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全域一碼通”昨起全面推行 記者探訪遭“閉門羹”

“寧波全域一碼通”昨起全面推行 記者探訪遭“閉門羹”

鄞州新城,市民騎電動自行車出行。記者胡龍召攝

昨天起,“寧波全域一碼通”在全市正式全面推行,截至當天12點,全市已有400餘萬人註冊了“甬行碼”,此外,已發放“甬行證”5萬餘張。記者連續兩天進行了實地探訪,其中包括4個小區。從現場情況來看,持綠碼並非暢行無阻。

全市情況

400餘萬人註冊了“甬行碼”

截至昨天12點,全市已有400餘萬人註冊了“甬行碼”,其中280餘萬人在微信平臺註冊,佔註冊總人數的70.1%;另外120餘萬人在支付寶上註冊。此外,已發放“甬行證”5萬餘張。市民若遇到“寧波全域一碼通”註冊、使用中的任何問題,可通過“阿拉警察”APP、寧波公安微信公眾號或撥打諮詢電話12345、110尋求幫助,也可以撥打全市各級防控辦電話諮詢解決。此外,市民還可以從自己工作、生活的單位、小區,撥打當地鄉鎮(街道)、轄區派出所疫情防控專班的工作電話,工作人員會對大家的疑問予以耐心解答。

個人“健康碼”狀態

每日自動更新

“這是您的‘甬行證’,請把它收好!”前天下午2點,記者在海曙公安分局章水派出所看到,香港居民陳先生在申請表上填寫好個人相關信息後,通過審核很快就領到了編號為0100001001的“甬行證”。

之前,陳先生在微信上申請“甬行碼”,卻怎麼也無法順利完成。16日晚10點,他撥打110諮詢,第二天就有了結果。當地派出所獲悉這一情況後,立即與他所在的村委會核實具體情況,並向他發放了“甬行證”。

“寧波全域一碼通”採用電子碼與紙質同步部署,即“甬行碼+甬行證”模式,這是寧波不同於全省其他地區單一推行線上“健康碼”的地方,目的就是解決電子碼不能全覆蓋的問題。目前,全市已發放實體證件“甬行證”5萬餘張,申領者主要為企業復工群體和老年人群體。

部分群眾擔心,申請了綠碼的人萬一發燒了或被感染了,若還在城市暢行無阻,會威脅到他人的健康。對此,記者瞭解到,“寧波全域一碼通”採取動態管理,根據後臺大數據的研判,個人“健康碼”狀態會每日自動更新。紙質的“甬行證”同樣進行動態管理,採取每日大數據分析,對分析出的密切接觸者、去過疫情嚴重地區的人員或者出現發熱等呼吸系統症狀的人員,按照防疫規定予以處置,對證件進行收回。

群眾填報個人信息

可修改3次

連日來,各級黨委政府和全市公安機關積極組織發動村、社區、網格、物業等工作人員,通過“線上+線下”互補、“大數據+網格化”同步、“主動掃+被動掃”結合,助力“寧波全域一碼通”在全市推廣。但短時間內聚集數百萬的註冊人數,對於系統的衝擊是巨大的,隨之而來的是各種問題:“我填錯身份證了,怎麼修改”“下拉菜單找不到我所在社區”“我申領到了綠碼,但小區不認”……

根據我市疫情防控領導小組發佈的《關於加強疫情防控有序復工復產的通告》,全市所有村(小區)對持有“甬行碼”綠碼或“甬行證”的人員,在亮碼或亮證、測溫後,一律予以放行。持有“甬行碼”綠碼或“甬行證”的人員在進出各卡點、入住賓館、返回或承租出租房、復工復崗復學等一律不得限制。

前天,針對一些群眾提出的利用微信申領“甬行碼”信息填錯無法修改問題,系統再次升級完善並增加此功能,目前,群眾填報個人信息可修改3次。此外,部分社區在下拉菜單中找不到的問題也已經解決。

寧波市公安局有關負責人告訴記者,儘管前期已考慮到了各種情況,但短時間內聚集龐大的註冊人數,還是給不少群眾在申請過程中造成了不便。下階段,各相關部門將繼續關注和收集群眾反映的各種問題和建議,盡最大努力,在最快時間內予以解決。

實地探訪

4個小區情況各異

昨天,寧波國家高新區一小區居民出示“甬行碼”出行,工作人員核查後予以放行。記者崔引攝

“寧波全域一碼通”全面推行第一天,持綠碼能否一路暢行?昨天,記者實地探訪了寧波4個小區,從現場情況來看喜憂參半。

採訪中,市民普遍反映“通行碼”的方便之處是:持綠碼可以暢行,沒有了小區通行證以往一天一戶一人次的限制;但同時伴隨著一些煩惱和擔憂:持綠碼的人真的安全嗎?萬一有人作弊怎麼辦?還有居民反映,小區保安年紀大了,不太會核驗二維碼怎麼辦?

