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越是為家裡付出很多的人,反而不被家裡人尊重”,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時光瀲灩滴墨盛放1


說的太現實了。

人人為我,我為人人。但家裡可不是這樣的,對家裡不斷奶,就象你的付出,就是你的責任應該的。家庭的依賴性越高,付出的越辛苦。

特別是孩子長大了,在工作不順心時,都認為父母沒本事,好的工作好象都是父母能給的。


林奕希


乾的越多“錯”得越多!費力不討好唄,反而什麼也沒幹的成“好人”了,上哪講理喲!倒黴的都是有孝心的!因為他她們是善良的人!心是熱的!就難免要受“委屈”了,沒辦法啊!自作自受啊[流淚]


威爾金森019


這是一個普遍存在的問題 ,在家裡默默付出,履行較多義務的人不僅不被尊重,而且是受傷害最痛的那個人。一娘養九子,九子不一樣,不是每個子女都有愛心和孝心的,在家裡總有一位只做不說的人默默的付出,其他兄弟姐妹有隻說不做的、有既不說也不做的,也有說的多做的少的,也有把別人當傻子的。家庭就是一個小社會,社會上的一些現象在家裡都有表現,人與人之間面對權利義務、面對金錢利益,耍心眼、玩心機,耍手腕,在家裡也是表現的淋漓盡致。事後又有幾個人懷有感恩之心,尊重為了家庭、為了兄弟姊妹曾經默默承擔付出較多的那個人呢?幾乎沒有人會換位思考,考慮對方的感受,甚至事過境遷卸磨殺驢傷害對方。這一切都是金錢至上在家庭、在親人之間赤裸裸的反映,這也是人們常說的一句話“好人沒好報”在家庭裡的具體表現,社會上以自我為中心自私自利金錢至上重利輕義的不良風氣已經蔓延到了家庭內部,在親人之間都有表現。


用戶無線符點


為提問者點贊👍!這個問題問得好。我個人深有體會。我父母六年前搬來和我住一個小區,之前一直和兒子住在一起,他們一起生活27年。六年間,我負責他們所有的事情。結果,就像提問的網友所說,付出的越多,越不受待見。身邊也有很多經歷和我一樣的朋友,所以說,傷害的都是最親的人。在父母眼裡,你永遠都是他們的孩子,誰對他們好,他們就會批評誰。反之,不敢。父母老了,我們能做的就是盡全力讓他們開心快樂,因為他們是父母啊!


流星劃過的痕跡


這是真的,我八五年結婚,一心想家庭和睦,一進門就搶活幹,尊重婆婆,可是一年多,婆婆就去世了,老公是他家兄弟姐妹七個當中最小的一個,剛出生兩個月他父親就去世,他媽就專痛他,把他慣的好吃懶做,而且會罵人,婆婆去世後,我女兒已出生,又懷了兒子,老公什麼也不管,我一點辦法也沒有,叫老下田,他說他腰疼,叫他帶孩子,她說他沒睡好,與他吵,他跑外面躲著玩,借一堆債,過年了,家裡要債的不斷,沒辦法,那時要離婚,兩孩子怎麼辦,留給老公,必定餓死,帶去嫁人?那時農村缺吃少穿,誰敢接受兩個孩子的女人?可憐我,白天工地上做小工,兩塊錢一天,夜裡有月亮還要下田,到地裡,用兩籃子挑著兒女,吃盡了人間沒人吃過的苦,孩子小的時候,都喜歡我,生怕離開我,可一結婚,大變樣,反而覺得他爸好,說我什麼本事,沒給他們創造好的條件,真是有苦說不出,現在,我在打工,養老公,還要養九十歲的老孃,我自已也奔六了,。有時想想,這是命,我的命太苦了!


美好未來4984


有人說"越是為家裡付出很多的人,反而不被家裡人尊重",你認同這句話嗎?為什麼?

自己是老二,大哥從小就不聽話,經常捱罵,慶幸自己父母不愛打孩子,但是鄰居就不一樣了,小時候和鄰居住得很近,紅磚房,也就一牆之隔,還不隔音,中午吃飯時經常聽見鄰居叔叔罵兒子。

他兒子很勤快,總是默默無聞的,砍柴(80年代還燒柴)、煮飯菜、餵雞、做家務,放學了還時常到地裡收玉米,經常做農回來被他爸罵沒用的東西,反正很難聽,吃飯時真的是實在聽不下去,每次兒子夾肉都會被罵幹活沒用學習沒出息之類的話,然後就把肉都給妹妹吃。

如今鄰居兒子己經四十多了,頭髮掉了一大半,還是和十幾歲那樣矮矮的,但比以前胖了點,還害了糖尿病,他妹妹已經嫁人了,很少回來,他爸在城裡買了套房子,就住我家樓上(單位集資房),但他結婚後和老婆租房子外面住,只是偶爾給老人帶帶孫,現在兩個人見面也是一聲不吭,鄰居叔叔也老了,再也怒不起來了吧,但相信他兒子心裡的傷疤應該會很難癒合吧!


