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须弥福寿”带你感悟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


中国西藏网讯 扎什伦布寺与故宫,因相融相通的藏传佛教文化而相连,因相依相存的民族关系而相接,连接着中原文化与西藏文化,连接着中华民族的血脉。“须弥福寿——当扎什伦布寺遇上紫禁城”展带你走进历史深处,感悟藏传佛教文化艺术的博大精深,探索中华民族团结统一、共生并进、交流融合的光辉历程。图为班禅牙龛。摄影:郑朔

图为纸浆彩绘文具盒。此文具盒整体以纸浆成型,彩绘繁密花簇图案,颇具喜马拉雅地区特色。摄影:郑朔

图为《般若八千颂》。其护经板为木质彩绘,经书用藏草纸墨书,首页为墨笺金汁书。《般若八千颂》是藏传佛教传统中供养和做功德活动中抄写最多的经文,上护经板外面正中雕刻释迦牟尼佛、般若佛母和毗卢佛,正中为四臂般若佛母,左右有十方佛,代表众佛之母,也暗示该护经板用于般若经的装饰。摄影:郑朔

图为清乾隆时期景德镇御窑粉彩八宝。八宝又称“八吉祥”,为佛前供器,通常与七珍合供于佛前。八宝由轮、螺、伞、盖、花、罐、鱼、肠八件组成,分别象征佛教的八种吉祥寓意。这套瓷八宝通体以粉彩装饰,上有仰莲座托八宝,下承覆莲座,中间有云纹拥柱支撑,具有典型的乾隆朝御窑器特征,底部书朱字“大清乾隆年制”三行篆书款。摄影:郑朔

图为清乾隆时期铜镀金紫檀木骷髅棒、铁法叉、铁錽金喀章嘎及铜镀金方法勺等法器。摄影:郑朔

图为清光绪年间珊瑚数珠。珊瑚数珠共计141颗。三处记念以纸卷为胎体,分别缠绕蓝色或月白色丝线。黄条记载数珠为八世班禅受赐后回贡的礼品之一,光绪十二年九月二十二日收。但此时八世班禅已圆寂,九世班禅灵童尚未找到,故应是清宫重新整理数珠的时间。摄影:郑朔

图为紫金琍玛释迦牟尼佛、度母三尊。此组造像配清宫做紫檀重檐楼阁式三门龛,中尊释迦牟尼佛左手捧钵,右手施触地印,全跏趺坐。两尊绿度母均仿自尼泊尔早期造像风格,薄衣贴体,曲线夸张,这组造像是乾隆四十四年五月六世班禅在准备进京入觐期间于扎什伦布寺进献。摄影:郑朔

图为清乾隆年间满文《大藏经》一函。满文《大藏经》,原题《清文翻译全藏经》,是清代继《四库全书》之后的又一巨大传世文化工程,共编译佛教经典699种,计2534卷,其核心负责人是乾隆帝的国师三世章嘉呼图克图,历时23年之久,共刷印出12部,分藏全国重要的藏传佛教寺院中,西藏有其二:即布达拉宫和扎什伦布寺。这是清代历史上最重要的文化成果之一。摄影:郑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