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在醫院隔離病區治療,現在挺好的”—記者專訪池州市新冠肺炎確診患者

“發病時,我出現低燒、乾咳症狀,確診後,經過一段時間的治療,我現在感覺身體狀況挺好的。”2月18日,池州市新冠肺炎確診患者胡仲明在接受池州新聞網、池州新聞客戶端記者採訪時,講述了自己正在經歷的治療過程。

“我在醫院隔離病區治療,現在挺好的”—記者專訪池州市新冠肺炎確診患者

圖為感染科隔離病區

胡仲明今年38歲,是池州市東至縣昭潭鎮龍潭村下灣組人,在杭州工作。1月13日,他自行驅車回到老家,期間沒接觸過有武漢旅居史人員,但與本村後期確診人員方某某有過密切接觸。

1月31日,他開始出現低燒、乾咳症狀,想到之前與確診患者接觸過,胡仲明立即自行在房間隔離,居家觀察兩日後,症狀無明顯好轉。2月3日,他向村幹部彙報了自己的狀況,於是被作為疑似新冠肺炎患者送往東至縣中醫院進行隔離檢查。

從2月3日到現在

胡仲明在這個與外界“隔絕”的小世界裡

都經歷了什麼?

↓ ↓↓

“在東至縣中醫院集中隔離區是我最受煎熬的日子,去了以後,醫院先是安排CT檢查和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再就是以觀察身體狀況為主,每天醫生和護士定時定點檢查身體、送藥和送餐。”胡仲明說,在隔離區等待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及複核結果期間,他既期待又害怕,直到2月8日,他被告知檢測結果均呈陽性,確診為新冠肺炎。那一刻,他心理壓力達到極限。面對一切的未知數,帶著恐懼和擔憂,確診當晚他被轉到了池州市人民醫院接受治療。

胡仲明被確診為新冠肺炎患者後, 一直在市人民醫院接受治療。“治療期間, 醫務人員每天查房數次,一直密切觀察我的病情,他們還利用查房的機會對我進行心理疏導。”胡仲明說,從起初帶著恐懼心理來到治療病房,到現在十分有信心抵抗病毒,這轉變都要歸功於一線抗疫醫務人員的關心。

“我在醫院隔離病區治療,現在挺好的”—記者專訪池州市新冠肺炎確診患者

圖為醫務人員為患者送餐

胡仲明告訴記者,他在兩人間病房進行隔離治療,每天早上7點多,護士前來給他進行第一輪體溫、血壓、血氧飽和度檢查,吃完早飯,他開始吃藥、輸液、霧化治療。午飯後,他中午休息一個多小時,下午繼續進行第二輪檢查,檢查完重複吃藥、霧化治療。晚飯後直到23時,護士還要進行第三輪檢查,這樣一通操作下來,才意味著一天的治療過程結束。

“我在醫院隔離病區治療,現在挺好的”—記者專訪池州市新冠肺炎確診患者

圖為醫務人員為患者打開水

“記得有一次護士近距離給我打針輸液時,她的黑眼圈透過佩戴的護目鏡都能看得很清楚。”胡仲明說,醫務人員一天的操作程序看似簡單,其實操作起來很不容易,這從他們很重的黑眼圈裡就能看出來。他們承受著被感染的風險,幫助患者治療,陪他們聊天緩解壓力,還要承擔隔離病房的生活照顧和消毒工作。

“我在醫院隔離病區治療,現在挺好的”—記者專訪池州市新冠肺炎確診患者

圖為醫務人員給患者打針輸液

採訪中,胡仲明幾度哽咽,他說:“說到幫我治療的醫務人員,我不知道該如何表達感謝,在我住院治療的第二天,咳嗽得厲害,已經無法行走,感染科的桂醫生穿著厚重的防護服推著輪椅送我去做CT檢查。由於我較胖,加上醫生穿著防護服行動不便,我感覺他使出全身力氣推我前行,把我送到CT室後,隔著厚厚的防護服,我也能感覺到他已汗流浹背。”

剛來到確診隔離病房進行治療的患者,都有孤獨恐懼的時候,胡仲明也不例外。好在有個微信群,在群裡,醫務人員除了對患者身體狀況進行實時檢測外,還會對患者進行心理疏導,為患者重建心理防線。

“我在醫院隔離病區治療,現在挺好的”—記者專訪池州市新冠肺炎確診患者

這個微信群名為“感染科隔離病房群”,裡面是我市確診新冠肺炎的患者和醫務人員。胡仲明告訴記者,在群裡醫生每天會詢問患者的身體狀況,醫患之間還會聊天緩解消極情緒。他一開始進群的時候,由於內心恐懼不安很少說話,但和這群醫患“朋友”相處久了,現在感覺大家勝似親人。

“我在醫院隔離病區治療,現在挺好的”—記者專訪池州市新冠肺炎確診患者

“我現在在群裡除彙報自己每日的身體狀況外,還經常和大家聊天,互發些生活照。”胡仲明說,在接受治療的10天裡,醫務人員一次次的開導和鼓勵,讓自己打開了心結,現在他已不再恐懼害怕,他更有信心去戰勝病毒。

採訪時,記者瞭解到,胡仲明已做了CT 和核酸複查,目前結果未出,期待他的好消息,也致敬抗疫一線的醫務工作者。

主辦 / 池州市人民政府辦公室

承辦 / 池州市數據資源管理局

協辦 / 池州新媒體中心

來源 /池州日報 記者 鄭媛媛/文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