設施番茄如何實現化肥減量增效?

鄉民鋒哥


要實現設施番茄生產中化肥的減量增效,可從如下幾個方面著手。

1、底肥增施有機肥,腐熟的雞糞、羊糞、豬糞等,以及發酵的菇渣、農作物秸稈等。目的是增加土壤透氣性,促進番茄根系生長,增強對肥料的吸收能力。

2、增施黃腐酸鉀,每畝每次1公斤,每月一次,目的是促進番茄更好的吸收肥料養份。

3、最重要的一點,採用滴灌施肥,結合測土配方施肥,根據番茄對養份的需求和土壤養分含量,合理安排施肥的時間和數量。





西芙橙之蜜


在番茄栽培管理過程中,化肥起著重要的作用,為作物提供氮、磷、鉀及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化肥雖好,切不可過量使用,過量使用,作物吸收有限,會對土壤造成一定影響,近幾年土壤問題,也是關注的重要方面。

設施番茄減肥增效可以從下面幾個方面

1、底肥要施足,提倡使用微生物菌肥+中微量元素土壤調理劑,一畝地微生物菌肥800斤—1200斤+土壤調理劑50斤左右。微生物菌肥的使用,可以為土壤補充有機質,活化土壤,預防板結,中微量元素補充鈣肥,預防缺鈣引起的生理病害。很多地方大量使用雞糞,無論是幹雞糞還是鮮雞糞,一定要腐熟,切不可直接使用,引起燒根燒苗的現象。

2、平時澆水,注意補充養根類產品,例如腐植酸,海藻,海藻精粉,魚蛋白,微生物菌劑等等,作物前期以養根為主,掛果後補充水溶肥,前期以平衡20-20-20為主,後期以20-10-30高鉀肥為主,水溶肥搭配養根類產品一同使用,可降低水溶肥的使用。提高肥料利用率,促進磷鉀的吸收利用。

3、設施的改善,提倡滴灌和水肥一體化使用,精準施肥,有效控制澆水量,在冬茬西紅柿管理過程中,也可有效減輕棚內溼度,減少病害的發生。




用戶7478382060


大家好,我是三農領域創作者。我是一位土生土長的農民,我熱愛農村生活,喜歡農村的寂靜,喜歡|“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安穩生活,下面是我的觀點和分享。\r

底肥要施足,發起運用微生物菌肥+中微量元素土壤調度劑,一畝地微生物菌肥800斤—1200斤+土壤調度劑50斤左右。微生物菌肥的運用,可認為土壤彌補有機質,活化土壤,防備板結,中微量元素彌補鈣肥,防備缺鈣引起的生理病害。\r

許多當地很多運用雞糞,無論是幹雞糞仍是鮮雞糞,一定要腐熟,切不可直接運用,引起燒根燒苗的現象。\r

以上就是關於我的分享,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能夠把我的經驗說出來,我感覺到很開心,\r

最後祝大家能快樂種植和養殖,能夠大豐收!謝謝大家\r


夜來歡


番茄屬茄科番茄屬一年生或多年生草本植物,莖稈有強烈氣味,葉片羽狀,漿果扇球狀或近球狀,肉質而多汁液,種子黃色,花果期為夏秋季。番茄是世界範圍內重要蔬菜種類之一,中國各地普遍栽培,且許多地區有溫室或塑料大棚栽培,現廣泛種植於溫室和熱帶地區。



番茄對養分和需求量

番茄是最喜肥的蔬菜作物之一,整個生育期除了從土壤中吸收大量水分外,還必須從土壤中吸收氮、磷、鉀、鈣等大量元素和硼、錳、鋅、鉗等微量元素。每生產1000千克商品番茄需氮2.0~3.5千克、磷0.6~1.0千克、鉀4.0~5.5千克、鈣2.5~4.2千克、鎂0.4~1.0千克。

在定植前番茄對養分的吸收量較少,定植後隨生育期的推進逐漸增加,從第一穗果膨大開始,養分吸收量迅速增加。番茄定植之後的各個生長階段所需的磷較少,氮、鉀較多。定植後20~40天,養分吸收速率明顯加快,吸收量增加,盛果期的番茄對養分吸收量達到高峰,氮、磷、鉀的吸收率高達21.9%、36.8%、13.9%。

