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內鐵腕清洗刺激經濟、對外硬懟歐盟“忤逆”美國:約翰遜“強人政治”露端倪

在當地時間2月17日的例行吹風會上,英國首相府發言人罕見地被記者們連珠炮般追問了30多個有關約翰遜是否同意薩比斯基(Andrew Sabisky)觀點的問題,發言人沒有給出讓媒體滿意的答案,當晚,首相顧問薩比斯基宣佈辭職。

今年27歲的薩比斯基是英國首相約翰遜首席顧問卡明斯(Dominic Cummings)特邀加盟首相顧問團隊的。他的辭職被認為是繼約翰遜上週逼退財政大臣、大舉清洗內閣之後,反對者對約翰遜最信任的助手卡明斯的打擊。

上週約翰遜完成了上任來的首輪內閣改組,財政大臣賈維德(Sajid Javid)辭職使他對財政部的控制權得以加強。預計約翰遜將打破賈維德定下的財政控制原則,在增加開支的同時削減稅項,以刺激英國脫歐後的經濟增長。

處於脫歐過渡期的英國正面臨這些年最具挑戰性的歷史性時刻,必須在短短几年內重塑其在國際秩序中的地位,完全重建貿易關係,並重塑經濟。

英國智庫經濟事務研究所所長利特伍德(Mark Littlewood)說,賈維德具有降低稅收、減少監管、遵循自由市場方向的政策直覺;相比而言,約翰遜是“積極主義者”,在許多經濟政策領域屬於“干預主義者”。

“政治不正確”的首相顧問與“委屈難求全”的財政大臣

薩比斯基是卡明斯以“怪才”的標準剛剛招募至唐寧街的。上週末,英國媒體挖出了這個年輕人曾在網絡上吐露的許多不當言論,包括他在2014年發表的一篇文章中建議政客在設計移民系統時應注意“智力上的真正種族差異”,以及主張鼓勵申領福利的人更少生育孩子,從青春期開始合法強制避孕以幫助防止“永久性下層階級”。這些所謂“優生學”和“科學種族主義”觀點,令英國政壇炸鍋,在野黨工黨如獲至寶連番攻擊,連一些資深保守黨議員也站出來批評。

在社交媒體上解釋自己辭職的原因時,薩比斯基寫道:“媒體對我在網上的舊東西狂熱,但我想幫助(政府)不要分心。”

憤怒聲討者依然不依不饒,稱薩比斯基辭職就對了,但他根本就不該被任命。頗有還要繼續追根究底興師問罪的意味。

他們不想放過的顯然是卡明斯。卡明斯是堅定的脫歐派,也被認為是對約翰遜的政策主張影響力超過內閣的那個人。上任不到8個月的財政大臣賈維德宣佈辭職,卡明斯也被視為“幕後黑手”。坊間傳聞賈維德與卡明斯因意見分歧多次發生衝突,在最近的高鐵二期工程、華為參與5G網絡建設和政府機構改革等問題上的交鋒中卡明斯都敗下陣來。

在前首相特雷莎·梅辭職之後,賈維德和約翰遜有過短暫的首相候選人競爭關係,後來賈維德選擇退出競爭,支持約翰遜當選。在外人看來,兩人之間的關係“很牢固”。巴基斯坦裔的賈維德長期在財政部擔任高級職務,工作風格嚴謹,為人隨和,風評頗高。不久前約翰遜還參加了賈維德的50歲生日聚會,看似私交亦不錯。

在兩人最後一次面對面攤牌時,約翰遜要求賈維德解僱他的所有顧問,由首相府提名人選取代,並將原本獨立的兩支顧問團隊合併為一支。

憤而辭職的賈維德直言:“我不相信任何有自尊的大臣會接受這種條件。”他也稱自己除了辭職外已別無選擇。

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前內閣部長認為,事情很明顯,約翰遜曾承諾不會解僱賈維德,但現在想這麼做,所以必須找到一種辦法讓其辭職。賈維德辭職也意味著約翰遜取得了政府的全面控制權。

實際上,作為財政大臣,賈維德去年秋季已制定了一份15年來最大膽的減稅增加開支預算案,但在約翰遜眼裡,這還嫌不夠大膽。

新任財政大臣蘇納克(Rishi Sunak)是印度裔,年僅39歲。此前是賈維德副手。在他被任命後,英鎊匯率飆升,顯示市場預期英國政府支出將增加。

金融市場分析師們甚至將蘇納克稱作“赤字鴿”,預測他將在削減稅收的同時增加支出和借款,放棄前任賈維德盡力在2023年實現預算平衡的做法,以配合首相的計劃。約翰遜希望尋求提高英國北部和南部落後地區的公共支出,以刺激經濟,縮小區域差異,回報當地選民。

蘇納克上任後表示,春季預算案可能無法在3月11日公佈,需要推遲。

市場分析公司資本經濟學(Capital Economics)首席經濟學家戴爾斯(Paul Dales)認為,蘇納克是名熱情的脫歐派,支持減免公司稅、削減資本利得稅、支持加大基礎設施投資,與首相府的觀點可能更為一致。

在上週五的內閣改組中,商務大臣Andrea Leadsom、農業和環境大臣Theresa Villiers、總檢察長Geoffrey Cox、北愛大臣Julian Smith、住房大臣Esther McVey、交通大臣George Freeman和科學大臣Chris Skidmore均出局。外交大臣Dominic Raab、內政大臣Priti Patel、內閣事務大臣Michael Gove以及教育大臣Gavin Williamson得以留任。

