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看過最難懂的文學作品是什麼?

蔣麗琴


當屬《百年孤獨》,我讀過幾次,前後跨了十幾年,還是記不住人名。裡面幾代人人物宿命縱橫交錯,冥冥中有定數,又有意外,最終又難逃時代的捉弄。





雲夢齋論藝


《鏡花緣》當年正是讀書如飢似渴的年齡,記得當時讀書一學期的學費是5元,而我花了不知怎麼到手的2元錢買了一套上下2冊的《鏡花緣》,讀呀讀,為了這寶貴的2元錢怎麼也得讀懂吧,可是硬生生就是讀不下去,沒讀完!只記得武則天命百花齊放,女兒國各種花什麼的,也不知什麼意思。


麥子在地裡


我個人覺得最難懂的小說是喬伊斯的《尤利西斯》。大學時圖書館借來看了100左右看不下去了。另一個是普魯斯特的《追憶似水年華》我自己買了,也是看了100來頁,存進了書箱,剛開始我認為是我年輕閱歷少,現在看來讀書還是要年輕時。

有人說《百年孤獨》難讀,其實只是姓名難記,其它好理解。卡夫卡的《城堡》看了兩遍雖然人不多但比《百年》難解,陰暗晦澀,似是而非。

國內的《紅樓夢》在於其經典,難懂倒不至於,只不過仁者見仁智者見智,個人理解的角度不同,深不深刻罷了。


悟空絕對是裝傻


十幾年的時間,不知留下了多少的網絡小說,有些因文筆上乘,質量奇佳,被讀者所銘記,這些小說也自然而然的成了網絡小說中的經典之作。就像是今何在的《悟空傳》,用不同的故事,顛覆一個不一樣的西遊,所傳達的思想深度,都超脫了網絡文學的範疇,這種書,稱的上網絡神作,也擔得起經典兩字,所以被讀者銘記,是理所應當的!\r

但不是所有的小說,都是因為作品質量而被讀者所銘記,有些小說,靠著奇葩的劇情,以及讓人覺得不可思議的腦回路,成功引起了讀者的注意,甚至這些書,被讀者稱之為“神書……”而這部書,就是《天誅》,大神煙雨江南的一部神作,在上架之前,就備受讀者關注,但誰曾想,這部書最終卻胎死腹中,連搖籃都沒有經歷啊……\r

但就是這麼一部書,評分卻高的離譜,高達4.6分(5分制),甚至還比煙大的《褻瀆》和《塵緣》都高,真可謂是人的名、樹的影,煙大的小說,就算一字不寫,評分也不會低到哪去,畢竟十幾年的時間裡,煙大從來沒有寫過一部不入流的小說,全部都是網絡經典,而他也是網文界,唯一一位被讀者稱之為“經典塑造者”的網絡作家!





維森視頻


這些我覺得都很難懂!

01《追憶逝水年華》(法國)普魯斯特

一本十年以上有期徒刑必備書。不去看它,心裡覺得甚是愧疚;真的去看了,保證你會瘋。

02《尤利西斯》(愛爾蘭)喬伊斯

如果你愛他,請給他看《尤利西斯》,因為那是名著;如果你恨他,請給他看《尤利西斯》,因為那是天書。

03《芬尼根的守靈夜》(愛爾蘭)喬伊斯

它像音符一樣抽象,但卻比任何音樂都美。作者自視甚高,放言說,這本書至少可以讓評論家忙上三百年。

04《哈扎爾辭典》(塞爾維亞)帕維奇

全書分三部分:《紅書》中講述基督教的說法,《綠書》講述伊斯蘭教的說法,《黃書》講述猶太教說法。哪種說法為真,書中沒有明言,留給讀者自己去判斷。

05《玫瑰的名字》(意大利)翁貝託·埃科

不瞭解亞里士多德、阿奎那、培根之徒,以及基督教各宗派,還是不要看。最後作者借玫瑰喻一個哲學問題,即唯名論和唯實論,也就是思維與存在這個古老又扯淡的問題。

06《城堡》(奧匈帝國·捷克)卡夫卡

整部小說充滿了異化的超現實主義以及官僚主義,這些抽象的東西在字裡行間以一種夢魘般的壓抑向讀者撲面而來,彷彿在酒館裡苦悶喝酒的K,是我們。

07《2666》(智利)波拉尼奧

一部偉大但並不完美,如激流般氣勢磅礴,把讀者引向未知之處的小說。

08《阿特拉斯聳聳肩》(美國)俄裔女作家)安·蘭德

在美國僅次於《聖經》的書。你必須認同她的哲學觀,否則閱讀這本書將會是一個漫長的折磨。如果肩膀上的重任越來越重,那麼我選擇聳肩卸責。

09《喧譁與騷動》(美國)福克納

人生如痴人說夢,充滿著喧譁與騷動,卻沒有任何意義。

10《萬有引力之虹》(美國)托馬斯·品欽

書中不時出現黑頁、白頁、大理石紋頁和各種圖解;還有大量的星號,無數的破折號,任意的標點和半截的斷句,零星的或整段整頁的希臘文、拉丁文……很暈人!總之,狂歡之後就是冷寂與死亡


路透攝Retuers


您好!我看過最難懂的文學作品是(紅樓夢),不是我在裝,是真的,好難懂,好難搞明白。

記得我最早看(紅樓夢)是我哥哥買了一套連環畫的(紅樓夢)那時小就看看圖看看字,只是知道了寶玉喜歡黛玉,黛玉喜歡寶玉,寶釵喜歡寶玉,寶玉又不喜歡寶釵,但是又要和寶釵結婚。其他好像不記得了。

