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們站在“暖音”機長的背後

道聲珍重,期盼凱旋,

“暖音”機長鼓舞了奮戰中的你我。

在他背後,還有十萬中航集團員工,

像他一樣堅守在戰“疫”前線。

本文的七位講述人是十萬員工中的普通一員,

講述了疫情以來20多天裡最日常的工作和生活。

在這普通人的日常裡,

彰顯著中航人的大局意識、戰鬥精神和服務理念。


於麗麗

回城手續複雜,我卻因為這些手續而格外踏實

座標:武漢

年齡:34歲

崗位:Ameco武漢分公司綜合管理分部黨群專員

疫期狀態:在武漢郊區老家隔離,後回城

他們站在“暖音”機長的背後

於麗麗

他們站在“暖音”機長的背後

堅守崗位的江孝傑

1月20日,一到單位,我就接到通知,工會要組織採買員工防護口罩及消毒用品。整個上午,我到藥店直採、網購都失敗了。之前在飛機維護會用到防護用品,我馬上聯繫航材與採購部的同事劉寅峰。經多方聯繫,劉寅峰反饋所有協議廠家都暫時缺貨,但他會繼續聯繫,請三方代理幫忙採購。

1月21日,我仍是四處碰壁採購無果。當天晚上11:30,接到了劉寅峰的電話,他高興地告訴我終於有代理可以供貨了。1月22日,採購到的防護及消殺用品及時運到機場進行了分發,量不多但可解燃眉之急。

1月22日,公司總部綜保部門連夜採購了一些防護用品支援武漢。當晚,我們就收到了來自北京總部的N95口罩、消毒泡騰片及一次性手套。

他們站在“暖音”機長的背後

Ameco總部發至武漢分公司的部分防護用品

1月23日10點,武漢封城。念及在武漢遠城區的老人,我和老公按計劃回到了郊區老家。因為不能返城,我無法與同事們並肩奮戰在一線。但通過電話瞭解到很多同事的故事。

江孝傑就是其中一位。疫情期間,他多次進場保障。他總是提前達到機場,對工作準備間進行清潔、殺毒。回家後,他首先用酒精噴灑,然後快速衝到浴室清洗,之後才能小心翼翼地擁抱兩個女兒。他堅定地說:“我不能救助病人,但我做好飛機的安全維護,確保救援人員和物資快速安全就位,就覺得盡了心,盡了力。”

為了能順利返回,2月10日,我們拿著單位開具的復工證明函到村委會、街道辦、區衛生院、區肺炎疫情防控指揮部等單位辦理相關申請手續,回程路上,接受了三道檢查登記,才安全順利地回到了市區。雖然回城手續有些複雜,但我心裡卻因為這些手續的存在而格外踏實!

他們站在“暖音”機長的背後

於麗麗回武漢市區的證明信上加蓋有六個單位的公章


孟凡猛

他們離家馳援武漢,每個人都是戰士,我又怎能害怕退縮!

座標:武漢

年齡:31歲

崗位:國航湖北分公司地服部綜合服務員

他們站在“暖音”機長的背後

孟凡猛(右一)和與他並肩作戰的小夥伴們

2月5日,CA081包機赴日本大阪接回滯留的湖北籍旅客。接到航班保障任務後,我們一行5人火速趕往機場召開準備會,認真梳理可能遇到的困難、解決方案,並做好人員分工。

在距離航班落地還有40分鐘時,我們開始著手準備接機前的各種工作。

18點45分,CA081航班載著223名旅客,帶著日本華人華僑的愛心祝福和各界捐贈的救災物資,安全抵達武漢天河機場。艙門打開後,我瞬間感到一股熱浪湧來,海關工作人員和乘務組人員也是全副武裝。

他們站在“暖音”機長的背後

2月5日18:45,CA081平穩降落武漢天河機場。

“請旅客將自己的資料填寫完畢後,間隔下機。”前來接機的海關工作人員大聲地通知大家。在CA081到達前,一架新加坡撤僑包機的旅客正在接受體溫檢測、入關檢查。由於在廊橋口和檢驗檢疫關口上下來回跑動引導旅客,我的全身早已溼透。

送走最後一名旅客,當航班從武漢返回北京,已是次日零時33分。開車回到家已是1點多,我趕緊洗頭洗澡,做好全身消毒。“回來這麼晚,不是隻有一個航班嗎?”我躲過妻子追問的眼神,不敢多看她眼中的那份擔心和焦慮。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疫”中,你說不怕那是撒謊,畢竟兒子還小,父母也要我來照顧,但必須放下心中的忐忑。因為我要保障的是來武漢幫助我們的人,他們離家馳援武漢,每個人都是戰士,他們捨棄小家,我又怎能害怕退縮!