堅持採用華為、強推高鐵項目、砸掉BBC財源

除了鐵腕改組內閣,約翰遜還在一系列重要國內事務中頂住各方壓力,強力推動自己的政策。

一個美國高層代表團上月曾專門到英國,試圖說服英國政府在5G建設中完全放棄華為。最終約翰遜不顧美國和部分內閣成員反對,宣佈華為可以有限度參與英國5G網絡建設。

美國副總統彭斯稱,白宮對華為參與英國5G網絡建設“深感失望”,暗示可能會危及兩國之間貿易談判。

英國首相府發言人已證實,約翰遜原定今年春季到訪美國的計劃將推遲,但否認這跟華為的決定有關。此次訪美原本是希望確定英美兩國簽署雙邊貿易協定。

約翰遜做出的另外一項重要決策是批准充滿爭議的HS2高鐵項目繼續進行。

HS2鐵路是歐洲最大的基礎設施項目,將首先連接倫敦和英格蘭北部伯明翰,再連接曼徹斯特和利茲。HS2按原先2011年價格計算總投資為327億英鎊,但最新估算顯示成本可能高達1060億英鎊。英國基礎設施和項目管理局估計,僅該項目第一階段成本可能就在350億至450億英鎊之間。

儘管成本不斷攀升,而且面臨保守黨內部強烈反對,約翰遜堅持認為該項目對推進沿線地區經濟發展和英國繁榮至關重要,稱政府要有膽量推進,並將探討節省成本的方案。

中國鐵建股份有限公司致信英國政府有意接手HS2項目,承諾5年內即可建成,而且花費低於英方預算。不過,交通大臣夏普斯(Grant Shapps)稱英國政府與中方沒有就此事正式接洽。

約翰遜政府打算啃下的另一塊硬骨頭是英國廣播公司(BBC)改革,他打算取消BBC向擁有電視機的全國民眾按戶收取固定電視牌照年費的傳統收入方式,改變為用戶自願的訂閱收費模式,砸掉BBC旱澇保收的財源,迫使其按照市場規則運營。

根據上週末洩露的計劃,BBC必須把麾下61個廣播電臺中的大部分出售,其全國性電視頻道數量也將大幅縮減,網站規模也得縮小。

向歐盟展示強硬立場:貿易談判絕不延期

英國1月31日正式脫離歐盟,根據雙方過渡期協議,在2020年底之前,英國仍將繼續遵守所有歐盟法律規則。英國與歐盟定於3月初開始具體談判未來關係。談判前夕,英國和歐盟要員爭相展現強硬姿態,以便為己方贏得更多籌碼。

法國等提出,在與英國的貿易談判中,要把讓歐盟法律在英國繼續生效這一點作為談判基礎。歐盟執委會主席馮德雷恩、歐盟首席談判代表巴尼耶和法國總統馬克龍紛紛警告,英國如不遵守歐盟現有包括產業補貼、環境保護和勞工權益保護等方面的規則,就不能期待達成高質量的自貿協定。

英國負責與歐盟談判的首席談判代表弗羅斯特(David Frost)17日晚在布魯塞爾發表上任後首次講話時強調,英國絕不會為了要和歐盟達成雙邊貿易協定,同意讓歐盟法律在英國繼續生效。

他特別提到約翰遜在格林威治最近一次講話中所說——寧願接受對商品交易徵收高額關稅,也不願與歐盟簽署任何繁重的規定。

弗羅斯特表示,英國拒絕接受脫歐後與歐盟規則保持一致的要求,並非“可能在壓力下變動的簡單談判立場”,而是英國政府對2020年以後國家願景的關鍵。他在布魯塞爾自由大學發表演講前向現場記者們表示,與歐盟規則保持一致將使英國脫歐變得毫無意義。

歐盟的正式談判目標定於2月25日發佈。本月發佈的一份文件草案顯示,一旦英國於2020年12月31日離開單一市場和關稅同盟,布魯塞爾將至少尋求英方不違反歐盟當前環境、社會和勞工標準。

弗羅斯特指出,在某些情況下,英國的標準要高於布魯塞爾的要求;而倫敦並沒有要求歐盟國家與英國保持一致以保護英國標準。

對於歐盟多人表示貿易談判需要更多時間才能完成,因此脫歐過渡期有必要延長,弗羅斯特明確表示,英國不會將過渡期延長至今年年底之後。

“屆時,我們將完全恢復政治和經濟獨立。我們為什麼要推遲呢?”他反問道。他批評歐盟不瞭解英國脫歐,只把英國的歐洲懷疑論當做是“非理性的虛假意識”和根本上錯誤的世界觀;而事實上,英國脫歐將對歐洲有利,擁有一個創新、快速發展的英國作為鄰國,可以幫助打破歐盟緩慢的決策過程。

“從長遠看,經濟競爭肯定會為每個人增加財富。” 弗羅斯特說。

不管歐盟人民怎麼想,英國人民反正是信了。

IHS Markit一項最新的家庭財務指數民意調查顯示,今年2月,英國家庭對財務狀況的樂觀態度已增長至11年來調查記錄的最高點,從1月份的44.6上升至本月的47.6。IHS Markit經濟學家海斯(Joe Hayes)表示,英國民眾對近期經濟前景感到樂觀。(編輯:辛靈,如有任何問題或建議請聯繫:[email protected]

更多內容請下載21財經APP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