可為什麼會出現這種吃力不討好的事情呢?或許更多的是父輩的原因吧。

1、情商低

父親是一個講話不饒人的人,從來不懂得別人的感受,父輩人很少對親人表達愛意,很少溝通,特別是農村,說話粗獷,動不動就拿棍子,父親小時候也是沒少捱打。

2、大男人主義

男人在父輩的眼裡都是頂天立地的,不管他是不是小孩,只要他是男子漢,就要擔起這個家,特別是老大;父親也是家裡的老大,所以對這一點也是深有體會。

3、打死不離親父子

就拿鄰居說說吧,當年鄰居叔叔看到他兒子在和我們玩踢石子,便怒氣衝衝地衝過來,一腳踹向他兒子,別人都是對著肉多的地方,可他卻管你三七二十一,看哪踹哪,就一抬腳踹到了他兒子背部,往前趴了個狗吃屎,嚇得我們幾個小孩愣在那好久,哪知竟只是忘了餵雞,而發了那麼大的火。


跟他們十幾年鄰居,這種事沒少發生,不過現在他兒子確實沒離開他,不知是生活上沒辦法還是已經釋懷了,總之應了那句"打死不離親父子"吧。

4、討老婆生子,勤做工討吃,在家做皇帝,在外做奴隸

很現實的說,很多人為生計,在外務工受氣,回到家一肚子悶氣不知往哪發,但家是一個人敞開心扉的地方,父輩很多時候不懂得如何溝通、如何分憂,更多的將怒氣發在了家人身上,感覺在外掙錢的就是老大,回到家裡一切都得服務於掙錢養家的人似的。

總之一句話,家是充滿愛的地方,溫柔的港灣,避風的會所,包容、理解、分享、分憂,家是你放下戒備,盡情享受的地方,善待家人就是善待自己。


昱喆子情感


我來回答這個問題,農村有句俗語:寧做大驢子大馬,不當大兒大女。我家是農村,沒爺沒奶奶,兄弟姐妹六個,生活很困難,一天吃一頓麵條,那就是最好的伙食。

我離家出門早,結婚生活在縣城,月工資三十來元,勉強能顧住生活,可爹媽把小弟小妹都往我家塞,一住就是好幾年。

那時候,心疼爹媽負擔重,小弟小妹們可憐,既管吃又管住,還要功他們上學。那時候,生活雖苦,總覺得是親人。

可現在,小弟跟我住了六七年,我親自送他去上大學,小妹也結婚成家在城裡住,父母去世了,我是老大。

可幾個小弟小妹現在混的比我強,不要說幫我忙,就是去吃頓飯,還要自己去掏錢買。有時還笑話我混的不勝人。過去的恩情忘得一乾二淨,啥叫親情?啥叫兄弟姐妹?不要說尊重你,見了都心寒。


風雲劍90031177


認同

我們家很多就是這樣的,爺爺奶奶對爸爸和叔叔就是如此。叔叔嬸嬸在運城買房安家了,爸爸在爺爺奶奶年紀大以後就不外出打工了,爺爺奶奶可以說除了能自己做飯什麼事都是我爸媽來做的,如若他們交代的事忙的忘了或者沒做好,就會捱罵。舉個例子,夏天爺爺要喝啤酒,爸爸去看正坐月子的我 ,本來是回來買的,結果只買了涼皮和燒餅,忘了啤酒,爺爺就一頓痛罵“讓你買啤酒🍺,你買涼皮,我胃都涼了還讓我吃涼皮。”我就想說“胃涼了還要喝冰啤酒(心裡這樣想的)”。還有就是奶奶冬天生病住院了,我家和我叔家輪流伺候,出院以後(還是一直臥床),叔叔就回市裡了,一直是我爸媽伺候,但奶奶和別人一說起來就是她小兒子(我叔)一聽她生病,班也不上了就去醫院伺候了,吃飯的時候買這個吃的那個吃的,伺候多好多好,一概不提我爸媽。再比如,我和我哥早參加工作,一工作就開始每年過年給奶奶紅包,家裡的烤箱,電磁爐,微波爐,電餅鐺都是我買的,哥哥就給奶奶換了一個四十三寸的電視,而,我弟(叔的兒子)參加工作幾年了,也沒給過錢,相反,奶奶那總會悄悄給他們兄妹錢,而幹活總是我和我哥的,最簡單的就是灌水壺,我妹23歲了,我爺爺奶奶怕她會燙著自己,喊我(當時懷孕三個月)去灌水壺,炒菜等等,說什麼你妹妹太小做不了,還是你做吧!和外人說起都是那倆兄妹多懂事,多孝順。呵呵了都

孝順,對家人付出,都是本著良心做的,雖然不討好,但自己還得一直做,無愧於心罷了!


