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挺好,卻查出了腎病,是否因長期服用了降糖藥?

刺蝟七七


糖尿病腎病通常發生與血糖控制不佳、高血壓、腎小球濾過率高或是有遺傳易感的患者,其經典表現為存在蛋白尿,經常會有患者表現為尿裡含有微量白蛋白。可見糖尿病腎病的主要原因是血糖控制不佳,所以提者認為不應該得腎病,是不是長期吃的降糖藥物影響了腎臟的功能,導致了糖尿病腎病的發生,這種想法可以理解,但事實並非如此,血糖控制並不是唯一的腎病的原因。理由如下:

一、血糖控制的好,不一定代表糖化血紅蛋白控制的好

您的血糖監測是一日幾次,是單純每一餐的血糖還是空腹的血糖控制的好呢,這些指標控制在合理的範圍呢,但是不代表糖尿病血紅蛋白的水平是合理,它是代表三個月血糖的平均水平,血糖控制的好了是糖尿病腎病發生的直接原因,所以建議監測下糖化血紅蛋白的水平,將其控制在6.5或是6以下。

二、除了高血糖,其他因素也會造成腎小球損傷,如高血壓,對於存在 白蛋白尿的糖尿病患者,使用腎素-血管緊張素系統阻滯劑進行降壓治療可使腎病進展減慢,主要包括ACEI類如卡託普利、依那普利、貝那普利等,ARB類如氯沙坦、纈沙坦、厄貝沙坦等,這些降壓藥物可以減少蛋白尿。所以說嚴格控制血壓以及選擇合適的降壓藥物對預防糖尿病腎病進展以及其他併發症具有重要的意義。並且已經有研究證實,ARB類即沙坦類和ACEI普利類對2型糖尿病所導致的腎病有明顯的腎臟保護作用。

三、有些降糖藥物不但不會傷害腎臟相反還有對腎臟的保護作用:

1、鈉-葡萄糖協同轉運蛋白2抑制劑,如卡格列淨、達格列淨和恩格列淨,這些藥物可以降低糖尿病腎病進展的風險。

2、胰高血糖素樣肽1受體激動劑,GLP-1如利拉魯肽,可以減少新發白蛋白尿

總之,並不能說明血糖控制的好就一定不會得糖尿病腎病,它還會受高血壓等其他因素的影響,同時得了糖尿病腎病後也要注意低蛋白飲食以及高血壓的降壓藥物選擇,以及血壓的控制目標,降低體重,控制血脂等都可以對尿蛋白有改善。


冰城藥師


答案是否定的。並不是所有的降糖藥都存在肝腎毒副性,像二型糖尿病人常用的二甲雙胍就沒有。糖尿病人查出了腎病,大多是由於長期的血糖失控造成的。那為什麼血糖控制得挺好,還是患上了腎病呢?也許是因為曾經有一段時間血糖控制很差,已經使腎臟發生病變,即便後期採取治療後血糖漸漸好轉,也無法避免腎病的發生。

還有一個原因,那就是血壓失控造成的。高血壓會對腎臟造成明顯損傷,很多糖尿病人只盯著血糖看,認為血糖控制好了就萬事大吉了。殊不知,高血糖很容易與高血壓同時存在,並互相加重。很多年紀輕輕就查出腎病的人,其血壓也是高得嚇人。一般建議,糖尿病人把空腹控制在7以內,餐後控制在10以內,血壓控制在收縮壓<130 mmHg,舒張壓<85 mmHg,才能夠比較有效的預防腎病。

得了腎病也不要緊張,注意下面這幾點即可:

