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天洗88次手囤20瓶消毒液,你可能是得了“心病”

身體硬朗的老漢兒,為何突然開始不停地洗手?

一向溫馨的家裡,為何充斥著乙醇的味道?

性格開朗的表姐,怎麼一到凌晨就開始唸叨一個叫火哥的男人的名字?(用重慶話)

大家都怎麼了?這究竟是巧合,還是暗藏玄機?

歡 迎 來 到 本 期「走近瓜子」哦不,「氪瓜子」。

今天我們聊的話題可能有一丟丟嚴肅,但卻是真實發生在每個人身上且亟需緩解的問題,那就是:

我們大部分人在這場疫情中倖免,但卻好像患了「心病」。

作為一隻對心理學和個人探索有濃厚興趣的小蝦米,今天金氪拉就斗膽從心理學的角度跟大家聊聊這個「病」。

戴好口罩,我們要起飛了

一天洗88次手囤20瓶消毒液,你可能是得了“心病”

有人說,不管你在2020年伊始許的願望是「升職加薪」、還是「暴富脫單」,此時此刻它都會變為四個字——「活著就好」。

新型肺炎的來襲徹底改變了我們的生活。隨著手機裡的疫情地圖一點點由白變紅、又由正紅變姨媽紅,我們看著跳躍的數字,恐慌開始籠上心頭。

首先,先聊聊我們健康的普通人這段時間的「心病」。


普通人也會得「心病」?

“我覺得我快抑鬱了。”

上週二,我的朋友小A給我發了一條微信。

“就…每天醒來第一件事就是打開手機看疫情數據,看到漲得厲害就特別緊張。癱在家裡一動不想動,覺得活著好沒意思啊!”

一天洗88次手囤20瓶消毒液,你可能是得了“心病”

與一動不想動的小A比起來,我的另一位朋友小Y則“動”得有點太過頻繁了。

“我覺得我要瘋了!”她在電話裡說,“我今天已經測了32次體溫了,每5分鐘測一次!還逼全家都測!剛又囤了50瓶消毒水,今晚我要再搞一次衛生!啊——qiu!天啊我打了個噴嚏我是不是被感染了啊你等我一下我去量個體溫先@!¥#%¥&…”

小A和小Y是萬千個人的縮影,這種狀態既很普遍,也很正常。

為什麼會有所謂的「恐慌」?

a.病毒太兇了

b.病毒很有可能或已經擴散到了我的城市

c.病毒可能會傳染我的家人和我自己

當abc三種想法同時產生,且不斷以各種畫面、聲音縈繞在耳邊,你便很容易產生恐懼、焦慮等情緒。

金氪拉羅列了幾種疫情期間的主題情緒,以及它的主要表現:

憤怒

具體表現為:

a.只要點開微博,5分鐘後便會立即暴跳如雷出口成髒,並在30s內迅速轉發至朋友圈及各個社交網絡,與朋友一起線上開念“三字經”;

b.一旦有可能出去,在路上但凡見到不戴口罩的人,白眼直接翻到天靈蓋,並將這一惡劣行徑在30s內迅速發佈至朋友圈及各個社交網絡,與朋友一起線上開念“三字經”;

c.過年期間但凡遇到堅持來家拜年的親戚,以及對疫情防護不屑一顧的親戚朋友,在屢次勸說無果後立即躲入臥室自我隔離,並將這惡劣行徑在30s內迅速發佈至朋友圈及各個社交網絡,與朋友一起線上開念“三字經”。

一天洗88次手囤20瓶消毒液,你可能是得了“心病”

