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病人當做家人,4名武漢基層黨員用行動詮釋戰疫作風

當前,武漢疫情防控形勢仍十分嚴峻。越是在最吃勁的關鍵階段,越要克服厭戰、鬆懈、畏難情緒。2月18日,長江日報-長江網記者採訪了4名戰鬥在一線的基層黨員。“把病人當做家人 ,這樣就又有勁了。”“我們早一秒接送,病 人就多一分希望。”“為居 民做好一件事時,我能強烈感受到成就感。”“也不 是我一個人在做這個工 作。”從他們的故事裡,看到了武漢保衛戰應有的作風。

今年就要退休的社區書記帶病戰疫

“在17日、18日裡,我們共完成了1863戶居民的排 查,剩餘的居民將於19日排查完畢。”江漢區北湖街橫堤社區書記胡紹移說。

與同事一起開展“拉網式”排查、做好隔離和治療 人員的思想工作、保障居民的正常生活……從疫情暴發以來,胡紹移帶頭衝在一線。

做了16年社區書記,胡紹移與居民們都熟悉,大家也十分信賴這位老書記。“有的疑似病人不願意去隔離 點,有的居民不理解封閉小區的措施,這個時候我就得好好跟他做工作、講道理。”在胡紹移眼中,社區已經不 只是辦公地點,而是另一個家。

“一些隔離或治療的居民家屬需要去送藥、送吃的,這些工作都得我們來做。”胡紹移說,有時候藥品不 好買,他還得多跑幾家藥店,“有時候確實累,但我要站在這些家屬的角度去想,把病人當做家人,這樣就又有 勁了。”

今年,胡紹移就要滿60歲退休,並且在疫情發生前 他就因感冒在打針吃藥,還沒完全康復,“同事們需要 我,居民們信任我,這種關鍵時刻我更不能退。”胡紹移說。

在胡紹移的帶領下,社區成立了以社區黨員幹部、 片區支部書記、物業人員、志願者為主的防控工作小 組,社區防控工作越做越有力。胡紹移說:“從16日到 18日,社區只增加了1例確診病例,只要我們再堅持下 去,相信很快就能戰勝疫情。”

他第一個站出來轉運發熱病人

2月18日晚上11時,仍在街道辦事處忙著的於焱接到區指揮部電話,“方艙醫院、隔離點空出了床位,可 以轉運病人。”接完電話,於焱立即找社區核實病人情 況,對接車輛隨時準備運送。

“晚飯到現在的工夫,我們又送了一批發熱病人。” 連日來,他既要協調轉運工作的各個環節,又要運送發 熱病人,每晚他都要等到其他司機都轉運完回來才回 家。

48歲的於焱是一名軍轉幹部,現任江岸後湖街道 辦事處公共管理辦公室副主任。戰“疫”以來,他每天開著簡易改裝的麵包車,冒著被感染的高風險,累計運送轄區確診、疑似患者、發熱病人百餘次,用實際行動彰顯了一名共產黨員的為民本色。

在前期抗擊疫情、護送救治患者過程中,後湖街道也遇到了急救車不足的難題。關鍵時刻,於焱挺身而 出,召集劉浩波、王彥海2名軍轉幹部,主動請戰,緊急組建了街道黨員送診突擊隊,他擔任突擊隊隊長,轉送發熱病人。

雖然運送的大部分病人都是確診患者、疑似病人, 但於焱沒有片刻猶豫,“我們早一秒接送,病人就多一 分希望。”

2 月 5 日晚,於焱連夜運送發熱病人到醫院,忙到凌晨3點才到家,剛躺下一會就接到電話,原來轄區的 疑似患者劉先生在漢口醫院就醫後沒車回家,他二話不說就趕回單位,換上防護服,拿上車鑰匙,趕去把患者接了回來。

於焱的妻子是一名社區工作人員,夫妻雙雙奮戰在戰“疫”前線,兩人每天工作到深夜才能回家,無暇顧及正在讀高三的女兒。後湖街道黨建辦主任張娟說, “疫情發生後,他第一個站出來轉運發熱病人,有擔當負責任,給大家帶來了滿滿的正能量。”

而在於焱自己看來,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很 多人都主動投入到戰鬥中去。“作為一名退伍軍人、一 名黨員,這是我們該做的,我們不上誰上?”

