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式父母的愛都一樣自私嗎?總希望子女活成他們想要的模樣?

Aaron你怎麼說



香妃存在嗎


不是自私,是無私,無私的付出後不見得有多少孩子領這個情。並不是中國父母想要孩子活成什麼樣子,而是中國大教育環境是孩子不能輸在起跑線,各種輔導班。如果讓孩子自己選擇自己的人生應該是選擇天天玩手機遊戲,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是這種人生嗎?

如果家長不教,孩子將會是一個自私,不懂感恩,只顧自己的不懂規矩,不懂規劃人生的人。

我從來不逼孩子,她的興趣愛好她自己選擇,她每天都自己練琴,因為她想成為音樂家。我只跟她說過如果她不好好讀書,不懂得感恩,初中畢業就去外面打工自己養自己,我不願意倖幸苦苦培養她,到最後是個不懂感恩的白眼狼,然後告訴她可能可以選擇的工種,再跟她說一下好好學習可能會產生的結果,比如什麼大學畢業找到什麼工作。這樣她自己就已經明白了她要選怎樣的人生了。


意大利啊琴


我的看法是也不能說就一定是自私吧,我們的文化是家國文化,無論是國家意識還是家庭意識都很重,對比國外父母,普通的中國父母把孩子看得更重,儘可能把孩子安排得妥妥當當,總是希望孩子按照他們的想法生活,中國父母的愛是讓孩子少有彎路,不希望孩子吃他們吃過的苦。

只是大部分父母都是普通人,思想保守,他們的年代和我們不一樣,所以他們的方式不一定適合我們。而且一部分爸媽已經落伍了,但他們的封閉又不知道自己落伍了,所以總以為自己是對的,孩子應該聽他們的,他們過來人有經驗。這部分父母真的不是自私,只是對待孩子好的方式不當而已。很多事情都是正態分佈,好的父母佔比少,壞的父母也不多,大部分人的父母都是很普通的,對孩子有好的地方也有不好的。

極端的父母肯定是有的,那種就是自私,企圖以愛的名義控制子女,達到滿足自己控制慾的目的,孩子長大了,這種自私的父母,應該金錢上孝順,空間上遠離。講不了道理,離家萬事吉。而極品父母就更要保持距離了,不是所有的父母都配當父母的,血緣關係不是一切。

有一句哲理是,除了自己,都是別人。每個人都是獨立的,大家人格平等,過好自己才是最重要的,把自己過好了,才有精力和能力處理與別人的關係。


洛河河主


首先全天下的父母對子女的愛都是無私的,他們給與子女的愛都是百分之百的,子女給與父母的愛能有百分之多少,這也是我們作為子女應該細想的。

他們生怕子女受苦受累,所以做父母的寧可自己吃苦受罪,給子女創造好的條件和環境,讓子女及其後代生活的更加幸福快樂!所以父母會傾其所有給與子女,不求回報。只不過父母的思想,思維,經濟實力,家庭狀況,文化教育程度等,各有不同,所以給與子女的方式也不盡相同。

有的父母希望子從父業,安排父母的生活事業方式延續,不顧及子女的想法,這也正常,但他們對於子女的愛是真實的,子女按照他們的思路活法,他們的生活模樣去持續。他們不是自私,只是忽視了子女的想法和感受,這樣的父母一般都是大家長式的管理教育。需要子女多次溝通交流,來達成共識才好!

很多父母也是遵從子女的選擇的,只要子女們幸福快樂,做父母的怎麼都好。他們儘管有時候也希望子女活出他們的模樣,認為他們的生活方式很好,可以減少奮鬥的時間和歷程,但還是喜歡讓子女們自由選擇自己的生活模式的。

所以,父母的愛是大愛,做子女的也要體諒和理解父母的苦心,遇到事情多多溝通交流,方法總比問題多一定會和諧解決好的!


Lsm開心就好


這個問題在我看來有這麼2個:(一)中國的父母和外國的父母的區別。中國的父母和外國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愛有區別嗎?在我的眼裡沒有區別,中國的父母跟外國的父母對於孩子的愛在我的眼睛裡沒有區別的。我們可以看一看:1:老布什與小布什們。2:撒切爾夫人跟她的兒子。3:克林頓跟他的女兒。4:奧巴馬跟他的女兒。5:特朗普跟他的女兒、兒子。。。。看看他們的父母對孩子的愛是不是跟我們國家父母親對孩子的愛是一樣一樣的?(如果不清楚可以上網搜搜)結論是一樣一樣的,沒有區別。。。。。。(二)父母希望孩子活成父母希望的樣子,是自私嗎?我是做父母的,我有兒子也有女兒。。。我的看法是:父母親希望自己的孩子活成父母希望的樣子,不是自私,而是愛孩子的表現。只是為了孩子好,讓孩子的生活好過一些,當然有可能會有一些“自以為是”的成分裡面,當然不能否認很多很多的家庭教育中存在很嚴重很嚴重程度的錯誤,這些錯誤中國家庭有、外國家庭也存在,只是因為有一些父母的智慧水平很低很低,很多很多的父母自私自利太嚴重、這樣的問題中國有、外國也有。。。。。。我們國家很大很大,有接近14億人,有很多很多的家庭,每個家庭教育的方式方法都不會相同,家庭教育裡面的智慧水平有高有低,真的不能用一句話說中國式父母、中國式的家庭教育怎麼樣怎麼樣,如果這樣做,我們會犯一個錯誤名稱叫:“以偏概全”。。。。。。這個世界很大很大,除了我們國家外還有60多億人口,有數不過來的家庭,每個家庭中的父母的水平也不會相同,有高有低,每個家庭的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都不會相同,如果我們把外國式的父母、外國式的家庭教育怎麼樣怎麼樣,這樣一句話定義外國的父母、外國的家庭教育,我們同樣會犯那個錯誤“以偏概全”。。。。。所以以後我們儘可能就不要那樣說了好嗎?。。。希望我的答案你能同意。