1.限制高脂肪高膽固醇食物的攝入,蛋白質以瘦肉、雞肉、魚蝦、雞蛋等動物性食物為主,避免過多攝入大豆這樣的植物蛋白。

2.嚴格限制食鹽攝入,每日食鹽控制在5克以下為宜,尤其是在出現水腫的時候,需要嚴格限制食鹽量。

3.適當限制高鉀食物,如香菇、櫻桃、香蕉、土豆等,以免加重腎臟的代謝負擔。

4.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如辣椒、芥末等,以免對腎臟細胞造成刺激。

5.用藥謹遵醫囑,不濫用藥物。


糖人健康網


不是。

降糖藥一吃就是一輩子嗎

很多糖友剛得糖尿病的時候,不願接受藥物治療,有的是覺得糖尿病不疼不癢,不影響生活,沒必要喝藥;有的是怕藥物會上癮,一用就停不了。

確實有不少糖友,是真的可以很長一段時間不用喝藥。糖尿病前期、2型糖尿病早期、1型糖友“蜜月期”、妊娠糖等部分糖友可以單純飲食、運動把血糖控制在較為理想的範圍。

糖尿病前期(空腹血糖調節受損或糖耐量異常)多數可以單純依靠飲食、運動治療。

新發2型糖尿病血糖不是很高,可以單純飲食、運動控制。如果發現糖尿病時血糖就很高,糖化血紅蛋白超過9%,先使用胰島素或口服藥強化治療結束後,胰島功能得到保護,可以有一段時間靠飲食、運動控制。

新發1型糖尿病可能會有“蜜月期”,短期可以單純飲食、運動控制。蜜月期結束後需要長期胰島素治療。

妊娠糖很多可以依靠嚴格飲食、運動控制使血糖達標。

但是,當飲食、運動控制不能達標時,就需要起始降糖藥治療,利大於弊,千萬不敢因為“道聽途說、諱疾忌醫”而不喝藥。降糖藥之所以會伴隨終生,是因為糖友的“胰島”失職,要把血糖控制的和健康人一樣,需要藥物這個“發動機”持續帶動胰島工作。隨隨便便停藥,沒有了“發動機”,胰島還是會懈怠不幹活,血糖就又高了。

降糖藥傷肝傷腎嗎

所有降糖藥都會經過肝臟、腎臟代謝,就是都要走肝臟、腎臟這“兩條路”。區別只是有的走肝臟多一點,有的走腎臟多一點。但是不是傷肝傷腎,只要肝腎功能正常,就像吃飯需要經過肝臟、腎臟代謝一個道理,不會造成超負荷工作,擔心藥物傷肝傷腎就和擔心飯會傷肝傷腎一樣。

肝臟、腎臟就像兩條公路,日常可以承載各種大大小小的車,只要車不超重就行。對於肝臟、腎臟,只要藥物劑量合理,就是未超重的車。

而當有肝臟腎臟功能問題時,就像掛有“嚴格限重”的公路,只允許小型車輛通過,就需要找專科醫生看化驗結果和用藥情況,肝功能不好,換掉走肝臟多的藥物;腎功能不好,換掉走腎臟多的藥物,減輕肝臟腎臟的負擔,避免肝臟、腎臟超負荷工作。

尿蛋白能逆轉嗎?糖尿病腎病能治癒嗎?怎麼治?

糖尿病腎病早期主要是尿中經常出現蛋白,此時可能沒有其他不舒服感覺而被忽略,以後逐漸出現高血壓、低蛋白、水腫、腎功能下降甚至尿毒症等。有時有腰痛症狀,但痛的部位比較高,大約在肋骨下。簡言之,指標改變先於身體不適,定期檢查很重要。

糖尿病腎病1期、2期一般身體沒什麼感覺,指標也大多正常,腎小球濾過率可能升高,這個時候及時發現並嚴格控制血糖,一般可以完全逆轉至正常。

24小時尿微量白蛋白定量敏感度高,容易及時發現異常,對糖尿病腎病診斷的特異性較強。一般尿微量白蛋白在30-300之間屬於糖尿病腎病3期,算臨床糖尿病腎病前期,尿蛋白還是有可能轉陰的。主要目標是長期控制好血糖,採取一些降尿蛋白的措施,低優質蛋白飲食,禁食植物蛋白,一些ACEI、ARB類藥物有助於降低尿蛋白,逆轉至正常。

等到身體感覺不適才重視,就有可能到了難逆轉的程度。糖尿病腎病4期,就屬於臨床糖尿病腎病期,一般尿微量白蛋白大於300,則難以完全逆轉,主要是避免腎功能不全和尿毒症的發生。

