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地裡都種樹,想種糧食的農民該怎麼辦?

用戶4612215458557


大家好,我們這裡的情況是,每人能分1.2畝地,根據每家人口來算,我家差不多7畝多地,自家種地就是種些小麥,玉米,花生農作物之類的,如果自家人都外出打工了沒法人種地了,就把地租給別人來種,租地有兩種租法,一種是租給別人種普通莊稼,如花生,王米,小麥,芝麻類的,大概300元一畝,這也要根據地本身質量來定。還有一種是租給這些種桃樹,梨樹,葡萄類的土地承包戶。這種租金貴點600元左右一畝,種樹的話要籤合同的,一次承包多少年,而且種地對土地也是有損失的,地質也沒之前那麼好了。希望我的回答你滿意,謝謝大家。





侯哥的春天


現在農民種地都沒有以前多了,比如紅薯花生,玉米,大豆之類的只是種一點點留著自己家裡人吃。像我們老家地處丘陵地帶,以前的時候地非常多,現在都荒廢了,長了一地的草和雜樹。農民基本上都不種了,在家也是主要種點水稻,把田地種起來,種點水稻購物一家人一年的生活多的還可以賣,在農村,種田種地是發不了財的,只能養家餬口,而且很累很辛苦。


農村創業松柏


農民的承包田,本來應該種植莊稼,可是有的人不種莊稼,卻種上了樹,這種現象極為常見;很自然的就出現了一個問題,這種情況下,想種糧食的農民該怎麼辦?

在農村的很多地方,土地分為兩種:一種是基本農田,這是國家規定只能種植莊稼,不能用來建築,養殖,栽樹等非農業用途的土地,村裡面無償的分給農民種植;另一種是村裡自由支配的農田,也就是所謂的經濟田,有種田意願的農民,向村裡或者村小組申請,交納一定的費用,就可以承包一塊經濟田,自己自由種植,所繳納的費用由村集體支配。

一般情況下,農民種樹的田地都是經濟田,基本農田不能種樹,村民們知道國家有這個規定,即便有人想種,村裡面也是不允許的,而經濟田的承包期限都很長,三五年,甚至十多年;在承包經濟田的過程中,有些農民發現種植糧食效益低微,自己又有別的收益方式,再或者舉家到外地生活,又捨不得放棄承包田,就會在上面種樹,十幾年後也是一筆不菲的收益。

村裡把土地承包給農民,本意是讓他們種植一些經濟類的農作物,但這類人卻在上面種樹,很明顯是違背村裡的初衷;<strong>但是經濟田是村裡面的自主田,相當於企業中的小金庫,由村裡自由支配,沒有國家的政策規定具體做什麼,所以承包經濟田的人就覺得,我花了錢,這塊田就是我的,我可以在上面隨便的做什麼,有的村集體,也抱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態度,他交了錢,就隨便他做什麼的態度;這類人就把某些本該種植農作物的田塊,變成了種樹的荒地。

這類人自己不種莊稼,種的樹對鄰墒田塊上種植的莊稼影響極大,無論是小麥,花生,地瓜,黃豆,玉米在樹下都會造成嚴重的減產,樹小的時候影響不大,樹大了,會讓這些農作物減產6-7成以上,所以,種地的農民,非常反感臨墒的地塊上種樹。

但這也是農村的一種固疾;由於這樣的田塊不是基本農田,上級的主管部門也沒有處置的依據,村集體雖然有決定權,但是他們的不作為,讓種樹人底氣十足,那些種莊稼的人只能無奈的自認倒黴。

當然,如果有人在基本農田裡種樹,受影響的農民可以向村集體反應,村集體不作為,再向上級主管部門反應;上級主管部門會強制種樹的人,把田裡的樹處理掉;並會處罰那些在基本農田裡種樹的人。

同意我的觀點,請點個贊;對您有所幫助,請多關注謝謝!


