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海棠:棉花賺到1.2億後參悟了散戶要做大行情

傅海棠回憶說,我做棉花是2009年5月建的倉,做期貨的錢有600多萬已經很多了。我沒有滿倉交易,主要有兩個方面的原因:一是雖然對行情有確定,想要重倉交易,但好不容易賺到數百萬財富不能受太大傷害;二是從2007年、2008年看對行情沒賺到錢的經歷中吸取了教訓,滿倉交易不容易拿住手,一個回調就傷害很大。2009、2010年做棉花,如果持倉過夜都是50%左右的倉位,只有賺了一部分錢才去加倉。

傅海棠:棉花賺到1.2億後參悟了散戶要做大行情


偶然間,發現棉花投資機會,預估棉花價格上漲

2008年11月,村裡有個好朋友女兒結婚,傅海棠過去幫忙張羅,在開著那輛奇瑞車送親戚回去的路上聊天知道了親戚那個村棉花減產一半,當時興奮至極。於是開始著手研究棉花行情。又過了幾個月鄰居嫁女兒,被安排去接待賓客認識了一個當地生產農膜的小老闆,得知河南那塊兒棉花農膜賣不動了,這一次對棉花種植減產心裡有了預估。

根據現實情況分析和多年的生活經驗,傅海棠預判棉花價格要上漲。於是花了較多時間和精力關注,打聽棉花現貨各方面的情況,並且自己開車去周邊產棉區,還有山東德州、河北等地調研。

判斷棉花必漲邏輯,分析漲跌矛盾

種植棉花的經濟效益已經大大落後,種什麼都比種棉花掙錢,棉花副產區改種其他農作物,導致棉花副產區的種植面積急劇下降至少30%,而主產區則有所不同,在地力原因的限制下,主產區減產了20%。綜合看,棉花種植面積下降25%左右。這應了農產品看供應那句話。

在這樣巨大的利多優勢面前,仍然有不少人看跌,他們認為國家有500萬噸庫存,快接近一年的產量了,市場的供應是相當充足,因此價格在13000的價格不會再漲,甚至要跌才對。再有就是棉花過去幾年的價格運行空間形成了人們對棉花價格的“固定思維”,在短期內不會有太多變化。

但是在傅海棠看來,庫存完全不是阻擋價格上漲的理由。即使是在經濟危機時期,人們的吃穿消費也不會變化太少,生產量少了,庫存的消耗就會變快。再有一個就是國家推出的4萬億規模的經濟刺激變化,物質還是那麼多,突然一下子多了這麼多貨幣,結果必然是價格的上漲,只是長得快與慢,通暢與曲折的問題。

邏輯不復雜,重點在盤面操作(全程覆盤建倉過程與行情變動)

一、2009年5月中旬;

傅海棠在棉花09合約13000左右佈局,小筆成交,最後持倉500手,本金是在大蒜電子盤賺到的。心裡變化:最壞的情況就是跌到12000,堅定認為國家不讓棉花漲的話,老百姓就不願意種,棉花會“絕跡”。此時市場上也有消息放出來,雖然播種面積變少了,但長勢很好,單產會提高。但是傅海棠不以為然,經驗告訴他當年棉花產量不會提高。

二、整個六月份棉花都在橫盤;

三、7月份;

價格開始抬頭,各路資金開始進入盤面。但是價格還沒漲多少,國家開始拍賣,陸陸續續有260萬噸,價格開始回調。但是傅海棠不怕,貨本來就是缺的,地裡長不出那麼多棉花,拋儲只能暫時壓住價格或減緩價格上升,想要改變價格的運行方向是不可能的,除非你有1000萬噸貨。反而會打擊棉農的種植積極性,2010年棉花減產估計是註定了的,國慶節期間又去了山東河北等地確實如此。

四、8月份的回調只是暫時的,9月份價格一路上揚,一直到了年底,資金已經超過了1000萬。傅海棠心裡感覺自己有瓶頸還需要突破,整個1月份資金回撤到了800萬,但不怕它下跌,等著上去就好了。而且企業與民間資金都有結算關係,春節一過,資金會寬鬆,價格會恢復,再一個是春節後服裝企業的訂單會促進棉花的上漲。

五、2月至5月;

因為春節的滿倉買進,棉花上漲比較穩,資金規模也不斷創新高。這段時間市場上的消息以利多棉花為主。

六:7月初;

在16600價位全部平倉。忙著去買寫字樓和裝修,認為這個時候的價格走勢有點弱了,一直在猶豫,但是機會沒有等人,價格已經竄到了18000.但是因為太貪心,卻沒有賺到錢,想要換手拿更低的價格,而實際上卻沒有在價格起來的時候追進,導致錯過了一波行情。而8月中上旬幾波大利好讓傅海棠非常重視,覺得“買勁兒很大”。

七:8月末至9月17日;