首先,為減低肌酐和尿素氮,限制蛋白質量,不吃植物蛋白,可吃少許優質動物蛋白。

其次,注意清潔,避免泌尿系感染。

再次,中藥治療。a-酮酸在一定程度上能改善腎功能。

總之,盡最大努力避免發展到尿毒症,需要透析階段,勞民傷財。

糖尿病腎病,防重於治,花小錢吃降糖藥、測血糖、做檢查,長期控制好血糖,避免發展到尿毒症透析等燒錢的地步最重要。

請關注在線指導控糖先行者——微糖


微笑面對糖尿病


如果是長期服用磺脲類,雙胍類等通過腎臟代謝的降糖藥物,不排除有對腎臟損害的影響。

其中,雙胍類降糖藥更可能對腎臟造成損傷。

雙胍類通過促進糖的無氧酵解,增加肌肉、脂肪等外周組織對葡萄糖的攝取和利用,易引發乳酸堆積導致乳酸性酸中毒,並加重酮性酸中毒,從而對腎臟造成嚴重損傷。

雙胍類降糖藥包括:苯乙雙胍(降糖靈,DBI)、二甲雙胍(降糖片,美迪康,迪化糖錠,格化止等)、丁二胍等。

在雙胍類藥物的說明書上,我們可以看到多條與腎臟有關的注意事項:

  • 口服本品期間,定期檢查腎功能,可以減少乳酸酸中毒的發生,尤其是老年患者更應該定期檢查腎功能。接受外科手術和碘劑X線攝影檢查前患者暫停止口服本品。


  • 應激狀態服用口服降糖藥患者易發生血糖暫時控制不良,此時必須暫停用本品,改用胰島素。待應激狀態緩解後恢復使用。

  • 即往服用鹽酸二甲雙胍片治療,血糖控制良好的2型糖尿病患者出現實驗室化驗異常或臨床異常(特別是乏力或難於言表的不適),應當迅速尋找酮症酸中毒或乳酸酸中毒的證據,測定包括血清電解質、酮體、血糖、血酸鹼度,乳酸鹽、丙酮酸鹽和二甲雙胍水平,存在任何類型的酸中毒都應立即停用,開始其他恰當的治療方法。

  • 單獨接受鹽酸二甲雙胍片治療的患者正常情況下不會產生低血糖,但當進食過少,或大運動量後沒有補充足夠的熱量,與其他降糖藥聯合使用(例如磺脲類藥物和胰島素),飲酒等情況下會出現低血糖,須注意。

  • 須向患者解釋乳酸酸中毒的危險性,症狀和容易發生乳酸酸中毒的情況。當出現不能解釋的過度呼氣,肌痛、乏力、嗜睡或其他非特異性的症狀時,應立即停藥


為什麼這幾條與腎臟相關,因為低血糖、應激狀態時、會導致乳酸、丙酮酸和尿酸的大量生成,嚴重時會引發乳酸性酸中毒和酮症酸中毒。

雙胍類降糖藥最嚴重的副作用就是乳酸性酸中毒,並加重酮症酸中毒。如果與低血糖、應激狀態與藥物共同作用,極易誘發酸中毒情況。而我們的腎臟最害怕的,就是由乳酸性酸中毒和酮性酸中毒造成的腎損傷,嚴重時甚至導致腎衰竭!

除了藥物問題,還有一個血糖控制問題

題主說血糖控制很好,我猜,題主想表達的是血糖基本控制在接近標準以內吧。那麼,接近標準以內會不會發生低血糖呢?會不會觸發應激反應呢?

答案是:會的!往往血糖的藥物干預越嚴格,飲食控制越嚴格,反而越容易發生!

何為低血糖:成年人空腹血糖濃度低於2.8mmol/L。糖尿病患者血糖值≤3.9 mmol/L即可診斷低血糖。低血糖症是一組多種病因引起的以靜脈血漿葡萄糖(簡稱血糖)濃度過低,臨床上以交感神經興奮和腦細胞缺氧為主要特點的綜合徵。低血糖的症狀通常表現為出汗、飢餓、心慌、顫抖、面色蒼白等,嚴重者還可出現精神不集中、躁動、易怒甚至昏迷等。

為什麼糖尿病患者和一般人的低血糖標準不同呢?搞清楚這個問題才算你初步瞭解了糖尿病!

糖尿病是代謝障礙性疾病,必須理解的是,糖作為能量的主要來源,糖尿病患者對血糖的需求高於普通人。而且,糖尿病患者需要面臨應激反應的情況比比皆是!糖尿病患者最好打消血糖調控一步到位的想法,會欲速不達。

糖尿病患者必須重視應激反應!

