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員工執行力和服從性越來越差,管理一嚴格就辭職。是員工問題還是管理出了問題?

收穫人生後半場


德魯克說過:“有效的管理源自尊重個人的個性、尊嚴。”現在的年輕員工受新思潮、新技術、新觀念的影響,其對於個人個性和尊嚴的追求,比以往任何時代的員工來得都要強烈,簡單粗暴的管理只會適得其反,情理交融式的管理才能達到最後的“雙贏”。


我就結合我帶兵經歷分析分析現在的管理吧。

我07年畢業到山溝溝裡任排長,那個時候部隊的管理簡單粗放,打罵體罰那是家常便飯。當時連隊戰士都是80後,典型特徵就是吃苦耐勞,再加之網絡媒體也不發達,消息閉塞,因此簡單粗放的管理也沒有引起他們的任何不適,反而營連長的權威更盛。等到了12年之後,部隊的新兵都已經是95後了,他們的典型特點就是自我,管得嚴了就逃就跑,反正就是不當兵,整個部隊每到年底就為戰士留隊工作頭疼。所以那幾年從上到下都在研究部隊的管理究竟該向那個方向轉變。

管理者要有發展的眼光。

世間永恆不變的就是變化。從70後到80後,從80後到90後,有人會說一代不如一代,誠然,從我帶兵經歷來看,確實不管是體能素質還是吃苦耐勞的精神都是一代不如一代。但是我們也要看到他們的優勢,他們敢於創新、勇於實踐、敢於打破一切常規和不合理,而這正是一個欣欣向榮的企業發展所需要的。所以作為管理者,不能用拘泥於過去,要與時俱進,用發展的眼光對待下屬。


管理者用人要用其所長。

金無足赤,人無完人。作為管理者始終要意識到,你招的是員工,是用來解決公司問題的,為不是招一個聖人供起來的。因此,在管理過程中,要時刻盯住其優點並不斷放大,發揮其優勢,在不影響公司情況下,儘量忽視其缺點。如此方可長期共存。

我在連隊當指導員的時候,有一個新兵,身體協調性很差,體能也弱,換了好幾個班都沒有班長肯要的,最後我就放到連部自己帶。剛開始小夥子也自卑啊,幹啥啥不行,一天到晚鬱鬱寡歡,晚上我都要查他好幾次,怕想不開尋短見。後來一次偶然機會我發現這小夥電腦技術特別棒,我就開始有意識地讓他負責全連的攝影、修圖以及各種活動PPT製作,甚至還編了一些小程序,慢慢地連隊戰士對他越來越尊重,他自己也幹勁越來越足,自己工作之餘主動加壓訓練,體能也達標了,最後表現優秀轉了士官。後來我一直在反思,如果我當時也想那些班長那樣放棄他,連隊可能就少了一名優秀的骨幹,而對於他本人來說,確實人生的一次轉折。

因此,管理者一定要對員工的成長負責,用其所長。“至於說這個人是好是壞、如何把這個人教育成一個有理想的人,那是上帝的事情。”


管理者要加強自身修養。

“領導者的唯一定義就是其後面有追隨者。沒有追隨者,就不會有領導者。”

以德服人不是一句口號,而是現代管理的需要。現在大部分的年輕人選擇工作可能更加註重能否釋放個性、得到尊重,而不是僅僅只關注薪水。因此管理者要加強自身修養,用個人魅力去征服他們,用企業發展規劃去打動他們,用企業文化去浸潤他們,使其對領導者有敬意,對單位有歸屬感,對自身發展有信心。如此,何愁大事不成!


【最後總結一下】


要解決員工執行力和服從性不高的問題,管理者要與時俱進,用發展的眼光看待員工的變化!要用其所長!更要加強自身修養,以德服人,把員工緊緊吸引在自己身邊!


大家如何看待這個問題呢?歡迎在評論區留言分享!


----END----


職場文氓


深有同感!我覺得是社會發展的大環境,和企業與員工,沒有本質的關係。

一、現在是與過去對比的,過去就業崗位稀缺。

記得十五年前,2005年左右吧,我在一家新加坡企業工作,本部門常年用工二班倒1600人這樣,招工非常容易,每天有人排著長長的隊伍來應聘,保安不停地對應聘者訓話,要求排好隊、不要講話。。。等等,還沒有進入就已經被管理,現在呢,這種現象除了福利待遇特別好的單位,我估計一般是見不到了。

二、就業市場繁榮

現在到處是工廠,鄉鎮,村都有工廠,所以現在會出現工廠缺工,招不到人,市場供求關係決定了人比崗位貴,工人可以今天離開甲公司,明天就去乙公司上班了,薪資待遇都差不多,如果企業管理稍微嚴格,很多人可能就會覺得接受不了,覺得委屈,就必然辭職,在這種現實的環境下管理的手段顯然要做改變,時代發展了,過去有的企業還要員工出操,現在應該很難了,過去辭退一個員工,員工會難過,現在難過談不上,最多就是氣憤!難過是因為過去工作不好找,氣憤是因為現在工作這麼好找,你們這麼缺人還敢開除員工!