18000買進,開了1000手,9月中旬,19600平倉。這一回大賺一筆。但感覺短期內上漲太快太多了,可能會回調,為了保住利潤,也想著能在更低的價位買入。但想著之前強勁勢頭,總是覺得有點不對頭,於是再去調研,現貨市場太火爆了,從現貨價格估計棉花期貨要爆到3萬以上。

八:9月20日;

以平均20000多的價格全倉買進。看似天價,其實不高,有的人還以為是地板價呢。原來和現在是不同的,過去的黃曆看不了,只能作為參考,要根據實際情況,看現實問題,原因不同,環境改變,結果必然改變。

國慶期間:這次傅海棠出了趟遠門,棉花主產區新疆,在那裡包了一輛出租車,今天時間讓司機拉著去種棉花的地方,哪兒的棉花種植多就去哪,不管是遠是近。

九:10月中旬

價格漲到24000平倉,這一天國內棉花只是略微高開,高開後還低走,外強內弱明顯,根據多年經驗,預想主力機構知道外盤晚上要跌,所以提前出貨。於是當天全部平倉。而且正如預料一樣,又平對了。

十:10月18日

棉花23380跌停板開盤,全部吃進。期貨公司同仁大說到:“看看你的單子,真是嚇人,跌停板都敢買進,還買這麼多”,傅海棠卻認為這麼便宜的價格當然要儘快買進,否則就要和別人搶單子。這一次換手,遲到了1000點左右的價差,沒少賺錢,利潤多了不少,於是又逐步加倉700手。之後忙於家中事物,很少有時間看盤,只做十幾分鐘的短線,但手氣出奇的好,每天30-50萬進賬。

十一:11月3日

這天棉花期貨漲到了29600,價格有所停頓,這與之前判斷的30000價位非常吻合,於是平倉。賺了1.2億。當然價格後來漲到30000多,是出乎意外的,既然是預判之外的,那麼就不是要賺的,真的想去賺也會有很大風險,因為這個位置已經在物極必反的區域了。


這波棉花操作再次證明了市場是可以預測的

此次運作棉花期貨,證明市場是可以預測的。當價格突破歷史極限時,必有它的原因存在,那是嚴重的供不應求或供過於求導致的,供求嚴重失衡,價格就必須突破,就像最近疫情背景中的口罩一樣,只有走出大行情,才能尋找到新的平衡點,這時要大膽預測,別限制了想象力,從2萬可以預測到3萬。

而預測市場牽扯很多層面,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準確預測需要認真的態度、深厚的功力和一定的勇氣。預測市場,必須考慮當時市場氛圍,大部分人是不敢輕易轉向的。預測市場,必須知道歷史、瞭解一項商品曾經經歷過的行情,必須知道供求,必須知道相關商品的比價關係,必須知道當下的經濟環境和貨幣環境,必須對天氣等所謂的突發事件極度敏感。瞭解不全、不透那是不能做預測的,不能去操作的,否則就不知道供求關係的“度”在哪裡。即便如此,想了之後,心裡難免會打退堂鼓,因為未來是天管的。話又說回來,雖然老天不太想讓我們知道未來,但它總會給我們預測未來的線索。

很多事情,可以提前三個月,甚至半年或提前更長時間去預期,要出現大漲或大跌必須具備了哪些條件,還需要哪些條件,當需要的條件真的出現時,就能適應過來,能知道市場接下來會往哪個方向走。可以先埋伏著,靜待東風,東風一來,預期中的大行情就啟動了。

最期貨就是打伏擊,打提前量,否則就不是“期”貨了,期貨做的就是未來。做期貨必須先知先覺,不能事後諸葛亮,凡是事後諸葛亮的,不可能賺到大錢。除非是做超級日內短線。當然,市場可以預測是有條件的,在不可預測的時候不要去預測。另外,以個人能力,預測市場是有侷限的,能夠預測半年,一年內市場大概會怎麼走就已經很厲害了,能預測兩三年便是絕頂聰明瞭。能否具備預測能力,與一個人的學歷、修養關係都不大,明白的人是少數,能做得到人更是少之又少。

酣戰棉花後的感想

做期貨就是想辦法做暴漲暴跌的行情,如果害怕暴漲暴跌的行情,那就不要做期貨了,安安穩穩打工賺一份工資更舒服一些 。

在平穩的行情中,在震盪的行情中,賺到大錢的概率很低很低,只有抓住一波歷史性的牛市或熊市,利用期貨的槓桿原理和適當的加倉方法,本金才能翻上幾倍甚至上萬倍,期貨市場上的好幾個傳奇人物,不都是白手起家的嗎?所以我們散戶做期貨,應該期待暴漲暴跌的行情,不過前提要有完善的分析能力和交易能力,否則要麼錯過,要麼做反。節選自《一個農民的億萬傳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