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递真情的李歌

《女检察官》中白雪的扮演者李歌是北影演员剧团的演员。通过“真情传递”的公益广告,她和广告中扮演自己母亲的演员一起,走进了《女检察官》剧组。《女检察官》中,她们继续扮演母女。这一次,李歌要把真情传递给更广大的人群。


传递真情的李歌


李歌演过的角色不多,但个个令人难忘。那个六凤,《家有九凤》里,夹在九个姐妹中间,既憋得喘不过气,又必须斤斤计较生存下去的六女儿;那个小夏,《新结婚时代》里,脾气温婉却在别人怀疑她偷钱时暴跳如雷、最后嫁给了自己照顾多年的教授的小保姆;那个雅娟,《大姐》里生性要强,却跟小流氓混在一起的不懂事的小妹……李歌的戏,温和内敛、饱满结实。


选李歌当“女检察官”,导演是看中她干练中带着温和的气质。刚进剧组,李歌还没来得及高兴,即感受到巨大压力。压力来自两方面:一是各级领导,二是行业内部。影片中的检察院大楼,就是现实中白洁工作的地方。整个大楼在拍摄期间悄无声息。李歌开始以为是休息日,后来一想不对。原来是当地检察院领导为支持摄制组工作,给整座大楼下了拍摄期间必须绝对安静的指示。大楼里每个人都不敢出大声,生怕打扰拍摄工作。大家想象着白洁,这个与自己朝夕相处的同事,拍到电影里到底是个什么样子。


所有这一切,对于李歌来说,就像一条无形的鞭子,催促着她必须尽快熟悉检察院的工作流程。她开始看书看报,熟悉检察工作。有一天,她碰巧在电视上看到一个专题片,讲某检察官挽救失足少年的故事,非常感人。检察院里的气氛,检察官的动作、检察官与检察官之间的关系、检察官和犯人之间的关系、说话的语气、节奏,包括词汇的选择,这些微妙的体验像气体一样逐渐聚合,那是属于检察院的“场”,那是她所要扮演的白雪,倾注了全部心血,日日夜夜工作的地方。


读罢剧本,白雪的形象在李歌心中有了大体的框架,如何用血肉填满,还要和故事原型白洁进一步接触。她们共坐一处,一起吃饭、一起聊天,在同一幢大楼一起工作。和白洁相处的那些日子,李歌永远也忘不了。生活中的白洁一点架子也没有,说话的时候,总是先微笑。那是在事业中满足了自己人生价值的发自内心的笑,是在生活中经历了无数生命苦痛后依旧从容的笑。那些笑,也同样留在了李歌心里。在影片中,领导问白雪:“为什么你总是笑?”白雪答:“其实我最高兴的,是看到本来没罪的人,被无罪释放。”


传递真情的李歌


平心而论,李歌与白洁的五官并不十分相似。可是无论剧组人员,还是检察院的工作人员,甚至完全陌生的人,看到她们都说,简直像亲姐俩儿。从外部的模仿,到心灵的相通,再到情感上的相知相契,从“形和”到“意和”再到“神和”,不知道这是不是真正意义上的体验生活?


白洁在一些微小的地方,可以精细地体验到别人的感受,她可以非常自然地为同事试试杯子里的水烫不烫,为朋友拽拽歪斜的衣领,甚至在提审犯人的时候,既不粗声大气,也不会被犯人的任何狡辩所迷惑。这也是李歌在影片里最重要的表演方法。


看守所同样是实景拍摄,数九寒天,李歌坐在里面,被提审的犯人坐在外面,仅仅一层铁窗相隔。寒冬腊月,大门根本不关,李歌手指冻得僵硬,无法打弯。李歌想到,自己坐的这张冰凉的木凳,白洁曾经天天年年地坐在上面。她坐在上面的样子,也应该是白雪坐在上面的样子。尽管嘴唇冻得发紫,但白洁并不会觉得,她全部的精力,都集中在案件上。她随手写下的记录和疑问,从来工整流畅——这才是一个基层检察官最日常的生活。李歌意识到,“白雪”正在接近白洁。


在拍摄期间,李歌主动拉住白洁让她帮助纠正一些常人不太容易发现的错误。她上百次地背诵那些检察工作专用名词,为了把它们说顺口,听起来就像自己的日常用语。为了表演的需要,她从电脑盲,变成动作飞快的打字高手,以便表现给犯罪嫌疑人在QQ上周旋……许多细节转瞬即逝,大部分人都注意不到,但它们却是一个整体,蕴含着一种叫做“品质”的东西。


传递真情的李歌


在李歌身上,保留着部队出身女演员的一切优点。和很多女演员不一样的是,李歌从艺多年,很少规划自己,在她心中,没有成型的宏伟蓝图,没有乱七八糟的人际关系。问她下一步的计划,她只是非常低调地说有一个电视电影,然后就没了下文。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然。就像多年以前,她无意中考上军队的报幕员,无意中被选去学了表演,然后无意中接了一个广告,无意中让观众熟悉了自己。作为一个女演员,她甚至没有考虑过自己的形象定位,不计划,不争夺,不抱怨,没有鸡毛蒜皮和是是非非。戏,来一部就接一部,该做什么就踏踏实实地去做。


传递真情的李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