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沒問價格卻問了一句話,讓人心酸

中國的近代史可以說是一部飽受屈辱的歷史,晚清時期,清政府積弱已久,經歷過鴉片戰爭的清朝軍隊,早就失去了不可一世的傲氣。清政府的腐敗無能,社會的積貧積弱導致了我們備受列強的欺壓,明眼人都能看到,清政府和西方國家的軍事力量相比,完全是雲泥之別,在長槍大炮面前,任何冷兵器都變得毫無用武之地。因此不少有識之士,開始尋找救國圖存的方法。


李鴻章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沒問價格卻問了一句話,讓人心酸

這樣的危局,作為地主階級的代表人物首先站了出來,曾國藩、李鴻章、左宗棠、張之洞等人紛紛自救,而這些人中世人又對李鴻章功過參半。李鴻章出生於1823年,是晚清重臣,北洋水師的創始人,他在一生中曾參與了一系列的重大歷史事件,從鎮壓太平天國運動開始,至簽訂《辛丑條約》結束,李鴻章身上揹負了太多的辱罵聲和嘲笑聲。


李鴻章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沒問價格卻問了一句話,讓人心酸

在洋務運動期間,李鴻章一直和西方國家打交道,深知清朝軍事實力和西方的差距,因此李鴻章最先做的便是提高軍事力量,主張向西方學習,引進西方先進的工業技術,於是李鴻章一手建立起了北洋海軍,並且想盡辦法提高中國軍力,之後陸陸續續從英國和德國手中,買下了大量的艦船和先進的克虜伯大炮武裝自己的軍隊。


李鴻章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沒問價格卻問了一句話,讓人心酸

清王朝大量的武器訂單,讓西方的一些小規模的武器公司知道落後的東方大國對武器的需求量很大,認為這是送上門的金主,紛紛派人攜帶武器來中國拜見李鴻章。向他兜售宣傳自己公司的產品。而李中堂為了考察國外武器的優劣,多次前往英國德國進行考察。19世紀90年代,李鴻章前往德國考察,打算購置一批武器裝備,在這次德國之旅中,李鴻章看到了“馬克沁機槍”,這挺造型奇特的機槍吸引了李鴻章的注意力,李鴻章覺得這挺機槍很是實用。


李鴻章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沒問價格卻問了一句話,讓人心酸

馬克沁機槍是世界上第一種真正以火藥燃氣為能源的自動武器,該槍為英籍美國人海勒姆·史蒂文斯·馬克沁於1883年發明,該槍射速 600發/分,可以單、連發射擊;也可以通過射速調節器調整為慢射速 100發/分。在“馬克沁機槍”問世不久,就在一戰之中嶄露頭角,在一戰的索姆河戰役中,德軍使用馬克沁機槍在一天之內射殺英國6萬名士兵,從而使馬克沁機槍威名遠播,從而獲得了“寡婦製造者”的稱號。


李鴻章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沒問價格卻問了一句話,讓人心酸

李鴻章在看到馬克沁機槍的時候,他一眼就瞧出了它的實戰價值,立即要求對方人員進行實戰性質的操作演示。德國軍火商在訓練場用機槍射擊遠處的木耙,短短數幾十秒之後,遠處千斤重的櫸木被射得支離破碎,李鴻章的隨行人員都興奮不已,沒想到威力這麼大。


李鴻章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沒問價格卻問了一句話,讓人心酸

可是李鴻章卻很冷靜,皺著眉頭搖頭嘆氣,實戰訓練結束後,李鴻章問德國軍火商一個問題,德國軍火商很興奮,他們以為李鴻章要問價格進行洽談,然而李鴻章卻並沒有第一時間詢問價格,而是問了一句令人十分心酸的話:“此機槍一分鐘打出去多少子彈?”

軍火商自豪地說“它的特點就是槍速快,一分鐘可以打光500到600發子彈!”


李鴻章第一次見馬克沁機槍,沒問價格卻問了一句話,讓人心酸

李鴻章聽完,馬上擺擺手說:“太快了太快了,我們大清子彈不多,經不起這麼消耗。”原來雖然清王朝隨著同治中興,國力有所增強,但這些錢都用在了打造北洋艦隊上,根本沒有額外的錢購買最先進的馬克沁機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