多疑+焦慮

具體表現為:

a.懷疑一切信息的準確性。只要看到朋友圈及微信群發佈的各種圖文視頻,立刻陳魯豫附體——“真的嗎?我不相信。”“這不可能的,我不信。”

b.出現強迫症反應,其中包括反覆洗手(15分鐘一次一次10分鐘)、反覆消毒(家中一小時一次)、反覆量體溫(一小時一次)、一天三次給父母“洗腦”戴口罩,讓其感同身受當初勸你穿秋褲時的恐懼、為避免氣溶膠傳播封死了陽臺和窗戶、只有睡覺前才敢脫下厚厚的防護服。“家裡就一定安全?我不信。”“要開窗通風?我不信。”

c.一旦打了噴嚏及輕微感冒就認為自己可能被傳染,立即將自己隔離起來,泣不成聲地反覆查詢各種相關症狀,最後發現虛驚一場。

一天洗88次手囤20瓶消毒液,你可能是得了“心病”

恐懼+低落

具體表現為:

a.通過囤積防疫物資(口罩、手套、消毒液)等來獲取片刻安全感,一旦秒殺失敗就心灰意冷,感到極度不安(不顧家裡還有200個口罩10瓶消毒液);

b.刷到任何疫情相關的微博都淚如雨下,邊哭邊刷,邊刷邊哭,廢寢忘食。無法關閉眼睛的水閥,有時獨自坐在家中就無來由地嗷嗷大哭;

c.“喪失”行為能力,能躺絕不坐,能坐絕不站,機械地完成一日三餐,在家中各個舒適的傢俱上留下“躺屍”的痕跡,目前已經成功長胖6斤。

以上情緒所描述的行為你躺槍了幾個?

與病毒一樣,恐慌也具有極強的傳染性,同時滋生了一個新名詞——「疑冠」。

「疑冠」指懷疑自己得了新型冠狀肺炎,一旦有出現略微發熱、感冒流涕、咳嗽等症狀,很多人就會非常恐懼,認為自己“遭了”。

但感染的因素是相當複雜的,由於正值流感高發季節,加之精神狀態處於相對緊張狀態,如果對新型肺炎相關知識不夠了解,「疑冠」很可能最後變成“自己嚇自己”。

但正如一篇文章中所說:「恐慌很正常,當疫情結束,才是心理問題的高發期」。

當一個人經歷、目睹或遭遇到一個或多個涉及自身或他人的實際死亡,或受到死亡的威脅,或嚴重的受傷,或軀體完整性受到威脅後,所導致的個體延遲出現和持續存在的精神障礙。我們將之稱為PTSD(創傷後應激障礙)。

一天洗88次手囤20瓶消毒液,你可能是得了“心病”

PTSD是地震等災難過後最為嚴重的心理疾病,而未成年人更容易出現PTSD。

據統計,經歷地震的成年人中有32~60%的人患有創傷後應激障礙(PTSD),而未成年倖存者中這一比例可達26~95%。

那PTSD會有什麼樣的反應呢?主要有5種。

首先是侵入,也叫再體驗;

有的人會感覺當時經歷的災難場景不斷在腦內重複(閃回)、噩夢或者闖入性記憶;

有的人會出現高度喚醒與過度反應,即整日惶惶不安,易怒、焦慮、注意力無法集中;

而有的人會盡力避開一切與引起他們PTSD的創傷性事件相關的因素,也就是迴避反應;

有的人會過分自責和恐懼,即產生消極想法和感受;

還有一種解離反應,是指感覺到自己和發生的事情、自己的身體分離開來;還會經歷麻木——在一段時間內感覺不到情緒波動。

一天洗88次手囤20瓶消毒液,你可能是得了“心病”

那麼這次的新型冠狀肺炎會讓人產生PTSD嗎?

