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八大業務構建生態體系 阿里雲究竟能給文旅做什麼?

聯合八大業務構建生態體系 阿里雲究竟能給文旅做什麼?


相信寒冬終將過去,春天也一定會來


旅行社停團、景區停業、酒店歇業……一場疫情讓中國旅遊業遭受巨大沖擊,損失慘重。目前,疫情影響一直在延續,何時會迎來拐點也尚未可知。在這樣的情況下,文旅企業該如何自救,又該在疫情窗口期做些什麼?


近日,阿里雲智能文旅行業解決方案負責人劉振宇接受了聞旅採訪,並分享了疫情之下文旅企業應對策略。他表示,相較於2003年SARS,此次的新冠肺炎疫情對旅遊行業造成的影響更為重大,SARS結束後旅遊行業用了6個月才全部恢復,而此次疫情,旅遊行業想要完全恢復大概需要9-12個月的時間,這期間對於旅遊企業來說,既是困難期也是發現自身不足,查漏補缺的好時機。


1

關門停業、活動取消,疫情下景區損失慘重


2月8日元宵佳節,也是南嶽景區關閉半個月的時刻,往日繁華的景區不見了人流湧動,為防止疫情傳染擴散,南嶽區已經相繼取消了南嶽春節廟會、初六趕集等一切聚集型活動,也是國內首批暫停開放的5A級旅遊區。關閉半個月時間,該區旅遊收入直接損失將近6億元。


湖南張家界武陵源景區同樣如此,為了迎接春節到來早早開始準備,然而因為疫情影響不得不關閉景區,取消聚集活動。據武陵源區委旅工委辦公室初步估算,1月26日至2月9日,武陵源各景區(點)共損失直接門票收入約7846萬元,預計第一季度武陵源全區旅遊總收入虧損約54億元。


疫情影響遠不止於此,為了控制疫情,全國已有多地風景區發佈公告,宣佈景區部分或全部關閉,相關節慶活動也隨之取消。其中僅廣東省因疫情關閉的A景區就達384家,雲南省也有545家景區關閉,且因為疫情的不明朗,何時能夠重新開門迎客都尚不確定。


“疫情使得旅遊行業整體都遭受斷崖式下跌,景區肯定不例外,停業導致大部分景區都已經沒了客流量,但這並不意味著景區的運營就該停滯了。利用這個時期,景區等旅遊企業應該利用這段時間自省,當線下觸達消費者的路徑受阻,是否還能通過線上渠道維繫與消費者的連接,企業內部應對突發事件的協同是否高效,只有認識到不足,及時的補齊短板,才能推動企業不斷創新、行業不斷進步。” 劉振宇這樣講到。


儘管旅遊市場整體受創,但相較於OTA、旅行社,景區似乎顯得更為被動,依靠線下實體景區與遊客產生緊密關聯,一旦通道被切斷,有多少景區能夠通過線上與遊客維持聯絡,另尋他途減損,少之又少。


聯合八大業務構建生態體系 阿里雲究竟能給文旅做什麼?


此次新冠疫情對於景區來說,是衝擊的同時也為景區上了生動的一課,就是數字化服務能力的重要意義,將業務由線下向線上延伸,提升數字化服務能力對於景區來說勢在必行。


“相較於17年前SARS時期,景區的互聯網思維已經有了顯著的提升,國家也一直在提倡智慧化旅遊、智慧化景區建設,但目前來看,能提升的空間還很大,這也是疫情在給景區造成損失的同時,給景區帶來的新思考和新推動力,而阿里雲也希望為景區等旅遊相關企業的數字化進程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


2

阿里雲聯合八大業務,助力景區提升抗“疫”能力


這並不是一句空話。據瞭解,

2019年12月,阿里雲已經宣佈將聯合天貓、高德、釘釘、餓了麼等8大業務,共同為包括景區、樂園、場館在內的文旅產業提供服務。


依託阿里雲全域旅遊解決方案,文旅產業可以獲取包括阿里雲的技術能力、餓了麼的餐飲服務和即時配送服務、友盟+的全域智能營銷方案、飛豬的景區門票酒旅服務以及大麥網的文旅演藝相關服務、螞蟻金服刷臉支付和花唄等在內的一系列服務。


“疫情發生之後,我們也一直在思考能夠為景區、為文旅企業做些什麼,比如疫情期間的檢查、人員流動以及人員分佈其實跟高德提供的能力是密切相關,而高德也已經推出了相關的專門針對疫情的應急方案;通過攝像頭的AI能力判斷事件、預警事件是阿里視覺團隊、達摩院團隊的能力領域;涉及到組織的協調溝通,是釘釘所擅長的領域,而且很多功能都已經實現了免費開放。”


劉振宇表示,

其實阿里雲已經能夠為應對疫情提供很多服務和幫助,如何與景區、與旅遊相關企業深度結合尚在探索和嘗試中,針對本次疫情期和疫後期,阿里雲已經推出了文旅行業解決方案——智慧景區敏捷型方案。


這個方案的基本原則是“公益化、應急化、部署簡便、核心能力突出”,核心組成包括一雲多端、景區數據服務、一鍵智慧遊、全域數字化營銷以及IP與內容合作等五大方面。


以“一雲多端“來說,阿里雲+支付寶、高德、飛豬等多個入口的小程序能夠實現多端流量整合,幫助景區增強與消費者的線上觸點,並且可以通過數字大屏給景區提供對內和對外的數據展示能力,讓消費者更好的看到其所關心的數據,比如安全衛生、人流量等,景區運營和管理實現數字化的同時,也能夠讓消費者能夠更加放心的做出出遊決定。


“景區數據服務”主要基於高德數據分析和處理能力,能夠為景區提供數據服務,比如“一張地圖遊中國” 是高德地圖聯手景區打造的智慧景區線上體驗,能為遊客提供遊前、遊中、遊後全週期服務,也能為遊客提供景區內+景區外的全方位信息。同時,能夠幫助景區設立數據中心,通過遊客洞察、行業洞察、實時監控、輿情監控、智能預警五大系統來幫助景區更好進行數字化管理,洞察遊客畫像。


“全域數字化營銷“則能通過阿里云為景區提供的數字化精準營銷能力,助力景區實現數據分析、精準營銷與二銷提升的閉環,對於景區來說,即便是疫情結束,趕不上相對應的節假日仍難難以彌補春節小長假造成的損失,而精準營銷和二銷能力的提升,對於景區疫後期儘快恢復和重振有很大的幫助。


此外,“IP與內容”同樣也是景區疫後期重振的重要支撐,對於景區未來打造差異化競爭優勢和業務創新都有極大助力。


“阿里雲聯合其他八大業務共同打造服務文旅的生態體系,此次推出智慧景區敏捷型方案也是希望能夠給景區應對疫情的衝擊提供助力,所涉及的五個能力只是阿里雲能夠提供相關服務的一部分,疫情來的突然,後續還能提供哪些更多的服務,需要進一步探討,需要與市場和全社會做進一步的溝通,合力共克時艱。” 劉振宇坦言道。


據悉,為了幫助行業在迷茫中尋找到方向,阿里巴巴集團聯合中國旅遊報社、中國社會科學院輿情調查實驗室推出了"新文旅戰疫成長營"項目,以在線公益大講堂直播課程形式,邀請文旅產業知名專家學者、資深業界人士一起,共謀文旅行業"戰疫"策略,作為阿里雲智能文旅的負責人,劉振宇就阿里雲能為文旅行業提供的服務做詳盡的分享,首期即有超過2000名文旅行業人士在線觀看,這樣的分享還會持續每週四進行。


聯合八大業務構建生態體系 阿里雲究竟能給文旅做什麼?


3

行業需9-12月恢復期,景區要抓緊修練“內功”


回顧2003年SARS危機,彼時旅遊業同樣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旅遊業遭遇管制大概1個半月時間,從2003年4月11日起,直至5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解除香港和廣東的旅遊警告,但後續影響直到2004年二季度才完全消失,旅遊行業也因此遭遇大洗牌。


而此次新冠肺炎疫情對旅遊業所產生的影響,要比SARS時期更為複雜和嚴峻,一方面旅遊行業與17年前相比規模早已不可同日而語,相關報告數據顯示,2019年旅遊業對中國GDP的貢獻達到11%。另一方面此次疫情更加難以把控,截止目前已經近一個月時間,拐點何時出現仍不能明朗,對旅遊業的管制期限也難以判斷。


根據劉振宇預測,疫情結束之後旅遊行業肯定會出現一波消費反彈,因為消費者的消費能力並沒有受損,長期壓抑的消費衝動一旦被釋放勢必會形成消費高峰,但這個消費反彈會不會有預期的強烈和持久,現在還不好說,保守估計,旅遊行業想要徹底從疫情影響中恢復的正常狀態,需要9-12月的時間。


儘管如此,劉振宇對於行業接下來的發展仍然保持樂觀,他進一步分享道,這些年旅遊行業的作用和貢獻與日俱增,旅遊企業應對風險的能力也是在同步增長,經濟損失不可避免但後續發展的基本盤並沒有被動搖,很多涉旅企業,景區目的地的項目也並沒有停止。對於景區和旅遊企業來說,現階段的重要工作就是利用疫情這場大考查漏補缺,彌補短板,抓緊修煉“內功”。


具體到景區目的地來說,疫情期間無法從線下獲取遊客,很多博物館、美術館都開起了“雲展覽”,也有動物園嘗試了線上直播模式,這都是以往景區沒有或者很少運作的模式,但是這次疫情之後,線上遊玩、參觀或將成為一種新的趨勢。此外,IP和內容的創新、營銷體系的建設、自身的數據分析和處理的能力等都是景區需要提升的方向所在。


“疫情期間是旅遊行業的艱難時期,整個行業彷彿被冰封了一般,但是我相信,只有最冷的冬天才能有最美的梅花綻放,各位旅遊人還是要保持信心,相信寒冬終將過去,春天也一定會來,而阿里雲也將做更多努力,協助旅遊行業早日重見輝煌” 劉振宇如是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