老農說鄉村


土地是農民生存的基石。在幾億農民這個大家㝚裡,都有不同的生產生活方試,根據各地的實際情況,基本上種經濟作物比種糧食掙錢,由於缺少市場調查,供大於求,導致有些農產品銷不出去,給農民造成很大的亞力,回過頭來想種糧食怎麼辦,在我們這裡,土地成包者,想種莊稼政府還是支持的。


做自已想做


大家好我是呂紹民,很高興回答這個問題。現在地裡都種樹,想種糧食的農民怎麼辦呢?

首先我們先了解一下,為什麼現在地裡都種樹,而不種糧食呢?隨著國家的經濟快速發展,物價飛速上漲,而唯獨農產品的價格沒有上漲,現在農民種糧食根本賺不到錢,所以大部分都把土地租出去,種果樹和綠化樹了。

想種糧食的農民不用發愁,國家有政策,基本糧田保護區內是不允種樹和其它經濟農作物的,只能種糧食,這個政策讓想種糧食的農民有法律保障。

想種糧食的農民該怎麼辦?我國的土地是農民承包分幹到戶的,農民分到國家的土地想種糧食,又有國家的基本糧田保護政策,在自已承包的土地上想種糧食,那就種罷。

好了,就說這些吧,這只是我個人的一點見解,歡迎有更多的朋友來獻策和評論。


呂紹民自媒體


你好,這個問題在農村還是相當普遍的,是在一些一些不方便機械化耕種的丘陵山區,很多人就選擇種樹,一來可以減輕勞作,二來可以獲得很好的經濟收益,但這也給那些想中種糧食的用戶帶來了不便,如果和你相鄰的地塊種上了果樹,而你沒有種,那麼你的莊家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最後你也只能也去栽上樹,最後就成了死循環,如果想種莊稼可以從一下幾點去做。

首先,國家的土地有基本農田和一般農田的劃分,基本農田是為了保障國家的糧食穩定而劃分出來的,這一部分農田一般土地平整,利於耕作,這一部分土地是不允許栽樹的,你可以選的這種土地去種植糧食作物。

其次,你可以去進行土地流轉,現在國家也鼓勵農民去進行土地流轉,把小塊土地進行整個,這樣可以提高種植效率,提高土地的產值率,但這要提前考察好土地的土壤類別,周邊的環境,是否交通便利,是否有水源灌溉,適合種植啥糧食作物,不要盲目種植。

再就是,引進一些好的糧食品種,走高品質路線,提高糧食的品質,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效益,如種植小麥,可以和企業合作,種植一些高筋小麥,在管理上加強機械化的運用,降低生產成本。

總之,糧食是農業之本,做好糧食生產至關重要。


冰河在沂蒙


如果這樣就會出現矛盾既種樹,樹要長大的。常說,樹長多高,根扎多遠。將來樹根一定會長到鄰居家地裡,而且,高大的樹冠也將影響鄰居家莊稼的採光。這種情況以前曾鬧過糾紛,處理的結果是將樹挖掉。既是耕地,要首先支持種糧,如果相鄰幾家均準備種樹,那不必多說,如有種糧的農戶,就要優先保護種糧戶的利益。

最重要看種什麼樹,樹可能長多高,就要預先留夠距離,以免將來樹根長到人家地裡。如果自已耕地本來就不寬,就要考慮不種高大樹種,種些不需長高的果樹。



鄉間螢火蟲VIog


這是當下農村又一個現實問題。有些農民確實感到只靠種地,己不能滿足眼下整個家庭的開銷,只有外出打工。在這種情況下,自已的土地有的靠父母耕種,有的流轉給了別人,有的農戶,家裡既無老人耕種,又流轉不出來,就只有種上樹木,不至於讓土地白白荒廢起來。

這樣就會出現了一種矛盾。既種樹,樹要長大的。常說,樹長多高,根扎多遠。將來樹根一定會長到鄰居家地裡,而且,高大的樹冠也將影響鄰居家莊稼的採光。這種情況以前曾鬧過糾紛,處理的結果是將樹挖掉。

既是耕地,要首先支持種糧,如果相鄰幾家均準備種樹,那不必多說,如有種糧的農戶,就要優先保護種糧戶的利益。比如,種什麼樹,樹可能長多高,就要預先留夠距離,以免將來樹根長到人家地裡。如果自已耕地本來就不寬,就要考慮不種高大樹種,種些不需長高的果樹。

