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業:我們也被按了暫停鍵

2月3日,保險銷售骨頭(網名)在北京的家中沒有閒著,線上培訓員工、微信上回復客戶的各類問題,開電話會議……

骨頭說,每年年初的“開門紅”很重要,去年的這個時候也是最忙活的時候。2019年,他的業績超過了100萬。

短期受影響 業內看好長期發展

在疫情期間,開工受影響是肯定的。骨頭表示,作為業務員,有業績才有工資。入行早、資歷深的老業務員不開新單情況下仍舊有續期保費的佣金,所以對其收入沒有太大的影響。新業務員沒有以前的積累,影響就很大。

“開門紅”是險企每年非常重要的創收節點。相關機構數據顯示,一季度“開門紅”保費可佔全年的40%以上,部分企業甚至可達55%。

“但我覺得,疫情過後,銷售會有大幅度增長。”骨頭這麼說。

截至財富君發稿,A股保險板塊的估值自2月3日金融業復工後一直處在低點。但從機構以及業內人士的觀點看,後續政策支持和保險意識則可能成為催化劑。

國泰君安研報顯示,從疫情發展及調研情況來看,疫情當前對上市保險公司一季度的基本面造成一定負面影響,且略超此前的預期;但在疫情結束之後,保險公司的業務推動力度也有望提升,這會帶來疫情後基本面的超預期。

2019年可以稱為保險業的大年:保險業利潤總額首次超過3000億元。具體來看,銀保監會2月17日公開的數據顯示,2019年四季度末,保險公司總資產20.6萬億元,較年初增加2.2萬億,增長12.2%。

2019年全年,保險公司原保險保費收入4.3萬億元,同比增長12.2%。賠款與給付支出1.3萬億元,同比增長4.9%。保單件數高速增長,2019年前四季度保險業新增保單件數495.4億件,同比增長70.5%。

權威媒體獲取的數據顯示,2019年保險公司預計利潤總額3133億元,同比增加423億元,增長幅度為15.61%,明顯好於2018年的個位數增速。

在整體數據正式發佈之前,幾大上市公司的年度財報預告已經對盈利有所“吹風”。中國人壽、中國人保、中國太保和新華保險已預告2019年淨利潤大增,增長甚至超預期。另外,據139家保險公司相繼透露的盈利情況來看,保險業整體向好。

有多家機構判斷,雖然保險公司展業受到影響,但目前疫情賠付數量有限,保險公司不會受到雙重打擊。從長期來看,公眾保險意識的增強和相關政策的利好不會改變保險業在2020年繼續增長的局面。

大家對未來的預期,一部分源自於2003年“非典”疫情過後的數據。

回顧監管部門公開的歷史數據,2003年“非典”疫情推動健康險為代表的保險業保費收入快速增長,5至8月在“非典”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期間,健康險單月保費同比增速一度超過300%,疫情穩定後逐步恢復正常增速水平。

也有業內人士表示,目前科技發展、公眾的保險意識不可與2003年同日而語。如果疫情過後某一險種還如2003年“非典”疫情過後一樣的增速,是不科學的。

目前已知的是,保險業2020年第一季度的新單展業會受到影響。但疫情過後,是否會出現與“非典”疫情過後相似的保單爆發式增速,還有待市場給我們答案。

保險資金運用承壓

相對於保險業務的短期影響,更多的人對保險資金未來投資及收益更為擔憂。

一位業內人士表示,保險公司的資金需要去投資,疫情對宏觀經濟的傳導程度,對保險投資會產生不小的影響。中國人壽金融研究院也撰文提出,未來保險資金運用將會面臨三方面的壓力,一是國債利率可能將會在低位持續震盪,利率下行將對保險投資實現全年利潤目標帶來更大的挑戰。二是固定收益配置難度加大,受疫情影響,企業債券等可能推遲發行,基礎設施等各種基建項目預計將延後開工,非標業務的盡職調查等也將受到影響,預計會放緩資產配置進度。三是A股市場的持續波動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保險投資收益。

但從長期看,本次疫情屬於事件性擾動,其延續時間以季度計,不會影響中國經濟轉型與升級發展,也不會影響資本市場的整體發展方向。

同時,中國銀保監會副主席曹宇在日前的金融支持疫情防控和金融市場穩定答記者問時表示,對償付能力充足率較高、資產負債匹配情況較好的保險公司,將允許其在現有30%上限的基礎上適當提高權益類資產的投資比例。這樣一來,險資有望進一步拓展加倉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