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蘇軾《留侯論》,蘇軾 360 度無死角論證出的成功祕訣

蘇軾在《留侯論》中用許多論據充分證明了一個人獲得真正成功的秘訣是:自己要能夠善良平和、尊重忍耐、進退自如。

他用韓信和項羽與張良進行了對比,告訴了我們為什麼三位才華出眾的名將,最後的結局卻各不相同,他也告訴我們怎樣才能做到真正成功,既能功成名就,還能全身而退。

蘇軾說能"忍小忿",換句話說就是能夠把握自己,這是現在所流行的"能夠掌控自己情緒的人,就能掌控自己的人生"的具體體現,也是善良之人自有善果。


讀蘇軾《留侯論》,蘇軾 360 度無死角論證出的成功秘訣


01 把握得住自己情緒的人能掌控自己的人生


"高祖忍之前,養其全鋒而待其弊,此子房教之也!"

其間提到他示意劉邦不能跟韓信一般見識,劉邦立馬改正了自己的行為。像勾踐一樣"勾踐之困於會稽,而歸臣妾於吳者,三年而不倦。"張良有忍耐力。


"當淮陰破齊而欲自王,高祖發怒,見於詞色。由此觀之,猶有剛強不忍之氣,非子房其誰全之?"

到了韓信要回報,說想要當假王,劉邦臉色已經變得很難看,但是張良踢了他一下他知道自己失態了,馬上改口說:"當什麼假王,當就當真王。"由憤怒轉成了豪爽,大氣封王。

韓信曾問過劉邦:你能帶多少兵?劉邦問他能帶多少,他說自己多多益善。

只顧炫耀自己,但是聰明反被聰明誤,有技傍身太過張狂,沒有考慮尺有所短,寸有所長。看得清自己的優勢,太過自信,卻看不起人,這是大忌。

有能力可以顯擺,能做事可以自傲,但是不能傷人。他由著自己性子無視他人的行為刺痛了別人,尤其是刺痛了用他的人,讓劉邦起了殺心,最後通過呂后除了他,有了"成也蕭何,敗也蕭何"的說法。

《三體》中說:無知和弱小不是生存的最大障礙,傲慢才是。

來自於低層又回到了一無所有的韓信,因為據才自傲,連命都搭了進去。連命都沒了還有什麼可言。

古人說:失意的時候要"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寵辱不驚。"

韓信受過胯下之辱,記得老婆婆給過飯食救過自己。拜了大將軍之後回報是知恩圖報,但這是有意圖的知恩圖報,是為了做給他嫂子看,並不是真正意義上的知恩圖報。

他賴在家裡受過嫂子的刻薄,也受過哥嫂子的照顧,但是就不圖報嫂子,還有意羞辱於她。

只能說明他的心眼不太大,心胸不夠開闊,眼界大夠寬。他太看重自己,目中無人傲慢,才會去找劉邦要王、要回報,才惹禍上身。

存在著小人得志的秉性問題,再有天大的才能最終也不得好結果。他的失敗不是能力問題,是心胸問題。


讀蘇軾《留侯論》,蘇軾 360 度無死角論證出的成功秘訣


02 有一份助人為樂的精神,於人於己都是好事


"且夫有報人之志,而不能下人者,是匹夫之剛也。"

項羽性格殘暴無比。身為一介武夫,沒有政治謀略、嗜殺屠城、不聽諫言。

項羽在屠殺咸陽城的時候不僅殺死了秦二世,還做了很多喪盡天良的壞事,讓百姓們對他很失望,韓生勸項羽,項羽不聽。

韓生感嘆道:"都說這楚人就像是帶著帽子的猴子一樣,原來真是如此啊!"項羽一聽不高興馬上就殺了韓生。

對於不聽諫言的領導者,人們往往是不信任的,有人願意站出來勸諫領導者是一件勇敢的事情,但是領導者不聽取,到最後沒人願意站出來說真話,每個臣子說的都是一些阿諛奉承的話,那麼在他領導下的組織就離失敗不遠了。

而項羽在與劉邦的征戰之中失敗,是心胸的問題,也是脾氣的問題。


"觀夫高祖之所以勝,而項籍之所以敗者,在能忍與不能忍之間而已矣。"


03 忍一時風平浪靜,與人為善,人生有成


三大名將的結局不盡相同是因為他們的性格不同,為人處事方式不同造成的影響。

韓信敗給了自己,是格局決定的;項羽敗給了自己的脾氣;張良選擇了歸隱山林而得善終,是不想名利,真心幫人,有善心、有節操守,心態平和,情緒穩定。

雖說"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但是能把握情緒、知進退,拿得起放得下是需要自我調控能力的。替他人著想,完成了任務,退出江湖過自己的生活,也不用受制於人。

04 一個人想得明白,做得實在,還有想得到做得到才是真正的成功

什麼樣的人做什麼樣的事,什麼樣的格局就什麼樣的命,真是性格決定命運。

張良的人生態度就不同於韓信和項羽。張良性格中比較突出的特點就是能夠忍讓,從出山到過程中到最後的歸隱都一致地體現了出來。

"子房不忍忿忿之心,以匹夫之力而逞於一擊之間。當此之時,子房之不死者,其間不能容發,蓋亦已危矣。"

張良出山前,在一座橋上遇上了一個刁難他的老頭子。"夫老人者,以為子房才有餘,而憂其度量之不足,故深折其少年剛銳之氣,使之忍小忿而就大謀。"

在講完張良之才後,蘇軾又道出圯上老人考驗張良的忍耐性,畢竟年輕人氣盛,老人讓他做僕役的事,是想提醒他要忍耐,而張良為人善良為老人提鞋穿鞋,得到了老人的讚賞和認可,稱讚他有成功的能力和耐性。


"彼其能有所忍也,然後可以就大事,故曰:孺子可教也。"


蘇軾告訴我們張良成功的秘訣,其實每個人都知道,這是公開的秘密,關鍵在於是不是能做到。


“何則?非有生平之素,卒然相遇於草野之間,而命以僕妾之役,油然而不怪者,此固秦皇之所不能驚,而項籍之所不能怒也。"

最為重要的是張良這個人,實際上是非常善良的,善良的人最終會得到別人信任和尊重。他的成功的軌跡也以完美收官而結束。

這不是一般意義上成功的人所能比的,他的人格魅力使得他能夠善始善終地完滿落幕。


讀蘇軾《留侯論》,蘇軾 360 度無死角論證出的成功秘訣


05 每個人都有自己心中的成功理念,重要的是不只以賺錢取物為唯一


生活中我們看到很多人,被稱之為成功,主要是因為事業有成,賺到了錢。但是有些人卻人品存在問題,財大氣粗,為富不仁。

很多人,事業蒸蒸日上時婚內出軌不以為然,在世界上"出名"了,守不住節操。

目前冠狀病毒影響嚴重的趨勢中,我們看到有小區出現了從飼主手中奪狗亂棍打死,從高樓拋摔寵物、把寵物拋棄路邊的事也屢見不鮮,甚至還有小區內的人共同決定不讓醫院工作的人員回家,忘記了她們是救人的逆行者,令人感嘆人性堪憂。

但是人心也有堅守。有很多老人看到病毒肆虐、國家危難,拿出自己僅有的錢和物進行捐獻。大難之時見人心,是因為人們看見了每個人的行為舉止所表現出來的東西。


讀蘇軾《留侯論》,蘇軾 360 度無死角論證出的成功秘訣


成功人士不在於賺到了錢,在於是否有助力社會進步的情懷,每個人是否有善良之心,不以事為由一樣珍愛所有的生命。

心中有所堅守,才具有人性成功的力量。人的成功不在於賺到多少錢,而在於自己的內心是否能夠堅守善良和正義。

人生許多東西可遇不可求,自己能做的只能是堅守內心,"盡人事、順天意",一切隨緣。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