自己在地裡準備種樹,不要問種糧戶怎麼辦,要首先知道自已應該怎麼辦。和協社會,一定大家來創造。


未雨綢繆180973058


大家好,我是生長在苗木之鄉濟寧的鴻運當頭,希望鴻運當頭今年能給大家帶來好運。今天就現在地裡都種樹,想種糧食的農民該怎麼辦,分享一下自己的觀點。

隨著產業結構不斷調整,全國各地綠化環境需求不斷增加,我們老家種植苗木的農戶越來越多,種植苗木土地面積超過85%,如果想種植糧食,除非你有單獨的地塊,並且在左鄰右鄰都不種植苗木的情況下還可以。

如果左鄰右鄰都種苗木,唯獨你種糧食,我建議你改變種植模式,改種苗木,或者把地承包給種植苗木的農戶。因為種植苗木每畝地承包費在一千三左右,種植糧食收入和種苗木承包費基本上持平,你還能騰出時間打工掙錢。否則,你不但糧食減產,和地鄰的矛盾會日益增加,鬧的都不愉快。

眾所周知,凡是種植苗木的農戶,在種植苗木之前,無論兩邊鄰居種植苗木或者糧食,只和地鄰留下一米半的間距,因為承包費一千多元,誰也不會用金錢留下太多距離。第一年地鄰種植糧食還可以,產量不會減產。第二年開始,苗木經過一年的澆水施肥,苗木的樹冠會越來越大,樹蔭開始遮擋陽光對莊稼的輻射。

俗話說得好,萬物生長靠太陽,莊稼沒有陽光的輻射,就無法正常生長。特別是法梧桐,樹幹高,長勢快,葉茂,枝密,對莊稼的影響最大。

凡是挨著種植苗木的莊稼都會大幅減產。苗木一是遮蔭,二是爭水,三是爭肥。影響最大的是爭水,因為樹的根系深,可以吸收掉地表深處一兩米的水分,沒有多餘的水分沿著毛細管升到地表面供應莊稼,所以對小麥,玉米造成嚴重傷害。正所謂樹有多高,根有多長,莊稼和苗木比較吸收養分有什麼優勢可言呢?

苗木的蟲子多,農戶經常噴灑農藥,面積大的苗木用無人機噴灑,這也是對莊稼造成傷害的一個原因。

有個朋友的苗木挨著他親叔,苗木上的蟲子經常掉到種植的小麥玉米葉片上,咬的葉片支離破碎。終於有一次,他親叔忍不住了,和侄子理論,叔侄倆大打出手,經過派出所和村幹部的調解才算了斷。由於苗木越來越高,樹冠越來越大,小麥玉米減產很大,無奈之下只好承包給種植苗木的農戶,而且價格每畝地低了二百元。

在農村生活,就要順應大局,別做背道而馳的事,鄰居種啥咱種啥。一是利於管理,二是利於搞好地鄰關係。做人做事必須接地氣,只有這樣,才能利於團結,才能和諧生活。

我的觀點能否幫到你,是否正確,希望大家留言評論。







鴻運當頭hydt


我們銅川市,地處陝北高塬地帶,屬暖溫帶大陸性半乾旱、半溼潤氣候,光照條件充足,降水量均衡,海拔較高,晝夜溫差大,土層深厚,是蘋果種植區。最年來,在黨的富民政策的指引下,廣大果農買了錢。可是從近幾年來蘋果市場供大於求,很多果農存儲冷庫也賣不到好價錢,損傷了農民種植果樹的積極性,將果樹挖掉後改種糧食。雖然年青人大多數放棄了土地去外面打工,但老一輩的人仍然死守,再不掙錢也都不想放棄。對於廣農民來說,土地仍然是農民的命根子,也是農民生活的精神之柱。雖說農村人在外打工,但是工作很不穩定,家有地在,在城裡混不下去了,回到家種地,也能維持溫飽,不至於餓肚子。土地給他們是一種安全感,也是一條後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