物業保安仔細核對“甬行碼”

所有人可憑綠碼進出

地點:天閤家園二期

記者嘗試持綠碼進入,保安師傅核查非常仔細,他先是核查了“甬行碼”上的日期、時間是否實時更新過,接著要求記者出示身份證,核查與“甬行碼”上的名字是否一致,然後放行。

保安師傅說,針對“甬行碼”的推行,物業特地對他們做過培訓,為了避免有人使用他人二維碼截圖,要求持碼人同時出示身份證,這樣一來門崗的工作量加大了,持碼人也會有些許不方便,但好在大家都比較配合。“目前,多數人仍然使用老的通行證,用“甬行碼”的不多,也就佔百分之二三十。憑綠碼進出的基本都是本小區業主和在小區裡面上班的工作人員,外來人員很少。”

昨天傍晚,記者接到消息稱,小區做了調整,綠碼僅作為本小區業主進出的一個輔助手段,外來人員即便證件齊全,也還不能入內。

“宁波全域一码通”昨起全面推行 记者探访遭“闭门羹”

世茂君御灣小區,業主憑綠碼可以進出。記者殷欣欣攝

昨起開始使用“甬行碼”

綠碼進出僅限小區業主

地點:世茂君御灣

記者前天曾到該小區探訪過,當時小區“甬行碼”還沒實行。昨天早晨,記者詢問小區保安得知,小區“甬行碼”當天開始使用,但記者憑綠碼進入被拒。

保安師傅進一步解釋說,持綠碼進出僅限於本小區業主,為了安全起見,小區還沒有對外開放。“不過到目前為止,也沒有外人要進小區,這說明現階段大家安全意識都比較強,沒事一般也不會在不同小區間亂竄。”

“宁波全域一码通”昨起全面推行 记者探访遭“闭门羹”

匯品璟苑小區,物業保安在門口值勤。受訪者供圖

小區大力推行“甬行碼”

持綠碼也要測體溫進入

地點:匯品璟苑

記者看到匯品璟苑小區正在大力推行“甬行碼”,業主出門時,保安會提醒對方回來時一定要出示“甬行碼”。而在小區入口,保安拿著“甬行碼”要求進門的人要先掃碼,其中有位阿姨不會操作,保安則現場指導對方註冊使用。

手持綠碼的業主,進入小區時需要測體溫,並同步出示身份證或者小區的通行證來確認其業主身份,如果以上兩者都沒有帶,還可以通過小區人臉識別系統來確認。非小區業主的訪客,除了需要出示綠碼、身份證以及配合測體溫外,還需要待保安向相關業主確認才被放行。

保安年齡較大識別有難度

小區暫時不能使用“甬行碼”

地點:三和嘉園

昨天上午,記者探訪三和嘉園得知,該小區暫時不能使用通行碼。一位業委會成員解釋說,該小區是老小區,保安年紀都比較大,對“甬行碼”細節識別有難度。他們打算,再過段時間,等疫情輕一些的時候再實施。

另外,他們對“甬行碼”的安全性也有些擔憂:按照規定,外面中風險區域回來的人員需要隔離7天,而現在他們註冊顯示結果是綠碼,這與之前的隔離要求是矛盾的;另外還有紙質“甬行證”,這個軌跡怎麼監控?持證人不知道哪裡晃一圈回來了,也照常放行,那豈不是很危險?

