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秋版《開門大吉》,優雅的外交方式

今天又讀到了有意思的故事,是《古文觀止》中從《左傳》選出的《季札觀周樂》。說到《古文觀止》名字的由來,也是出自這篇文章。據書中記載,季札在觀賞樂舞《韶箾》時發出感嘆“觀止矣。若有他樂,吾不敢請已。”“觀止”就是好到極點的意思,古文觀止作為書名,意思是這裡所選的就是人們所能看到的最好的、盡善盡美的文章了。

春秋版《開門大吉》,優雅的外交方式

禮樂是中原文化的核心,中原人引以為傲,並以此作為區別夷夏的重要標準之一。吳國雖自稱周太伯之後,但一直被中原人視為蠻夷。為了幫助吳國新君謀求友好,季札出使號稱最知禮的魯國,並請求觀賞周王朝的禮樂歌舞。

然而觀賞現場堪稱一場大考試,歌曲來自古今中外,按現在的行政區劃,有長江、漢水一帶的歌、河南的歌、陝西的歌、甘肅的歌、山西的歌、安徽的歌,既然是大考,當然不能只答出歌名,還要聯繫各國政治歷史,並對歌曲藝術做出準確的評價。如果放在現在社會,就好比參加《開門大吉》時,順便把各歌曲背景和藝術成就一併答出,想必最後定能抱得大獎。

季札的完美表現不僅展示了個人的文化修養,更展示了吳國的文明程度。這一優雅的外交方式達成了與對方拉近關係的政治目的。關於音樂外交查到的多是美國的案例,由此文可見,中國人早在2500年前就使用音樂作為外交方式了。

春秋版《開門大吉》,優雅的外交方式

眼觀現代,譚晶在維也納舉辦的《和諧之聲》演唱會,向全世界宣傳了中國的和平主張,展示了中國極高的音樂水平,給各國人民留下了深刻而友好的印象。

2019年朝鮮藝術團訪華,以歌曲《朝中友誼萬古長青》開頭,《難忘今宵》結尾,表達了與中國人民的團結友好。

隨著時代的發展,音樂的作用已經不侷限於抒發喜怒哀樂,音樂像茫茫海面上浮著的嵐氣,追著風的腳步飄散到每一塊陸地。那裡的人們不論悲傷、歡樂,消極、雀躍,在音樂的輕撫下,感受到的是無盡的美好。


春秋版《開門大吉》,優雅的外交方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