設施番茄要實現化肥減量增效,比較有效的方法就是用有機肥替代無機肥+水肥一體化技術來實現。



有機肥替代無機肥+水肥一體化技術效果

通過有機肥化肥配合施肥和水肥一體化追肥可以減少化肥使用量,提高肥水效率。

有機肥替代無機肥:在設施番茄生長過程中,全生育期的施純氮量13.8千克/畝,用量較低,而前期投入的商品有機肥可替代部分化肥,據估算,2噸商品有機肥可替代化肥30千克(折純氮量)。直接減少化肥投入量,減輕肥料流失。

水肥一體化:設施番茄一生共需3次灌水,第一次為移栽後,僅灌足水;第二、三次灌水是與水溶肥配合,按照稀釋1000倍計算,需灌水+肥15噸/畝,其中水為14.99噸/畝,三次總計用水量為44.97噸畝,而農戶常規用水量為56.5千克/畝,比常規節水20.41%,大大減少用水量,防治面源汙染,保護生態環境。



有機肥替代無機肥+水肥一體化適用範圍

有機肥替代無機肥+水肥一體化這種化肥減量增效栽培模式,比較適用於南方地區的春茬設施番茄生產,北方地區受氣候影響,較難達到理想效果。


設施番茄化肥減量增效技術措施

在設施大棚中,在開展測土配方施肥、水肥一體化等措施基礎上,與嫁接商品種苗、地膜覆蓋,膜下微灌,綠色病蟲害防控等措施有機結合,實現化肥的減量增效施用。

※基肥的施用※

有機肥與化肥配合使用,翻耕混合入耕作層土壤。

①有機肥的施用。有機肥的種類包括多種容易獲得的有機肥源(腐熟的畜禽糞便、植物殘體、沼渣沼液等農家肥)以及優質的商品有機肥。

②施用時期。在番茄苗栽植前一週施用,以利肥料溶人土壤中,不會對幼苗產生接觸性傷害。

③施用量。施入農家肥(禽畜糞、植物殘體)等2000千克/畝,或商品有機肥500~1000千克/畝。

④施用方法。各類有機肥基肥採取撒施土表,然後旋耕混勻,最後築畦。

⑤注意事項。農家肥要充分腐熟殺菌,避免直接施用鮮物。

⑥化肥的施用。基肥中施用化肥的作用主要是促進作物苗期根系的生長,同時平衡土壤中碳氮比,促進土壤有益微生物繁殖,提高養分轉化利用效率。

⑦採用復混肥的配方和用量。基肥配方採用15-15-15平衡速效型復混肥,每畝施用10千克。

⑧施肥時期與方法。春番茄基施時期在三月初,平地後整畦前進行,距番茄幼苗移栽一週左右。可利用小型施肥機械,沿栽植溝劃施,也可沿栽植溝開溝施入再掩理。



※追肥※

追肥是最重要的促產措施,追肥的類別包括水溶肥、微生物菌劑等活性肥料等,建議採用水肥一體化進行施肥,葉面噴施只適合番茄生長後期植株根系吸收能力下降時進行。

①追肥類型與用量。由於番茄需要多次施肥 ,推薦使用高濃度水溶性肥料(20-20-20等),更有利於節約人工,不易堵塞管道。

設施香茄在整個種植過程中,採用有機替代無機、水肥一體化手段,能夠有效減少化肥投入量,提高肥料利用率,切實推進科學施肥。

②施肥時期與方法。春茬設施番茄生長期正值梅雨時節,會發生黴病等病害,故在噴施葉面肥時與藥劑防治相結合,全生育期內進行藥劑防治2次,具體噴施時間為5月初,葉面肥+藥,葉面肥稀釋1000倍,用量為0.5千克/畝,隔10天左右再噴一次,共噴2次。而滴施水溶肥是在3月初、5月下旬、6月上旬各滴灌一次,稀釋1000倍,用量為10千克/畝。




關於設施番茄如何實現化肥減量增效的問題就介紹到這,感謝大家的閱讀!!!(完)


南粵新農人


施肥總量:有機肥(雞糞或優質圈肥)l2~l5方/畝。化肥:尿素50~60千克+磷酸二銨l20~l40千克+氯化鉀60~80千克/畝,或氮磷鉀複合肥(l5~l5~l5)250~300千克+過磷酸鈣200千克+尿素40~50千克/畝。

