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兒子5歲喜歡和我對著幹,我叫他往東他偏要往西,請問這樣的孩子該怎樣教育?

愛自己yeaini


喜歡和父母對著幹的孩子,一般都有叛逆性格。鄰居家有個6歲男孩,非常淘氣。聽男孩爸爸說,孩子在家很能折騰,剛收拾好的家,本打算讓孩子安靜學習,可他就是不好好學習,把家搞得亂七八糟;根據孩子的要求新買的玩具,告訴他不要破壞,可玩具沒玩幾次就被拆分得支離破碎;讓孩子畫畫,還沒開始畫就搞得滿地五顏六色……每件鬧心事發生後,男孩的爸爸就抓過孩子暴打一頓。

不過據我觀察,這個常被爸爸打的男孩,經常我行我素,打架,罵人,想幹什麼就幹什麼,非常任性。

其實這個男孩已經進入了叛逆期。有專家指出:叛逆的孩子都是在尋找自身的價值感,打罵不能解決任何問題;若是這種症狀得不到合理調節,必將引發孩子更嚴重的叛逆心理。

與成人一樣,孩子也是一個平等個體,也有情感與需求,也有心事,他們也像成人一樣需要被傾聽。所以,如果你發現孩子常常與你逆著來,叫他往東他偏往西,請你多和孩子溝通,知道孩子的想法,不吼不叫、不打不罵也能讓叛逆的孩子發揮其性格優勢,逐漸走入正軌。


寶爸育兒說


5歲的孩子正是自我意識比較強自尊心也比較強的時候,這個時候的孩子不好管。 你不妨試一試這樣。

1,同意他的意見按他所說去做。

比如吃飯,媽媽給東東盛了半碗飯,東東就開始鬧脾氣了,一下子就吼了起來,他說,你們都盛一碗飯,為什麼只給我盛半碗飯?我不要半碗飯,媽媽說。每次吃飯,你都是比我們吃的少的,為了避免浪費,就給你盛了半碗飯,如果你不夠的話,吃完了再盛好不好?



東東就是不聽,鬧著要給他盛一碗飯。媽媽是一個聰明的媽媽,沒有再跟他爭執,拿著他的碗又去添了半碗,但是跟他強調:如果這碗飯,你吃不完,那麼剩下的這一部分你晚上自己吃,沒有人吃你剩的。東東說那好吧。果然,他剩下了半碗。媽媽履行了自己的話,晚上沒有給他吃新的飯,而是別的人晚上吃饅頭,他的剩飯給他繼續吃。



這件事情以後。每次盛飯的時候,不用大人說,東東自己就會說,我吃不了很多,給我盛半碗就行了。

2,在他固執,堅持自己意見的時候,家長千萬不要和他對著幹,這樣做的結果,是兩敗俱傷

還是這個東東。一天天很冷,媽媽說今天很冷,應該把厚羽絨服穿上,鼕鼕偏說,我不穿,我昨天出去就沒有穿,一點都不冷。

媽媽說你還是穿上吧,東東堅持自己的意見 。於是,媽媽沒有再說什麼。把厚羽絨服疊好放在自己的雙肩背裡。



兩個人出去,走了沒有多久,東東就冷的不行了,小小的身子縮了起來,媽媽什麼也沒有說,把厚羽絨服拿出來,套在了他身上,東東笑了,媽媽也笑了。

這類問題這樣解決比較就好。

我是寧老師。專注幼兒和青少年教育 歡迎關注我


寧老師說


我有個侄兒也是5歲時犯牛脾氣,我母親帶著他,怕他偷著下河玩水,有次被發現母親用小竹條抽他小腿,怎麼抽也不求饒,也不哭出聲,下雷暴雨說他幾句,他就站在大雨中任雨淋。越管越反著來。過幾天母親等小侄兒平靜下來,好言好語,給足他面子,有錯不直接批評他,拐著彎當玩笑一樣說幾句,反而聽話服管,原來小孩子也要在奶奶面前爭面子。這是我媽媽得來的經驗,用相聲小品戲說的方式,侄兒脾氣糾正了過來,各人小孩不一樣,有改得快有改得慢,男孩性烈的更不能打,只能好言好語慢慢來?


