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臺市新河縣:構建“1+2+3”機制 一體推進“戰疫”和“戰貧”

河北共產黨員網訊(記者畢立峰 通訊員王慧)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邢臺市新河縣科學研判對脫貧攻堅工作的影響程度,縣扶貧開發和脫貧工作領導小組及時印發了《關於做好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期間脫貧攻堅有關工作的通知》,重點關注排查光伏電站運行、資產收益入股企業經營、貧困群眾就業務工等方面情況。截止目前,電站企業運轉正常,全縣貧困戶中無確診和疑似病例,生產生活狀況穩定有序,收入未收到明顯影響。同時,全縣緊扣當前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年終如期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目標任務,創新思路、強化舉措,著力構建“1+2+3”機制,一體推進“戰疫”和“戰貧”,努力實現兩手抓、兩手贏。

建立一本臺賬,堅守安康底線

為切實保障疫情防控期間貧困群眾身體健康和正常生活,新河縣以開展疫情排查管控為抓手,堅持三級書記一起抓,組織縣鄉村幹部、駐村工作隊員等,按照“面對面、人見人”“不漏一戶、不漏一人”的要求,對全縣建檔立卡貧困戶開展全面兜底排查,既詳細瞭解貧困人員近期活動軌跡、身體狀況,又全面排查梳理貧困人員疫情防控期間的生產生活難題和收入波動情況,建立臺賬、統一管理,精準對接、因人施策,及時開展“點對點”幫扶,盡最大努力幫助他們解決實際問題。

邢台市新河县:构建“1+2+3”机制 一体推进“战疫”和“战贫”
邢台市新河县:构建“1+2+3”机制 一体推进“战疫”和“战贫”

村裡老人去世,市住建局第一書記陳志軍第一時間前來弔唁。

用好兩支隊伍,優化為民服務

充分發揮駐村工作隊、簽約醫生最基層、最前沿、最一線、最先鋒的優勢,以紮實的作風、有力的措施,全面開展疫情防控工作,取得了良好效果。一方面,發揮駐村工作隊“探測儀”作用,及時瞭解和幫助貧困群眾解決生產生活難題。疫情發生以來,全縣動員駐村工作隊,與鄉村幹部一起,制定防疫工作計劃,成立防疫小組,啟動“村村響”應急廣播,加強村內外排查管控,幫助籌集防控物資和生活必須品,優化對接幫扶,保障群眾生產生活。縣農業局駐東董村工作隊免費為村裡送去了250個口罩,20斤消毒液,解決了燃眉之急;縣委政法委、職中駐村工作隊與王府村幹部一起,晝夜值班值守;縣教文廣新和旅遊局駐付興村工作隊與村幹部一起,每天對街道、衚衕、垃圾點進行消毒,保持村內衛生,並利用電子監控發現勸阻了4起聚集聊天現象。邢臺學院駐桃源村工作隊每天上門或者電話詢問本村孤寡老人、殘疾人的生活身體情況,併為他們送去了牛奶、蔬菜、雞蛋、牙膏等必需品,對此,建檔立卡戶何世強動情地說:“我一定積極配合咱們防控工作,工作隊在,我們放心。”同時,各工作隊不忘本職工作,白神村工作隊抗擊疫情不忘抓脫貧,深入到貧困戶吳仁相家中實地瞭解山羊養殖情況,幫助他們一起渡過難關。他們還積極倡導特殊時期簡辦“紅白事”,白楊林村蘇某老伴不幸去世,市住建局第一書記陳志軍第一時間弔唁慰問,送去了慰問金,並做通了蘇某思想工作,實現了“不放鞭炮、不放哀樂、不請吃飯、不請親戚、不搭帳篷,出殯人數不超20人”,有效避免了人員聚集。

邢台市新河县:构建“1+2+3”机制 一体推进“战疫”和“战贫”

邢臺學院駐桃源村工作隊為本村孤寡老人送去牛奶、蔬菜、雞蛋等物品。

另一方面,發揮簽約醫生“聽診器”作用,為貧困群眾構築起疫情防控的第一道安全屏障。組織簽約醫生主動與簽約對象溝通聯繫,宣傳講解疫情防控形勢和日常自我防護小常識,隨時瞭解簽約對象及其家人的身體狀況、人員往來等信息,第一時間發現身體不適人員,並根據病症搞好分類處置,突出抓好發熱人員預排查工作,有效確保了發熱人員早發現、早報告、早隔離、早治療。同時,為解決群眾看病不方便的問題,縣中醫院積極開通了互聯網醫院“圖文諮詢”功能和健康服務諮詢微信群,為廣大群眾提供免費健康諮詢服務。

邢台市新河县:构建“1+2+3”机制 一体推进“战疫”和“战贫”

白神村工作隊戰疫情不忘抓脫貧,深入到貧困戶吳仁相家中實地瞭解山羊養殖情況。

強化三項舉措,促進穩定增收

圍繞穩定脫貧、防返貧和今年脫貧任務,超前謀劃、統籌推進三項舉措,保障疫情防控期間及疫情結束後貧困群眾生產不受限、增收不斷檔。抓復工保收益。優先安排牧原生豬養殖、頤善美冷凍食品、永盛達紅薯加工等資產收益入股分紅企業和超威電源、華興機械等重點企業復工復產,併為在家進行眼鏡盒、生日蠟燭等半成品加工貧困人員提供供送貨服務,保障群眾在疫情防控期間收益不受損。同時,搶抓重大項目建設和企業復工復產的時機,全面摸底收集貧困勞動力就業意向、企業用工等信息,按照“分批有序錯峰”要求,協調解決交通出行等問題,縣人社局在新河網、微新河等微信平臺開闢了招聘專欄,定期發佈用工需求,有效解決企業復產用工難、貧困群眾務工難“兩難”問題。特別是積極開發疫情防控保潔員、消毒員、村口值班員等臨時性公益特崗,優先安排暫時不能外出務工的貧困勞動力就近就業。截至目前,實現貧困人員企業就業86人,公益崗就業73人。抓生產穩增收。組織農業農村、商糧、市場監管等部門,提前備足備好農藥、種子、化肥等農業生產資料,同時做好“四閘一涵”檢修維護,適時揚水儲水,並優先保障貧困群眾生產物資和灌溉需求,為群眾增產增收奠定堅實基礎。目前已為貧困群眾提供化肥25噸,澆灌土地1786畝,為夏糧增收夯實了基礎。抓項目促發展。對標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加快補齊非貧困村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短板要求,結合年初縣委全會、縣“兩會”確定的扶貧工作規劃,篩選215個農業農村基礎設施和人居環境改造提升項目,開闢“綠色通道”,做好各項前期準備,讓扶貧項目站在“起跑線”上,一旦具備條件立即開工建設,不斷鞏固脫貧成果、提升脫貧質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