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童祥苓口述歷史》童祥苓初為人父 童家班聚首上海 四姐欲創童派

前言:著名京劇表演藝術家童祥苓先生師承南麒北馬,又幾十年精研餘派唱腔藝術,他在樣板戲《智取威虎山》中塑造的楊子榮的英雄形象更是家喻戶曉,無人不知無人不讚。2015年上海文史館為了保存歷史記憶,記錄時代風雲,推動口述歷史研究工作。邀請童先生口述“童家班”以及有關《智取威虎山》一劇臺前幕後種種經歷,由馮紹霆先生撰稿,出版了《童祥苓口述歷史》一書,經《頭條》黃V影視表演藝術家陳旭明老師引薦,蒙童老垂青,賜我一本。在此深表謝意。反覆拜讀受教頗多,深感此書乃京劇史中的一筆寶貴財富。經請示童祥苓先生得應允,特借《今日頭條》陸續連載與大家分享。

(第十四期接上期) 六、進了上海京劇院

也就是我結婚那年,上海京劇院周院長跟言慧珠、李玉茹,還有四姐這些藝術家到蘇聯去演出,之後他們在北京彙報演出。四姐就請領導來看我的戲。那時候藝術團團長是上海文化局局長徐平羽,他們一塊來看的戲,我和蘭雲在圓恩寺劇場演了《四郎探母》,我擔心蘭雲已經懷孕七個月了,穿上旗鞋演出會不會出事。蘭雲讓我放心,果然她既成功又安全地演下來了。

為什麼說這次演出事關我的前途呢?

在這以前,四姐給我做工作,讓我來上海。她講了自己的心願,就是要形成童家的藝術風格。當時,她和二哥進了上海京劇院,葆姐和石揮結婚後也加入了。如果我和蘭雲、大哥大嫂都到上海,組成藝術默契的合作集體,通過不斷創作新戲,形成童氏藝術風格這個願望就能夠實現。四姐說我們童家在一起能做成這個事情。她覺得別人沒有這個條件,童家有這個條件。她說一個班有七個人的,在中國幾乎沒有。要創造一個流派,那不是一個人的事情。戲曲是一個整體,只有整體合適了,那才能成為一個風格。梅派的成立也是一個過程,梅先生找到了和他合適的人,最後才成為梅派。京劇藝木要發展,咱們家有這麼好的條件,一定要有自己的風格,要成為流派。有這個條作,為什麼不創造童家藝術呢?沒有發展,沒有特色的劇團將來是站不住腳的。她說老一輩並不保守,從梅先生一直到張君秋,他們造了多少戲?咱們要承認張君秋是有自己特色的,他把梅派和程派融合在一起創造了一個張派。


《童祥苓口述歷史》童祥苓初為人父 童家班聚首上海 四姐欲創童派

(童芷苓《趙一曼》劇照)


到現在我也認為這個創作思想是對頭的。祖宗留給我們的東西都是一代一代發展起來的,梅蘭芳先生六十歲還創造了一個《穆桂英掛帥》。如果我們都是吃祖宗的那點東西,沒有東西留下來,就停滯不前了,沒有發展了,不進則退,就會脫離人民群眾,觀眾越來越少。

那時候我考慮了一兩個月,思想鬥爭很激烈。馬先生已經選中了我們了,那多好,幹嘛要到上海?我們都覺得守著先生能學東西,不想來上海,蘭雲也不願意離開北京的,因為北京學戲條件好,梅先生、荀先生,還有許多好的先生。我也這麼想的,唱戲北方還是比南方講究,這是不可否認的。但是,父親母親卻主張我和姐姐一起去上海。他們說,一起捏起來的童家班能夠再聚齊,那是再好不過的事情。


《童祥苓口述歷史》童祥苓初為人父 童家班聚首上海 四姐欲創童派

(童夫人張南雲拜師梅蘭芳大師儀式合影)


1957年,四姐寫信給我,說到上海演三天戲,給上海京劇院的藝委會看。那是以周院長為首的好角兒組成的,看完了就能判斷你值多少錢,再來給你定級。蘭雲沒去,她快生孩子了。到了上海,我住在四姐家裡,與京劇院商量後,演三天戲。頭一天是《四郎探母》,跟四姐演的。第二天是《龍鳳呈祥》,我前喬玄,後魯肅。第三天《擊鼓罵曹》禰衡。院裡為我的演出安排得很周到,從排戲到演出,大家都熱情關照我,讓我感到很親切。


《童祥苓口述歷史》童祥苓初為人父 童家班聚首上海 四姐欲創童派

(童祥苓先生《龍鳳呈祥》喬玄劇照)


三大戲演完之後,我想馬上回北京。蘭雲還下不了決心到上海呢!我跟她說,你要不加入,我在上海,那咱倆不就兩地兒了?四姐開玩笑,說我離不開漂亮的媳婦。這倒說到我心坎了。她即將臨產,我怎麼放心得下。正好家裡來電報,說蘭雲生子,讓我趕緊回去。

蘭雲是在西四白塔寺人民醫院生的孩子。我去醫院那天,娘和大嫂都在照頃她。大嫂說,蘭雲自己還像個孩子,臨產頭天還去逛廠甸。還說我兒子最好認,哪個鼻子大就是。隔窗望去,小傢伙果然長個突出的鼻子。我說我的孩子當然隨我。

接蘭雲出院時,孩子眼睛發炎,護士除了教我換尿布,還教我怎樣洗眼、上藥。沒想到我學得挺快,她說我像個做爸爸的樣。我說童家人都喜歡孩子,祖傳有帶孩子的天賦。不過,父親也不好當。冬天的北京,屋裡要生爐子。娘說,冷了,產婦受涼留病根;熱了,孩子、產婦要上火,得保持一定溫度。所以我白天黑夜都小心謹慎,按量加煤。孩子愛哭,我怕蘭雲睡不好,就整夜抱著。幸好兩個娘給蘭雲弄了不少營養品,她吃不了就由我來打掃。蘭雲戲說,哪是她坐月子,簡直成了我坐月子。大嫂說我們一家簡直是三個孩子。但是,孩子的出世,使我們這對年輕的父母要挑起養家育子的擔子,我感到自己長大了。(待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