羅桂田心理諮詢


可以說是大部分吧!當然,凡事都不是絕對的,也有少數比較開明的家長。他們對子女會比較寬容,懂得因材施教。不會太多的去幹涉和強迫自己的子女,按照自己認為正確的方式去學習和生活。

也許,望子成龍成鳳是每一箇中國式父母的共性。他們總是想著為了你好,總是把一切希望和自己未實現的願望都寄託在子女身上。如此的愛太深沉、太沉重了,子女往往承受不起,反而會產生逆反心理,甚至會造成心理扭曲。

有的父母認為孩子是自己生的,就像是自己的物品一樣。他們會按照自己的想法,自己的培養模式去培養,總是強迫子女活成自己希望和想要的樣子。

這樣的家庭和父母往往是可悲的。因為任何人都是獨一無二的,孩子不是父母的物品。每個人都會有自己的思想和想法,都有獨立的人格和興趣愛好。不同的人,人生追求和目標也會不一樣,為人父母也應尊重孩子,設身處地體諒自己的子女。

愛之深責之切,父母往往是因為太過於的愛自己的孩子。所以他們才時時處處都不捨得放手,會過多的去幹預。

其實,往往結果會恰得其反,他們越是干預的多,越是捨不得放手,產生的負面效果或反作用就會越多。

俗話說“兒孫自有兒孫福”,為人父母就要懂得適可而止,懂得適時放手。讓孩子自己去選擇,自己去努力和奮鬥,去拼搏和創造屬於自己的人生。

只有放飛,讓子女自由的去翱翔,才能經歷風霜和雨雪,經受工作和生活的雙重磨礪和洗禮。子女才會真正的懂得生活,明白父母的不容易。

只有經歷了風雨之後,我們才能見到真正的彩虹;也只有歷經考驗,才能練就真本領,孩子們也才能飛得更高和更遠。

靠自己的雙手去創造,才能體味出生活中的箇中滋味,才能真正成長和成熟。苦盡甘來,來之不易才會倍加珍惜,才能嚐出幸福的滋味,擁有更加美好的未來和前程。


阿章之道


中國式,一詞使用就不對,隨著素質提高,你說的那種父母會減少!

愛是自私的,尤其是父母對子女的愛!每位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成才!

第二個問題,不贊成!孩子有孩子的生活和理想以及人生軌跡!如果把自己的理想強加於孩子,首先這是極為膚淺的認識,也是不瞭解人性和尊重孩子的。

在我看來,稱職的父母應是理解並全力支持孩子追求自己的人生理想,為孩子喝彩、鼓掌的人。


王大荒


大部分是吧!也有不同的。很多父母由於各自不同的原因,無法實現自己的想法,因此將內心的願望寄託在下一代人身上,我不知道是不是自私,但父母並不認為是自私的,因為他們認為好,希望孩子更好吧!作為子女應該理解父母,但可以有自己的想法,需要和父母好好溝通,畢竟作為父母他們把你養大真的不容易!


刺繡手藝人


首先要明確的是,天下父母的愛本質都是無私的,沒有中國式和非中國式的區別,所以我們也首先要感恩父母!其次需要說明的是,也許愛的表達形式有所不同,所以具體情況有所差異。再次,不可否認的是,我們的整個教育體系水平有待提高,因為我們沒有明確人生的意義首先是健康快樂地生活!如何健康?如何快樂?這是每個人都應該思考的問題!也是社會教育、學校教育和家庭教育首先要面對和教育的內容,並且不論是目的和過程儘量貫穿始終,這需要太大的努力才能達到。從古至今,中國的教育資源很豐富,值得傳承,加上外來的現代的優秀教育理念和方法,相信父母與我們的距離真的會很近!


820044101


之一回答:未必都是這樣,至少能思考這個問題都人,以後為人父母時不容易走入誤區。

錯的是無知,不是自私。不知愛是什麼,連愛的初衷都不對。會生孩子,不一定就會愛孩子,愛也要學習和領悟。在愛的道路上沒有必然的先後,誰先得,就分享給別人唄,哪怕是孩子給父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