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手機銷量有希望超過華為手機嗎?

大師樂享


有機會,而且可能也只有小米有機會超過華為,為什麼這麼說呢?

如果放眼10年,甚至更長時間,我覺得小米在國內能做到第二,僅次於華為,甚至超越華為。原因也很簡單,每18個月硬件性能大幅增長,把時間放長,硬件是不賺錢。那你做手機不賺錢了,怎麼做?你想的沒錯,華為靠手機芯片和通訊芯片賺錢,華為的手機只為賣出他的兩個芯片就行了。而小米呢,靠物聯網賺錢,小米手機只是小米撬開物聯網的鑰匙。而OV相對較難,因為到手機不賺錢的時候,他們很沒有其他來收入來維持這麼大的公司。

未來10年甚至更長時間,將行駛在物聯網這個長長的坡上,物聯網給小米帶來利潤的雪,夜會足夠厚,在這長長的坡上滾厚厚的雪的小米,將會有更多研發資金用來創新小米手機,那個時候,可能會跟華為的研發資金倒掛,小米那個時候會回來創新手機芯片等核心競爭力的東西。也會逐步超越華為。


zinherit


我先明確下問題,(小米+紅米)手機是否能超越(華為+榮耀)手機呢?如果不加期限的話,再如果全球總量的話,我覺得這個可能性一定有。

我想問下:2009年的時候誰能想到有哪個品牌可以超越諾基亞嗎?如果那時候有人敢說一定會千夫所指!

我再想問下:2013年"中華酷聯"四分天下的時候,誰敢說老子天下第一呢?

我還想問下:2016三星手機爆炸事件之前,誰敢當著三星的面說比三星強?

承上所述:未來20年內其中一年全球手機總量(小米+紅米)有無可能超越(華為+榮耀)?

答案有:

不可能,很小可能,可能,很有可能。

歡迎各位留言說下自己的答案和理由。

我的答案是:可能。

我從事的公司是從1997年成立,華南地區第一家諾基亞專賣店做起來的,回想當年新機一臺要一般人三個月工資,還要提前半個月全款預定才有貨。2008年的時候有人跟我說未來安卓手機會取代諾基亞,我當時真的不屑一顧,過不了幾年我就打臉了。

那我們再看看華為手機如何崛起的!

提到華為手機,不得不提到"餘大嘴":華為高級副總裁餘承東,華為起初是走百元智能機靠電信起步,玩手機完全是因為做基站做設備跟運營商打交道順便做了手機,原來也就想靠運營商的政策走點低端智能機就算了,可是餘承東力挽狂瀾,力排眾議,非要賣高端機,從p1,p2,…做p6:2000+才有點成績:400萬臺!華為mate1,mate2…到mate7 4000+才一炮而紅:6個月400萬臺。早知道當初華為內部定目標mate7才100臺,而且在內部分任務大家都覺得不可能完成任務的。餘承東的堅持不懈,2014年的mate7順應了大市場的需求和運營商的政策,讓華為堅定了衝向高端手機之路!直到今天一萬多保時捷華為手機都賣得呼啦呼啦滴!有人說華為在2019年佔盡天時地利人和已經達到頂峰,您說呢?



恆波周楷


小米和華為就不是一個概念和級別的,華為別的不說,光研發芯片每年花幾十億再加上5G雙模,手機鏈可以說是從無到有一步一步走出來的,不是靠喊口號蹭熱度求關注。再看看小米,東拼西湊的拿別人的配件組裝自己的手機,說白了就是組裝機而已,有哪一塊硬件是自己開發出來的,美其名曰5G手機,實際上也就是外掛5G模板一個能接受5G信號的單模天線而已,並不是真正的5G手機,因為他沒有核心技術!就這樣的手機還走高端路線,讓華為,蘋果,三星,OPPO,vivo手機團隊情何以堪!


冰淺丹青1215


小米手機銷量在未來存在一定的可能性超過華為,但就整個手機市場而言小米手機銷量超過華為更是一種災難,並不是一件好事。

1、小米手機有可能銷量超過華為

小米目前在國內的銷量很低,按照IDC給出的2019年Q3(Q4國內數據貌似還沒)的數據來看,僅佔9%的市場份額,屬於不斷下滑狀態中。但是小米海外市場卻在不斷增長中,2019年Q3小米全球銷量為3270萬,同比增長率為-3.3%,到了Q4這個比例為3280萬,別看僅僅0.1的變化,但同比增長率為31.1%。

這數據告訴我們小米手機國內銷量雖然在不斷下滑,但由於海外市場增長較快,尤其是歐洲市場,從而老高了整體的銷量以及增長率。

那為何會增長呢?原因也很簡單,就是被谷歌斷供的華為手機在歐洲市場份額大幅度下滑,2019年Q4全球銷量為5620萬臺,但同比下滑了7.1%。

只要谷歌不恢復GMS服務,華為海外市場銷量還會持續下降,即便華為自己的HMS服務上線後短期也迴天無力。如果小米能止住國內市場的下滑,然後海外市場持續發力搶奪華為空出的市場,那麼未來的小米在全球總銷量上是有可能追上華為。

2、小米銷量超過華為手機更是一種災難

開頭我就提到了小米手機銷量超過華為不是一件好事!為什麼呢?