張浩然

地無分南北,人不分老幼,皆有抗“疫”之責

座標:杭州

年齡:24歲

崗位:國航商委杭州營業部客戶服務一級售票員

他們站在“暖音”機長的背後

張浩然(左二)和他並肩作戰的小夥伴們

疫情面前,人人都是守衛者。

隨著杭州市確診患者從無到有,旅客的退票量達到了頂峰。考慮到很多同事上有老下有小,而我是男生,所以主動放棄休假,申請加入一線工作。原以為父母會不同意,結果卻是非常支持,但我也發現了我們關係的變化,從幾乎不怎麼通電話到現在一天一個電話,我感受到的是父母的支持,更是那顆擔愛我的心。

隨著公司應急措施的不斷出臺,我的心裡越來越踏實。多個正在泰國旅行的團隊聯繫杭州營業部,希望可以更改日期,早日回國。我一一核對所有旅客的返程日期和重要信息,快速換開每張客票,確保每位旅客第一時間回到祖國。

他們站在“暖音”機長的背後

蕭山國際機場國航售票處

2月1日(正月初八),美國發布新政策——從2月2日下午5點起,過往14天內曾在中國旅行的外國公民禁止入境。多數著急返回美國的旅客來到櫃檯尋求改簽,希望能夠在2月2日下午5點前返回美國。其中一對母子原定8日返回舊金山,而我查詢後發現,8日前前往舊金山的客票都已售完,無法改簽,他們非常焦急。我主動為他們尋找其他解決方案,很快在系統中發現當天北京前往洛杉磯的航班還有餘座,於是建議他們先去洛杉磯,確保入境美國。他們聽取了我的建議,並表達了感激之情。


肖月明

我們的工作,不就是為了讓他們能飛得更安心嗎?

座標:北京

年齡:31歲

崗位:國航運行大樓物業監管負責人

疫期志願工作:協助完成前期的消毒工作,幫助完成機上配藥,拍攝與記錄武漢包機的航前防疫物品的配送與航後消毒工作。

他們站在“暖音”機長的背後

他們站在“暖音”機長的背後

肖月明跟隨消毒師傅拍攝

按照綜保部的部署,從1月23日開始,我要對主要負責的運行大樓開展全面的消毒工作,大廳、衛生間、電梯、空調濾網……全面覆蓋。樓不算大,但由於很多部門是24小時工作,人員密度非常大,盯緊消毒清潔頻次就是我們的工作重點。

按照公司及綜保部的要求,進入樓宇人員都要測溫。為此,人員、車輛的出入口更多了,還要規避測溫槍在室外環境下的工作異常,只有到每個通道、每個出入口去看、去試,才能既滿足防控要求,又滿足工作的正常需要。最開始的那幾天,我和各個樓物業監管人員一樣,每天就是樓上轉完樓下轉,盯消毒,尋死角,找問題,找解決辦法。

過年的那幾天,需要配送口罩、手套等防疫物品的航班增加了。黨總支發出支援一線的號召。我安排好運行大樓的工作後,前去幫助機上配藥,找力所能及的事情來幹。

他們站在“暖音”機長的背後

肖月明的同事們正在T3航站樓將防護物資搬運至轉運車輛

進入二月,各項工作都趨於穩定,一個更加艱鉅的任務分配給我:作為通訊員,拍攝與記錄武漢包機的航前防疫物品的配送與航後消毒工作。實話說,剛聽到任務時確實閃過擔心的念頭,但轉念一想,我們的機組,風險不大嗎?我們的工作,不就是為了讓他們飛得更安心嗎?況且,我是黨員,組織需要,堅決執行!

我戴好手套、護目鏡與口罩,穿好防護服,與消毒師傅到達了機坪。我問他:“你不害怕嗎?”他說:“做幾回就不怕了,當然自己也要注意安全,總要有人做,不是嗎?”

回想疫情以來的這些天,因為工作需要,我接觸到了很多在後方默默支持的崗位,是啊,這些事情總要有人來做,我們多想一些,多做一些,他們才會飛得更安心。


馬銘涓

我感受到了集體面對疫情時爆發出的力量

座標:成都

年齡:24歲

崗位:國航西南營銷中心成都電話中心一級銷售員

他們站在“暖音”機長的背後

馬銘涓

由於疫情的發展,從1月20號開始,諮詢退票的旅客越來越多,每日電話接入量暴增,坐席區電話鈴聲不斷,我們不停地為旅客解釋客票的改退規則。而隨著疫情的發展,公司緊跟民航局下發的文件,關於機票的退改政策也在實時更新。大家每天上班前,都要先學習理解新政策,以便更好地為旅客傳達和解釋。

