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時節,我們能復工麼?

導語:時光向前,雨水節氣來了。大地回暖,萬物都蓬勃地萌發了。疫情之下,我們如何迎接這個特殊的春天?

東風解凍,散為雨水

從一月下旬到今天,這場牽動全國人心的疫情終於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全國人民的堅守,讓人覺得這個喜訊分外地來之不易。許多人已經陸續回到工作崗位,學校的孩子們開始在家用功地上網課,春天也到來了。

今天是雨水,二十四節氣中的第二個節氣。大家都熟悉杜甫的名詩:“好雨知時節,當春乃發生。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雨水這天,太陽到達了黃經330度,大地回暖,冰雪消融,雨水漸多。

雨水時節,我們能復工麼?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有記載:“正月中,天一生水。春始屬木,然生木者必水也,故立春後繼之雨水。且東風既解凍,則散而為雨水矣。”也就是說春天將至,萬物萌動,加上水生木這樣一個規律,所以立春以後,自然就該下雨了。

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最是一年春好處,絕勝煙柳滿皇都”是小孩子都會背的詩。雨水滋潤了乾涸了一冬的寒冷大地,韓愈用了一個“酥”,寫活了天降春雨後人心裡邊那點酥酥癢癢的喜悅。

共同堅守,做好防範

雖說春天來了,但是這個時間點我們仍然不能疏忽對疫情的防控。

其實,除了疫情之外,春天本身就是流感的季節。按中醫的說法,任何一個季節更迭的時候,人都應該要順應天時,讓自己的整個機體跟著季節的變化有一次新的生髮。也許這些老理兒裡面藏著的就是中國人的科學。

雨水時節,我們能復工麼?

還有句話叫“春捂秋凍”。雖然說春雨綿綿了,但現在外面還是挺涼的,一早一晚還是不能脫棉衣的。俗話說得好,“二月休把棉衣撇,三月還有梨花雪”,人想要平穩度過季節的轉換,春天還得捂著點。

雨水前後北方的冷空氣活動還是挺頻繁的,有的時候碰上寒涼天氣,還真是雨夾雪一場一場的,你看這個詞多美,叫“梨花雪”。陽氣生髮,冷熱交替的時候,咱們老說“二八月亂穿衣”,能注意一點保暖的話,就能遠離傷風感冒。

雨水時節,我們能復工麼?

所以,復工的朋友們在上班的時候多加防範,戴口罩、勤洗手;出入公共場合的時候配合工作人員檢測體溫,不要怕麻煩,健康是第一位的。仍然居家的朋友們還要辛苦再堅持一下,有了我們共同的堅持,這場疫情才會更快地過去。

患病的朋友,一定要充滿信心,配合醫生的治療,保持一個樂觀的心態,這樣才能調動全身的力量把病毒擊退,我們和你們同在,為你們守望。

如何迎接這個春天

《黃帝內經》裡邊說:“春三月,此謂發陳。天地俱生,萬物以榮。夜臥早行,廣步於庭,披髮緩行,以便生志。”也就是說春天萬物都復甦了,人應該稍晚一點睡,但是要早起,經常到戶外運動,別大跑大跳,要緩緩散步,讓自己能夠跟上天時調養身心。

但是今年的情況特殊,我們暫且還是要控制外出的時間和路線。那麼,我們如何迎接這個春天呢?如何在復工前轉換好心情呢?

雨水時節,我們能復工麼?

在家呆久了難免憋悶,但大家一定要明確我們控制出行的意義,這是為了我們所有人的健康。如果心裡面感到有些鬱結了,和家人聊聊天;或者撥通老友的電話,問候近來是否安好。

這個春節假期比較長,不少人脫離工作狀態很久了。可能的話,在正式回到工作崗位前一週左右,就慢慢恢復往日正常的作息

。哪怕是在家工作,也儘量讓起居迴歸正軌,這樣正式返崗時就不會手忙腳亂。

雨水時節,我們能復工麼?

在家工作的朋友呢,千萬要注意休息。很多人感嘆,原本上班的時候還有個下班的時間,現在在家辦公了連下班時間都模糊了。長假過後工作難免堆積,但是我們要保持合理的工作節奏,過度的疲勞對身體也是有害無益的。

還有很多家長陪著孩子在家上網課,甚至擔憂課業耽誤給孩子報了一堆補習班很多孩子在電腦、手機面前一坐就是一整天。還是要提醒各位,勞逸結合,理性對待。

在當前這個特殊時期,不妨讓孩子拿出一些精力來和家人相處,或是感悟、思考公共話題,這何嘗不是一種恰切而必需的教育呢?

雪雲乍變,春雲萌發

春天是一個希望的季節。隨著雨潤萬物,寒冷的天氣逐漸遠離,春風拂面,溫暖的陽光普照大地,我們心裡是不是開始有一些酥酥的願望、一些美美的風景,隨著我們張開的眼睛,逐漸都被喚醒了呢?

乾涸了一冬天,我們的思維、我們的神經、我們的皮膚似乎都太乾燥了。那麼雨水來了,讓雨水滋養一切吧,大地開花了,我們的心裡是不是也能開花呢?

雨水時節,我們能復工麼?

蘇軾寫過一闋詞:“為向東坡傳語,人在玉堂深處。別後有誰來,雪壓小橋無路。歸去,歸去。江上一犁春雨。”為什麼說“一犁春雨”?

過去的詩人都是很瞭解農耕的,春天人們喜歡雨,並不是為了寫詩抒情,而是因為在春雨中開始犁地,將會有收成、有希望。

春天的一切都是新鮮的,我們迎接春天,就像打開一個未知的禮物。

雨水時節,我們能復工麼?

古人對雨水的三候是這麼概括的,“一候獺祭魚,二候鴻雁來,三候草木萌動”。

什麼叫“獺祭魚”?這個說法最早是出現在《禮記·月令》裡:“東風解凍,蟄蟲始振,魚上冰,獺祭魚”。

水獺是兩棲動物,能在水裡,也能在岸上。它最喜歡吃魚,捕到的魚多,它就把魚都排列在岸上,就好像是陳列祭祀一樣。所以古人就說,當你看到那個水獺把捕來的魚一條條排列在岸上,好像“拜祭”的時候,就是春天真的來了。

再過五天,知時節的大雁開始感覺到天越來越熱,就要飛回到塞北。至於說草木萌動,這個最容易理解,春雨下得多了,草木隨著地上的陽氣蒸騰,開始抽嫩芽了,大地欣欣向榮的景象不就開始出現了嗎?

雨水時節,我們能復工麼?

馮延巳的《玉樓春》寫道:“雪雲乍變春雲簇,漸覺年華堪縱目。” 漫長而簫瑟的冬天,積雪沉沉的陰雲常常壓在天邊;但有一天,它的顏色突然從鉛灰色變淺了,一簇一簇的白雲向上爆起,像一朵朵春花一樣。這個時候,我們就知道一個年頭漸漸走遠了,新春來了。

現在,我們就處在這個雪雲乍變、春雲萌發的轉折點上。衷心地祝願大家,都能迎來一個生機勃勃的春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