阿拉老太


以前我家孩子兩歲的時候、看見隔壁家兩夫妻每天對他六歲的兒子大吼大叫,動不動就喊打很不能理解為什麼對自己小孩那麼兇.後來我孩子也五歲半了,經過了這些年與他相處的經歷來說,發現真的是越大越叛逆,三歲之前的那時候感覺他多乖呀,自我以為他是一個乖寶寶,我也是一個好媽媽講的什麼都聽[捂臉][捂臉]不知不覺四歲以後就開始慢慢的會有他自己的想法了、開始學會了說不, 對自己不接受的事情就會鬧脾氣,我跟老公從最初對孩子的耐心溫柔也磨練成了感覺只會大聲吼他才會聽,最初的說了三四次還是不如吼一聲他就乖了,我們倆也終於變成了像隔壁家一樣[大笑][大笑]明明知道這樣對孩子不好.然後也很後悔,但是有時候真是控制不住自己的脾氣.走到那個邊緣了,真的有時候自己也不知道怎麼教他.希望以後儘量改,慢慢的相互長大吧



元寶57235618


讓爸爸管,嚴厲的管,孩子總要怕一個人在家裡。還有就是你問問學校的老師,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如果孩子在學校表現的比較好,說明孩子不怕你!或是在他給你對著幹的時候你來次大爆發,記住,中途千萬不要現場,如果打孩子了,不要打完下一秒就對他噓寒問暖,不然,前功盡棄!我兒子爺爺奶奶慣的沒邊沒沿,像你說的老是和爺爺奶奶對著幹,但是怕我和他爸爸,他犯一些很弱智或是對著幹事情得時候他爸爸打我從來不拉架,我一般都是等事情結束一個小時或是半個小時給他談心,問他錯了沒,以後還會不會發生同樣的錯誤。或是我打他我老公不拉架,事後問他是媽媽錯了還是他錯了!



快樂傢俱人


我家孩子其實也有這個毛病,就喜歡對著幹,孩子三歲左右自我意識特別強,你叫她幹嘛,她都是說不要不要,按照自己的想法走,有時候聽多了難免有些煩躁,後來也不管那麼多了,讓她自由發揮吧,現在四歲多了,也上幼兒園比之前好多了,也懂事多了,不再那麼固執己見了



紫葉生活記


您好,我是彤麟媽,很榮幸回答您的問題!

孩子和家長對著幹,不聽話,90%的父母第一反應就是責怪、訓斥、強制甚至打罵。然而父母這樣的反應對孩子只會適得其反,會更加刺激孩子,讓孩子變得更加叛逆,任性。那麼我們做父母的面對孩子這種情況應該怎麼辦呢?

一:控制自己的情緒,瞭解孩子的意圖。一般來說孩子和父母頂嘴無非就四種情況

①家長不顧及孩子的感受,比如孩子正玩的高興,家長卻要求孩子立即停止去幹別的事情。

②缺乏足夠的交流。父母不夠了解孩子不理解孩子的想法,在這種情況下孩子會覺得父母再幹涉自己,於是頂嘴發表自己的意見。

③父母太溺愛孩子。被父母長輩溺愛的孩子在面對家人長輩時有恃無恐,所以和家長頂嘴也就不足為怪了。

④反面榜樣。家長中有人喜歡喝其他家庭成員頂嘴,大聲嚷嚷,孩子長期在這種環境下難免也就學會了頂嘴等不良行為。

二:父母改變說話的方式,允許孩子發發小脾氣。

①父母在面對孩子頂嘴時首先就要改變自己的說話方式,把命令式語言“不許頂嘴”改為“我知道你現在很生氣,等你冷靜下來我們再談好嗎?”這樣就會防止矛盾再進一步激化。

②詩人都會有生氣傷心的時候,知識年齡不同表達情緒的方法也不同而已,發脾氣也只是一種情緒宣洩的方式方法,所以允許孩子用正確的方式宣洩自己的情緒。

三:不要和固執的孩子硬碰硬,在瞭解孩子的基礎上轉移孩子注意力。

當孩子毫無理由的不聽從父母的要求和勸導時,無論父母怎麼勸說都無濟於事,其結果就是孩子痛哭流體,卻任然固執己見,這時候就不要和孩子硬碰硬了,父母可以把語氣放和緩一些,多給孩子一些耐心,聽聽孩子的想法,再利用當時的環境把孩子注意力轉移到別的事物上去。

四:父母要反思自己,改變不正確的教育方法。

其實孩子和父母對著幹,有一多半原因在父母身上,父母要站在孩子的角度去考慮孩子的問題,多瞭解孩子內心的想法,面對孩子時多一些耐心,給孩子多一些寬容、理解、和尊重。如果孩子是應為父母溺愛,受父母影響而變成叛逆的性格,父母就要先從改變自身開始,“改造”孩子的同時也要“改造”自己。

只要父母尊重孩子的天性,欣賞孩子的優點和長處,真缺德引導和幫助孩子,給孩子多一些理解、寬容和尊重,多陪陪孩子,和孩子多聊聊天,就一定能夠化解孩子的叛逆心理。

我是彤麟媽,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關注我與您分享更多的育兒方法和知識!


