:標準鏡頭,廣角鏡頭、超廣角鏡頭、中長焦鏡頭、位居鏡頭、魚眼鏡頭等。

手機想要獲得更好的拍照效果,成像水平想要趨近於單反相機的話勢必需要多鏡頭分工來實現不同場景的拍攝。

我們再以代表了當前手機拍照頂級水平的華為Mate30 Pro為例,看看手機端的多鏡頭的用處都有哪些!這款手機在鏡頭上的宣傳語是超感光徠卡電影四攝,重構影像。寓意此款手機攝像頭通過徠卡認證,並且能夠通過手機實現拍攝電影的效果,重新定義可手機的影像拍攝。

這款手機使用一顆4000萬像素主攝,f/1.6光圈,支持OIS;一顆4000萬像素的超廣角攝像頭,f/1.8光圈;一顆800萬像素長焦攝像頭,f/2.4光圈;一顆3D深感攝像頭,可以實現自動對焦。不同場景使用專門的攝像頭來進行拍照,才使得華為有底氣說出重構影像拍攝。


對於手機端攝像頭越做越多的事情,您怎麼看,是否有這個必要呢?

歡迎大家留言討論,喜歡的點點關注。



極客談科技


為什麼現在的手機用4個攝像頭?越來越難看。就不能只用一個攝像頭嗎?

這個問題問得很好,攝像頭不斷在增加,就不能用一個攝像頭替代這些場景嗎?下面我們來看下手機拍照演變史。



手機拍照演變史分析,為什麼1變4?

在智能手機初期從30W像素再到1200W像素演變下,鏡頭從1個變為2個,那時候第2個鏡頭只是為了進行輔助對焦,就是形成模擬大光圈的作用。


而到了華為P30 Pro擁有 4000萬像素超感光鏡頭、2000萬像素超廣角鏡頭、800萬大像素潛望式長焦鏡頭,三攝像頭設計。



從實際使用中,不同的焦段就能滿足各類人群的需要。如你需要5倍長焦拍清景物的手機幫你切換到長焦鏡頭,而主攝主要是作為日常拍攝擁有著4000W高清像素,第二個攝像頭作為輔助大光圈對焦,也可以拍黑白藝術照片。


時至今天,已經擴展到4攝,如經典的榮耀20 Pro就是例子,除了上述還加入了拍出大長腿即視感的超廣角鏡頭,超級微距又獨立出了微距鏡頭。


為什麼就不能只用一個攝像頭呢?

熟悉攝影都知道單反有一個一鏡走天涯,就是18-200mm的鏡頭,最近端能拍廣角,遠端能拍月亮。那手機為什麼就不可能用一個鏡頭做成這樣的呢?由於目前手機集成度非常高,除了傳感器外,就是集成度非常高的主板了,那問問這個寸金尺土的區域(目前主流手機在8.1mm-8.8mm厚度),大家要像單反外掛一個那樣巨大的鏡頭,顯然在實際應用中放在褲袋是不切實際的。因此,為了滿足上述要廣角拍風景和大長腿,要主攝超清就用主攝像頭,要微距就用超級微距鏡頭,而還有人像鏡頭或者以後也會加上,甚至是五攝,六攝。

總結

在手機攝像日益發展的同時,而且大家對於手機拍照的需求日益需求增多,人永遠是貪心的,一臺手機就能拍出廣角\\人像\\微距,甚至是打出月亮,這都是一個鏡頭不能媲美的地方,這是我們現在的手機用4個攝像頭的原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