施肥方法:基施(定植前撒施),全部有機肥+磷酸二銨60~70千克+氯化鉀20~30千克/畝。或有機肥+氮磷鉀複合肥60~70千克+過磷酸鈣200千克+氯化鉀5~l0千克/畝。

追施,ll月至來年2月,每3~4周衝施-次,每次施肥量尿素3~5千克+磷酸二銨3~5千克+氯化鉀2~3千克/畝。或氮磷鉀複合肥(l5~l5~l5)l0~l5千克+尿素2~3千克/畝。3~5月份,每l~2周衝施-次,每次施肥量尿素5~l0千克+磷酸二銨5~l0千克+氯化鉀3~5千克/畝。或氮磷鉀複合肥(l5~l5~l5)20~30千克+尿素5~l0千克/畝。





海口小磊


20世紀初,荷蘭的農民在有限的土地上自發的開始逐漸大量使用溫室技術。也就是說荷蘭人,在一百多年前就開始逐漸使用溫室技術,從簡單變得逐漸複雜,從使用低矮的玻璃棚到開始使用更接近現代意義的真正溫室。

到了2015年,荷蘭的花卉交易已佔到了全世界花卉交易近60%,其中,鬱金香等球莖類花卉的交易佔到了全世界交易的85%。荷蘭是全世界最大的西紅柿、洋蔥、種子產品出口國。

荷蘭玻璃溫室面積達到16.5萬畝,約佔全世界溫室總面積的1/4,西荷蘭是溫室最集中的地區。玻璃溫室約60%用於花卉生產,40%主要用於果蔬類作物(主要是番茄、甜椒和黃瓜)生產。玻璃溫室環境控制方面,實現了全部自動化控制,包括光照系統、加溫系統、液體肥料灌溉施肥系統、二氧化碳補充裝置以及機械化採摘、監測系統等。玻璃溫室全面的自動化,加上先進的知識和技術,生產出的作物非常高產,且品質很高,生產出來的農產品也多出口其他國家。

化肥減量增效是在保證作物產量的前提下,通過減少化肥用量,改善土壤環境,提高肥料利用率,從而促進作物生長,改善果實品質的一項關鍵技術,對農業可持續發展意義重大。

1.測土配方施肥

測土配方施肥是根據作物需肥規律、土壤供肥性能和肥料效應,在合理施用有機肥料的基礎上,選擇氮、磷、鉀及中微量元素等肥料的施用數量、施肥時期和施用方法。測土配方施肥技術有針對性地補充作物所需的營養元素,作物缺什麼元素就補充什麼元素、需要多少補多少,實現各種養分平衡供應,滿足作物的需要,從而達到提高作物產量、降低農業生產成本、保護農業生態環境的目的。

2.水肥一體化

水肥一體化是將施肥與灌溉結合在一起,溫室設施中一般都配有滴灌設備。通過壓力管道系統與安裝在末級管道上的灌水器,將肥料溶液以較小流量均勻、準確地直接輸送到作物根部附近的土壤表面或土層中,可以把水和養分按照作物生長需求,定量、定時直接供給作物。能夠精確地控制灌水量和施肥量,顯著提高水肥利用率。增產增效情況與傳統技術相比,蔬菜節水30%~35%,節肥40%~45%;蔬菜產量增加15%~22%。滴灌設施還可以大量節約人力成本。

3.農家肥與化肥混合施用

有機肥種類多、肥源廣、易於積制、成本低、施用簡單,是發展優質、高效、低耗農業的一項重要技術。充分腐熟的農家肥養分含量比較齊全,肥效持久而穩定。堅持化肥與農家肥混合施用,一可改良土壤理化性狀,增強土壤肥力;二可使遲效與速效肥料優勢互補;三可減少化肥的揮發與流失,增強保肥性能,較快地提高供肥能力;四可提高作物抗逆性、改善品質,並對減輕環境汙染有顯著效果。

4.使用秸稈腐熟劑完善秸稈還田

秸稈腐熟劑能使秸稈等有機廢棄物快速腐熟,使秸稈中所含的有機質及磷、鉀等元素成為植物生長所需的營養,併產生大量有益微生物,提高土壤有機質,減少化肥使用量,增強植物抗逆性,改善作物品質。每畝還田秸稈200公斤,可以少施2公斤氯化鉀和5公斤過磷酸鈣。秸稈還田前期需消耗一定量的氮素,應適當增加前期氮肥用量,減少後期氮肥用量。

