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蒙古部分法院疫情防控期間開展“無接觸”遠程庭審

新華社呼和浩特2月18日電(記者張雲龍、劉懿德)法庭上,1名審判員、1名書記員在場。10點30分,隨著一聲法槌敲響,審判員王立嵩宣佈:“現在開庭!”

2月17日,內蒙古自治區烏海市海南區人民法院第四審判庭,一起刑事案件正在開庭。審判員、書記員面前的電腦屏幕上,分屏顯示著法官、公訴人、被告人的畫面。

因被告人楊超認罪認罰,這次庭審適用了速裁程序,依法由1名審判員獨任審理。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的關鍵時期,這次庭審的特別之處在於,它是通過視頻系統,進行的一次“無接觸”遠程庭審。

屏幕中,公訴人正在檢察院的辦公室參加庭審。被告人楊超身後則站著2名警察,他在被羈押場所,通過視頻系統接受審判。

幾天前,他拒不配合疫情防控人員工作,還辱罵、傷害一名執法人員,導致有關公務無法正常執行。警方依法將他刑事拘留後,檢方指控他涉嫌妨害公務罪。

庭審中,經核實身份、詢問是否同意適用速裁程序、公訴人宣讀起訴書、被告人認罪認罰、最後陳述等一系列訴訟程序,審判員王立嵩當庭宣判,依法判決被告人楊超犯妨害公務罪,判處有期徒刑10個月。楊超當庭表示服判,不上訴。

記者瞭解到,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內蒙古部分法院開始通過互聯網開展工作。

不久前,呼和浩特鐵路運輸中級法院提出加大工作中應用跨域審判“+”的力度。院長王旭軍說,2019年3月開始,他們就通過該工作模式,開展網上立案、網上送達、遠程開庭、遠程調解等一系列工作。“針對疫情防控實際情況,我們將進一步加大應用力度,為公眾提供高效、便捷、安全的司法服務。”

近年來,內蒙古全區法院不斷提升信息化水平,審判執行工作正步入“智能時代”。據介紹,目前內蒙古全區123家法院同步建成了移動微法院,實現了跨區域立案,同時,電子卷宗、智慧法庭、電子送達、語音識別等智能輔助系統逐步深度應用,明顯提高了審判效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