他們站在“暖音”機長的背後

成都電話中心辦公室

讓我記憶最深刻的一通電話發生在夜班時。在連續幫一位從事客票代理工作的先生改了近四小時的機票後,我的嗓子已經啞了,只能多喝水,儘量低聲慢慢講話。這時,我接起了一位女士的電話,她也是一位代理,開口就說:“您好,您辛苦了,我這裡有很多很多張票需要改,真的拜託您了。”我能猜想她已經等了很久,真心希望在自己能力範圍內,能幫她多處理幾張客票。期間,她幾次讓我休息一會兒,多喝些水。後來,她直接說:“女士,您少說話,我和您核對行程時間,您改好,我這邊可以馬上能夠核實是否正確的,您放心改。”我的心裡湧出一股暖流,非常感謝她的理解。

疫情期間,公司也非常關心我們,為我們一線員工提供便利,我感受到了電話中心在面對疫情時爆發出的力量。


劉丹

為了旅客的安全,我們義不容辭

座標:重慶:

年齡:33歲

崗位:國航重慶分公司地服部客運室國際保障組

他們站在“暖音”機長的背後

劉丹

昨天,我接送的三個航班裡都有到過湖北的旅客。每次聽到這個信息,我們都會全副武裝,先將自己保護好,配合衛檢部門請旅客下機作進一步排查。與此同時,其他旅客需要在客艙等待。

下班時,遇到了在候機大樓噴灑藥物消毒的同事,當有航班進港,他們要從飛機落地等到下客完畢,再到飛機上噴灑藥物。而與我們交接工作的乘務組和機組也需要熬更守夜。我聽說,有同事為了能夠安心工作,把自己與孩子隔離開來;還有原本要回家過年的同事,在疫情來臨時,毅然留在了崗位上……

他們站在“暖音”機長的背後

2月4日,CA420航班落地後,劉丹(左一)在接機

最近的晚班,我都會提前給父母打電話,讓他們先休息,可是每次凌晨到家,一開門就能看到燈亮了,媽媽會站在我面前,問:“餓了吧?給你煮個荷包蛋吧?”或者就是:“想不想吃牛肉麵,今天我弄了牛肉醬……”我很愧疚,這要是平時,她早就睡熟了。我速速回了句:“媽,我不餓,你快去睡了。”轉過臉,淚珠便不聽使喚……

這兩天,我總在想,身邊有那麼多自信的笑臉和堅定的眼神,包括我的媽媽,我們一定會打贏這場仗。讓我們一起努力,一起為春天的到來加油吧!


尹文華

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

座標:武漢

年齡:34歲

崗位:建設開發公司工程安全員

疫期狀態:獨自一人留守項目工地

他們站在“暖音”機長的背後

尹文華

20多天前,我還像平常一樣,跟工地上黃色的泥土、各種安全檔案和設備機械“混”在一起,工作結束後回家陪女兒玩“過家家”。然而,疫情爆發了,1月22日,我說服家人帶著女兒先回黃岡,女兒臨走時說:“爸爸,等你回來。”

公司在武漢南區項目負責代建管理工作的湖北籍同事一共有3個,吳佑明和劉義都是水暖工程師。按原定計劃,年初三我就可以換班了。但這場風暴,讓我們的計劃改變了。

從1月22日起,我們哥仨還有在北京的項目經理,通過電話和微信編成了一個“雲戰隊”。在他們的指導下,我不再只管安全和檔案工作了,開始負責項目指揮部所有工作,嚴格執行上級單位和屬地的防疫要求,做完工地全面消毒之後,提前準備復工之後的方案,這種責任感是前所未有的。

這段時間,武漢雨水挺多,擔心排水不暢對基坑帶來隱患,我每天在工地上走好幾遍,看看基坑支護的變化情況。有時我得拿著鐵鍬,如果有基坑底排水不暢就用鐵鍬鏟開,經常弄得自己身上又是水又是泥,不過沒關係,項目安全我心裡就放心了。

他們站在“暖音”機長的背後

2月15日,武漢下雪,這是尹文華獨守工地的第25天。

讓我心裡更加踏實的,是各位同事們,我的微信和電話都被他們“塞滿”了。國航湖北分公司的同事常擔心我消毒水不夠用,工程項目管理中心和機關的同事想辦法給我買口罩,總包單位新七建設集團也協調了防護消毒物資送到項目上來。

這場疫情,也讓我感受到了陌生人的溫暖。機場公安局公共區派出所的王警官,瞭解到我在項目工地全封閉之後沒法出去,就聯繫派出所食堂的員工幫忙買了菜,隔三差五送過來放到門口,有一次連錢都不收,放下菜轉身就走了。

現在,雖然我一個人值守在項目上,但我知道,我不是一個人在戰鬥。我相信,寒夜終將過去,武漢一定能贏,中國一定能贏。



文 / 於麗麗 徐志祥 劉岱 唐瑭

肖月明 張浩然 馬銘涓 劉丹

美編 / 陳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