抗疫情保民生|這家讓省長吃“閉門羹”的敬老院,疫情防控真硬核

“最近疫情形式嚴峻,請不要進入敬老院,特殊時期,希望理解。”2月2日下午,江蘇省長吳政隆採取“四不兩直”方式赴揚州儀徵真州鎮敬老院檢查疫情防控工作,卻被敬老院院長趙雪梅“攔”在了大門外。

這條新聞經當地媒體報道後,市民們紛紛點贊這家讓省長吃“閉門羹”的敬老院疫情防控真“硬核”。防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真州鎮敬老院都有哪些“硬核”措施?取得了怎樣的效果?揚州全市養老機構疫情防控情況如何?

閉門羹與通行證

來到位於茶蓬村的真州鎮敬老院,筆者看到大門口張貼的《關於嚴防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實施封閉管理的通告》尤為醒目。

“所有來訪人員都不準進入敬老院,你看能不能就在這裡採訪?”在敬老院大門外,趙雪梅帶著歉意對筆者說。

“那天下午,我剛安頓好老人們晚飯,正準備外出辦事,看到有人來訪便攔了下來,真不知道是吳省長一行。”趙雪梅回憶道。

在敬老院門外,吳政隆問得很細緻:“現在有多少老人住在這裡?”“每天測幾次體溫?”“對回家過年的老人採取什麼防護措施?”“如何嚴格管理工作人員?”

“真州鎮敬老院目前居住的老人有30人,集中供養分散居住的五保老人有60人……”趙雪梅一一作答。

吳政隆點點頭說,老年人體質相對較弱,是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請大家繼續做好工作,嚴格把關、嚴密措施,密切關注老人們的身體狀況,照顧好飲食起居,管理好工作人員,用我們的辛苦指數換取老人們的平安健康指數。

儘管吃了“閉門羹”,吳政隆還是很滿意,對趙雪梅說:“疫情期間,看到你們實行封閉式嚴格管理,我就放心了。”

“謝絕來訪,杜絕外出。”趙雪梅介紹,為把傳染源擋在門外,敬老院立下了這樣的規矩,這才有了讓省長吃“閉門羹”的一幕。

這段時間,在真州鎮敬老院吃閉門羹的還有很多,儀徵市民政局、真州鎮領導來檢查疫情防控工作,同樣是被趙雪梅攔在門外聽工作彙報。

“還有一些老人們的親屬要來探望拜年,我在電話裡說,老人身體都挺好的,打電話或視頻拜年就行了,你們不需要來,來了也不讓進門。”趙雪梅笑著說。

筆者瞭解到,在疫情防控期間,並不是所有人都吃了閉門羹,這家敬老院還發了一張“特別通行證”。

“他是在我們敬老院居住的一位城鎮‘三無’老人(無妻子、無兒女、無經濟來源),今年64歲,名叫高有華。”趙雪梅介紹,大年三十,老人的姐姐、姐夫將其接回家過年,沒住幾天,老人在電視裡看到疫情相關報道後,就要回敬老院,說“敬老院就是我的家,外面有病毒,家裡最安全。”

是否讓高有華老人回來?接到老人姐姐打來的求助電話後,趙雪梅組織開會,大家討論了可能存在的風險,但最終還是決定,敬老院就是老人的家,這個時候,哪有不讓老人回家的道理。

隨即,敬老院工作人員兵分三路,趙雪梅帶人調查高有華及其姐姐一家人的行動軌跡,確認他們春節期間基本在家,沒有接觸從疫區返回人員。

保健醫生繆德均對接上級疫情防控部門,將老人回院的流程、消毒措施、如何隔離居住等進行了細化。

留守人員則整理出遠離老人居住區的一間房,迅速佈置妥當。

1月28日,大年初四,在得到上級部門批准後,高有華終於回“家”了。工作人員對其進行了全面身體檢查,全程佩戴口罩、進行消毒,迅速送至隔離房;每天由保健醫生測量兩次體溫;一日三餐送到窗臺,讓老人自取……如今10天過去,老人未出現任何身體不適症狀。

“這幾天,雪梅有空就來看我,隔著窗戶,戴著口罩,聊些家常,讓我感覺日子好過多了。”高有華在電話裡接受採訪時說,回到敬老院這個“家”,不管遇到啥事,自己都心安了。

順心意與硬措施

每年大年初一的團圓餐,是真州鎮敬老院的傳統,今年還搞不搞?