第二次是越劇電影(紅樓夢),特別喜歡聽王文娟老師和徐玉蘭老師唱的越劇,(黛玉初進府)(天上掉下個林妹妹),(葬花吟),(哭林)等等。好聽……糯糯軟語,越劇的調,我天,真是回味無窮。

第三次是陳小旭老師和歐陽老師主演的連續劇,那幾十集(紅樓夢)看完,我還是沒有搞清楚裡面人物,誰和誰的關係,迎春是寶玉的姐姐,探春又是誰的姐姐?惜春又是誰的女兒,誰的姐妹。薛寶釵和香菱的關係又是什麼?薛姨媽為何天天住賈府?薛家,賈家,王家史家。他們到底怎麼回事,那時候真搞不明白。

第四次是家裡有一套(紅樓夢)上下兩本,又可惜了的是繁體字,看了一遍,好像弄明白了點,最喜歡書裡的詩(黛玉的*留得殘荷聽雨聲*)和香菱討論的《陶淵明》的(暖暖遠村人,依依墟里*上孤*煙),(花謝花飛飛滿天,公消香斷有誰憐)(玉是精神難比潔,雪為肌膚易銷魂)(胭脂洗出秋階影冰雪招來露砌魂)好多好多詩詞,非常喜歡。

第五次就是看連續劇(紅樓夢),天天看集集看,總算搞清楚賈家,王家,史家,薛家這四家的恩恩怨怨,親親愛愛的關係了,再弄不清楚我還得去看書,而且是要多讀好幾遍,本人後知後覺,才能讀通。

史學家紅學家都說(紅樓夢)這套書是教科書,真的,真的是,看了書,我得弄明白這段歷史發生在清朝的那個黃帝身上的事,於是我把(康熙王朝)(雍正王朝)(乾隆王朝)都看了好幾遍!才稍微的知道了點。寶玉和黛玉偷窺的書(牡丹亭)我也好好的看了幾遍,崑曲(牡丹亭)也看了好幾遍,學唱崑曲(遊園)(夢遊仙境)(西廂記)我都去看了看,還有(詩經)也跟著學,家裡正好有白皮書……(四書)(論語)還有以前學過的(醉翁亭記)(離騷)(水滸)等等等等,我都試著去看去讀,去了解,去學唱,(紅樓夢)裡提到的書真的不少,還有戲曲,好多好多值得我們去讀的書。

(紅樓夢)裡還有做手工,比如她們姐妹初進大觀園一起做胭脂膏,還有殷兒給寶玉的那塊玉打纓子,再有黛玉會蘇繡,史湘雲會做針織貼補家用,寶釵教殷兒繡花,史老太太的美食家,房間佈置,作裝配色,都是很精緻的。她們的繪畫書法,作詩作詞,遊戲,曲譜都精通。好好讀讀((紅樓夢))吧。









糊塗小老太


購買《尤利西斯》,還是八十年代讀高中的時候,始於我高中語文老師的一句話——世界上用筆在紙張上建築的文字迷宮,那就是《尤利西斯》了。老師的一句話,點燃了我的購買該書和閱讀激情,促成了我對該書和作者的頂禮膜拜。準確地說,高中階段讀了上冊,可能是由於閱歷、經驗和緊張的學習需要,實在不知所云,如墜雲霧,而放棄了。

重新閱讀這部書,是三年以前的事情。喬伊斯這個文學巨人,以洋洋灑灑的一百萬字,濃墨重彩地描述了十八個小時的事情,展示了以布盧姆,斯蒂芬和莫莉三位主要人物為主角的人物事件,這本事就是奇蹟,就是困惑,就是一道讓我們渴望翻越,而無法翻越的高山。我在想:作家需要怎樣的天才的觀察,需要怎樣的藝術的想象,需要怎樣的生活的積累,才能寫出這樣一部“曠世奇書”?我一直在想,但是我至今也無法想象!

1、在時間架構上,18個小時。

2、在主角人物上,3個——布盧姆,斯蒂芬和莫莉。

3、在結構組織上,平行結構——《尤》的每一章的內容,都採取了與《奧德修記》平行的結構,喬伊斯獨具匠心,巧妙構思,使整部《尤利西斯》的結構與寓意都和《奧德修記》相照應。

4、在刻畫方式上,意識流——《尤》的成功之處,在於對人物內心的細緻刻畫,用細緻入微的筆法,詳盡地刻畫了人物的苦悶彷徨,矛盾糾結、希望期待、孤獨頹廢、迷茫絕望。

5、在符號使用上,最後一章節一個標點符號也沒有。

《尤利西斯》之難度難懂不只是你我一個普通的讀者,而是包括像弗吉尼亞伍爾夫這樣的大家,也斥責此書“粗俗不堪入目”,一些作家甚至毫不客氣地把喬伊斯的簽名贈閱本退還。只有艾略特這樣慧眼獨具的作家,才意識到了《尤利西斯》的價值和偉大。

和高曲寡。步步驚心!

這是我對於這個問題回答的結束語。謝謝了!


中國亦然


米蘭昆德拉的《生命不能承受之輕》



梅隱堂沈虹妤


《浮士德》

一本書對閱讀者的閱讀範圍和深度要求非常廣,書中許多內容是由其他書籍、文章典故所引,看一本書會牽扯到十多本書的閱讀歷史。

仍然十分推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