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評」一切為了公共利益

「時評」一切為了公共利益

疫情防控,無論採取哪種措施,都要公共利益至上。

2月18日,杭州市再次調整“防控疫情、人人有責”十項措施,規定即日24時前,除省際交通卡口外,撤銷市域範圍內所有公路交通檢查卡點;還有全市公園、廣場、露天運動場等全部開放,等等。這就是隨著疫情的變化而精準施策,把負面影響降到最低,讓公共利益最大化。

同一天,在浙江省疫情防控工作新聞發佈會上,交通部門明確,“除省際和溫州以外,撤除省內所有公路防疫檢查點,恢復關閉的高速公路出入口”;要求是三句話:管住大門,守住小門,暢通內部。

也是同一天,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批評了一些地方的農村防疫搞一刀切,封村堵路禁下田。“人誤地一時、地誤人一年”,農時不等人,務必要趕上趟,否則還真是耽誤不起。

防控疫情,要精準施策、精密智控,既不能“一刀切”,也不可胡亂“切一刀”。超出防疫必要的各種不合理限制,要堅決取消;各種偏頗和極端的做法,要及時糾正。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最近發文,要求各地要制定差異化的縣域防控和恢復經濟社會秩序的措施。當下糾偏改正,不僅要及時,而且須到位。

新近有篇推文刷屏,題目是《一個浙江老闆告訴你,復工有多難,有些問題根本想不到》,老闆敘述鄰省有工人被阻出不來,“現在一些地方,村與村都隔斷了,交通不通了。哪怕這個村放他,到了那個村,他還是走不過去。很多員工急也急死。”這真是過激反應、過度防控。有的管控舉措,看起來是為了“公共利益”,實質上卻是損害公共利益不自知。

防控一定要尊重科學、尊崇法治。要管控好重點人物、重點地區,在個人利益失去和公共利益維護之間,找到最大公約數,才是真正的公共利益至上。在美國曾發生過這樣一個案例:2014年,參與“無國界醫生”組織、在非洲護理過埃博拉病人的美國女護士凱茜·希科克斯,返回家鄉緬因州時,被要求自我隔離21天,為此她和政府打了一場官司。最終法院一方面減少了地方政府欲採取的限制措施,一方面又要求她在一定期限內接受直接的行動監控,外出須與公共衛生部門協調。

沒必要按暫停鍵的,不可按下暫停鍵;沒必要控制人身自由的,不必控制人身自由——否則就是猛藥用錯地方。要你“硬核”,而不是要你“硬來”“亂來”。一人確診,怎麼能把全小區居民都當成密切接觸者進行管控?人家根本就沒有跟你密切接觸,甚至根本就不認識你。不顧公共利益簡單粗暴的“一刀切”,其實也是懶政的典型發作。

也在18日這天,《武漢市人民代表大會常務委員會關於依法全力打贏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武漢保衛戰的決定》公佈,決定共有十條,其中第三條要求力爭做到五個百分之百:“確診患者百分之百收治、疑似患者百分之百進行核酸檢測、發熱病人百分之百進行檢測、密切接觸者百分之百隔離、小區(村莊)百分之百實行二十四小時封閉管理。”第七條規定:“對不服從疫情管控的,有關部門可以依法對其採取強制措施。”

武漢的一些管控舉措確實遲緩,別處有的地方都實施二十多天了,主疫區再也不能歹戲拖棚了。一開始如果“小洞不補”,到後來必定“大洞吃苦”。

而在武漢、湖北之外有些地方,“過度防控”剛開始也大抵是“小洞”,如果不堵不補,到後來恐怕也會變成“大洞吃苦”。


分享到:


相關文章: