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空分歧較大 動力煤期貨價格波動加劇

  A 煤礦加快復工復產

  我國“十三五”煤炭行業去產能的主要目標任務早在2018年年底就已經基本完成。回顧2019年,國家能源局以持續推進煤炭行業結構性去產能、系統性優產能為主攻方向,組織實施年產30萬噸以下煤礦分類處置,累計關閉退出落後煤礦450處以上,同時有序核准新建大型煤礦項目,讓優質煤炭產能向資源富集地區進一步集中。2019年,我國規模以上工業原煤產量37.5億噸,比上年增長4.2%,增速比上年回落1.0個百分點。其中,山西、內蒙古、陝西和新疆合計原煤產量佔全國76.8%,佔比較上年提高了2.5個百分點。

多空分歧較大 動力煤期貨價格波動加劇

圖為我國原煤產量季節性變化

多空分歧較大 動力煤期貨價格波動加劇

圖為我國動力煤消費量季節性變化

  展望2020年,煤炭行業將繼續以優化產能結構為重點,總生產產能或穩中趨增,加上煤炭開採依然有利可圖,預計2020年全年原煤產量大概率維持正增長。但如果進一步細化分析週期,單月原煤產量不僅具有一定的季節性波動規律,而且有可能遭受安全生產檢查、環保督查、煤管票限制等諸多不確定因素的擾動,這將是驅動煤價年內波動的重要原因之一。當前,突發流行性疾病——新冠肺炎(NCP)成為超出市場預期的擾動因素,極有可能導致2020年一季度原煤產量同比大幅下降,進而推高煤價。

  為阻止新冠肺炎疫情繼續蔓延,全國各地均實施了不同程度的限制人員流動的措施,包括延遲開工、封閉交通、封閉小區等。生產一線的外地工人無法返程、人員密集的煤礦復工後疫情防控難度加大等客觀原因,導致煤炭行業的復工復產進度顯著落後於往年,但與其他行業相比,有關部門多次發文部署煤炭保供工作,山西、內蒙古、陝西和新疆等煤炭主產區也並非疫情重災區,所以動力煤產業鏈上游整體復工進度相對高於下游。

  據國家能源局消息,截至2月13日,全國在產煤礦996處、產能26.5億噸/年,較2月1日分別增加138%、64.2%;煤礦產能復產率63.8%,較2月1日提高24.9個百分點。

  目前復產的煤礦以具備鐵路運輸條件、後勤保障力量充足的大型煤礦為主,這些大型煤礦陸續復產是推動全國煤礦產能復產率快速提升的主力軍,但最後民營中小礦的復產將是塊難啃的骨頭。內蒙古自治區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指揮部2月12日預計3月下旬有望實現內蒙古煤礦全部復工復產,其他主產區沒有明確表態。

  不過,復產不代表滿產,預計今年一季度原煤大概率減產,二季度原煤產量視3月份原煤產量的恢復情況而定。

  B 物流運輸遭遇掣肘

  我國煤炭資源分佈不均,主銷區遠離主產區,自供給側改革以來,我國煤炭產能進一步向主產區集中,物流運輸對主銷區煤價的影響程度更為重要。除了產地原煤供應緊俏推高坑口煤價外,運輸遇阻掣肘供應恢復、運力不足推高物流成本等因素也是當前港口煤價堅挺的重要原因。神華2020年2月份下水煤長協價與上月相比較有所上漲。其中,5500大卡年度長協價上調1元/噸至543元/噸,5500大卡月度長協價上調7元/噸至562元/噸,5000大卡月度長協價上調8元/噸至502元/噸。

  新冠肺炎疫情對煤炭運輸的影響是多方面的。其一,跨省公路運輸管控較嚴,很多高速公路出入口被封閉,或設卡測溫或要求通行證,所以部分地區煤礦只供應火車發運或內銷的煤炭,暫停汽車外運煤炭的銷售。其二,即便是火車發運,由於部分煤礦沒有自己的鐵路專用線,需要依靠公路短倒,所以煤炭公路運輸受限也影響了鐵路上站效率。其三,部分煤炭物流園區為防範疫情傳播而臨時封閉。其四,在多數人居家隔離的情況下,人力資源驟然吃緊,煤炭運輸往往距離遠、運量大、環節多,因此運輸成本短期大幅提高。

  對於動力煤期貨盤面所錨定的港口煤價來說,供應是指實際到港、可供市場自由流通的動力煤貨源。當前,從政策導向出發,是優先滿足疫情嚴重地區、京津冀以及東北等地區的煤炭供應;從草根調研、物流條件來看,只能優先滿足火運長協煤的供應。因此,環渤海港口市場煤供應恢復情況不容樂觀。

更多交易技術視頻點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