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曙洞橋:西瓜種植戶育秧忙

海曙洞橋:西瓜種植戶育秧忙

徐智超在查看西瓜秧苗長勢。 (陳朝霞 攝)

記 者 陳朝霞

通訊員 潘海峰 朱燕君

每天一早,海曙區洞橋鎮樹橋村君興農場負責人徐智超都會來到西瓜大棚內,檢查棚內溫度和溼度、查看西瓜苗長勢。自從年前在苗床上播下種子後,他每天都要到地裡“巡視”一番,春節期間也沒落下一天。

在樹橋村周邊,有近20位西瓜種植戶,種植了200多畝西瓜,而整個洞橋鎮春播西瓜面積千餘畝。“一年之計在於春。我們這些西瓜種植戶每天都在盡心盡力呵護著瓜田。”徐智超說。

大棚外,陰雨綿綿;大棚內,顯露春的生機。“種子播下約40天后,待瓜秧出現‘一葉一心’或者‘兩葉一心’,就可以移植到大棚了。”徐智超指著棚內綠油油的瓜苗告訴筆者,瓜秧生長需要陽光,春節期間陰雨天較多,他一直在耐心地等待好天氣,終於在正月十五十六兩天,趁著天晴,“全家總動員”把瓜秧全部移植到16畝瓜田中了。

“吃西瓜香甜,種西瓜太苦。”徐智超是洞橋鎮最早種植“八戒”西瓜的種植大戶,整年在瓜田裡忙碌的他對這句話深有體會。

“由於西瓜田每年需要輪換種植,待上年10月底第二茬西瓜收穫結束後,就要開始新一輪忙碌了。”徐智超介紹,他新一輪種了16畝西瓜,從去年11月開始,先是和家人忙碌了整整一個月,搭建西瓜大棚、整理田地、施底肥、覆蓋地膜,讓20多個大棚“虛位以待”。

接著,要在準備好的苗床上播種、育秧。“平均每畝需種400多株瓜秧,16畝瓜田需要準備八九千株。”站在熱氣升騰的大棚內,徐智超說,播種後,每天的田間管理是必不可少的,除了澆水,還要關注大棚內的溫度、溼度,確保瓜秧沒有病蟲害,這直接關係到瓜秧的長勢,也是5月第一茬西瓜能否豐收的關鍵。

徐智超告訴筆者,將瓜秧移植到大棚後也不能掉以輕心,“3月,瓜苗開花,需要授粉;4月坐果後,當小西瓜長到1公斤左右時,則需要追肥;5月中旬,第一茬西瓜就能上市了。”

對於從2003年就開始種植西瓜的“老”瓜農來說,徐智超對自己種的西瓜產量和品質都胸有成竹。“平時加強田間管理,全部施菜籽餅等有機肥,雖然成本提高了,但是種出來的西瓜口感好,供不應求。”

徐智超透露,去年,寧波市農科院還將君興農場作為洞橋唯一試點,實施“主要瓜類設施輕簡化栽培技術集成研究與應用”項目,在西瓜實驗田裡運用蜜蜂授粉技術代替人工授粉,“坐果率得到提高,西瓜產量提升了20%”。

豐富的經驗、科技助力,加上辛勤的勞動,讓徐智超收穫滿滿。去年,他的西瓜田畝產5000多公斤,每公斤價格在4元至6元,通過老客戶銷售一空。“人勤春來早。從目前看,今冬氣溫偏高,預計西瓜上市將比往年提早一週,又是一個豐收年在望。”徐智超充滿信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