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代建盏有哪些作伪手法?收藏建盏时,应该避免哪些“坑”?


宋代建盏因为其工艺比较特殊,成品低,精品率更低,好的釉色本来就不多,更重要的是老盏不会增加,因为这是宋代产出的,咱们总不能穿越回去吧。那么在收藏建盏的同时,我们应该避免哪些坑呢?

宋代建盏有哪些作伪手法?收藏建盏时,应该避免哪些“坑”?

现代烧制的仿古制品

一般来说,想要仿造宋代老盏,风格是最先接近的,因为风格都不像,谁还会看这种盏呢?但其实市面上的所谓“老盏”,连风格都不愿仿造,铁胎和铁系釉的基本特点都没满足,颜色更是五花八门。

价格更是张口就来,别说讨价还价,你只要敢砍,他就敢卖,可想而知这样的仿制品质量有多差?按照这些人的思路,总会有人吃亏,卖一个就是赚一个,成本基本可以忽略​。

再进一步的仿制建盏,就会有一些工艺在里面。此类仿品会学习宋代建盏的风格,所使用的建盏工艺,也会使用按照建窑的方法来,像兔毫、油滴这种主流建盏,都是其仿造对象。

宋代建盏有哪些作伪手法?收藏建盏时,应该避免哪些“坑”?

当然,这种所谓的“建盏”虽然在釉色更接近古盏,但如果一出窑就拿出卖,就很容易被识破。毕竟宋代老盏经历千年沧桑,光泽肯定和新出炉的盏不一样,敲击的声音也不同。于是在此基础上,仿造者又将这些盏做旧,消光,去音,以此来以假乱真。

但即便如此,还是有办法分辨,只需要一个简单的工具,那就是放大镜。新烧制的仿制品上面,会残留现代工艺特征,和化学处理的痕迹,这些特征明显就与古盏不同。更科学的方法则是,用热释光测年法可轻易识破,准确率非常高。

残旧老盏加工改造

新烧制的仿制品没人信,那该怎么办呢?那就以次充好,在宋代残盏上作文章。把价值一般的宋代残盏,修修补补,进行加工改造,以真乱真,瞒天过海。

首先是“接底”,所谓接底就是将残破的老盏胎体,与新烧的器物相接,以真底加新器的方式来作伪,建盏底部露胎,上半部分施半釉。通常的辨认方法是,仔细观察露胎的那部分,因为此类物件是用粘合剂将新部件和老底结合一起,仔细看会发现人为的连接痕迹。

其次是生烧品重新进窑复烧。

宋代建盏有哪些作伪手法?收藏建盏时,应该避免哪些“坑”?

建窑遗址曾经出土过相当一部分的生烧品,所谓生烧,即火候不够的灰白釉产品,这种产品即便是完整器型,价值也不是太高。

因此有些伪造者会把这些盏重新上釉,然后再重新烧制一遍,让其价值大大提高,加上此类产品的漏洞少,以真盏打底,常人很难分辨。所以釉面是它最明显的破绽。

建盏釉面变化虽多,但是烧制过程中的自然还原下,胎釉物质共同作用生成斑纹,釉色表现和胎体是配套的。若是人工刻意干预,釉面会与胎体不匹配。

此外,还有无款老盏添加后刻款,残缺瑕疵件修补伪装全品,尤其是前者,如果遇到“供御”这种御用款的建盏,一定要谨慎入手,因为这是伪款的重灾区。

最后,我们分辨建盏,新盏的问题是好坏,老盏则是真假。看得多,做足功课,多上手一些真货,了解市场行情,才说王道。

宋韵建盏,专注建窑建盏文化传承,想了解更多精品建盏或更多建盏相关的知识,欢迎评论私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