她穩紮穩打成為居民群眾主心骨

把病人當做家人,4名武漢基層黨員用行動詮釋戰疫作風

(圖為漢陽區龍陽街芳草社區書記杜雲在社區辦公室佈置工作 記者金思柳 攝)

2 月18日,陽光明媚,漢陽區龍陽街芳草社區裡, “居民大舞臺”廣場一片寂靜,但在四個社區居民群裡, 大家團購食品、打卡報平安、發視頻秀才藝、答題贏積分……很是熱鬧。

居民們能夠安心宅家,因為社區有個做事紮實的杜雲書記。從武漢打響疫情阻擊戰以來,杜雲帶領社區群幹、物業公司、下沉幹部和志願者,穩紮穩打,步步舉措走在前面,防疫工作成效顯著,讓社區成為給予居民安全感的一片“芳草”。

38 歲的杜雲曾在武漢同濟醫院當過3年護士,後通過進修,在社區衛生服務中心又當了8年全科醫生, 當上芳草社區黨支部書記才一年多。專業知識和冷靜個性,讓她從戰“疫”開始,就一直“用科學的方式來應對”。

從1月21日起,杜雲就嚴格按照區裡部署,讓芳草社區進入了防疫狀態,社區集中消殺,免費向居民發放 口罩並現場教學如何正確佩戴,社區老年人活動中心等場所全部關閉,“防疫工作做得早,居民防疫意識高, 讓社區感染人群沒有大面積擴散”。

武漢關閉出城通道後,社區裡的消毒水、口罩,眼看著供給不足。1月25 日大年初一,杜雲四處打電話 買到2000個口罩,獨自一人開車去黃陂找了很多藥店、 衛生服務站、小診所,買到十幾瓶84消毒液,次日凌晨 0:40才回到市區。

奮力為社區備好了防護物資,穩定了社區、物業工作人員的“軍心”。從1月25日起,用了兩天時間,社區對3864戶居民進行了全面排查,發現了11位發熱居民。此時,杜雲的醫學專業背景派上了用場。她打電話囑咐居民先居家觀察並指導服藥,並 建了群請專業醫生入群指導,這11位發熱居民逐步退了燒。

社區堅持每日摸排居民情況,後來新增的發熱居民,都第一時間上報給街道,迅速送醫檢查。到了2月 9 日,芳草社區裡3位確診患者已經全部隔離治療,確 診患者的密切接觸者和無法明確排除的發熱患者共10 位居民都送入了隔離酒店進行隔離觀察。

“四類人員”清了零,杜雲沒有鬆懈,繼續每天滾動做好全民體溫監測和每天兩次的集中消毒。線上,請來社工組織專門為居民做好互動服務;線下,買菜、買 肉、買藥工作每天列出清單,社區工作人員幫居民跑 腿。

芳草社區共有7名工作人員,杜雲給6個同事都排 了班,兩人一組輪崗值夜班,值完夜班可以回家休息一 天,而她是每天必到。

聽到呼救他衝上去把病人背下樓

“快來幫幫忙啊!”正等著轉運疑似病患的他,聽到 求助聲立馬衝上樓,背起發燒老人就走。2月18日,33 歲的民警邵玉春回想起在泰寧社區某居民樓的一幕, 覺得這是小事,“也不是我一個人在做這個工作”。

1月30日下午5時許,大智街派出所所長劉遠傑和民警邵玉春開著警車,來到泰寧社區某居民樓。那幾 天,值班民警一直在與轄區內各社區工作人員對接,不停轉運疑似病患送醫隔離。

就在二人在樓下等待時,突然聽到樓裡傳來一聲 喊“快來幫幫忙啊!”二人衝進樓道,打開手機燈光,沿 著樓梯向上搜索。走到2樓半處,見一花白頭髮男子癱 坐在樓梯上,呼救的正是他的老伴。

原來,68歲的周先生燒得厲害,接到社區通知要轉去疑似病患接診處,他從5樓家中下樓,走到一半就癱 倒了。民警湊近喚他,周先生呼吸微弱,四肢癱軟,根本站不起來。

穿著防護服的邵玉春趕緊蹲下身,身邊人搭把手, 將老人緩緩挪到背上背起,一步一步往樓下移。老人 身高過170釐米,體重約160斤,昏迷中,老人四肢不聽使喚,邵玉春走幾步就不得不停下,把老人往背上再挪 下,直到感覺穩穩在背上,他又小心翼翼往前走。將老人輕輕放在轉運車上,防護服裡的警服早已溼透。到了漢口醫院,邵玉春衝進急診室推出一臺擔架車,現場眾人一起將老人抬上擔架,送進搶救室。待醫生護士開始施救,民警才離開。

大智街派出所所長劉遠傑說,本來邵玉春在家調休,那天是他主動報名、自願參加協助轉運疑似病患的任務。


(長江日報)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