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年經濟怎麼搞?委員們開了“方”

“疫情過了最想幹嘛?”“重新過個鼠年春節!”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暴發以來,政府社會團結一致共同抗“疫”,一方面對病毒嚴防死守、合力阻擊,另一方面加快復產復工節奏,確保全面經濟目標如期實現。

戰“疫”情期間的中國經濟應如何看?有哪些新的觀察角度?一起來聽聽委員怎麼說。

鼠年经济怎么搞?委员们开了“方”

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

穩經濟是穩資本市場的根本

股市是經濟的晴雨表。上週五(2月14日),滬深兩市低開高走,午後漲幅有所回落。創業板指數一度站上2100點,創下三年多來新高。尾盤階段,三大股指短暫翻綠後轉漲,最終集體收漲。

對此,有券商分析,綜合來看,疫情短期情緒可能仍然對A股板塊相關公司有所抑制,但中長線來看,核心標的超跌反彈配置良機也有望逐步來臨。

“目前,資本市場的恐慌已緩解,投資者注意力更多轉向疫情対未來經濟影響,因此,穩經濟是穩資本市場的根本。”針對這一話題,全國政協委員、中國證監會原主席肖鋼這樣說。

那麼,如何“撫慰”疫情防控下的中國經濟?為此,肖鋼提出三條建議:第一,當前財政貨幣政策可適當積極一些,對受影響較大的服務業和小微企業要在信貸、稅收、房租、養老金等有實質舉措,幫助他們渡過難關;第二,穩定匯率至關重要,重啟人民幣匯率調節因子,確保人民幣不貶值;第三,進一步防範股票質押平倉風險,幫助部分商業銀行和證券公司解決流動性,防止股價跌到一定程度引發平倉;第四,加大對債券市場支持力度,擴大央行有關債券發行擔保工具,確保企業順利發債,防範現金流斷裂。

鼠年经济怎么搞?委员们开了“方”

全國政協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劉世錦:

爭取儘快控住疫情 轉危為機深化結構性改革

疫情對經濟影響,主要取決於疫情時間長度。從近期疫情走勢和有關專家研判看,可以提出一個目標,就是爭取二月底基本控住疫情。基本控住不是說疫情結束,疫情結束還需要一段時間,而是說疫情擴張勢頭得到抑制,進入穩定回落,疫情走勢的大致輪廓比較清楚了。近日確診和疑似病例增量已經出現拐點,穩住態勢,爭取存量拐點的出現。如果這個目標能夠實現,疫情主要是對消費和生產的短期衝擊,國民經濟全局還不至於傷筋動骨。這就要求我們必須從實際出發制定落實政策,既要敢擔當,也要有能力,治理水平的差距就出來了。各地情況不同,政策不同,但政策效果可有相同的衡量尺度,這就是在疫情可控前提下恢復生產、恢復經濟。防控過度,擠壓經濟增長空間;疫情反彈,對經濟衝擊更大。這個度的把握反映的就是治理水平。

危中有機,問題是怎麼看、怎麼抓這個機。同時,這次疫情確實對我國經濟社會發展中深層矛盾問題提供了一次難得的反思、糾錯、改革的機會。應當把危中之機重點轉到實質性深化結構性改革。這裡提出五點建議。

第一,前有非典之鑑,這次疫情有可能在初期早發現、早預警、早隔離,把影響控制在局部。這方面大家已有很多討論,反映了公共衛生治理體系的嚴重漏洞。除此之外,其他領域治理體系是否存在相同或類似的問題,需要反思、糾錯、改革。疫情反映的一個突出問題是,公共衛生領域供給能力不足,既表現在應急狀態,也表現在平時。以後的政府財政投資,重點要去回補包括公共衛生在內的民生領域的欠賬。

第二,疫情過後,有些領域可能出現恢復性反彈,比如沒吃的飯要去吃,沒看的演出要去看,沒去成的旅遊也要去,但有些需求是補不回來的。應推出一些大力度的有利於振奮精神、釋放增長潛能的改革舉措,比如促進城鄉之間人員、土地、資金等要素雙向流動,重點推動城鄉結合部的農村集體土地制度改革,既要讓農民進城,也要允許城裡人下鄉,加快大都市圈基礎設施網絡和小城鎮建設;加快放開放寬石油天然氣、電力、鐵路、通信、金融等的基礎產業領域的市場準入,在打破行政性壟斷、促進競爭上,有一些標誌性的大動作;在教育、醫療、文化、娛樂等領域加大對外對內開放的力度;在創新走在前列、科教資源豐厚的若干城市,像當年辦經濟特區一樣,創辦高水平大學教育和研發特區,形成一批有活力、創新力的新型大學教育和研發機構。對外開放也可謀劃一些更有前瞻性和想象力的重大舉措,比如把自貿區開放與國內改革相結合,對內對外改革開放的一些重大舉措,可在自貿區率先主動試行。這樣一些改革開放舉措所激發的增長潛能,比簡單的刺激政策帶動的需求要大得多,也更加持久有效,不僅可以補上疫情引起的需求缺口,更可為長期增長提供動能。

第三,疫情進一步顯露了中小微企業在經濟發展中的重要性和脆弱性。近期一些救助小微企業的政策,如稅費減免、五險一金免交或少交等,在協調完善的基礎上,可以考慮轉化為長期性政策。

第四,在這次疫情期間,倒逼出一些新的工作方式、生活方式,甚至是商業模式,如在線娛樂、在線教育、在線科研、在線審批、在線開會,過去興師動眾搞的一些大型活動,在網上簡單地就完成了,既提高效率,也節能減排,疫情後可鼓勵常態化,進而催生一批新生行業和業務的發展。

第五,疫情對中國的國際聯繫和全球產業鏈形成很大沖擊,是一次壓力測試。據德國專家測算,德國汽車產業每天在中國的營業額是6億歐元,盈利為6000萬歐元,由於疫情影響,轉為每天虧損7200萬歐元,對德國汽車工業衝擊很大。無論是公共衛生事件衝擊,還是產業鏈停擺,大家都在一條船上,是實實在在的命運共同體。應藉此機會,增強國際社會維護和推進全球化的共識,擴大合作,共促發展。

鼠年经济怎么搞?委员们开了“方”

全國政協委員屠光紹:

穩經濟需穩消費,“宅經濟”需要“腿”!

“疫情對中國經濟增長的影響大而廣,且持續時間長。從中我們也能發現一些新問題和新的方向。”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採訪之初,全國政協委員、上海新金融研究院理事長屠光紹給出了自己的關注點。

近年來,伴隨著百姓購買力上升和零售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逐步深入,消費漸成中國經濟增長的主要支撐。國家統計局在發佈2019年中國經濟成績單時有兩個令人印象深刻的數據,一是全年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411649億元,比上年增長8.0%;二是全年全國網上零售額106324億元,比上年增長16.5%。如此高的增速,難怪很多外國人一談中國消費時都能脫口而出“淘寶京東餓了麼”。

“這一次疫情來襲,餐飲、旅遊、娛樂、交通均在受重創的範圍內,且產業鏈、供應鏈、消費鏈相互影響,從業者眾、中小微企業扎堆兒。疫情對消費的影響恰恰又較大,很多企業處於停滯狀態。即使出現了拐點,消費動能能否迅速提上來也很難說。”屠光紹這樣說。

那麼,防止消費“失速”,我們能做點什麼?屠光紹建議大家,要抓住“宅經濟”帶來的新機會。

“目前大家普遍居家辦公或者採取彈性工作時間,在家辦公同樣要消費,也是個值得我們研究的課題。比如,大家對買菜有很大需求,電商平臺想出很多辦法增加人手,幫客戶去超市買菜,這本來是幾方受益的好事,但現在很多小區不讓送餐員進入,或者指定大家把東西放在門口,很多送餐送菜很不方便。這個方面要引起注意。當然,我們也看到,這次疫情正倒逼供給側很多行業‘觸網’轉型,消費的供給方式會由此發生很大的變化。這次疫情從某種意義上加快或催化了這樣的變化。”

屠光紹認為,從消費角度要更好地滿足人們居家的消費需求,這既是供給端滿足消費端,也是更好地滿足未來消費升級的做法。這裡很多方面的工作需要加大力度,比如承接網上消費的“腿”,也就是物流,能不能更多一些、更快一些?另外消費品的供應既要有日常基本生活必需品,也需要精神層面的消費品。

談及企業復工,屠光紹的建議是有計劃有步驟的,在防控疫情的背景下,分階段分產業領域逐步復工,這需要有整體的方案和安排。在復工方式上,具體到企業,也可先開始部分員工復崗,從30%、50%、70%直至100%到崗,線上線下工作相結合。

“在財政政策上,要以減負來保證疫情下的中小微企業的生命力,還要通過各種方式保障這些企業員工的收入,財政補貼和就業人群工資收入最好能掛鉤,有更好的針對性。穩定就業人員的收入,也有助於其居家消費;在貨幣政策、金融支持方面,保持充分的流動性,金融機構要保證對產業中的小微企業持續支持。”屠光紹這樣說。

鼠年经济怎么搞?委员们开了“方”

全國政協委員、原中國保監會副主席周延禮:

保險業要借“防疫”促轉型升級助“六穩”

新冠肺炎疫情,使不少行業面臨挑戰,保險業也不例外———線下業務遭受影響較大。要切實採取防控措施,調整工作方式、工作計劃和考核要求,同時,也要拓展線上營銷方式,支持保險業務收入增長。

一是減少與客戶接觸,可與網絡互助攜手,力爭保險線上營銷。網絡互助正在成為一股為普通用戶提供保障的新力量。根據2019年末的數據,網絡互助已累計覆蓋1.8億人。《2019中國網絡互助發展專題研究報告》顯示,網絡互助低參與門檻、低成本的特點,推動其逐漸成為老百姓在社保、醫保之外的第三份基礎保障,未來3年增長空間巨大。

二是保險公司業務線上化。要引導營銷隊伍通過線上平臺辦理業務,保障疫情期間各項業務正常開展。藉助線上平臺完成在線投保、接收電子保單即時獲得保障、藉助在線回執完成保單簽收。還可以進一步簡化理賠程序,增加線上理賠,通過客服電話、保險App、微信服務號等全天候提供各種保險服務。

三是推動農險全流程線上化投保,支持客戶通過農險移動承保理賠App或微信小程序等線上化工具,提交投保信息及對應證件資料,線上辦理電子簽名、承保公示、電子保單確認等環節,實現農戶線上自助投保,解決現場收集投保資料難題。

四是充分利用互聯網保險機遇。疫情的發展也必定極大地刺激了一直以線上經營為主的互聯網保險的發展。產品銷售高增長主要源於用戶保險意識顯著提升+用戶戶外活動受限導致更青睞線上產品購買。在傳統渠道受阻的情況下,互聯網渠道剛好可以彌補傳統渠道獲客和成本問題。相信隨著金融業務的逐步走向線上化,提供技術支持的金融科技以及線上工具等也迎來新發展。

五是疫情防控倒逼保險行業服務加快轉型升級。經歷疫情,公眾憂患意識增加,投保意向增加。長期來看,有利於健康險和責任險發展。這次疫情將推進行業的轉型升級,疫情對保險業務直接造成的擾動甚至衝擊,應該是短暫的。疫情不會改變保險行業整體持續增長的趨勢,但也必須看到中國經濟正處於深刻轉型調整之中,疫情將會促使轉型調整的步伐加快。

在疫情的考驗下,保險公司愈加體會到保險消費的不足,愈加認識到保險轉型的必要,愈加感覺到保險科技的重要。建議如下:一要加快調整業務結構,強化產品保障屬性;二要積極推進業務轉型,加速線上線下服務融合;三要提升信息化支撐能力,加深管理精細化程度;四要全面宣傳保險知識,改善國民保險意識。

鼠年经济怎么搞?委员们开了“方”

全國政協委員張水波:

疫情讓建築業更重視“HSE”管理

近年來,中國建築業不僅為國內很多城市創造了建築奇蹟,更不斷挺進海外市場,已經成為全球建築體系中一個非常重要的組成部分。這次武漢火神山醫院從方案設計到建成交付僅用10天,更體現中國建築業效率和強大。

“這次疫情對建築業帶來深刻的影響。”在接受人民政協報記者採訪時,全國政協委員、天津大學國際工程管理學院院長張水波這樣說。

在張水波看來,影響集中在四個方面:一是傳統的項目管控主要集中在費用、質量、工期,這次疫情,將會使建築業更加重視HSE(健康、安全和環境)管理,更加註重綠色建造,使得HSE與綠色建造理念在項目管理中的重要性提升到一個更高的水平;二是更加廣泛地應用信息技術、BIM、現場遠程管控,使得更多的工作能夠在“線上”執行,避免集中辦公造成的人員密集性聚集;三是更加重視項目實施應急管理:建築業是以項目為作業對象,勞動密集性強,作業連續性要求高,一旦出現外部突發事件發生,就會造成巨大的損失。因此,建築企業,包括項目業主企業,更加完善自身企業重大突發事件應急管理體系,提升應對突發事件的能力;四是對外部供應鏈管理更加重視。建築業企業在承包實施項目時,需要大量的各類分包和材料設備供貨商,在整個供應鏈中,任何一個環節出現問題,就有可能影響項目的進行。因此,建築業企業不但應加強內部管控,而且要關注項目實施涉及的供應鏈。本次疫情中,即使項目想開工,但由於各地區外部條件限制,如果供貨商或勞務分包公司不能復工,項目仍不能得到實質性復工。

基於建築業企業的生存和發展,面對疫情,張水波認為,建築業企業至少需要做好下列工作:第一,根據政府部門相關政策,積極做好項目人員的防控疫情工作,這是目前最急迫的工作,同時積極履行合同義務,做好在建項目停工保護問題;第二,及時就項目停工與現場保護等工作與項目業主保持溝通,包括向業主發出不可抗力通知,並聽取業主方面的意見和指令,併合理執行;第三,隨時做好復工準備,在政策和條件允許後,可以達到迅速復工,並積極與相關分包商、供應商協調,實現供應鏈的聯動;第四,針對設計等可以線上辦公的工作,應儘可能網上辦公,對必須在工地現場的工作人員,應做好保護措施,通過優化施工方法,避免人群過分聚集的情況;第五,針對項目停工帶來的工期和費用損失,做好完整真實的記錄,及時按照法律和合同的規定向業主提出,研究相關法律和收集好相關政策,與業主開展相關索賠談判,爭取達成雙贏的方案。

記者:崔呂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