三、社會經濟發展,國富民強

現在隨著國家經濟發展,人民收入提高,大多數人都有存款,不至於丟了工作馬上餓著自己,所以辭職並無太大後顧之憂,只是失去一個工廠的職位,又不是什麼鐵飯碗,想工作有的是機會,休息調整一下,這與十幾年年、二十年前外出打工不一樣了,工作丟了很難找,面臨房租、吃飯問題,所以那個時候人們能忍則忍,很多公司管理非常嚴格,什麼離崗證的都有,這些逐漸消失了,也許是社會發展的必然。


精英人力資源管理


兵熊熊一個,將熊熊一窩。領導無能,整個團隊跟著受罪,同樣為什麼我們的員工執行力越來越差,甚至還動不動就離職,是現在的員工都這樣嗎?並不見得,我們更多是考慮我們是不是在管理上出了問題。

案例1:公司之前特別推崇狼性文化,老闆有信心把每一個員工變成狼一樣,有戰鬥力有執行力,於是開始讓員工加班,地有大產,目標就得有多高,不要跟領導說不,因為在狼性文化的倡導下,說“不”就是態度的問題。


於是員工開始加班,定目標的時候往死裡定,目標不高,老闆覺得你在打醬油,但是實際上每個月目標都無法完成,目標完不成又被扣錢,除了扣錢,每天晚上還要加班,而且這個加班是沒有任何加班費,員工怨聲載道,不少員工堅持不下去直接辭職走人。


幾個月之後,員工執行力沒有提升,人倒是換了一批新的。


案例2:我一個朋友工作特別積極,工作也非常的負責任,業績也不錯,自己對公司盡心盡力,但是他發現公司有一個重要問題,公司是屬於一個蘿蔔一個坑,管理崗位更是如此,只要上面的人不挪動,他們下面不管再怎麼努力,也無法晉升上去,晉升的唯一渠道是等上司什麼讓位。

但是管理崗位的這名管理者根本就不想管事,只想著安安靜靜領這份工資,不求功也不求過只求保住自己目前的位置,為了保住位置他自然也不會讓員工上來,所以朋友從一開始的積極做事到後來完成本職工作,早早下班做兼職,賺外快,你能說他不積極嗎?當員工在做本職工作看不到希望的時候,往往會選擇離職或者是發展自己的副業。


員工不是積極性不夠,執行力不夠強,而是公司的管理、激勵機制出了問題,導致員工從積極變成“鹹魚”的人。


薪酬機制:錢不是激勵唯一要素,但是是一個重要因素,不是說錢給越多越好,錢給多少都是無法滿足,最重要的學會分配,什麼時候能夠漲薪,條件一、二、三,誰能達到誰就漲薪,標準列出來,讓員工心裡有底,公開透明,對員工激勵效果更加明顯。

晉升機制:為什麼員工執行力不強?執行力、能力強有什麼用,又不能晉升又不能漲薪,為什麼員工做那個積極的人,所以當我們員工達到一定能力的時候就想往上走,但是發現前面的路不通了,肯定是不願意多做事了。


晉升通道明晰,讓有能力的員工上去,給員工希望並能實現希望,這才能驅動員工內在的動力。


監督,做到事事有反饋,事事又著落:我們在公司常常看到這樣的情況,把一件事情交給員工不聞不問,最後就等員工把結果交上來,做不好又是一次批鬥。其實作為領導不是用手中的權利讓員工信服,而是讓員工把能力提上來,把事情做好。


員工能力如何,管理者應該比誰更清楚,在安排工作的時候就根據員工的能力去分配任務,其次是做到過程管理,只關心結果誰非常錯誤的做法,結果一旦形成就很難改變,但是過程可以,管理者可以通過過程管理,讓員工目標更準確,與領導想要的結果也就更接近,這不是很好嗎?


總結:管理是一門藝術,如何做好管理是每一個管理者都需要學習的課程,如果還帶著基層員工的思維來做事情,會影響到整個團隊,所以管理者懂管理能夠更激勵整個團隊。


關注懂職場、與你共同成長,歡迎大家點贊、評論以及轉發,你的認可是我前進的動力!

懂職場


員工也分很多種,一種自動擋,執行力一流,談不上服從,領導安排的,想到沒想到的自己都能超額完成。一種手動擋,領導指哪兒打哪兒,執行力好,服從性也好。還有一種磨洋工的,渾水摸魚偷懶成性,但態度還行,在這基礎上還有一種刺頭,不服管。但一說就辭職,主要原因還是他不差錢,或者公司給錢太少。


EmmaWan


在企業經營過程中,所有的問題都是管理出了問題。這個問題我從以下幾個方面回答:

1.首先思考一下,為什麼管理一嚴格就辭職。現在職場的中間力量是90後居多,甚至00後已經步入職場,80後都已經靠邊站了。隨著互聯網成長起來的90後,他們有個性有想法,觀念和70後80後完全不同。70後和80後他們的執行力普遍很強。但是90後是張揚個性的一代,已經不能用管理70後80後的方法去管理他們。

2.時代在進步,社會在發展,管理的理念也需要不斷迭代。過去的管理,更多強調的是管控,對員工的行為約束感比較強。現在的管理理念偏向激發員工的個性,也就是賦能。管理者更像是一個服務者,給員工提供資源支持,提供空間,讓員工去發揮。這個過程中,員工的積極性創造性得到極大的鼓舞和激發,才能創造出公司想要的結果。這種方式相比傳統的管控型管理更適合年輕一代。

3.管理過程中不要糾結某一個現象或某一個點,設置合理的管理機制,讓其自行有序運行。從之前的重視過程到現在重視結果,一切都是為經營結果負責。因為人是可變的,所以管理也是靈活的。針對不同的群體,管理的方式方法,管理的理念是需要不斷做出調整的。所以當你覺得員工的執行力和服從性越來越差時,你應該反思是不是現在的管理機制出了問題,有沒有更好的管理機制來替代它。

總之,根據員工的實際情況,設置合理的管理機制。並根據機制的運行情況及時作出修復和完善。沒有不好的員工,只有不會管理的領導。


木蘭在這兒


應該是管理出了問題。什麼是管理?管理(manage)是指在特定的環境條件下,以人為中心,對組織所擁有的資源進行有效的決策、計劃、組織、領導、控制,以便達到既定組織目標的過程。管理是對擁有的資源,管理過程中你能說你的資源不好麼?如果不好,也只能說明你的管理方法或能力不足。


風蕭蕭197075509


現在不管國企還是私企的領導都一個樣,既想馬兒跑,又不想讓馬吃飽,總是在你面前畫捆草讓你不斷跑,總是說先付出才有回報,總是說年輕人多幹點,綜合來說確實80.90後絕大多數沒有6070後那種無私奉獻,不計得失的精神了,不說是好是壞,而是時代不同了,生長環境就是要務實,你公司務實求利益求發展,員工也一樣,我幹多少活,拿多少錢,你要我多幹也可以,要麼給錢要麼給名,講情懷講精神這一套不流行了,也別說年輕人勢利,現在社會大環境就是這樣,所以也都別互相抱怨。


過眼雲燕321


我覺得這大多數是企業本身的問題,現在我國很多私企小企業連員工最基本的福利都給不到,比如五險一金這樣的東西,這也就算了,工資還低,我想在這種情況下你再嚴厲的管教員工,那辭職的肯定多。所以要讓員工好管理,首先最基本的福利你的給到,另外工資不至於太低,起碼要與目前的消費水平相適應,要讓員工在養活自己的同時還有想房子車子看齊的實力,不然想員工死心塌地跟你幹真的很難,我們當然提倡吃苦耐勞,樂於奉獻,但員工也是人,他們也要生存,要成家立業,所以企業也要站在員工角度思考問題。那些基本福利完善,工資水平不低的公司管教再嚴格也有大批人擠破腦袋往裡進,為啥?


右臂的牙印


主力是80後90後(家境好的上老退休金夠顧養老下小爺爺奶奶能幫著撫養)但基本都結婚生子,但凡有收入能顧家用沒人會去那麼拼!再來說00後的,這群人大部分處於爺爺奶奶爸爸媽媽姥爺姥奶的溺愛又不缺錢,遇到家境好點的以後能落好幾套房,這些人又心思活躍隨性而為,也造成在目前為止只要乾的不順心寧可辭職,然後去玩!還拿著老八板的管理理念去管理新一代是真的過時了!


泡泡21150256


雖然是個好事,但也要說,這是個畸形狀態帶來的良好體驗。

多年的計劃生育讓年輕人都是獨生,他們擁有一對父母,兩對爺爺姥姥,六個有不錯工資和退休金的老人,慣著一個孩子。這些孩子們天生有了保障,這些保障基本達到了歐美失業保險的水平,讓年輕人不需要再看著別人臉色,過著唯唯諾諾的生活。

從一直以來對年輕人的打擊來看,他們越來越優秀,懂得人類最基本的權力,懂得人生價值,視野開闊,是非清晰。

一直以來,中國人的生活壓力不小,結婚帶孩子的人,迫於養家,不得不屈從於不合理的勞動規則。終於有一天年輕人少了,招工難了一點,老闆們不敢說愛幹不幹了。

沒人不喜歡錢,沒人願意受委屈。工作制度透明清晰,該給的待遇別差了,別動不動就免費加班。大家願意出一分力,賺一分錢。不願意出兩分利,賺一分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