壓力、緊張、熬夜、失眠、酗酒、高負荷工作、飲食不及時、頻繁低血糖都是常見的應激刺激因素,都容易導致血糖升高!甚至大部分糖尿病就是由應激引發,被錯判為二型。

最新的糖尿病研究已經證實,持續緊張與壓力是導致糖尿病的主要誘因!當我們處於壓力狀態,大腦為了保證正常運轉,需要消耗大量血糖,身體會出現低血糖狀況。糖作為能量的主要來源,一旦低血糖情況發生,身體會啟動低血糖應激反應,胰高糖素升高,胰島素作用受到抑制,肝糖元分解出血糖,肌肉中的蛋白質以及脂肪都會通過糖異生作用轉化為血糖,提高身體的血糖儲備。

如果緊急情況反覆出現,身體會處於戰備(應激)狀態,交感神經興奮,腎上腺皮質激素分泌(最強的升糖激素),持續提升胰高糖素(最主要的升糖激素),肝糖釋放出血糖,蛋白質脂肪通過糖異生轉化出血糖。脂肪的燃燒將釋放大量的丙酮酸,而使身體酸化,而蛋白質在缺乏糖的狀況下燃燒,也會導致身體出現大量的尿酸。另外,這些生化反應將消耗肌體內的氧氣,而使得肌體缺氧,糖在缺氧狀態下的燃燒又會引起乳酸的大量形成,而乳酸的形成,將危害到心、腦、肝、腎,形成致命危害。

糖尿病患者一定要警惕可能發生低血糖的情況,每一次低血糖,又都會觸發應激反應,也會使下一次低血糖更容易出現,使血糖儲備變得更高。有些應激反應嚴重的人,甚至血糖降到5就會低血糖!

關於預防低血糖與消除應激

如果,日常為了改善餐後血糖 ,又服用了“拜糖平”(糖吸收抑制劑),易導致肝糖儲備不足,缺乏了肝糖的調節作用,飲食不及時、情緒激動時可能會發生嚴重低血糖,嚴重低血糖極易觸發酸中毒,只需要一次,就可能導致腎臟嚴重傷害。

醫生建議飲食控制、建議藥物控制、建議運動降糖,然後提醒在口袋裡裝兩顆糖來避免低血糖的做法,並不科學,當你感覺到低血糖,傷害往往已經發生。嚴重時,甚至沒有機會掏出口袋裡的糖!

必須從飲食和調理方法上規避低血糖,讓低血糖不要發生。因為低血糖比高血糖危險的多!

然後注意避免觸發應激因素,通過春山步療、腹式呼吸、聽音樂、放鬆訓練等幫助消除應激反應。

關於糖尿病精細調理,生酮飲食,應激反應等內容可查看我的問答。Vista從事慢病康復11年,多種慢病的非藥物調理方法,都在裡面。在悟空的458個回答。

贈人玫瑰手有餘香,感謝點贊關注轉發!


vista專注非藥物調理,給你的全是乾貨!


vista營養師


你好!糖尿病診斷標準:餐後2小時血糖高於11.1毫摩爾/升,空腹血糖高於7.1毫摩爾/升。一旦得了糖尿病是需要終身服藥的,目前市面是常見的降糖藥,胰島素對身體副作用很小的的,這裡所說的血糖控制的好是在哪個標準,只要高於那兩個數就是沒有控制好,很多人以為糖尿病服用降糖藥沒有身體症狀就是把血糖控制好了,可是化驗單不會撒謊的,血糖控制在空腹7.1毫摩爾/升以下,很多人認為血糖控制得好,餐後沒有量吧!餐後血糖控制11.1毫摩爾/升以下才真正控制的好,餐後血糖高低影響併發症,血糖還是沒有控制住,導致出現糖尿病腎病,接下來要用胰島素來降糖,定期檢查血糖值,腎功,不是降糖藥不好使,是根本就沒有控制住血糖,自以為是控制住了,其實是沒有控制在正常範圍。以上僅供參考



若只用效果最好胰島素並不能大幅延緩併發症的發生,更別說口服西藥了,而且胰島素會失效(打再大量血糖也降不下來)。必須配合控食,運動(最好是每天3次,每次30分鐘以上,餐後40分鐘~1小時開始這樣長期效果最好,可以保持20~30年以上不出併發症)中藥效果也很好,可很多人不信。記住只打胰島素會延緩併發症,但不是很明顯,必須運動