5.應用好沼渣沼液實現生態循環農業

沼液和沼渣總稱為沼肥,是生物質經過沼氣池厭氧發酵的產物。沼液中含有豐富的氮、磷、鉀、鈉、鎢營養元素,沼渣是由部分未分解的原料和新生的微生物菌體組成,沼渣中含有較多腐殖酸,對土壤有改良作用,並且沼渣能增加土壤有機質。以農戶土地資源為基礎,以新型高效沼氣為紐帶,形成以農促牧、以沼促農、配套發展的良性農業循環系統,有利於提高果蔬品質,提高農業生產的綜合效益,實現對農業資源的高效利用。另外沼氣燈還可以作為溫室中的增溫設施使用。

6.改良土壤結構,提高土壤肥力

土壤改良的方法主要有土壤深耕、增施有機物料、覆蓋栽培、促進微生物增殖、促進蚯蚓增殖等方法。通過改良土壤,可以改善土壤物理性狀和化學性狀,增強土壤微生物活性,提高土壤肥力和肥料利用效率5%以上。不斷改進耕作方式,實施合理輪作、間作、套種;不同種類作物、同一種類作物不同科的品種輪作、間作和套種;通過植物對土壤營養成分的自身調節,改善土壤肥力,減少化肥使用量。

7.生物防治,雄峰授粉

使用熊蜂授粉,儘可能少地使用殺蟲劑,利用捕食性昆蟲和真菌等蟲害的天敵進行防治病蟲,降低農藥使用比例,提高土地生產率,並能生產有機番茄。

8.無土栽培模式

在設施栽培中,可以考慮無土栽培,無土栽培採用岩棉做栽培基質的全岩棉營養液栽培模式,避免水分流失或滲漏。岩棉不含營養成分,可以根據作物不同生長時期及時調整營養配方,做到精細化管理。

9.控果

為了保證品質,適當控制番茄每株的串數,比如每串只有5個番茄果,多出來的花必須摘除。每年收貨後整株砍掉,重新栽植。

現代農業的未來是高科技大棚和垂直農業的時代。這兩種方式可以節能環保,增加產量,免於使用農藥和化學農資產品。節水、實現水的零消耗也是大棚未來的一個方向;隨著科技的發展,數字化智能管控和機器人管理將來也會陸續走到我們的農業發展中。


漁人草舍


化肥、農藥是重要的農業生產資料,為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和重要農產品有效供給發揮了重要作用。目前,我國主要農作物化肥、農藥施用量過多,不僅增加生產成本,也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和生態環境安全。推進化肥、農藥減量增效,是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增加綠色優質農產品供給,實現農業綠色發展、高質量發展的重要舉措。

  在推進化肥減量增效上,要實現“四減”:一是調優結構減量。調減高緯度、乾旱地區和土地貧瘠地區玉米種植,減少化肥投入。同時,優化氮磷鉀配比,優化產品結構,加快推廣新型高效肥料;二是精準施肥減量。推進農機農藝融合,推廣機械施肥、種肥同播、水肥一體等技術,提高化肥利用效率;三是有機肥替代減量。推進秸稈養分還田、畜禽糞便資源化利用,種植綠肥,用有機肥替代部分化肥;四是新型經營主體示範帶動減量。依託種糧大戶等新型經營主體,創建化肥減量增效示範區,帶動科學施肥技術推廣應用。

  在推進農藥減量增效上,也要實現“四減”:一是推進統防統治提高防治效果減量。扶持病蟲防治專業化服務組織,推行植保機械與農藝配套,大規模開展統防統治,提高防治效果;二是推進綠色防控控制病蟲危害減量。應用生物防治、物理防治等綠色防控技術,預防控制病蟲發生,減少防控次數;三是推廣高效施藥機械提高利用率減量。推廣自走式噴杆噴霧機、無人機等大中型施藥機械,替代跑冒滴漏的落後機械;四是推廣高效低風險農藥優化結構減量。應用生物農藥、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替代高毒高殘留農藥。


一個愛創業的人


一,很簡單使用兩道三次複合生物菌,一次土壤調理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