幕後揭秘

“甬行碼”誕生記

“掃一掃就能出門,這個比通行證方便多了。”昨天一早,家住鄞州區百丈街道演武社區新河花園的張先生出示了手機裡的二維碼,就輕鬆離開小區去上班了。他用“掃碼”方式進出小區已經多日了,這樣的操作模式,小區很多居民也都習以為常了。

很多人可能不知道,“甬行碼”(微信版)最早的雛形就是從演武社區誕生的。“幕後推手”就是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教授陳根浪和他的研發團隊,二維碼背後是整個團隊近300個小時的付出。

“甬行碼”的誕生源於公益

演武社區是一個典型的城區老舊小區,常住戶3761戶,其中1000餘戶是出租戶。社區老年人多、外來人口多、人口流動量大。陳根浪就住在演武社區,他是浙大寧波理工學院教授,帶領著智慧物聯網與大數據應用工程團隊。可以說,他就是“甬行碼”的“幕後推手”。

疫情防控工作啟動以後,陳根浪經常在小區門口看到,社區工作人員手工登記小區居民信息,工作量相當大。“我不能像醫生那樣去一線,就想著用自己的專長做些力所能及的事。”陳根浪的初心是,為演武社區搭建一個信息化平臺,幫助社工做好防疫。

2月2日晚,陳根浪給社區黨委書記王凌打了一個電話,講了自己的想法,這讓王凌喜出望外。“我們太需要這個了,社工每天要花大量時間給小區居民做出入登記,如果掃一掃就能實現這些功能,就太方便了。”王凌說。

40多個小時,研發出1.0版本

陳根浪的研發團隊有13人,大家都在不同的城市,他們夜以繼日地花了40多個小時研發“一碼通”。“非常時期,大家有錢出錢,有力出力,我們算是為防疫提供‘智力’,大家都鉚足了勁。”陳根浪說。

2月4日凌晨4點,“社區疫情防控及風險分析平臺”1.0版出爐,功能主要包括小區居民信息註冊、小區居民出入登記和社區疫情風險分析等。

2月5日,該系統率先在演武社區的10個小區推廣使用,居民反響不錯。陳根浪說,這就是“甬行碼”的雛形。

“社區疫情防控及分線分析平臺非常重要的一個功能是可以顯示關聯人行動軌跡,一旦發現異常,可以幫助還原該人員出行路線,為流行病學調查提供線索。社區疫情防控及風險分析平臺2.0正在緊張開發中!”這是陳根浪2月6日13:47分發在朋友圈的信息。

試用效果不錯,很快這個二維碼就傳開了。到2月6日,寧波已經有80餘個小區用上了該二維碼,覆蓋鄞州、江北、北侖和象山等地。

很快,他們推出了“2.0版本”,在原來的基礎上增加了以家庭為單位的居民在家測溫上報,還有疫情分析和運動軌跡查詢,能更有效地做好小區居民分類管理,後臺還可形成疫情風險分析模型,指導社區疫情防控。

“游擊隊”變成“正規軍”

2月7日下午,寧波公安系統的工作人員找到了陳根浪,希望“一碼通”能在全市推廣。這個消息,猶如一劑“強心劑”讓整個研發團隊為之振奮,大家又開始夜以繼日完善方案。

“‘游擊隊’正式由相關部門轉正了,爭取為抗疫做貢獻。” 2月8日5:28,陳根浪在朋友圈這樣打趣。

“原本只是一個小小的公益想法,沒想到能在全市推廣,幫助更多的人,這一點讓我們團隊更有動力了。我們根據相關部門的要求,進行相應優化調整。”一天N個視頻電話,每天數十個通話記錄,陳根浪把自己關進了書房。

不到一週時間,該系統迅速推廣至鄞州、江北、北侖、象山及杭州、麗水等省內數十個社區應用,有效提升了社區人員管理及疫情防控的精準度和效率,也提高了居民出入便捷性。

運行期間,研發團隊一邊跑現場調研社區新需求和疫情防控新要求,一邊加班加點優化系統,先後完成4個版本的升級改造。居民關心的手機號和身份證數據的安全問題,後臺都進行了加密處理,並在中國聯通寧波分公司的支持下,整個系統受到運營商級別的安全保護。

2月15日上午,奮戰了幾十個小時,該系統的“4.0版”出爐,就是現在寧波推廣使用的“甬行碼”(微信版)。

昨天是寧波全面推行“甬行碼”的第一天,看著用戶數據呈幾何級飛速上漲,看著系統穩定,陳根浪不自覺地嘴角上揚:“第一場仗算是打贏了!”

回想起這大半個月的煎熬,陳根浪直言:痛並快樂著。“最苦的日子已經熬過來了,這半個月來,我們團隊基本上都是白加黑模式,一直在完善調整中。我們的最大心願,就是能真正給更多的人帶來便捷,這樣我們做公益的初心就達到了。”

寧波晚報記者殷欣欣張貽富薛曹盛 通訊員王岑楊熙瑾黃波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