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魔幻”的復工潮背後 無接觸式線上辦公還會是企業剛需嗎

一踏進公司,擁有紅外測溫功能的AI機器人便迎上前來進行體溫測量,隨後,隔著紙巾按下電梯按鈕,前往想去的樓層,在自己的工位上落座後,掏出手機,連上公司的WIFI,在手機上進行無接觸式的WiFi考勤……

回想起這兩天無接觸復工的經歷,張倩(化名)用了“魔幻”這個詞來形容。作為客服部的工作人員,張倩本週已經告別“家裡蹲”,成為第一批迴到公司“懷抱”的員工。“我們的工位隔得很開,去食堂吃飯的時候,也得隔開一米的距離。上下樓時,一部電梯只限6個人乘坐,低樓層的工作人員則被要求走消防通道。”張雪說,這樣的氣氛配上大家的“口罩臉”,就像美劇裡的地下實驗室一樣魔幻。

根據最新數據,除地方政府要求延遲開工的企業外,96家中央企業所屬2.3萬餘戶生產型子企業的復工率已超過80%,無接觸式線上辦公軟件之間的用戶搶奪大戰也由此打響。據記者不完全統計,目前已有至少17家雲協同辦公廠商開放能力。此類產品解決了特殊時期靈活辦公的需求。

“無接觸考勤”、在線辦公

雲協同辦公軟件的曝光度明顯提升

2月15日,釘釘、支付寶、阿里雲、餓了麼口碑聯合發起“企業安全復工計劃”,將面向全國企業開放7項服務,從復工申請、員工健康管理、無接觸辦公、企業送餐等方面為企業提供幫助,實現安全有序的復工。

“魔幻”的复工潮背后 无接触式线上办公还会是企业刚需吗

其中,釘釘主要負責面向各地各政府的企業復工在線申請、企業員工健康打卡以及藉助WiFi、GPS和藍牙實現的“無接觸考勤”;支付寶主要負責實現企業如期完成“無接觸”招投標和向小規模淘寶店主提供“營業中斷險”;餓了麼則聯合全國一萬多家餐飲企業向地方政府和企業、園區等提供企業團餐,已解決復工單位用餐需求;阿里雲則幫助企業實現數字化經營,通過提高供應商協同效率以緩解壓力。

根據釘釘發佈的數據,截至目前,已有每天超過1.5億人次在釘釘上健康打卡“報平安”。

“魔幻”的复工潮背后 无接触式线上办公还会是企业刚需吗

同樣迎來一大波用戶“雲打卡”的還有企業微信。最近企業微信發佈的數字顯示,後臺服務器請求上漲超10倍,迎來最強大的一波開工、上課需求潮。針對不同行業的特性,企業微信上線了定製功能。除了常規在線辦公的功能外,新增群直播、收集表、在線問診、在線會議支持300人、緊急通知支持1000人、疫情專區等7大能力。

“魔幻”的复工潮背后 无接触式线上办公还会是企业刚需吗

除釘釘、企業微信等“雲辦公”大頭外,華棲雲也推出了可應用於城市、政府、企業、學校、小區等多級機構的復工寶軟件服務,可實現疫情登記、管理、查詢、防護、出入控制等疫情防控綜合應用。

對整個市場而言,據《2019年中國SaaS產業研究報告》,2015年至2018年國內協同辦公市場規模分別為90.1億元、208.6億元、441.8億元、459.5億元,呈現逐年擴大趨勢,並預測2020年市場規模將突破500億元。

毫無疑問,延遲復工讓雲協同辦公軟件的曝光度明顯提升。

目前,騰訊企業微信、阿里釘釘、字節跳動飛書、石墨文檔、印象筆記等紛紛為企業運營開放免費服務項目,採用數字化、移動化辦公方式構建了一條“遠程協同”的生命線,為企業後續“在家辦公”提供技術支持。

為了避免人群聚集,不少企業也選擇“雲復工”。近日,手機應用商店商務類下載前10位的應用中,有9個是在線辦公或在線會議軟件,在線辦公軟件釘釘也超越微信,躍居免費下載排行榜第一位。

“魔幻”的复工潮背后 无接触式线上办公还会是企业刚需吗

有意思的是,這波“雲復工”還意外地帶火了辦公用品消費,蘇寧梳理了2月10日-2月14日的消費大數據,發現自2月10日第一批人復工開始,電腦銷量同比增長116%,無線鼠標銷量同比增長178%,藍牙鍵盤銷量同比增長148%。

此外,面對復工的防疫需求,還有企業上線了智能AI機器人。昨天,蘇寧上線了一款可實現智能無接觸測溫、記錄巡檢、在線問診等智能化防疫功能的AI機器人。其商品詳情頁的描述顯示,這些機器人擁有自主避障、自主充電等功能,能夠根據使用者事先設置,完成任務。

“魔幻”的复工潮背后 无接触式线上办公还会是企业刚需吗

因疫情成為企業剛需

恢復正常後未必還有這麼高的比例

從上述數據來看,疫情客觀上讓遠程辦公和無接觸復工軟件成為剛需。

不過,當疫情過後,員工從“線上辦公室”回到線下後,如何留下新增用戶,是相關企業需要考慮的問題。

浙江工業大學注意力經濟學教授張雷認為,國內企業的遠程協同辦公普及率將有望大幅度提升,推動企業的數字化、移動化轉型,“這既能讓員工的辦公更便捷、簡單,又能讓企業管理更高效,實現企業經營的節本增效。”

不過,他也坦言,隨著疫情的結束,很多人還是會回到線下辦公。但是通過此次疫情,會給各個產品提出在使用過程當中的很多問題,很多產品也將會被優化。

在杭州獵人人力資源有限公司首席顧問郎越時看來,不受地理空間限制的遠程辦公是“無接觸式”工作中需求最大的市場。“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邁入全球化進程,線上辦公的呈現比例越來越高。比如一家外貿企業,研發地在浙江,生產製造地在越南,消費市場則面向歐美,那麼在上述時差和距離等客觀條件下,有效的協同辦公離不開互聯網的支持。然而,這些具有一定規模的企業因為本身就有這樣的需求,所以他們往往已實現線上線下佈局,研發出了自己的OA系統。”

此外,郎越時認為,不同的行業有不同的解決方案。“對擁有個性化業務流程的企業而言,往往需要專業的軟件和服務器,上述移動端的無接觸復工APP,滿足了協作、溝通、報表等通用功能,但對於專業的數據化管理和線下零售更關注的實際經營問題的實時應對和標準化操作流程的執行還有欠缺。”

因此,郎越時表示,恢復正常工作後未必還會有這麼高的比例,且餐飲業、旅遊業這些需要人與人深度接觸的行業,僅靠在線辦公還遠遠不夠。但是零售和服務業反而有可能會去加強關注,“因為此前這些行業很少參與到‘雲辦公’的體系中,不得不說,疫情的客觀因素讓這些行業享受到了這個功能帶來的便利。”

“疫情過後,無接觸線上辦公的高效模式將深入人心,對用戶辦公習慣與理念帶來改變,對原有在線辦公軟件的發展也會是一個促進。我相信這是一個契機,一個促使未來線上辦公工具向線下零售的賦能更好融合的契機。”郎越時說。

每日商報記者:楊伊琳

每日商報(ID:hzmrsb)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