答案是肯定會有,但更多聚集於戰“疫”的一線人員、病患及家屬之間。

有數據表明,重大災難後精神障礙的發生率為10%到20%,常見的症狀包括:創傷後應激反應、抑鬱反應、焦慮反應、軀體化反應等。

而由於此次疫情的突發性、強傳染性,加上封閉的生存環境、強迫性的隔離、高度刺激的信息更新,都會給很多人帶來不同程度的心裡損傷。

目前各個省市都設立了心理援助熱線,為越來越多的人提供專業的心理諮詢和危機干預。

一天洗88次手囤20瓶消毒液,你可能是得了“心病”

另外還有兩種微妙的心理狀態出現在我們之中。一種是「同情疲勞」,一種是「倖存者內疚」。

每天整個人都沉浸在社交媒體裡不斷刷新的疫情信息裡,假如有一天你感覺到煩躁和排斥,甚至不想看到這些消息,不想參與轉發和互動。別怕,你不是“沒有心”,你只是產生了「同情疲勞」。

「同情疲勞」其實是來自大腦的一種保護機制,意指在高強度的不幸訊息接觸下,產生的逃避、冷漠、排斥的心理狀態。

這種時候你需要放下手機,接受這樣一種狀態,通過做點其他的事情轉移注意力,等心態完全放鬆下來後,這樣的情緒便會得以緩解。

而「倖存者內疚」也叫「倖存者綜合症」,又稱「集中營綜合症」,或「K-Z綜合症」。

有的人雖然不在武漢,但卻感覺到非常難受。那種痛苦不僅僅是一般的同情、憐憫、關注和悲傷,而可能伴隨著焦慮和抑鬱、社會性退縮、睡眠障礙和夢魘,甚至會時常有責備自己「別人去世了為什麼自己還活著」這樣的負面心理暗示,那便是「倖存者內疚」。

「倖存者內疚」在患者及患者家屬、一線人員中較為普遍,意指一個人認為從創傷事件中倖存的自己是有過錯的,因為自己倖存而感到困惑和內疚,甚至寧願自己也遭遇不幸。

這樣的心理比較常見於「服務型」人格和年紀較小的個體,一旦出現這樣的心理,就需要尋找專業心理機構進行干預和疏導。


得了「心病」怎麼辦?

需要說明的是,作為普通民眾,這些情緒都是在面臨危險時很正常的應激狀態,它會隨著疫情的結束而逐漸消退。

最後,金氪拉為大家準備了幾味藥方,可能並不全面,但希望它能讓你正視情緒,緩解情緒,在疫情期間和結束後更好地享受生活。

欺負你,真的因為你讀書少

很多時候,恐慌都來自於無知和愚昧。

五花八門的謠言,瘋搶的雙黃連,你必須練就一雙火眼。

選擇權威的信息發佈平臺,充分了解關於病毒及疫情的科學知識,能讓你免於「疑冠」,更能心安。

不是每個人都能強大到,看這些電影

疫情剛開始,就有一群人開始瘋狂安利一些電影:《血疫》啊,《傳染病》啊,《切爾諾貝利》啊,還有人開始重看《釜山行》(emmmm)

金氪拉覺得,假如你心理素質強大,無論是抱著獵奇心理還是想要一窺究竟,這些優秀電影無疑都會讓人對生命再次敬畏和警醒。

但假若你心理素質不好,這些電影只會徒增你的恐慌,放大你的焦慮。選擇適合自己的電影和選擇伴侶一樣(嘿我在說什麼呢……)。

情緒低落就選擇喜劇,一蹶不振就看看大片,如果你今天不曉得吃什麼好,建議你就看愛情片,因為今天……尤其……適合吃狗糧~(嘻嘻嘻)

人是鐵飯是鋼,好好睡覺就不慌

不解釋……都懂。

別老穿著睡衣,有時候也試試褲子……

曾經我以為我只是個宅女,但這段宅在家裡的日子讓我明白,我不僅是個宅女,還是個死肥宅

運動對情緒的影響有多大?其實也沒多大,無非就是分泌了一種叫「多巴胺」的東西,讓你感受到上天了的快樂,堪比喝5杯喜茶。

如果受場地影響,你可以用keep在家拉伸、瑜伽、HIIT,你還可以用switch跳舞、用健身環冒險……

另外,正念冥想也被多次證明對提升情緒狀態有很積極的作用。

好好活著還不夠,我還希望你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