牧心:女兒高三備考的那些日子(高考倒計時110天)

今日隨筆:(天天上網課,你的孩子,眼睛還好嗎?)

突如其來的疫情,讓大部分孩子們過了一個不能出門的長假期,也難得享受和平日忙於工作的爸爸媽媽朝夕相處的時光。

當然,沒有了線下輔導班的神獸們,還是逃不過各大線上課程和學校網課的輪番轟炸,線上教育百花齊放,各顯神通,連學校的老師也紛紛向十八線主播華麗轉型。

牧心:女兒高三備考的那些日子(高考倒計時110天)

最擔心的還是他們的視力,很多媽媽在群裡討論,疫情過後,醫院眼科和眼鏡店會格外紅火吧?

為了保護好孩子的視力 給出以下幾點建議:

1 、手機、IPAD或者電腦只能用於網課學習。同學們不得在學習之餘,繼續玩各類網絡遊戲,加重眼睛的負擔。這一點家長朋友一點要嚴格控制。

2 、網課學習時應堅持 " 三要 " 。即:①坐姿要端正,眼睛與手機、IPAD或者電腦距離應為 30-35 釐米。②上完1節課後,要休息片刻或向遠處眺望一會兒;⑶要把手機亮度調整為“護眼”狀態,使光線強度適宜,另外房間要具備良好的採光和照明。

3 、積極參加室內體育鍛煉,增強免疫力防控疫情的同時,要認真做好眼保健操,減輕眼睛疲勞,保護我們的視力。

牧心:女兒高三備考的那些日子(高考倒計時110天)

除了每天堅持做眼保健以外,可以進行以下訓練:

【轉眼法】

選一安靜場所,或坐或站,全身放鬆,清除雜念,二目睜開,頭頸不動,獨轉眼球。先將眼睛凝視正下方,緩慢轉至左方,再轉至凝視正上方,至右方,最後回到 凝視正下方,這樣,先順時針轉9圈。再讓眼睛由凝視下方,轉至右方,至上方,至左方,再回到下方,這樣,再逆時針方向轉6圈。總共做4次。每次轉動,眼球都應儘可能地達到極限。這種轉眼法可以鍛鍊眼肌,改善營養,使眼靈活自如,炯炯有神。(注意:頭頸不動,極力,慢,轉到後頸發酸時,立即按摩頸部,直至酸感消失。)

【眼呼吸凝神法】

選空氣清新處,或坐或立,全身放鬆,二目平視前方,徐徐將氣吸足,眼睛隨之睜大,稍停片刻,然後將氣徐徐呼出,眼睛也隨之慢慢微閉,連續做9次。

【熨眼法】

此法最好坐著做,全身放鬆,閉上雙眼,然後快速相互摩擦兩掌,使之生熱,趁熱用雙手捂住雙眼,熱散後兩手猛然拿開,兩眼也同時用勁一睜,如此3~5次,能促進眼睛血液循環,增進新陳代謝。

【望遠訓練】

少年眼球處於生長髮育階段,調節力很強,每天可進行一定時間的望遠訓練。如清晨眺望遠處的建築物或樹木,或在夜晚辨認天空的星斗,還可以在日常休息時對遠處某一目標進行辨認,認真對待望遠訓練並持之以恆,對預防近視眼的發生和發展是很有收益的。

為了不讓孩子近視,父母們已經殫精竭慮:買護目檯燈,限制玩手機/ iPaD /看電視時間, 督促在學校認真做眼保健操,做各種睫狀肌收縮恢復訓練,扎耳針、刺穴位……

牧心:女兒高三備考的那些日子(高考倒計時110天)

為什麼父母的努力效果卻並不明顯呢?

因為有關近視的流行認知誤導了家長,導致家長採取的防近視措施不得要領。有的直接無效,有的則缺少正確前提條件,最後變得徒勞無益。

要想識別出哪些措施有效,就必須先理解何為近視。

近視是眼軸生長超出了24毫米的正常範圍,眼軸過長,導致眼球聚焦的圖像,呈現在視網膜前方,出現視物模糊,只有帶上近視鏡才可以輔助將物像聚焦到視網膜上。

這就是近視。

牧心:女兒高三備考的那些日子(高考倒計時110天)

真近視是眼軸發育時,生長過長造成的。通常10歲孩子的眼軸大約在21毫米,但是近年的調查卻發現,很多孩子10歲時,眼軸就已經達到24毫米。

家長認為的睫狀肌疲勞導致視力模糊,並不是真近視,只是假近視,過程可逆;而眼軸變長,超出正常範圍,是真近視,過程不可逆。

同時,真近視並不是假近視發展來的,兩者是相同現象後,不同的機制,一個可逆,一個不可逆。

遺傳因素、環境因素組合到一起,是近視的最終決定力量。

同樣的環境因素,比如採光不好,對不同的人會有不同的影響。遺傳上有不利因素的人,會對不利環境因素反應更為敏感。

我們會聽到這樣的陳述:我不管怎麼打著手電筒在被窩偷看小說,也沒有把自己搞近視。這樣的個體,可能在遺傳上,對環境的適應性更大。

遺傳因素不可控,我們能夠控制的只有環境因素。

對於現代人類來說,視近活動幾乎無可避免。疫情時期宅在家,作為平衡,家長需要提醒孩子眼睛多遠眺,多休息,並每天保證一定量的室內活動時間,組合在一起,才是降低近視的有效策略。

牧心:女兒高三備考的那些日子(高考倒計時110天)

疫情終將過去,等到病毒消散,父母們別忘忘了帶孩子們多做戶外運動,控制視近時間的總量,這是緩解近視最有效的措施。

中國已經成為世界上近視發病率最高的國家之一,患病率超過50%,在大學生人群中甚至可達80%以上。

千百年來,人們晚上就是在昏暗的燈光下,或與老人說說過去的事情,或夫妻聊聊家常,或兒女繞膝絮談淺笑,然後早早睡去。但這樣的生活,已經一去不復返了……

我是 ,來自 ,歡迎您的關注,讓我們一起陪伴孩子快樂成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