彤麟媽育兒日常記錄


這個還真不是個小問題,不及時糾正這毛病,等長大了想糾正已經來不及了。

出現這樣的問題,除了孩子自身的原因之外,多半是嬌慣縱容的結果。

個別孩子生性執拗,由於幼小,家長又捨不得懲戒。於是隨著年令的增加,就變得越來越以自我為中心,越來越不聽話。這時的家長認為自己的孩子生性叛逆,便束手無策了。

教育這樣的孩子要有耐心,在孩子不執拗的時候耐著性子給他講道理。一般他還是會聽的。

如果講道理效果不明顯,就得改變策略了:冷落他,暫不好吃好喝好玩地侍奉他,故意冷落他一段時間,讓他心裡無著落。或許他就不那麼神氣活現了,可能會慢慢變得服管一些了。

再就是心狠一點兒,凡事由不得他,讓他徹底服輸。比在他要怎麼樣,當你覺得不合理時,偏不讓他怎麼樣,哭鬧蹦跳由他去,長圓不理會他,(千萬不要去哄,不要去講道理。)直至他哭鬧夠了,無神了再去理會他。或許堅持這樣做下去,他可能會有很大的改變。

只有當孩子服軟服管的時候,和他講道理才是有效的。這時候就可以給孩子在講清道理的基礎上立規矩了。立完規矩就要切實遵照執行,有違逆行為就要視其情節給以批評或懲戒。長此以往,堅持下去,你的孩子慢慢的就變成可愛的寶寶了。

現在才5歲,一切還都來得及。建議你買一些兒有關兒童教育的專著讀一讀。你就成了教育孩子的行家裡手了。

我是天涼好個秋A,關注我,分享教育教學工作經驗。誠邀朋友評論、批評指正。不勝感謝!


天涼好個秋A


這個階段的孩子,喜歡“唱反調”,愛說“不”,講道理聽不進去,越打他他越不怕,想著大不了就是打我,爸爸媽媽也沒有別的辦法,所以惡性循環。

那他們為什麼會這麼叛逆,跟我們唱反調呢?有很多家長說孩子是叛逆,越大越叛逆之類的。其實不然,孩子最不喜歡我們家長說他們叛逆,而且我們越說他們叛逆不聽話,他們就會變得越叛逆越不聽話。

我們可以把叛逆這個詞換一下,其實這個階段是孩子自我意識比較強烈的階段,什麼事情都想自己做主,想要自己拿主意,有自己的想法。

我們需要做的就是好好引導和鼓勵,多用請這個字,多用請孩子幫忙的口吻。不要命令,不要說教。尊重孩子的想法,適當給孩子建議和引導,不要以自我經驗來教育孩子,孩子不但聽不懂也不會照做。我們可以給孩子選擇,A或者B,讓他自己拿主意,鼓勵他按照他的選擇堅持做下去。

利用這個階段孩子的特點,喜歡玩遊戲,喜歡聽故事。我們就可以在和孩子玩過家家遊戲的時候給孩子以身作則,可以在講故事的時候和孩子討論裡面的情節,這是非常好的兩個引導孩子的方法。

我看到有好多家長說要讓孩子在家裡有個怕的人,這非常不可取。各位家長想一下,如果我們心裡有一個怕的人,有一件擔心的事情,是什麼樣的心情。我們大人還有自我調節能力,可是一個沒有自我安慰自我調節能力的孩子,一想到爸爸就很害怕,一想到媽媽就很害怕,大家可以自己設身處地的想一下是什麼感覺。

希望我的回答可以幫助到樓主,祝樓主和孩子一起健康成長。



博文熙熙


面對才五歲,有點逆反的調皮孩子,除了家長以身做則,與孩子好好勾通,做好正面引導以外,利用孩子的逆反,進行反方向思維,以達到自己的目的,也是一個不錯的選擇。如何進行反方向思維引導呢,下面舉一個有名的故事,以做參考。

有一群孩子,經常在老先生的門外打打鬧, 使老先生不得安寧,為了取得自己的安適,於是他想了一個辦法。他拿著錢來到門外,對孩子們說他喜歡聽孩子們在門外嬉戲打鬧,給他們錢算是獎勵,希望他們有時間再到自己門外嬉笑玩耍。孩子仿高興的走了。第二次,當孩子們又到門外玩鬧時,他又給了他們獎賞,但是數目卻比第一次少了一半,孩子們很不高興。第三次,老先生給孩子們的獎賞更少了,孩子們更不高興,商量著不好好的玩兒鬧了。等到第四次,老先生不再給孩子獎賞了。孩子們也決定不再去老先生門外打鬧了。

老人為了不讓孩子在自己的屋外打鬧,並沒有採用呵斥,打罵等極端方法,也沒有講什麼大道理,但卻成功地達到了自己的目的。做父母的,也可以學一學,利用孩子的逆反心理,從反方向去引導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