因為華為整體是研發型企業,有很強的研發能力和技術力量,現階段有自己的5G基帶和手機芯片,同時為了自身供應鏈的安全還主動扶持/支持國產供應鏈廠商,比如京東方等。可以說華為的存在對整個上下游產業鏈有很大的幫助,國內擁有這樣的企業是越多越好。

同時,華為手機這些年來一直在衝擊高端市場,歷經5年多的努力總算是打開了一片天地,這種做法其實不僅有利於華為自身發展,也等於給國內其他手機品牌撐起了一個全新的高端市場。

現在其他手機品牌能有機會提高售價衝擊高端領域,核心就是因為有華為在前面打頭陣,抗著國外高端品牌的壓力。華為5000、6000元的售價,其他品牌才有可能跟著將價格提到4000、5000元,如果沒有華為存在,現有幾家國內手機廠商根本不可能殺入這個市場和三星、蘋果搶高端市場。

華為這樣一家有自我研發能力並且幫著中國品牌搶高端領域的廠商,如果被小米這樣一家毫無核心能力的企業在銷量上超越,則是一件很可悲的事情。

試想一下,整個手機市場如果華為敗了之後,僅有高通手機處理器可用,以高通過往的做法你覺得它不會出來割韭菜?

Lscssh科技官觀點:

有些人總是抱有幻想,認為造不如買,事實上靠買是永遠拿不到核心技術的,沒有核心技術人家隨時能封殺你。

最近有消息稱,美國正在討論停止向商飛C919提供發動機,你看!你沒有核心技術,人家隨時都你卡你脖子。

因此,我不希望小米手機銷量超過華為,我希望類似華為這樣的企業越多越好,近日OPPO正式宣佈啟動“馬里亞納計劃”將研發自己的芯片,個人認為很好!



Lscssh科技官


生死看淡,不服就幹!這是借用雷軍的一句話。
華為和小米兩家公司本質上存在很大的差異,華為是全球領先的通信基礎設施和智能終端供廠商,智能手機只是其中一部分,核心業務仍然是通信基礎設施。其涵蓋了從研發,生產,銷售,售後的全價值鏈,技術儲備已經到了發達國家都懼怕的程度。(從西方國家一直在打壓華為這一點就能夠看出)
小米則是專注於智能電子和居家設備,有比較強的供應渠道和營銷手段,定位是移動互聯網公司,核心技術方面比較弱。
就以手機這一塊去做對比:
華為佈局更加全面,高端系統有商務用戶的mate系列,年輕用戶的p系列,時尚用戶的nova系列,性價比較高的榮耀系列。


小米則主要分為小米和紅米兩個系列,紅米主打性價比,小米則一直沒辦法進入高端陣營。
講到最後:不管是從體量,技術儲備,利潤等方面華為都遠遠領先於小米,除非華為後續出現戰略上的失誤,否則我認為小米超過華為的幾率非常低。

\n

{!-- PGC_VIDEO:{"thumb_height": 1080,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2fa9d0000280fbb141650\

木葉DA


嗯,回答本行業話題,希望我的會對您有幫助!

我也想小米手機在銷量上超過華為手機啊,畢竟小米手機當年也是國內銷量第一的手機啊。可是華為人家不同意啊!

小米手機銷量幾何?

2016年開始小米正式失去國內第一的位置,從此以後小米手機全球銷量穩定在全球第四,目前也是如此,和OV相差不是很大。

但雷軍不甘心,雷軍是在2017年9月立下的這個Flag,而兩年半正是當年小米首次強勢登頂中國市場所用的時間。不過,當時雷軍顯然錯估了形勢,或者說嚴重低估了重返國內第一的難度。就從目前的數據來看,小米手機並沒有超過華為OV的趨勢,而且小米手機的國內銷量還停留在原地!

小米被迫轉型?

前些天小米發佈的小米10系列,大家也都看到了,這個小米10最便宜要3999元,而小米10 Pro更是高達4999元。

這說明什麼問題?雷軍想通了,小米要是再不向高端智能手機發力,小米手機或許就真的要被OV拉在身後了,就別說華為手機了。

結論:現在小米手機的當務之急是穩住小米手機的第四的位置,而不是想著超越華為手機,華為手機現在的銷量在國內是一家獨大的態勢!


春公子


個人認為,在很長一段時間內還是沒有希望超過華為。

只要華為不犯錯誤,沒有大的失誤,華為手機是有希望爭奪全球第一的。但目前華為遇到的最大困難,是美國對其的限制,如果持續下去,華為生態還沒有完全建立好,會影響到華為的出貨量,還是比較危險的。

而小米手機目前來看,在印度,歐洲等市場都開始出現強勢的增長勢頭,海外市場也在逐漸打開,未來會是華為一個強有力的對手。


暴走通信


華為的主業是通信基礎設備和對應的通信服務,華為做手機是後來業務拓展才做的手機📱,可以說是個門外漢,但華為營銷和水軍做的比較好,產品做的的確一般,一般是高價低配,華為產品方面利用萊卡鏡頭提高國外的知名度,宣傳方面對標蘋果提升自身品牌高端效應,同時利用中美博弈事件營銷,進行政治投機,道德綁架國人營銷,同時老大任作秀出來吹些高大尚的進行愛國營銷,華為水軍對同行小米,中興,oppo,vivo進行詆譭強佔擴大市場份額,但不管華為採取何種方式來營銷最終目的是為其商業拓展和利益服務。而小米是家專注於手機終端技術產品的企業,是手機行業的鼻祖,同時也是最早做智能家居的企業,小米堪稱國之精品,一個專注於做產品的企業是前途無量的,看好小米,堅決支持小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