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樸之心,簡約之美

人到了一定境界,往往會變得“性好樸素,不尚虛飾”。中國古賢講究“乘物遊心”,又崇尚“格物致知”之理,人們在對“物”的觀照中明心見性,求索問道。而樸素之物,是最適君子之情的。樸素到極致,竟只與蒼松修竹為鄰,以清風明月為友了。於是,秉持素懷者,其吐露之思想、施展之藝事,皆自成一格。


素樸之心,簡約之美

如今人在繁華之世,若要尋一刻清靜,自當以素物為伴。一把光素無紋的玉壺,裝滿一片冰心世界;一隻渾圓素簡的香爐,燃起幽幽的清素懷古之意;一件素面勻淨的玉牌,邀來久違的會心之友……在素物的空境裡,我們尋回了對生活的熱忱之心.


素樸之心,簡約之美


素非寡淡,而是一種虛懷內斂的姿態。一件不尚虛飾的玉雕作品,就如同一位不露鋒芒的君子,謙謙之態,人們願與之交流。玉雕是點綴服務於生活的,當你想要逃脫繁華紛擾之世,尋求一份寧靜與清幽之時,它們便出來打聲招呼。無用之時,這些玉器只會靜佇於角落,何須奪人目光。

素樸之心,簡約之美

幽幽素物,須以素心為之。美學大家宗白華先生曾論:“花開無言,人淡如菊,遇之自天,泠然希音,淡然明鏡之素心,才會有空靈之文。”作文如此,玉雕亦當如是。每一根線條,一種紋路都是玉雕師的姿態;每一處輪廓的起伏,皆蘊含手藝人的情感。此無捷徑,唯有常懷素心。

素樸之心,簡約之美

有人追求精雕細琢下的千溝萬壑,有人則鍾情於不加裝飾的平緩圓滑。內心越是豐盈的人,生活越是追求素簡。素簡,帶著萬物初開的純淨,讓我們看到刪繁就簡的美好與從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