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陽抗疫戰」兩個“淘氣包”的故事

今年的正月和以往不太一樣,突然出現的疫情,不僅打破了節日的祥和,也阻擋了春姑娘趕趟的腳步,打亂了百姓們極為平常的生活。繁榮的街面變得冷靜,宅家群眾生活受到影響。

近兩天,村民們依舊在“魅力王村群”通過微信求助。

今天,村民劉海亮@孫曉敬:“看能不能給我帶一個液化氣灶”“家裡的壞了”。

李文州說:“氣沒了,液化氣灶也壞了,又出去買不成,弄不好就要斷炊了……”

三組村民楊全明就發出緊急呼籲:“昨天把牛肉買回來了,可家裡沒氣了,這可該怎麼辦?”

類似這樣的情況,在村裡不止一家兩家。

王村早在去年上半年就被納入“雙替代”(即電替代煤、氣替代煤)村管理。村民們日常生活不再用煤,主要以用氣和電為主,用氣成本低用著戶較多。以往農戶的氣用完了,或到氣站自灌,或有經營者送氣上門。恰逢當下,疫情防控的吃緊時期,處處處於“硬隔”狀態,灌一罐氣是何等的不易啊!巧婦難做無米之炊,但是,巧婦更難做無“氣”之炊。

於是,村裡的義務代購小組裡,昨天兩個為幾十戶村民購回300多斤牛肉的“牛經紀”,今天又變成了“淘氣包”。請你不要誤會,此“淘氣包”非“淘氣包”。“淘”是淘寶的“淘”,你懂的!“氣”,是指村民群眾日常生活用的液化氣;“包”是指“包辦”。

這倆“淘氣包”,一個是村黨支部委員孫洪濤,一個是入黨積極分子孫曉敬


「洛陽抗疫戰」兩個“淘氣包”的故事

孫洪濤


「洛陽抗疫戰」兩個“淘氣包”的故事

孫曉敬

孫曉敬負責在微信群下單,“需要氣你只管說”;孫洪濤憑藉人脈關係尋找氣源,幫助議價,協調送氣,“你要的氣一定送到”。

這倆“淘氣包”的汗水沒有白流,近幾天,已經協調村委液化氣經營者為村裡急需的農戶送氣20多瓶,以解燃“鍋”之急。

除此之外,倆“淘氣包”還來了一個“放羊拾柴火——捎帶”,他們在為群眾協調購氣的同時,又開車到村外,為村民們代購回來了一批大蔥、辣椒、菠菜、土豆等蔬菜……

「洛陽抗疫戰」兩個“淘氣包”的故事

「洛陽抗疫戰」兩個“淘氣包”的故事

「洛陽抗疫戰」兩個“淘氣包”的故事

「洛陽抗疫戰」兩個“淘氣包”的故事

對這倆“淘氣包”,咱就給他們個“五星”好評吧!……

(孟津廣播電視臺記者 李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