哈了哈


不是因為服用降糖造成的,

本人2O17年,7月體檢時,空腹血糖9點47,微蛋白異常。我可沒有吃降糖藥吧,微蛋白異常,就是腎病的前期。2O16年,夏天,一次偶然站立過度,發現小腿發現輕腫脹,指印不宜恢復,我當時認為是腎功能差,導致的靜脈迴流障礙。一年後,體檢微蛋白異常,引起了我的高度重視。

後用中藥治療糖尿病時,體重降到12O斤,今天又恢復到14O多斤,一切都好了。

中藥治療血糖高,從9點47,降到了4點8,停藥一年多,血糖還正常,把二十多年的腸炎治好了,把一夜七八次的尿頻治好了。


江淮中醫


糖尿病併發症的研究分析

一些片面理論認為:糖尿病本身不可怕,可怕的是糖尿病併發症,實則有誤,糖尿病不可怕?那怕什麼?沒有糖尿病哪來的糖尿病併發症?

糖尿病後期對健康的危害,主要是肺、脾、胃、腎的器官功能損害不斷加重,機能減弱或喪失,導致其他系統及組織器官出現問題,引起併發症。

併發症的出現,實則是糖尿病發展和加重的結果。此時,無論血糖值是否處於正常狀態,人的整體機能已經受到了更為嚴重的損害,機能受損越重,併發症越多,對人體能量損耗及健康的損害越嚴重,直至威脅生命。

藥物控制血糖值並沒有解決糖尿病問題,只是將血糖值的檢驗檢測指標控制在一個感官認為合理的水平,安慰了直觀感覺,其糖尿病對人體的損害威脅,依然在對人體發生作用,也就是說藥物控制了血糖值,但在病根上未治好了糖尿病。

糖尿病幾種威脅生命的併發症:

1、引發心腦血管病的發生

由於糖尿病發生的基礎原因是脈絡淤塞、血管淤堵硬化,相伴於糖尿病的不能及時根除,脈絡淤塞、血管淤堵硬化會繼續發展,更嚴重的心腦血管病突發是必然趨勢。

2、腎臟機能嚴重受損

脈絡堵塞得不到清除,對腎臟的損害繼續加重,腎小球微循環負擔不斷加大,濾過率降低,出現蛋白尿、浮腫、腎功能衰竭等,導致糖尿病腎病的發生或惡化。

3、組織潰爛病變

糖尿病繼續發展,經絡血管淤堵硬化程度不斷提高,對周身血管侵害加重,由於腹部淤堵無法排除,下肢迴流受阻,局部組織過度充血,引發局部組織潰瘍、創口不癒合和糖尿病足等。

4、誘發心肺血管病變

由於經絡血管淤堵硬化不能及時清除,肺部機能持續降低,心臟負擔加重,引發心肺疾患。

5、導致生命喪失

糖尿病後期,脈絡淤塞、血管淤堵硬化不斷加重,人體系統、組織、器官及細胞受累不斷加重,功能作用降低的同時對血管功能的損害也會不斷加重,血管功能進入不可逆期而失去功能作用,導致生命喪失。

三、康復方法

治病求根,中醫講:“滋其化源,則病易痊矣”。既然我們瞭解了糖尿病發生的根本原因和發病機理,對糖尿病的康復就應該從根本上做起,清除引發糖尿病的基礎因素,以清除全身脈絡淤塞、血管淤堵硬化為主,兼顧肺、脾、胃、腎等器官的脈絡修復,激發人體自身的免疫、修復、再造三大機能,恢復系統、組織器官的功能作用。

康復糖尿病的方法應以“潤其肺,兼清其脾胃,兼滋其腎”,這樣才能從根本上整體的解決問題。

若不從基礎著手,而以體外補充胰島素來緩解或控制血糖值,不但拋棄了胰臟,同時也對肺、脾、胃、腎功能的功能改變置之不理,惡性循環必將導致健康狀態惡化,出現所謂的併發症。

實踐研究證實,無論糖尿病患者是否有菸酒嗜好,使用“說骨舒筋通絡推拿”將脈絡疏通後,都會出現排痰的現象,量由少到多,顏色由白——黃——黑褐色或血痰,黃、黑褐色痰排出後,身體狀況明顯好轉,血糖檢驗值迅速降低,至徹底清除全身的脈絡堵塞,全部症狀消除,健康恢復。

治病去“根”,“根”在“堵”,掌握解決淤堵的技術,就把握了生命健康的鑰匙,將淤堵物質分化降解到粒子狀態後,再通過能量守恆的原理疏導出體外,才能保證在不損害人體的前提下真正解決問題。