火寒毒


不認同!除非你無原則的付出讓受幫人無休止的當成索取你的籌碼,即所謂的"升米恩,鬥米仇",最終的結果不被尊重很正常。我自從大學畢業工作後就開始為家庭力所能及的付出,這種付出不僅僅是對父母的回報,更是對兄弟姊妹的拉扯,根據兄姊們的不同情況,給予不同的幫助,把三妹培養成大學生並助其參加工作;弟弟不好好學習,弄出打工,幫買戶(農轉非),買養老保險(手續寄放單位),娶媳婦,直至和三妹一起又拉弟落腳我居住的城市……哥哥蓋房,侄子娶妻,即便是家裡兄弟、嫂子和媳婦兒鬧矛盾也的我調和,樣樣操心,事事幫助,正如我家屬說:"你在你家應名是姐姐,實則是媽的角色……",這過程中雖然因為我們家沒少和家屬"鬥爭",但我幫我家人的行動一直沒停過,因為感恩父親對我的培養。但幫他她們有個原則,是大家小家兼顧,寧原自己省吃儉用,吃苦受罪,也要盡力兼顧好各方,儘管這樣,為此也沒少受氣——丈夫認為擔子太重,不聊則已,一聊就吵;父親認為給的太少,大事小事找你,還不時在女婿面前明目張膽的要錢,至使我在中年正當時左右受氣,長期焦慮,終於得了一場大病,差點要命。本人不僅對自己家人無微不至的照顧,婚後對丈夫家人同樣熱心,孝敬公婆不說,大姑小叔子能幫的盡力去幫,至使我生病時,二大姑姐三年每晚過我家給洗衣做飯,她白天做買賣(她們全家是我們拉扯出來的),回小叔家,弟媳熱氣騰騰的牛奶,熱呼呼的雞蛋給你端在面前,足以說明一切。一是丈夫對你好,一是我認為你真的為他她們付出得到的回報……總之,現在我們兩邊的兄弟姊妹們因為團結一心,共克時艱,並經過各自的勤奮努力,終於走出"沼澤"都過上自己算不錯的小日子(不能與別人比,與自己的過去比),逢年過節,受助過的小輩甚至同輩都要過來看我們,特別是家中有事時,跑前跑後,更顯示出他她們那種對我們特別的感情。讓我深深感受到"留下青山在,過後有柴燒","授人玫瑰🌹,手有餘香"的感懷!家庭小社會,在父母兄姊相處的過程中不能說沒有矛盾,但是要有原則!你的付出不能被受幫人"綁架“,哪怕是父母!不能一味的滿足他她提出的所有要求,其中有些要求肯定有悖常理的,例如:我父親在我弟結婚時嫌我拿錢少,其實我當時剛買房,自己手頭也緊,但明的暗的我認為就我當時的情況也給的不算少,加上三妹本來給了不少,又拿來不少錢“露白"(讓父看見),但我認為是個無底洞,不讓其給,但人家給付了主持攝影費,妹子有事提前走了,我想在父親面前為她美言幾句,沒想到父親不僅不領情,還說話很難聽,衝我來了,言:“你的今天是哪來的?……芸芸,幾言不合父女大吵一頓;某親戚借錢,獅子大開口,我們認為非常震驚,後經兩口子相商婉拒;等等類似親戚想把你當“肥肉"吃的試探性的事真還不少。經驗告訴我,你一定要讓受幫人明白,付出是愛!愛是奉獻,不是索取!我幫你們是在我力所能及的範圍內願意幫你,是有底線的,不是你想讓我幹什麼我就幹什麼,超出底線,任何人都不行。這話也得繞著彎讓他她知道,慢慢的誰都不敢輕易放肆,並且是原則性靈活性把握好,不和其太過計較,太居功自大,該幫時還是幫,最後才能贏的尊重。三十多年來,我為家中真的一直在付出,付出了很多,即是生病後也沒停下,雖然有過很多苦澀,受過很多委屈,但真的是最後受到極大的尊重,心裡也有一種成就感!而不是付出越多,越得不到尊重。人之所以付出越多越得不到尊重,是因為你無原則的付出到至的,要知道:`人不適貫’,今天說給我借一萬,你借了但不還:明天和你借10萬,你又借了又不還;後天敢和你借100萬,但這回你說沒有沒借給,於是他不僅不懂感恩,還到處罵你……你哪來的被尊重?事實證明,無原則的付出最終得不到尊重!有原則的付出是會受到尊重的!


好事成雙猜倆字


我非常認同網友說的這句話:“因為你持續不斷的付出,讓家裡所有人都形成了‘你應該’的慣性思維。這種慣性思維讓他們心安理得地享受著你的付出給他們帶來的好處。”

正因為如此,所以,當你從某一天開始付出的少了些,家裡的那些人那種很不滿的言行你會隨時聽到、看到。

這就是人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