匯聚志願服務力量 形成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強大合力

一句句溫馨的話語、一次次貼心的服務、一張張溫柔的笑臉……自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以來,石棉縣各地的志願者積極行動起來,用行動守初心、擔使命,為廣大群眾送上黨和政府的關懷。

其中,石棉縣依託在去年7月剛成立的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試點),利用其縣、街道、村(社區)三級架構,在短時間內匯聚起了志願服務力量,形成了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強大合力。

參與到疫情防控的第一線,志願者們宣傳疫情防控知識,摸排外來人員,協助公共區域消毒。

汇聚志愿服务力量 形成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强大合力

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願者為群眾排憂解難

直面需求 勇當抗“疫”排頭兵

2月17日,石棉縣新棉街道川心店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願者周莉茹敲響了葛軍家的門。“葛兄弟,又需要買啥菜?家裡有沒有垃圾需要倒,都給我說一下。”每隔兩天,周莉茹總會去詢問葛軍的需求。這對本就是殘疾人士的葛軍來說,便利了許多。

2月8日,石棉縣為全力做好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工作,確定將公交車和出租車暫時停運,加強了疫情防控工作的效果,也不可避免給市民的生活帶來了不便。

周莉茹對小區住戶的基本情況大致瞭解,在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後,她便跟其他志願者一起主動承擔起為小區老人、殘疾人士等提供服務。

“我們還專門成立了居家服務隊,專為社區老人、殘疾人等購買生活用品、清理生活垃圾、開展心理關愛等服務,解決他們生活上的困難。”川心店社區幹部湯璐憶介紹,自2月初成立居家服務隊後,便吸納了50多名新、老志願者加入,佔社區疫情防控工作志願者人數的三分之一。

在疫情發生後,新棉街道新時代文明實踐所下轄的11個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志願者積極行動起來,迅速參與到疫情防控工作中,不需要發佈疫情防控志願者招募信息,就能吸引更多的志願者加入其中,擰成一股繩,傳遞正能量,築牢疫情防控的“紅色堤壩”。

主動“迎戰” 貼心幫扶顯擔當

“你們都這麼辛苦了,還天天幫我們買菜、倒垃圾,太感謝了。”“我們家糧油都沒得了,明天請志願者幫忙買一下。”……18日下午5時,廣元堡社區的“買菜群”準時發來了大家的需求和感謝,“接單”後,志願者們第二天一早便給居民採購到家。

這個“買菜群”其實就是由廣元堡社區實時更新的居家觀察戶和社區新時代文明實踐站內相應志願者組成的便捷式“需求區”。

“我們社區在1月26日確定有居家觀察者後便開始思考建立一種方式去解決他們的後顧之憂。”廣元堡社區黨支部副書記李顯治說,每天都會有社區黨員幹部和志願者負責為居家觀察戶買菜、取包裹、丟垃圾、量體溫,有效化解他們內心的恐慌和一些負面情緒,真正做到隔疫不隔愛、隔門不隔心。

不僅如此,廣元堡社區還根據社區志願者的年齡和技能優勢,對他們在疫情防控期間的工作進行劃分,讓志願者們發揮自己的能力,將防控工作做實做牢。

於是,這才有了90歲的老黨員、志願者陳家權戴上紅袖套力所能及地做好宣傳疫情防控工作;身為農民的張飛軍利用自己種田打藥的經驗,參加到社區消毒殺菌工作中……這些時常在小區門口、村巷路口都能看見的身著“紅馬甲”的志願者身影,守護了群眾的“安全線”,也成為群眾眼裡的英雄。

貼心關懷 “童伴之家”暖人心

自疫情發生後,新棉街道新街社區“童伴之家”為減少人員聚集,按照團縣委要求停止開放。但該社區的25名留守兒童已經習慣了每天到“童伴之家”參加“童伴媽媽”的課後輔導、手工、畫畫、讀書等活動,如果不開放的話,孩子們怎麼辦呢?

這時候在留守兒童口中被稱為“鄧媽媽”的鄧天瓊便主動站了出來。

春節前,鄧天瓊拿著製作的防疫宣傳單,戴著口罩踏上了挨家挨戶看望孩子們的路。詳細瞭解孩子們的情況,並用通俗易懂的話給孩子以及家長講解疫情的最新情況、疫情防控、一次性口罩的回收方法等知識,疏導孩子們的情緒,同時勸導家長儘量不要外出或者參與聚集活動。

而後,鄧天瓊在建立的“童伴之家關愛兒童群”裡面每天推送孩子們聽得懂的防疫知識,及時跟進了解孩子們的健康狀況。

“石棉縣新時代文明實踐中心作為全市首個試點,更應該在此次疫情防控工作中奉獻自己的時代力量。那些奮戰在一線的無私奉獻、甘於付出的‘紅馬甲’,以自己的善舉,凝聚起戰勝疫情的強大力量。”石棉縣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相關負責人說。

疫情期間,石棉縣組織全縣誌願者開展聯防聯控、群防群治、衛生防疫、心理援助、市場監督、輿情控制、應急救援、物資籌集等志願服務活動600餘次,共計1100餘人,覆蓋6萬餘人。

雅安日報/北緯網記者 吳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