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寧:“十個一”構築疫情防控“紅色堡壘”

紅網時刻衡陽2月19日訊“請大家戴口罩,勤洗手,少串門,不聚集。”針對當前疫情防控中個別村民有所鬆懈的情況,近日,常寧市塔山瑤族鄉蒲竹村14名黨員志願者走村入戶上門開展疫情防控宣傳,實行24小時值班制度,對近期從外地返鄉回村的人員進行登記,一天測試三次體溫。“無論夜裡多麼寒冷,沒一個黨員中途退場,沒有一個抱怨叫苦的”。

這是常寧市探索實施疫情防控“十個一”工作提示,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的一個縮影。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後,如何聯防聯控,打贏防控阻擊戰確保老百姓生命健康安全?這成了一道最重要的命題。“發揮基層黨組織的戰鬥堡壘作用和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常寧市委組織部探索“十個一”工作提示,向各級黨組織、領導班子和黨員幹部發出行動令,吹響戰“疫”集結號。

“十個一”工作提示,即擔一份政治責任、建一套工作機制、撥一筆專項黨費、組一支突擊隊伍、辦一件實事好事、到一線考察干部、記一本專門檔案、樹一批先進典型、送一本服務手冊、幫一批困難群眾。

具體到實踐,常寧黨員幹部堅持黨建引領,把疫情防控深植基層治理體系當中去,建立市、鄉鎮(街道)、村(社區)三級防護網絡,做好疫情監測、排查、預警、防控等工作。鄉鎮(街道)、村(社區)及機關企事業單位、兩新、公立醫院黨組織協調聯動,嚴密排查重點人員、嚴格控制聚會聚集、嚴厲實施疑似人員密切接觸者隔離觀察,把各項防控措施覆蓋到戶、落實到人。

一支突擊隊打通“最後一公里”。常寧以村(居)民小組為單位,組成N個網格,以“每個小組1名村幹部+1名小組長+1至3名黨員”支撐起聯合防控網絡的“最後一公里”。他們採取重溫入黨誓詞以及設立黨員責任區、創建黨員先鋒崗、組建黨員突擊隊等方式,引導黨員衝鋒在第一線、戰鬥在最前沿。

黨費來自每一名黨員,一分一毫飽含著廣大黨員對黨的責任和忠誠。在緊急關頭,常寧市委組織部劃轉下撥專項黨費,支持全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慰問戰鬥在疫情防控鬥爭第一線的醫務工作者和基層黨員、幹部,支持基層黨組織購買疫情防控有關藥品、物資等,補助因疫情而遇到生活困難的黨員、群眾。

防疫復產兩不誤。常寧市選派100餘名政治素質好、組織協調能力強、身體健康的幹部到170家規模以上企業、小微企業、企業相對集中的園區和用工規模較大的企業,擔任駐企防疫聯絡員。特別注重在優秀年輕幹部中選派,尤其是新任幹部,讓他們到防疫一線接受鍛鍊。督促檢查進入廠區人員測量體溫、佩戴口罩、員工食堂分餐和衛生措施、員工宿舍衛生及日常消毒;到醫院領取預防性中藥湯劑,督促企業發放到每名員工;鼓勵引導企業對員工進行新冠病毒核酸檢測篩查;督促企業在車間(廠棟)、員工宿舍、食堂餐廳配備衛生員。不得干涉企業正常的業務活動,做到幫忙不添亂,不得對企業發出指令或超出職務權限答覆企業有關問題。對照重點任務,發現問題第一時間報告和處置,做到“誰聯絡、誰負責”,確保防疫復工兩手抓、兩不誤。

截至目前,常寧發動4萬名黨員幹部深入大街小巷、進村入戶開展聯防聯控,發送宣傳單30餘萬份,短信5萬餘條,張貼標語、橫幅近2萬個,體溫測量群眾62餘萬次,取消紅白喜事等聚會800餘次,確診病例1人,並已治癒出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