有人提出,現在疫情防控形勢這麼嚴峻,老人們聚餐風險太大了。

也有人提出,老人們一年到頭就盼著這兩天能熱熱鬧鬧,要想辦法順他們的心意。

趙雪梅和大家商量後,決定團圓餐繼續搞,但只“餐”不“聚”,採用分餐制。

1月25日,大年初一,院外稍顯冷清,院內卻處處溫情。一大早,趙雪梅和工作人員戴著口罩,挨門給老人拜年、發紅包、送大禮包。

中午,留院過年的老人吃上了熱乎又美味的團圓餐。雖是分餐制,但菜品豐盛,愛喝酒的老人還領到了二兩好酒。

“雖然沒和家人團聚,但這個年過得照樣有滋有味。”65歲的杜志洋老人說,“親人很牽掛,可在疫情結束前我不打算回家,這是對自己負責,也是對社會負責。”

養老機構要順著老人的心意做好服務,但有時候也要“逆”著老人的心意,特別是防控疫情的時候。

“我們要求老人們走出房間都要戴口罩,很多老人不願意,說戴上口罩喘不過氣。”趙雪梅說,還有老人“據理力爭”,稱敬老院防護措施做得好,只要不離開院子“不礙事”。

“叔叔阿姨們,戴口罩可以阻隔病毒傳播。最近是防疫特殊時期,儘量不要出門,出門就要戴口罩。”每天,趙雪梅和工作人員都會細心地幫每位老人戴上口罩,耐心講解疫情防控知識。

“我們還組織不願意戴口罩的老人,在各自房間看電視上的報道,我‘解說’,趙院長在旁‘幫腔’。這些老人逐漸意識到了疫情的嚴重性,都開始戴口罩了。”繆德均笑著說,以往老人們愛扎堆聊天、下棋,這段時間敬老院要求聚在一起不能超過兩個人,大家也做得很好。

疫情防控,養老院對老人們“軟硬兼施”,對工作人員則是“一硬到底”。

1月22日,接到上級通知,真州鎮敬老院便緊急召開疫情防控工作會議,成立了疫情防控工作小組,制定了工作清單和應急預案,併購買了口罩、消毒液、酒精及電子體溫計等產品。

工作人員上下班途中必須戴口罩,回家後不得與外人接觸、外出;上班時首先在門衛處測量體溫,並噴灑消毒液,方可進入;上班全程佩戴口罩,值班值守每日記錄;食堂、房間等區域“一日兩消殺”,每位老人上午和下午都要測量體溫……大家按照工作清單標準化落實,不留死角,不留盲區。

謝絕來訪、杜絕外出,老人有事怎麼辦?“前天有老人要出門理髮,趙院長說我來幫您剪。剪好後,圍觀的老人們都爭著要理髮。趙院長一下午為5位老人剪了頭。”繆德均說,至於為老人助浴、搓背,更是敬老院工作人員的必備技能。一位老人感慨道,“你們的父母都沒享過這個福啊!”

“做好養老工作,就要像吳省長所說的那樣,用我們的辛苦指數換取老人們的平安健康指數。”趙雪梅說。

一盤棋與零感染

筆者獲悉,真州鎮敬老院只是揚州養老機構積極穩妥開展疫情防控工作的一個縮影。

從1月26日起,揚州116家養老機構一盤棋,全部統一實施臨時封閉管理,每天檢測院內所有人員體溫,內部一天消毒兩至三次。全市社區居家養老服務站點全部關閉,居家養老服務工作全部暫停。

“全市共制定養老機構疫情防控措施32項,開展了養老機構封閉管理專項督查,有針對性地做好養老機構疫情防控工作。”揚州市民政局養老服務處副處長丁春利介紹。

儀徵市民政局向老年人發出《給老年朋友的一封信》,幫助他們消除不必要的恐慌心理和緊張情緒。

針對機構老年人的飲食安全,邗江區民政局安排附近社區定時運送蔬菜肉類到養老機構。

廣陵區民政局、生態科技新城社會事業局安排工作人員把老年人一日三餐送到老人房間,實行分房分餐。

“省、市領導最近對我市養老機構進行了暗訪,對封閉管理工作紛紛給予了高度肯定。”丁春利說。

“疫情防控是一項系統工程,民政部門要聚焦主業,守土有責,履責盡責,所有民政系統幹部職工要一如既往發揮孺子牛精神,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在日前召開的全市民政系統疫情防控工作視頻會議上,揚州市政協副主席、民政局局長王振祥說。

王振祥說,下一階段,揚州市民政系統要繼續做好養老機構的封閉管理,嚴把機構入口關,嚴把機構防護關,加強對老人的關懷,嚴格報告制度,加強明查暗訪,嚴格細化、落實各項工作措施,確保各類養老機構(包括社會化運營的敬老院、公辦民營敬老院、公辦養老院、敬老院等各類養老服務機構)零感染。

(曾漳龍 章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