“說骨推拿”在實踐中創始的解決脈絡血管淤堵,並將淤堵物排出的技術,填補了人類健康發展史上的空白。

四、自我保健 根據糖尿病發生的原因及機理,有針對性的自我保健,可以幫助人體遠離糖尿病的危險。

1、肺部養護:每天清晨起床後,敲打肺部周圍,即敲打前胸後背,由肩峰起始至肋骨下緣,每次10——30分鐘,堅持到有痰排出,輕度糖尿病患者,一般堅持敲擊肺部周圍,1——3月即可見淤痰排出。

2、堅持每天泡腳:泡腳可以通經活絡,輔助人體恢復上下體的血液配置,用溫度適宜的熱水泡腳,每次泡腳到出汗。

3、泡澡:有條件的可每天進行一次,泡澡到出汗,以身體感覺不特別疲倦為宜。

4、避免寒涼、勞累、久蹲久坐,尤其是在寒涼環境中久蹲久坐,保護脈絡少受侵害。

5、適量不過勞的運動會很好的促進體力體能及整體機能的恢復,對糖尿病高危人群大有好處。

五、糖尿病高危人群的推薦飲食 1、糖尿病患者適宜食品

  多食五穀雜糧,如莜麥面、蕎麥麵、燕麥面、玉米麵等富含維生素B、多種微量元素及食物纖維的主食,長期食用可降低血糖、血脂;

  豆類及豆製品,豆類食品富含蛋白質、無機鹽和維生素,且豆油含不飽和脂肪酸,能降低血清膽固醇及甘油三酯;

  藕、竹筍類;苦瓜(瓜菜類)、洋(圓)蔥、香菇(菌)類、南瓜可降低血糖,是糖尿病人較理想食物,降血糖和預防併發症的效果較好。

  2、糖尿病患者不適宜食品

  不宜吃各種糖、蜜餞、水果罐頭、汽水、果汁、果醬、冰淇淋、甜餅乾、甜麵包及糖制糕點等,因為這些食品含糖很高,食用易增高血糖;

  不宜多吃含高膽固醇的食物及動物脂肪,如海產品、動物的腦、肝、心、肺、腰、蛋黃、肥肉、黃油、豬牛、羊油等,這些食物易使血脂升高,加重血管動脈硬化。

  不可飲酒,不食辛辣食物,酒精和辛辣食物能使血糖發生波動,尤其空腹大量飲酒時,可發生嚴重的低血糖,醉酒往往能掩蓋低血糖的表現,不易發現,導致危險發生。

——摘自《疏通經絡康復糖尿病的研究》。

參考文獻:

1、肖伯謙《健康資本論》第一版2017 08

2、肖伯謙《脈絡脊椎與人體健康》《心血管病防治知識(學術版)》[J] 2012年03期42—44.

3、肖伯謙 肖毅《癌腫心腦血管病的警示性體徵及血管修復技術研究》[J] 健康世界 2014總第21卷 第3期65-68.

4、肖伯謙著《Infocode of Life Cell Particle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ducatlon and Magement MARCH 2018 VOLUME3 MUMBER1 47.


用戶63338294359


糖尿病人血糖控制挺好,卻查出了腎病,是否因長期服用了降糖藥?

這個問題是很普遍的,按照醫生的囑咐,嚴格照辦,看著效果很好,卻出來併發症,病人想不明白,更主要的是害怕,怕將來的影響。

糖尿病人最缺的是糖,主要問題是血液糖多和細胞沒糖之間的矛盾。我們採取的控制飲食,運動,吃藥等方法,表面能降糖,實際身體就會缺糖,所以人沒力氣。更主要的,人需要消耗營養維持正常活動,沒有糖,只能用體內儲存的蛋白質、脂類來代替,時間長了,蛋白質越來越少,所以糖尿病後期人都消瘦。更主要的是,在抽調蛋白質的時候,先用腎臟的蛋白質,腎臟的蛋白質少了,就會出現腎功能障礙,就是尿毒症、腎衰竭。


霍體清


若是多年的糖尿病患者(比如說20年或更久)就有這個可能,因為糖尿病是個消耗性疾病,最後的綜合症會使患者的各臟器衰竭而亡的。若是糖尿病不久的病人,則腎病就不能怪糖尿病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